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许多年轻人告别了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人群——留守儿童。他们常年与父母分隔两地,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家的概念和亲情的温暖相对模糊,成长道路也因此与正常儿童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够理想。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中的长辈均年事已高,除了管好孩子的吃穿,对于教育几乎为零。而随着通信手段的越来越现代化,诸如家校联系的手机短信、班级微信群、校讯通作业等带有学习任务的信息,大多数老人不会操作或无暇顾及。孩子的天性都好玩,缺失了有效的陪伴和监管,平时的学习任务就难以按时完成,留守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不愿做完不成、不会做完不成、完成质量很差等不良学习习惯。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孩子,一二年级成绩都非常优秀,后来父母外出务工,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除了照看她的吃穿,其他的一概不予管理,导致该孩子后来成绩不断退步,发展到后来,甚至将每天的早餐费省下来,用于请人代写作业。
二、缺乏安全意识,隐患时时存在。随着年轻人的外出务工,家中的农活全都落在了老年人身上,他们一方面要照顾年幼的孙辈,另一方面还得常年辛勤劳作。特别是到了农忙时节,根本就无法照看孩子,而任由他们自由活动。平时的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都给这些孩子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农村的小水塘、窑窟相对较多,道路交通近年也得到改善。恰恰缺少了城市的少年宫、图书馆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所以,游泳、骑自行车就成了留守儿童的当然之选。每年夏季因溺水而发生的儿童死亡事故,让整个社会都痛心不已。
三、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进城购房已屡见不鲜。由此产生的城市学校人满为患,农村学校一师一生现象也非常突出。留守儿童在学校面对一名教师,在家里面对两位年迈的老人。几乎没有与人交流的机会,由于精神食粮的缺失,使他们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和别人交往,承受不了挫折和打击。由于从小就不在一起,他们不愿和父母亲说话,甚至责怪父母“抛弃”了自己。笔者曾经碰到过两个性格孤僻的留守儿童,其中一个迷上了网络小说,不仅在家里争分夺秒,甚至在书上挖了一个手机的形状,利用上课时间看小说。另一个则是受不了一点打击,如果老师或同学指出了他的错误,他不仅不虚心接受,反而手握拳头,怒睁双眼。如果此时还有人笑话他,他甚至会做出用小刀割破手指等自残行为。让老师始料未及,令学生目瞪口呆。
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要想保护好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与许多的少年儿童一样,有一个健康、阳光、美好的童年,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以点带面,促进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留守儿童也不例外。他们的骨子里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班级学习的佼佼者,只是苦于没有人管理、也没有人帮助自己。但就学习来说,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班上安排一些学习成绩优秀、习惯良好的学生做他们的学习小伙伴,最好是一个村的,平时一起上学、回家、一起写作业、做游戏。这样既可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带动了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教师还可以从学习小伙伴那儿得到更多关于留守儿童的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定期召开学习小伙伴会议,总结期间的成败得失,适时进行指导,以点带面,共同进步。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救能力
为了让留守儿童更加深入认清身边的危险,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让相关專业人士到学校宣讲有关防溺水、防触电及防止学生爬高铁等安全知识。通过一些实例,不仅让学生自觉远离危险,而且让他们学会即使碰到危险,也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救。平时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班主任也应该不厌其烦进行安全方面的宣讲,警钟长鸣。当然,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强有力支持,特别是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就更突出。
三、多管齐下,关注孩子心理卫生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完善起来。针对留守儿童性格发育问题,学校可以考虑设立心理咨询室,并加强对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及性格上的缺陷,及时进行引导、纠正。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格外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利用现代发达的通信手段,让留守儿童定期与父母亲视频通话,吐露心声,联系亲情。在进行家访工作时,班主任还应该动员留守儿童的亲戚朋友、邻居等社会力量,让大家一起来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当然,作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父母,必须主动与学校、孩子、社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更好发现和解决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消除留守儿童对父母可能产生的不理解与怨恨情绪,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第四小学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中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一、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够理想。