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使得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不得不使用大量的精力来解决太平天国带来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清王朝的灭亡。太平天国并没有按照其建立者在初期所提出的种种设想延续下去,而是在短时期之内被当时已经腐朽不堪的清政府所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领导阶层将发动这场运动的初衷完全的暴露出来。
关键词:太平天国 洪秀全 失败原因
一、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革命的初衷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广东花县人。有两个兄长,父亲洪镜杨,是邻近众村的保正,家中有田产数亩,家境殷实。洪秀全是兄弟三人中唯一想要通过读书老考取功名的人,7岁进入本地私塾读书,从13岁开始一直到30多岁,总共四次参加科举,均未能考上秀才,由此可见洪秀全的文化水平。1837年,洪秀全第三次参加科举并再次落榜,由此受到巨大的打击,大病一场之后,结合偶然所见的一本宣传天主教的小册子,加入自己一直以来接受的传统文化思想,宣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并在小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思想,逐步形成了“拜上帝教”的一些思想和纲领。
1842年,洪秀全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如果此次考试成功,历史将会被改写,但洪秀全的文化水平并没有给历史这个机会,何况历史也无法假设,在得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后,洪秀全对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取功名的道路彻底绝望,在同乡冯云山的鼓动下,决定造反,并将名字改为“秀全”。按照学者潘旭澜先生的分析,秀全拆开,是“禾(吾)乃人王”的意思。回顾其早期的造反的动机,可见是对清廷科举制度不满,求取功名失败使得洪试图通过造反的途径来完成个人获名得利的结果,考不上秀才,就去造反,这是决定性原因,造反是为了成为人王,满足“手握乾坤杀伐权,占有一切,“禾乃玉食”“世间万宝归我有的了”。这些早期直接的言语,正是体现了其发动太平天国,走向“革命”的初衷。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太平天国在两广地区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势头,两广地区向来是革命的沃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两广人民不但要反抗来自清政府的压迫,更要对抗来自英国剥削与压迫,因此两广的人民群众具有革命的自觉性,由于广东地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作为口岸城市所在的省份,群众对于天主教等外来宗教认识较早,对于洪的“拜上帝教”没有多少认同感,因此洪的主要力量和活动范围在广西的山地一带,1851年洪秀全金田举事前,两广地区的人民群众对于时局的不满达到顶点,此时朝廷得到密报,派前云贵总督林则徐前往镇压,带病平叛的林则徐不顾身体劳累,日夜兼程,病死在半路上,留下了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这样的时机下,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成功,建号太平天国,转战攻下一乡之后,就自称天王,并拥有嫔妃36人。在刚取得一个村庄之后就建国,取得一乡就称天王,引起了清廷的大兵镇压,可见洪的战略素养。
太平天国的精神根基“拜上帝教”最初的理论来源是梁阿发编写的布道书《劝世良言》。它只是非常简单的阐述了一些基督教的教义,如一神论等,被洪秀全拿来加入大量中国传统解释之后成为其教义,通过通俗,简单的迷信宗教来控制信从者,作为其夺取政权的主要力量,这样的过程颇像邪教组织。
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将不可调和的社会的矛盾完全暴露在列强和人民群众面前,正是利用这样的乱世,洪秀全成功的获得了大量民众的支持,发展迅速,在1853年3月占领南京之后,洪秀全需要一套新的理论支持在维护自己刚到手不久的集权权力,此时《天朝田亩制度》应用而生,仔细研读《天朝田亩制度》就会发现,这项政策总是围绕着土地来做文章,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民群众来讲,土地就是其生存的一切,洪将这一点使用的炉火纯青。以“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来笼络人心,通过“拜上帝教”的教义,使得太平天国政教军完全合一,只受洪一人指挥,将普通百姓彻底沦为洪秀全以及其他太平天国领导层的工具,并不比清廷强多少。
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完成革命,定都南京之后,很快暴露出当初“革命”之动机,执政方面,大肆提拔其亲信,对于不服其政令者随意惩罚,而且刑罚混乱,杀人无数,政令不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军事方面,对形势判读失误,在尚未恢复的情况下行军北伐,当然,如果指挥得当,直取京城也有很大可能性,因为当时的清廷已经不堪一击,但洪对其部下将领的猜疑和矛盾造成严重的内乱,使得北伐无功而返且劳民伤财;个人生活方面,为了满足整个领导层的需求,大肆搜刮财宝,兴建宫殿,后妃无数。文化方面,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加强政教合一的集权性,大肆推行废儒排孔,将无数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付之一炬。种种行为,与其提出的各种纲领,口号无不完全相反,将本就已经处于绝地的人民群众至于水生火热之中,因此其失败是必然的。太平天国,使得中国的人口从4亿下降到2.4亿。
对于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不能简单的从政治口号就认为其具有颠覆旧制度的革命性,将政治口号与政治纲领作为夺取政权的工具,利用人民群众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在夺取政权成功后随即暴露出贪恋,专权,完全以个人为主的本性,以个人满足为主,才是洪秀全的最终目的,当然,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优秀将领,看清了洪秀全的本质,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做出更进一步的动作,这些人所体现出来的在当时社会中所不具有的先进思想,也是值得肯定得。总体来说,对于洪秀全和太平天国,不应过份拔高,应以历史的客观角度来做出相应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吴越.腐败天王洪秀全[J].文史天地, 2008, (01)
[2]潘旭澜.洪秀全的政治性邪教[J].江汉论坛, 2006, (03) .
