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总是要容易一些,无论是对自己、抑或对别人。
许多人关于自我成长的想象,就似切·格瓦纳和他那台轰鸣不息的哈雷机车——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
而对于别人,人们的想象总是始于猜臆、止于最深。就比如郭富城,人们对他的想象始终定格在了他的全盛时期——热舞不休的俊美天王。
现实从未如此。
“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常常只是人们假装热血的标榜,是对无所事事、荒娱不已的人生的无奈托词。对自己麻木,也就只能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感动、假想热泪盈眶。
同样,郭富城也从未活在人们的想象之中:1987年出道,他先做了三年配角;整个90年代,他红透两岸三地,事业登峰造极;2001年到2003年,负面新闻不断,他选择沉寂;2004年再携电影上路,他惊人地蝉联了两届金马影帝——人们的想象,不过只撷取了郭富城二十年娱乐生涯的其中一段。
出道二十年,从偶像天王到实力影帝,郭富城做到的,远远比人们想象中的他多得多;而他在二十年里所成就的,恰恰正是一个人对于自我成长的全部想象。
或者应该说:观者自娱,行者不止。
二十年前,一路狂奔
关于成名,常见的桥段必然是市井的某次偶遇,星探的惊为天人,然后唱对一首歌,接对一部戏,接着,顺理成章地一炮而红……
这也还是想象。
至少,郭富城的成名,并非如此。
应该是个踌躇满志的少年,从1984年进入无线舞蹈训练班起,郭富城便从来没有失去过目标。伴舞三年,成名的机会出现了,不过不是他,而是和他一起出道的张学友。于是,郭富城转入无线艺人培训班,又是一个三年,他成了艺人,但只出没于小型的肥皂剧,主角或配角都不重要,反正当时不会有人记得。
香港是一个讲究现实的城市,包括娱乐圈。香港市民追捧的艺人基本不会长得太光鲜,因为那离现实太远。所以在香港,一出道就大红大紫的只能是郑秀文、杨千(女华)、陈奕迅之类,个个如同香港写字楼里的白领或坊间的好好市民。而那些出落得太标致的,如同郭富城,往往只有眼缘而无人缘;台湾则不同,或许太早就受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整个台湾娱乐业的关键便是“梦幻”二字:艺人要养眼、包装要唯美、要清楚地特立于普通人之上,才会博得民众倾慕。
而1990年,台湾的一个广告商到香港挑选广告演员,正是这一次,在香港赋闲了半年的郭富城终于抓住机会、一击即中。
那样的俊美与迷离,一到台湾,几乎不费工夫,就让郭富城仿佛一夜之间暴红。之后,发了几张唱片,积攒多年的舞蹈功底、在肥皂剧里磨练出的演技,也一一派上用场。不到半年,他已是响当当的舞台巨星。
一年后,郭富城重回香港,一切自是今非昔比。他曾花了六年时间等待一个机会,也就不愿错过现在摆在他眼前的每一个。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一年能出两三张唱片,拍四五部电影,从年头到年尾,整个荧幕和唱机里播的都是他的作品。
事实上,整个90年代,都是郭富城的时代。他用一种近乎狂奔的速度,来超越这瞬息即变的娱乐圈遗忘的速度。然后,他成功了。所有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人无一例外地都当过他的歌迷;他早年的中分蘑菇头成了一个样板,90年代所有进入青春期开始学会耍帅的男生必然要学他剪这个发型,如果还能惟妙惟肖地学他唱《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更能加分不少;在娱乐圈,他成为一种类型,当年有很多新人,都是打着“小郭富城”的旗号出道,而这些新人,现在有不少也已经成为了正当红的一线男艺人。
90年代,郭富城是一个时代的娱乐天王,也是大多数人关于青春的一个印记,更是郭富城整个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十年后,一路从容
99年末,一盘关于郭富城在澳洲酒店的绯闻录影带,成了他事业的一个断点。
那尚算清洁的娱乐年代,网络仍不发达,敢豁出去妄图成名的人也远远不及当下,这样一盘貌似香艳的录影带,在那个年代,足够登满一整年的八卦头条。而郭富城的事业也被拖得只剩下一个重点:澄清。
1999年的专辑,郭富城唱《真的怕了》,MV里流露出不可名状的无助;2000年再发新专辑,他热舞渐少开始话人生,“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场旅途”,在那张叫做《旅途快乐》的专辑里,他翻唱了朴树的《旅程》作为主打——本属于校园的哀伤小调,成为他时年的心情。
或许人生就是一场旅途,有高有低,走过低处时向上仰望,才会产生希望,而到达高处时往下看,就会学着珍惜。每一处都会走过,而每一处都有风景。
唯一的重点是:要一直在路上,行走不止。
2001年到2004年,郭富城的步伐虽然慢了许多,却一直在行走——走过争议、走过是非、走过无人喝彩,就如同走过洪泽、走过绝地、走过瘴山恶岭。其实,生的希望,往往就在走过这些以后。
