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怎样教语文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li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怎么啦?我们该怎样去教语文?让我们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难道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发自内心的希望吗?
  【关键词】语文;语文教学;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
  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是为自己和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
  教育部新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的第一段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那么,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去教语文?
  让我们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难道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发自内心的希望吗?
  一、平平淡淡教语文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究竟要不要披上华丽的装饰外衣,课堂上五彩缤纷、沸沸扬扬的表象里,涵盖的究竟是什么?学生们在这样看似热闹的课堂里,学到的又是什么呢?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的语文课堂逐渐出现迷失“自我”,发生“错位”的现象,当语文教学逐渐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出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不住呼吁“原色、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真谛。
  崔恋老师的语文教育文集《求是崇实鼎新》中很好地为我们诠释学习语文是一个追求真理还原语文本色的过程。那,语文教学的根本又到哪里去了?杨再隋教授一个“虚、闹、杂、碎、偏”的总结令我汗颜。就像一首歌中所唱:“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最是真。”又道是:“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所以,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而不是把语文课上得花枝招展的,浓妆艳抹的。语文课要回归本位、要朴实无华、要自然大方。语文教学该“卸妆”了。
  “平淡为真,返于自然之色;平淡致静,雅静无声;平平淡淡教语文,方露语文本色。”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了。我们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每一堂课都应该平平淡淡,不加色彩、不加修饰、不刻意雕琢、不故作姿态,是原色、原汁、原味。每位教师如果都能持这样的心态来教学,就会心平气和,就会认真与文本、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及学生进行心灵地交流。
  二、简简单单教语文
  自从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开以后,经常听到许多老师感叹:现在语文老师不会做了,语文课也不会上了。因为他们感到,现在的课改全是新的要求:教学目标是新的,三维;教材是旧的,却要上出新东西;教学理念也是新的;学习方式更要新的;评价的目的和方式也是新的……总之,什么都是新的;还有,公开课还要上出水平,上出花样,一堂课下来,就像老师打一场仗,老师比学生还累,好像不是学生在学习,而是老师在表演。所以有些老师感叹"不会上课了"。其实,语文教学的很多传统的东西,很多基本的教学原则,还是要把它继承下来。并不是一切都从头开始,并不是一切都是新的。中国语文教学搞了几千年,我们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而不是从零开始,从头开始。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崔峦老师就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这才是本真语文。
  简单,蕴含丰厚的语文魅力,简单是简约,简单是有效的。其实,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教语文,就是字、词、句、段、篇;教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训练。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了起来,也不因为语文和其他方面的关系、联系很多和什么“结合”、与什么“统一”很多,结果把自身也“综合”掉了、“统一”掉了,使语文本体淡化了,削弱了,甚至销溶了。
  诚然,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以及“用学生的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体言语实践”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所以,简单也是一种能让人怦然心动的境界!“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展示的就是一种曾经繁华、浮躁之后的简约、沉静之美!简单是一种时尚,简单是一种永恒,简单的是最好的!曾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越是简单的东西越科学!”所以,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才能使语文教学更精炼,更精彩。即所谓“简洁为美。”我们现在的语文承载了太多的负荷。如果能让语文简单点,那么语文一定也会使大家都能喜爱她。语文将会成为美丽的语文。
  三、扎扎实实教语文
  就语文教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语言素养以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体验、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研究能力等的融合。学习语文犹如堆沙成塔和集腋成裘,只有日积月累,孜孜以求,以高处观瞻,从小处落实,才能学好。从小处落实,就是不放弃一字一词,一言一语,扎扎实实地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把字词教学、想象、写话融进课堂,追寻语文本色,探求魅力课堂。因此,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如有错误要及时矫正,如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也不要虚晃一枪,虚以应付。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回旋反复,有时需要重槌敲打,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穿针引线,因势利导。   实,不是僵硬死板,应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因此,语文教学要摒弃花花绿绿的外表,扎实有效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真正上成原汁原味的语文课,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师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四、轻轻松松教语文
  当前语文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重,为了让学生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要留下空白,留有弹性。所谓留下空白,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去发掘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所谓留有弹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能伸缩自如,进退有节,开合有度。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曾经有教师问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你认为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两位专家分别回答为“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兴趣。”“让学生喜欢我这个老师。”
  因此,我认为: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就是要让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这门课。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用心去学,事半功倍地学。
  其次,要想把语文教好,还得走进文本,潜心钻研,领悟文本。通过教师的引导,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有效对话,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先学生而学文本,先学生而揣摩、体验文本。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然后准确、正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做文本的知音。一个真正把握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结构的人,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探究学习方法。
  第三,合理地安排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力求宽松。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因此,教师应该时常面带笑容,把微笑引入课堂,把轻松带入课堂,把和谐留在课堂。微笑是一种美,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使師生关系和谐,便于交流沟通。
  第四,要想把语文教好,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就能积极主动学习语文,广泛积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大大提高了。
  结语
  总之,“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更要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满韵味的。有“语文味”的课堂是真情与个性的碰撞,是文学与文化的交融,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有“语文味”的课堂,“读”是着色,“品”是味道,“美”是香气,色、香、味俱全才是一顿美味佳肴。让我们“蹲”下身来,和学生一起遨游在语文这片广阔的天地里!
