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越是浅显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越多、越明显。而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于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甚至能够在未来利用数学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因此,不论是数学学科的本质,还是数学教学的目的,都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大教学中的生活化因素,让学生逐渐习惯利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疑问,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的关注过多。虽然随着时代变迁,教材中的生活化案例越来越多,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完全适用,还需要教师灵活掌握,如改变教材中案例的阐述形式,或直接引入更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新的案例或教学方式。为了因应这一需求,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日常生活,从多个角度入手,把生活化因素全面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下文即对该领域提出一些建议,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教学内容增加生活化资源
上文已经说过,部分教师的教学过于依赖教材,但教材中的内容是比较有限的,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且缺乏与自身生活实际的对照,无法产生真实感,不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生活是一座宝库,蕴含着数不尽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擅于发现并利用这些资源,让某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够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赋予学生将抽象问题具象化的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基础的图形知识时,如果只是依据课本向学生讲解相关概念,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眼前的事物入手,比如教室中哪些物体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在学生熟悉相关定义、能够比较好地分辨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中的物品,又有哪些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一來,长方形或正方形在学生心中就不只是孤立的概念,而是有具体的物品形象相对照,由他们自行赋予了生动的涵义,增进了他们对世界的了解与认识,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学习成就感。
二、教学活动引入生活化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会采用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生动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率显著提升。教师可以在情境中加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让学生直面各种生活问题,自发地利用数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或者与学习组织形式创新融合在一起,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以更加贴近于分工日益精细化的现代社会形态。
例如,在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字运算能力后,教师可以给出生活化场景:妈妈要做饭了,但是发现材料不够,需要买两包盐和一瓶酱油。一包盐两元钱,一瓶酱油八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的场景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经过生活化情景教学,学生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直接照此解决,数学知识真正起到了提升学生生活技能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店员和消费者,模拟购买物品、收钱找钱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氛围与现实生活贴合的更加紧密,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师生互评建立生活化体系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评是帮助双方成长的一条主要途径与重要工具,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以往的师生互评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对教师的评价则关注教学中的态度等,生活因素受到了忽视。生活因素看似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太大关系,实际上却可以让师生互评更加全面和准确,并逐渐把“生活”概念深深的烙印在师生的心中,从根本上强化生活在教学中的地位。
例如,对学生的评价要考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是否帮忙做家务等,并争取获得家长的配合,让评价尽可能的真实。在得出评价结果后,教师除了要据此对学生提出学习上的建议,还要对他们的生活行为给出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对教师的评价则要看教师是否关心学生的生活,或学生是否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关心。无论学生给出什么样的结果,教师都应该虚心接受,而不是恼羞成怒,要与提出意见的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评价切实改进自己平时的行为表现,努力争取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让他们拥有更加灵活的头脑,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客观,从而可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成长为真正的栋梁之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人生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目的,通过加入更多的生活化因素来满足学生的深层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获得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荆研科.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教育现代化,2018,5(47):383-384.
[2]王本忠.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7.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的关注过多。虽然随着时代变迁,教材中的生活化案例越来越多,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完全适用,还需要教师灵活掌握,如改变教材中案例的阐述形式,或直接引入更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新的案例或教学方式。为了因应这一需求,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日常生活,从多个角度入手,把生活化因素全面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下文即对该领域提出一些建议,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教学内容增加生活化资源
上文已经说过,部分教师的教学过于依赖教材,但教材中的内容是比较有限的,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且缺乏与自身生活实际的对照,无法产生真实感,不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生活是一座宝库,蕴含着数不尽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擅于发现并利用这些资源,让某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够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赋予学生将抽象问题具象化的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基础的图形知识时,如果只是依据课本向学生讲解相关概念,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眼前的事物入手,比如教室中哪些物体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在学生熟悉相关定义、能够比较好地分辨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中的物品,又有哪些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一來,长方形或正方形在学生心中就不只是孤立的概念,而是有具体的物品形象相对照,由他们自行赋予了生动的涵义,增进了他们对世界的了解与认识,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学习成就感。
二、教学活动引入生活化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会采用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生动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率显著提升。教师可以在情境中加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让学生直面各种生活问题,自发地利用数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或者与学习组织形式创新融合在一起,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以更加贴近于分工日益精细化的现代社会形态。
例如,在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字运算能力后,教师可以给出生活化场景:妈妈要做饭了,但是发现材料不够,需要买两包盐和一瓶酱油。一包盐两元钱,一瓶酱油八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的场景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经过生活化情景教学,学生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直接照此解决,数学知识真正起到了提升学生生活技能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店员和消费者,模拟购买物品、收钱找钱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氛围与现实生活贴合的更加紧密,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师生互评建立生活化体系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评是帮助双方成长的一条主要途径与重要工具,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以往的师生互评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对教师的评价则关注教学中的态度等,生活因素受到了忽视。生活因素看似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太大关系,实际上却可以让师生互评更加全面和准确,并逐渐把“生活”概念深深的烙印在师生的心中,从根本上强化生活在教学中的地位。
例如,对学生的评价要考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是否帮忙做家务等,并争取获得家长的配合,让评价尽可能的真实。在得出评价结果后,教师除了要据此对学生提出学习上的建议,还要对他们的生活行为给出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对教师的评价则要看教师是否关心学生的生活,或学生是否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关心。无论学生给出什么样的结果,教师都应该虚心接受,而不是恼羞成怒,要与提出意见的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评价切实改进自己平时的行为表现,努力争取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让他们拥有更加灵活的头脑,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客观,从而可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成长为真正的栋梁之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人生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目的,通过加入更多的生活化因素来满足学生的深层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获得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荆研科.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教育现代化,2018,5(47):383-384.
[2]王本忠.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