关键词:太平天国 洪秀全 失败原因
一、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革命的初衷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广东花县人。有两个兄长,父亲洪镜杨,是邻近众村的保正,家中有田产数亩,家境殷实。洪秀全是兄弟三人中唯一想要通过读书老考取功名的人,7岁进入本地私塾读书,从13岁开始一直到30多岁,总共四次参加科举,均未能考上秀才,由此可见洪秀全的文化水平。1837年,洪秀全第三次参加科举并再次落榜,由此受到巨大的打击,大病一场之后,结合偶然所见的一本宣传天主教的小册子,加入自己一直以来接受的传统文化思想,宣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并在小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思想,逐步形成了“拜上帝教”的一些思想和纲领。
1842年,洪秀全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如果此次考试成功,历史将会被改写,但洪秀全的文化水平并没有给历史这个机会,何况历史也无法假设,在得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后,洪秀全对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取功名的道路彻底绝望,在同乡冯云山的鼓动下,决定造反,并将名字改为“秀全”。按照学者潘旭澜先生的分析,秀全拆开,是“禾(吾)乃人王”的意思。回顾其早期的造反的动机,可见是对清廷科举制度不满,求取功名失败使得洪试图通过造反的途径来完成个人获名得利的结果,考不上秀才,就去造反,这是决定性原因,造反是为了成为人王,满足“手握乾坤杀伐权,占有一切,“禾乃玉食”“世间万宝归我有的了”。这些早期直接的言语,正是体现了其发动太平天国,走向“革命”的初衷。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太平天国在两广地区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势头,两广地区向来是革命的沃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两广人民不但要反抗来自清政府的压迫,更要对抗来自英国剥削与压迫,因此两广的人民群众具有革命的自觉性,由于广东地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作为口岸城市所在的省份,群众对于天主教等外来宗教认识较早,对于洪的“拜上帝教”没有多少认同感,因此洪的主要力量和活动范围在广西的山地一带,1851年洪秀全金田举事前,两广地区的人民群众对于时局的不满达到顶点,此时朝廷得到密报,派前云贵总督林则徐前往镇压,带病平叛的林则徐不顾身体劳累,日夜兼程,病死在半路上,留下了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这样的时机下,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成功,建号太平天国,转战攻下一乡之后,就自称天王,并拥有嫔妃36人。在刚取得一个村庄之后就建国,取得一乡就称天王,引起了清廷的大兵镇压,可见洪的战略素养。
太平天国的精神根基“拜上帝教”最初的理论来源是梁阿发编写的布道书《劝世良言》。它只是非常简单的阐述了一些基督教的教义,如一神论等,被洪秀全拿来加入大量中国传统解释之后成为其教义,通过通俗,简单的迷信宗教来控制信从者,作为其夺取政权的主要力量,这样的过程颇像邪教组织。
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将不可调和的社会的矛盾完全暴露在列强和人民群众面前,正是利用这样的乱世,洪秀全成功的获得了大量民众的支持,发展迅速,在1853年3月占领南京之后,洪秀全需要一套新的理论支持在维护自己刚到手不久的集权权力,此时《天朝田亩制度》应用而生,仔细研读《天朝田亩制度》就会发现,这项政策总是围绕着土地来做文章,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民群众来讲,土地就是其生存的一切,洪将这一点使用的炉火纯青。以“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来笼络人心,通过“拜上帝教”的教义,使得太平天国政教军完全合一,只受洪一人指挥,将普通百姓彻底沦为洪秀全以及其他太平天国领导层的工具,并不比清廷强多少。
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完成革命,定都南京之后,很快暴露出当初“革命”之动机,执政方面,大肆提拔其亲信,对于不服其政令者随意惩罚,而且刑罚混乱,杀人无数,政令不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军事方面,对形势判读失误,在尚未恢复的情况下行军北伐,当然,如果指挥得当,直取京城也有很大可能性,因为当时的清廷已经不堪一击,但洪对其部下将领的猜疑和矛盾造成严重的内乱,使得北伐无功而返且劳民伤财;个人生活方面,为了满足整个领导层的需求,大肆搜刮财宝,兴建宫殿,后妃无数。文化方面,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加强政教合一的集权性,大肆推行废儒排孔,将无数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付之一炬。种种行为,与其提出的各种纲领,口号无不完全相反,将本就已经处于绝地的人民群众至于水生火热之中,因此其失败是必然的。太平天国,使得中国的人口从4亿下降到2.4亿。
对于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不能简单的从政治口号就认为其具有颠覆旧制度的革命性,将政治口号与政治纲领作为夺取政权的工具,利用人民群众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在夺取政权成功后随即暴露出贪恋,专权,完全以个人为主的本性,以个人满足为主,才是洪秀全的最终目的,当然,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优秀将领,看清了洪秀全的本质,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做出更进一步的动作,这些人所体现出来的在当时社会中所不具有的先进思想,也是值得肯定得。总体来说,对于洪秀全和太平天国,不应过份拔高,应以历史的客观角度来做出相应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吴越.腐败天王洪秀全[J].文史天地, 2008, (01)
[2]潘旭澜.洪秀全的政治性邪教[J].江汉论坛, 2006,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