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中的长辈均年事已高,除了管好孩子的吃穿,对于教育几乎为零。而随着通信手段的越来越现代化,诸如家校联系的手机短信、班级微信群、校讯通作业等带有学习任务的信息,大多数老人不会操作或无暇顾及。孩子的天性都好玩,缺失了有效的陪伴和监管,平时的学习任务就难以按时完成,留守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不愿做完不成、不会做完不成、完成质量很差等不良学习习惯。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孩子,一二年级成绩都非常优秀,后来父母外出务工,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除了照看她的吃穿,其他的一概不予管理,导致该孩子后来成绩不断退步,发展到后来,甚至将每天的早餐费省下来,用于请人代写作业。
二、缺乏安全意识,隐患时时存在。随着年轻人的外出务工,家中的农活全都落在了老年人身上,他们一方面要照顾年幼的孙辈,另一方面还得常年辛勤劳作。特别是到了农忙时节,根本就无法照看孩子,而任由他们自由活动。平时的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都给这些孩子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农村的小水塘、窑窟相对较多,道路交通近年也得到改善。恰恰缺少了城市的少年宫、图书馆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所以,游泳、骑自行车就成了留守儿童的当然之选。每年夏季因溺水而发生的儿童死亡事故,让整个社会都痛心不已。
三、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进城购房已屡见不鲜。由此产生的城市学校人满为患,农村学校一师一生现象也非常突出。留守儿童在学校面对一名教师,在家里面对两位年迈的老人。几乎没有与人交流的机会,由于精神食粮的缺失,使他们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和别人交往,承受不了挫折和打击。由于从小就不在一起,他们不愿和父母亲说话,甚至责怪父母“抛弃”了自己。笔者曾经碰到过两个性格孤僻的留守儿童,其中一个迷上了网络小说,不仅在家里争分夺秒,甚至在书上挖了一个手机的形状,利用上课时间看小说。另一个则是受不了一点打击,如果老师或同学指出了他的错误,他不仅不虚心接受,反而手握拳头,怒睁双眼。如果此时还有人笑话他,他甚至会做出用小刀割破手指等自残行为。让老师始料未及,令学生目瞪口呆。
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要想保护好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与许多的少年儿童一样,有一个健康、阳光、美好的童年,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以点带面,促进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留守儿童也不例外。他们的骨子里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班级学习的佼佼者,只是苦于没有人管理、也没有人帮助自己。但就学习来说,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班上安排一些学习成绩优秀、习惯良好的学生做他们的学习小伙伴,最好是一个村的,平时一起上学、回家、一起写作业、做游戏。这样既可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带动了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教师还可以从学习小伙伴那儿得到更多关于留守儿童的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定期召开学习小伙伴会议,总结期间的成败得失,适时进行指导,以点带面,共同进步。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救能力
为了让留守儿童更加深入认清身边的危险,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让相关專业人士到学校宣讲有关防溺水、防触电及防止学生爬高铁等安全知识。通过一些实例,不仅让学生自觉远离危险,而且让他们学会即使碰到危险,也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救。平时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班主任也应该不厌其烦进行安全方面的宣讲,警钟长鸣。当然,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强有力支持,特别是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就更突出。
三、多管齐下,关注孩子心理卫生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完善起来。针对留守儿童性格发育问题,学校可以考虑设立心理咨询室,并加强对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及性格上的缺陷,及时进行引导、纠正。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格外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利用现代发达的通信手段,让留守儿童定期与父母亲视频通话,吐露心声,联系亲情。在进行家访工作时,班主任还应该动员留守儿童的亲戚朋友、邻居等社会力量,让大家一起来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当然,作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父母,必须主动与学校、孩子、社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更好发现和解决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消除留守儿童对父母可能产生的不理解与怨恨情绪,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第四小学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中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