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wf03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总体的经营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较多的技术管理问题。本文就当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问题研究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是决定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建筑企业兴衰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及品牌效益的提升,企业必须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努力将其得到完善。因此,创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关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
  1、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重新组配施工作业层,无形中加大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难度。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为了精简管理人员,改善机械设备等资源有效配置问题,施工企业将原有的队级建制即施工作业层逐步进行取消,目前问题是如何将施工作业层重新组织起来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由于这种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管理人员比较多,各种施工设备不能有效地得到调配,因此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施工队伍建制逐渐被打破,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建筑企业的队级建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建筑市场环境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可谓举步维艰。
  1.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从目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一味地追求工程的进度,从而没有认真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这会导致工程质量的严重下降;同时,很多的工程技术资料和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都不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记录和管理,不能保证工程技术资料与工程实体进度的同步性,因此给整个工程技术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1.3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一些新成立的建筑公司迫切需要引进一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这就使这个领域变得鱼龙混杂。为了满足当前的需要,一些急需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建筑企业就会降低用人标准,使一部分专业技能较差的人员进入到企业中,并担任着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同时,一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会同时担任几个工程项目或企业的技术管理职位。在这样的人力资源条件下,很难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2、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对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聚集在一起是建筑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该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核,从而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实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技术交替制度、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以及工程质量检验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各项技术管理制度,使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2.2建立双赢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良好的组织设计并不能代替先进的技术设备,因此,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大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力度。从实践来看,目前国有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它们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才,而工程项目的分包单位则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因此,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上,应当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观念。只有建立“双赢”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才能实现真正的利益最大化;只有让每一个分包单位都能获得利益,才能激发他们的技术管理动力,才能实现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技能过硬的管理队伍
  施工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基础。说到底,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就要任用专业技术较强的工作人员,并根据技术管理制度的要求明确其责任与权利;同时要不断组织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的需要。因此,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技能过硬的管理队伍是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基础。
  2.4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建筑工程内部的技术资料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建筑企业技术档案管理的范畴。作为档案,它具有很大的保存价值,同时也是建筑企业内部档案的组成部分。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工程技术资料是对建筑实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建筑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由于建筑施工尤其是基建技术资料的归档需要经过施工、竣工以及审查等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收集资料,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缺少某种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因此,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分部质量评定等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进度取得同步。
  从实践来看,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据此作出重大决策的关键,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建筑市场环境下,只有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才能真正看清企业的发展现状,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最终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3、结束语
  在不断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安全发展。如何使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显得越发重要。因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之中,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善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将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面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苏颖.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的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4).
  [2]黄承海.谈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3]李星霖.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7).
其他文献
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这似乎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直观描述。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独立性,也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倡导的教改,其要义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自主学习、自己学习的目的,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长远来看,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老年大学是老年人的乐园,乐中求知,乐中求美,乐中求寿。诗文班是学诗习文的殿堂,必须做好人,才能写好诗,作好文。走进诗文班就会感受到一种诗的境界。诗,是心中一切最美好、
期刊
摘要:已完工程的维修工作是承包合同中规定的承包人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执行一项承包合同的最后工作。按合同规定的维修期承包人完成了应维修的工作并经业主验收接管才是工程的最终交工。维修工作组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一项工程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维修;处理;流程  1、流程概况  工程维修是指指项目交付后保修期内所有工程质量瑕疵的修缮行为,由工程管理部门负责维修流程。异地项目由项目公司工程部负责,主要是
辽东半岛最南端有个美丽的滨海小城旅顺口,在她的北面有个安静的小镇水师营,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小小的水师营可不简单,国际上都有一定知名度.其因有二:一是1715年清政府在这里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点。中学生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影响其价值观的成型,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思想,理性分析,避
期刊
生命衰老是大自然的规律,无法抗拒,谁也不可能让时光倒流,重新回到孩童时代。但是,故事老了,情节不能老;琴老了,曲调不能老;人老了,心灵不能老。老年人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常
期刊
现如今,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多元、个性、专业化倾向明显,以往的政府包揽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由社会工作机构(简称社工机构)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