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的内在认知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从而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师传生授的单向传递式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教学途径。
一、设置质疑求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思考源于对问题答案的好奇心,源于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疑难问题的答案。所以说,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是让学生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产生思维活动的内驱动力,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某一知识点为学生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最佳学习心理状态,并在引导学生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将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多种置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设置疑问。例如在讲解高中化学必修课的内容“原电池”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在讲台上进行实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铜片上怎么会有气泡产生?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思维进入愤悱境地,求知的学习气氛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只需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对学生依然不明白的地方因势利导地稍加点拨,便能使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水到渠成”。
二、设置定向思维的“陷阱”,启迪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高中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也随着知识和阅历的拓宽,有时候会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错误思维定势。如果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了解到哪些是学生容易犯的错误,然后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思维定势,抓住适当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犯点儿错,巧妙地设置“陷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坠入其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通过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坠入错误的“陷阱”进行反向思维,从而“吃一堑,长一智”,使思维得到“顿悟”,得到正确的思维结论,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学生“[H ]”相差十倍,则pH值相差1,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势设置“陷阱”,pH=6的盐酸稀释的1000倍后pH变为多少?这时有的学生会因为定势思维的影响,不假思索,得出pH变为9的错误回答,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pH=9的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等学生回答显碱性之后,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盐酸→显碱性?至此,学生就会从错误的思维定势中醒悟过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自己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然后重新换个角度,去寻求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因此,通过设计问题情境,让学坠入错误的思维陷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克服定势思维和由经验和惯性造成的错误的正向思维模式。这样采取出人意料的新颖教学方式得到的效果,往往给同学们以耳目一新之感,显然比平铺直叙地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以形象的比喻促进学生化抽象为具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在化學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如其分地进行恰到好处的比喻,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化难为易地帮助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化学中的“电子云”概念,可以用电扇来进行比喻,电扇的静态是三个独立的叶片,但高速旋转起来后叶片就好像化成了一团云雾,而电子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在核外有着很高的运动速度,而且不像电扇有着固定的运动轨迹,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即使如氢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也是如此。上述比喻就化难为易地用宏观世界物体来比喻学生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物体,顺理成章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电子云”。
四、将某些事物进行对照比较,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不同类比事物对比,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殊属性,例如检验、鉴别和鉴定的对比;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对比等。对比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性,便于对它们进行概括。例如,蒸馏和分馏,加成反应和化合反应,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概念的比较。将有关内容进行对比,即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提高。
当然,只要我们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
一、设置质疑求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思考源于对问题答案的好奇心,源于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疑难问题的答案。所以说,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是让学生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产生思维活动的内驱动力,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某一知识点为学生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最佳学习心理状态,并在引导学生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将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多种置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设置疑问。例如在讲解高中化学必修课的内容“原电池”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在讲台上进行实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铜片上怎么会有气泡产生?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思维进入愤悱境地,求知的学习气氛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只需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对学生依然不明白的地方因势利导地稍加点拨,便能使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水到渠成”。
二、设置定向思维的“陷阱”,启迪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高中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也随着知识和阅历的拓宽,有时候会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错误思维定势。如果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了解到哪些是学生容易犯的错误,然后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思维定势,抓住适当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犯点儿错,巧妙地设置“陷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坠入其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通过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坠入错误的“陷阱”进行反向思维,从而“吃一堑,长一智”,使思维得到“顿悟”,得到正确的思维结论,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学生“[H ]”相差十倍,则pH值相差1,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势设置“陷阱”,pH=6的盐酸稀释的1000倍后pH变为多少?这时有的学生会因为定势思维的影响,不假思索,得出pH变为9的错误回答,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pH=9的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等学生回答显碱性之后,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盐酸→显碱性?至此,学生就会从错误的思维定势中醒悟过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自己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然后重新换个角度,去寻求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因此,通过设计问题情境,让学坠入错误的思维陷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克服定势思维和由经验和惯性造成的错误的正向思维模式。这样采取出人意料的新颖教学方式得到的效果,往往给同学们以耳目一新之感,显然比平铺直叙地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以形象的比喻促进学生化抽象为具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在化學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如其分地进行恰到好处的比喻,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化难为易地帮助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化学中的“电子云”概念,可以用电扇来进行比喻,电扇的静态是三个独立的叶片,但高速旋转起来后叶片就好像化成了一团云雾,而电子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在核外有着很高的运动速度,而且不像电扇有着固定的运动轨迹,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即使如氢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也是如此。上述比喻就化难为易地用宏观世界物体来比喻学生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物体,顺理成章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电子云”。
四、将某些事物进行对照比较,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不同类比事物对比,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殊属性,例如检验、鉴别和鉴定的对比;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对比等。对比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性,便于对它们进行概括。例如,蒸馏和分馏,加成反应和化合反应,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概念的比较。将有关内容进行对比,即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提高。
当然,只要我们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