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怎么啦?我们该怎样去教语文?让我们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难道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发自内心的希望吗?
【关键词】语文;语文教学;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
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是为自己和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
教育部新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的第一段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那么,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去教语文?
让我们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难道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发自内心的希望吗?
一、平平淡淡教语文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究竟要不要披上华丽的装饰外衣,课堂上五彩缤纷、沸沸扬扬的表象里,涵盖的究竟是什么?学生们在这样看似热闹的课堂里,学到的又是什么呢?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的语文课堂逐渐出现迷失“自我”,发生“错位”的现象,当语文教学逐渐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出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不住呼吁“原色、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真谛。
崔恋老师的语文教育文集《求是崇实鼎新》中很好地为我们诠释学习语文是一个追求真理还原语文本色的过程。那,语文教学的根本又到哪里去了?杨再隋教授一个“虚、闹、杂、碎、偏”的总结令我汗颜。就像一首歌中所唱:“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最是真。”又道是:“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所以,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而不是把语文课上得花枝招展的,浓妆艳抹的。语文课要回归本位、要朴实无华、要自然大方。语文教学该“卸妆”了。
“平淡为真,返于自然之色;平淡致静,雅静无声;平平淡淡教语文,方露语文本色。”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了。我们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每一堂课都应该平平淡淡,不加色彩、不加修饰、不刻意雕琢、不故作姿态,是原色、原汁、原味。每位教师如果都能持这样的心态来教学,就会心平气和,就会认真与文本、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及学生进行心灵地交流。
二、简简单单教语文
自从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开以后,经常听到许多老师感叹:现在语文老师不会做了,语文课也不会上了。因为他们感到,现在的课改全是新的要求:教学目标是新的,三维;教材是旧的,却要上出新东西;教学理念也是新的;学习方式更要新的;评价的目的和方式也是新的……总之,什么都是新的;还有,公开课还要上出水平,上出花样,一堂课下来,就像老师打一场仗,老师比学生还累,好像不是学生在学习,而是老师在表演。所以有些老师感叹"不会上课了"。其实,语文教学的很多传统的东西,很多基本的教学原则,还是要把它继承下来。并不是一切都从头开始,并不是一切都是新的。中国语文教学搞了几千年,我们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而不是从零开始,从头开始。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老师就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这才是本真语文。
简单,蕴含丰厚的语文魅力,简单是简约,简单是有效的。其实,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教语文,就是字、词、句、段、篇;教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训练。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了起来,也不因为语文和其他方面的关系、联系很多和什么“结合”、与什么“统一”很多,结果把自身也“综合”掉了、“统一”掉了,使语文本体淡化了,削弱了,甚至销溶了。
诚然,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以及“用学生的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体言语实践”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所以,简单也是一种能让人怦然心动的境界!“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展示的就是一种曾经繁华、浮躁之后的简约、沉静之美!简单是一种时尚,简单是一种永恒,简单的是最好的!曾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越是简单的东西越科学!”所以,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才能使语文教学更精炼,更精彩。即所谓“简洁为美。”我们现在的语文承载了太多的负荷。如果能让语文简单点,那么语文一定也会使大家都能喜爱她。语文将会成为美丽的语文。
三、扎扎实实教语文
就语文教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语言素养以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体验、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研究能力等的融合。学习语文犹如堆沙成塔和集腋成裘,只有日积月累,孜孜以求,以高处观瞻,从小处落实,才能学好。从小处落实,就是不放弃一字一词,一言一语,扎扎实实地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把字词教学、想象、写话融进课堂,追寻语文本色,探求魅力课堂。因此,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如有错误要及时矫正,如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也不要虚晃一枪,虚以应付。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回旋反复,有时需要重槌敲打,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穿针引线,因势利导。 实,不是僵硬死板,应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因此,语文教学要摒弃花花绿绿的外表,扎实有效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真正上成原汁原味的语文课,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师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四、轻轻松松教语文
当前语文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重,为了让学生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要留下空白,留有弹性。所谓留下空白,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去发掘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所谓留有弹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能伸缩自如,进退有节,开合有度。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曾经有教师问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你认为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两位专家分别回答为“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兴趣。”“让学生喜欢我这个老师。”
因此,我认为: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就是要让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这门课。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用心去学,事半功倍地学。
其次,要想把语文教好,还得走进文本,潜心钻研,领悟文本。通过教师的引导,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有效对话,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先学生而学文本,先学生而揣摩、体验文本。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然后准确、正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做文本的知音。一个真正把握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结构的人,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探究学习方法。
第三,合理地安排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力求宽松。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因此,教师应该时常面带笑容,把微笑引入课堂,把轻松带入课堂,把和谐留在课堂。微笑是一种美,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使師生关系和谐,便于交流沟通。
第四,要想把语文教好,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就能积极主动学习语文,广泛积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大大提高了。
结语
总之,“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更要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满韵味的。有“语文味”的课堂是真情与个性的碰撞,是文学与文化的交融,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有“语文味”的课堂,“读”是着色,“品”是味道,“美”是香气,色、香、味俱全才是一顿美味佳肴。让我们“蹲”下身来,和学生一起遨游在语文这片广阔的天地里!