2005年,一部《三岔口》,将郭富城带出低谷,直达人生的另一高度。凭着其中的突破性演出,郭富城被提名为当年金马的最佳男演员,并在意料之外,成功封帝;随后,他马上就证明了这绝非偶然——2006年的《父子》,他再被提名,而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很清楚,郭富城蝉联金马影帝,绝对是预料之中;2007年,《C+侦探》甫一上映,他马上又被提名为金马奖最佳男演员……三年三次提名,两度封帝,这几乎是一个电影演员,可以创造出的最大奇迹。
20年前,郭富城用青春无敌的容颜开创了一个动感天王的时代;20年后,他可以不计形象地扮演任何一个角色,实力造就了他如今又一次的大时代。如此起伏的跨度,在旁人看来,仿佛已经是两个人生。
问及郭富城对于未来的打算,他答“我从未想过未来,我只想得到明年,明年已经有四部戏要拍,我现在的状态很好,我想多工作一些。”
而就是在这一刻,你才能从他身上找到20年前那个郭富城的影子——依旧是等待时机并握紧机会,依旧是那个一直在路上的行者。
对话郭富城:
FRENDS:之前《父子》一片为你取得了很高的成绩,现在新片又上映了,会不会将重心完全转到电影上,还是说要继续做全面的天王?
Aaron:其实自2002年开始,我就已经有意识地慢慢将精力更多的放在电影方面,当然音乐一直是我之前的事业主轴,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会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电影中去,之前大概是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在音乐,二十在电影,做完11月的演唱会,就会变成八十在电影,二十在音乐上。
FRENDS:顶着天王的称号10多年了,这个称号对你来说是动力还是压力?
Aaron: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会知道,大家一直很喜欢一个叫郭富城的人,但是,这个人身上有什么东西是被大家所一直喜欢的?这个就是压力。
FRENDS:你是怎么为自己定位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
Aaron:其实这个定位一直在改变,过去的日子里,我的事业主要放在音乐上,一直有公司还有身边的人的帮助,很顺利,那么现在和之后,我可能更多的会投身于电影,明年已经有四部片子的拍摄计划。
FRENDS:今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上,你和张、刘、黎又携手同台,你自己有什么感觉,对这几个老朋友有什么看法或想说的?
Aaron:很怀念,大家都是这个感觉,怀念又亲切。
FRENDS:张学友和刘德华都曾说过,他们现在是为了家人还在继续努力,那你呢?你现在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Aaron:应该是追求吧。
FRENDS:出道时,你是以出众的外表成为偶像型艺人,现在你对“偶像”二字做何看法,还有没有“偶像”的压力和包袱?
Aaron:其实一个演员,面对他的只有角色,而没有所谓的偶像。对于我来讲,很久之前,就已经对这个问题很淡然了,你们觉得我是偶像,那么很好,但是我其实一直都只是演员而已。
FRENDS:在你前几年的事业中,也出过一些曲折和风浪,这些不好的压力现在对你还有没有影响?如果再碰到挫折,你将怎么对待?
Aaron:会有影响,不过只要自己想清楚,我这么做,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他们的说法也就无所谓了。前面说过,我从2002年开始,就慢慢地将精力转移到电影上来,之前一直是在音乐上,你知道,在香港这个竞争这么激烈的地方,我之前每周都会有音乐方面的工作要去做,要不是上节目,要不是采访、活动,总之每周公司都会有安排,但是,我必须慢慢减少这方面的工作,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整上面,这时候就有很多的人在说:郭富城是不是不行了?那么这时候自己就要想清楚,这么做是不是正确的,我认为是正确的,那么就不在意他们的看法了。
FRENDS:有没有回望过自己的成就?
Aaron:没有,过去的事情,不用去回顾。
FRENDS:展望未来,你最希望获得的东西是什么?
Aaron:更希望在电影上面会有突破,这次的《C+侦探》是我很特别的一次尝试,希望大家会喜欢。
FRENDS:你曾说现在是你拍电影的最好时光,那你觉得你自己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是在哪一段?
Aaron:肯定是下一段(笑),最美好的,永远在未来。
FRENDS:你性格中最强的一点是什么?
Aaron:坚持。
FRENDS:你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Aaron:坚持和信念,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