其他文献
引言  人们使用语言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对话(Pickering&Garrod 2004),语言使用的机制运用在对话当中,对话是一种互动的活动,互动需要双方的配合与协作,协同在对话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协同是一个新的术语,它涉及的不同研究领域各自有不同的概念。在语言方面,有大量的学者对协同进行研究,但是是从不同的角度,在这方面一般指的是,在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彼此之间的一致性。在二语习得领域,协同吸引了大量
期刊
【摘要】英语专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了让其走出雾霾,从国家到高校再到教师都应尽承担责任。本文结合个人在英语专业语法,综合英语以及翻译课程教学实践,就教师作为个体在课程教学实施及课堂活动开展等方面能做出的尝试和创新,分享经验看法,以期能在微观层面为英语专业走出雾霾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尝试;创新  本论文为湖南省教研教改项目《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师进行教学的语言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學的课堂缺乏相应的语言活力,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语言;小学语文;语言特点  培养人文素养是进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基本内涵、思想渊源、哲学基础、存在的问题等。然而学习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前瞻未来,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国家、对个人的意义与影响;关于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活动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对策;关于破解目前瓶颈的设想与规划等,都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党员学习活动;基层  建设农村基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话剧、电影、电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精神食粮,这使得影视表演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这个趋势下开设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但在教学方式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決这些问题成为相关高校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对此,本文通过对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现状及策略进行分析,从而有效解决高校影视表演教学存
期刊
【摘要】印象整饰理论是社会心理学有关社会认知的重要概念,有效的印象整饰可促进他人对自己形成符合期望的印象。教育者对印象整饰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调节主客体关系。  【关键词】印象整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印象整饰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关概念界定  印象整饰(或印象管理,也叫做自我呈现),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满足了英语教学的需要,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研究立足于课程资源理论,从实践的角度探讨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利用。  【关键词】英语;资源  一、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意义  1.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
期刊
【摘要】和谐社会是现今人们努力追求,共同创建的一个比较完美的社会环境,本文主要讲的是我国古代千古第一相——管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几项具体措施,以及从他的措施中我们可以汲取哪些借鉴,由古及今,完善和谐社会制度,文中从三方面入手论述管仲利益观的体现及其利益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管仲;利益观;和谐社会  一、管仲的利益观  管仲利益观的体现具体可以在我们古代的史书中查找到踪迹,在典籍中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成为大的趋势,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民生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把民生建设放在首位。  【关键字】民生;建设;社会主义  一、民生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  1.民生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民的生存和保障,人民的生计问题。想要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保障民生是重中之重,民生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
期刊
【摘要】孙中山作为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将一生都奉献于中国革命。孙中山以满清政府的灭亡为鉴,围绕着民国建立初期社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将西方官吏治理的先进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以公仆思想为核心,将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离,并增加考选权以及监察权的新型吏治思想,将公权力分散,通过考试挑选出贤能的官吏,以人民的监督促使官员尚公去私。孙中山的吏治思想为推进民国官吏清廉、政府机构的高效运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