【关键词】语文;语文教学;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
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是为自己和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
教育部新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的第一段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那么,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去教语文?
让我们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难道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发自内心的希望吗?
一、平平淡淡教语文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究竟要不要披上华丽的装饰外衣,课堂上五彩缤纷、沸沸扬扬的表象里,涵盖的究竟是什么?学生们在这样看似热闹的课堂里,学到的又是什么呢?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的语文课堂逐渐出现迷失“自我”,发生“错位”的现象,当语文教学逐渐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出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不住呼吁“原色、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真谛。
崔恋老师的语文教育文集《求是崇实鼎新》中很好地为我们诠释学习语文是一个追求真理还原语文本色的过程。那,语文教学的根本又到哪里去了?杨再隋教授一个“虚、闹、杂、碎、偏”的总结令我汗颜。就像一首歌中所唱:“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最是真。”又道是:“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所以,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而不是把语文课上得花枝招展的,浓妆艳抹的。语文课要回归本位、要朴实无华、要自然大方。语文教学该“卸妆”了。
“平淡为真,返于自然之色;平淡致静,雅静无声;平平淡淡教语文,方露语文本色。”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了。我们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每一堂课都应该平平淡淡,不加色彩、不加修饰、不刻意雕琢、不故作姿态,是原色、原汁、原味。每位教师如果都能持这样的心态来教学,就会心平气和,就会认真与文本、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及学生进行心灵地交流。
二、简简单单教语文
自从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开以后,经常听到许多老师感叹:现在语文老师不会做了,语文课也不会上了。因为他们感到,现在的课改全是新的要求:教学目标是新的,三维;教材是旧的,却要上出新东西;教学理念也是新的;学习方式更要新的;评价的目的和方式也是新的……总之,什么都是新的;还有,公开课还要上出水平,上出花样,一堂课下来,就像老师打一场仗,老师比学生还累,好像不是学生在学习,而是老师在表演。所以有些老师感叹"不会上课了"。其实,语文教学的很多传统的东西,很多基本的教学原则,还是要把它继承下来。并不是一切都从头开始,并不是一切都是新的。中国语文教学搞了几千年,我们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而不是从零开始,从头开始。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老师就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这才是本真语文。
简单,蕴含丰厚的语文魅力,简单是简约,简单是有效的。其实,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教语文,就是字、词、句、段、篇;教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训练。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了起来,也不因为语文和其他方面的关系、联系很多和什么“结合”、与什么“统一”很多,结果把自身也“综合”掉了、“统一”掉了,使语文本体淡化了,削弱了,甚至销溶了。
诚然,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以及“用学生的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体言语实践”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所以,简单也是一种能让人怦然心动的境界!“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展示的就是一种曾经繁华、浮躁之后的简约、沉静之美!简单是一种时尚,简单是一种永恒,简单的是最好的!曾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越是简单的东西越科学!”所以,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才能使语文教学更精炼,更精彩。即所谓“简洁为美。”我们现在的语文承载了太多的负荷。如果能让语文简单点,那么语文一定也会使大家都能喜爱她。语文将会成为美丽的语文。
三、扎扎实实教语文
就语文教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语言素养以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体验、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研究能力等的融合。学习语文犹如堆沙成塔和集腋成裘,只有日积月累,孜孜以求,以高处观瞻,从小处落实,才能学好。从小处落实,就是不放弃一字一词,一言一语,扎扎实实地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把字词教学、想象、写话融进课堂,追寻语文本色,探求魅力课堂。因此,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如有错误要及时矫正,如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也不要虚晃一枪,虚以应付。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回旋反复,有时需要重槌敲打,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穿针引线,因势利导。 实,不是僵硬死板,应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因此,语文教学要摒弃花花绿绿的外表,扎实有效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真正上成原汁原味的语文课,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师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四、轻轻松松教语文
当前语文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重,为了让学生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要留下空白,留有弹性。所谓留下空白,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去发掘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所谓留有弹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能伸缩自如,进退有节,开合有度。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曾经有教师问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你认为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两位专家分别回答为“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兴趣。”“让学生喜欢我这个老师。”
因此,我认为: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就是要让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这门课。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用心去学,事半功倍地学。
其次,要想把语文教好,还得走进文本,潜心钻研,领悟文本。通过教师的引导,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有效对话,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先学生而学文本,先学生而揣摩、体验文本。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然后准确、正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做文本的知音。一个真正把握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结构的人,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探究学习方法。
第三,合理地安排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力求宽松。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因此,教师应该时常面带笑容,把微笑引入课堂,把轻松带入课堂,把和谐留在课堂。微笑是一种美,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使師生关系和谐,便于交流沟通。
第四,要想把语文教好,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就能积极主动学习语文,广泛积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大大提高了。
结语
总之,“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更要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满韵味的。有“语文味”的课堂是真情与个性的碰撞,是文学与文化的交融,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有“语文味”的课堂,“读”是着色,“品”是味道,“美”是香气,色、香、味俱全才是一顿美味佳肴。让我们“蹲”下身来,和学生一起遨游在语文这片广阔的天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