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年头,为了养生保健,人们真是想尽各种办法。前些日子,“娘娘”孙俪亲手制作的“黑蒜”突然走红,一时之间,作为调料的“蒜先生”变成了“神蒜”。除了具有杀菌作用,大蒜中确实有许多抗氧化成分,在化学检测和细胞实验中也展示了良好的抗氧化性。于是,看似更为高级的“黑蒜”被冠上了“膳食补充剂”的头衔,成为了人们“功能食品”中的新宠。
蒜子的变身日记
我们都知道大蒜的传奇,它曾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植物性食物癌症预防研究报告中,位列40多种有效植物之首。并且,作为我国特色的农产品和传统调味料,几乎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大蒜这颗“白色的小胖”,它除了能够给菜肴带来特殊的香气之外,暖脾胃、消淤积、杀菌等功效也深入人心。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大蒜在它们简单朴实的“蒜生”中,也是个“变身达人”,比如一言不合就变绿的腊八蒜,以及最近出现在传言中的超级神“蒜”——“黑蒜”。
“绿蒜”腊八
绿色大蒜,又叫腊八蒜,是一种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大蒜食品。每年的农历腊月,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会用食醋来浸泡大蒜,经过10天左右的时间,大蒜就会由白色变为翠绿色。腊八蒜这种颜色的变身,是由一系列化学反应变化而来的。大蒜体内含有蒜酶(一种酶蛋白,能够催化蒜氨酸,产生大蒜素),在蒜酶的作用下,一种叫做PECSO(S - 1 - 丙烯基 -L - 半胱氨酸亚砜)的物质会生成硫代亚磺酸酯等,这些物质进一步与大蒜中的游离氨基酸反应,再与大蒜中的羰基化合物反应,产生蓝黄的色素物质,使得大蒜呈现绿色。
腊八蒜满足了很多人不习惯大蒜辛辣风味的需求。经过食醋的浸泡,不仅让大蒜看上去像碧玉翡翠,而且吃起来也酸辣适度、爽脆可口,气味浓烈而微甜,大蒜特有的刺激味道也减少很多。
“神蒜”小黑
不可否认的是,“黑蒜”首先产自日本。日本的科学家们为去除大蒜的辛辣味做了很多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大蒜会呈现出黑色,甜味中略带酸味,并且嚼起来具有一定的韧性,无需再处理即可直接食用,也完全没有了大蒜的臭味,“黑蒜”就此发明。后来这项专利技术被引进中国。
同样,蒜瓣从白色变为黑色,一样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变化。不过,除了颜色上的变化外,在“黑蒜”的加工过程中还产生了吡嗪、噻吩和呋喃等美拉德反应产物,丰富了口感和风味。其中,吡嗪具有烤熟味,噻吩具有刺激味及甜香味,呋喃具有焦糖味、甜味。再加上熟化过程中,单糖或双糖,以及有机酸的增加,就呈现出“黑蒜”丰富馥郁的口味。
与此同时,由于在高温的作用下,大蒜中的一种重要的酶类——蒜氨酸酶失去活性,所以无法把像蒜氨酸、异蒜氨酸等物质转变为具有大蒜“体味”的大蒜素。另外,已经形成的大蒜素,由于具有热不稳定性,会发生分解反应,所以“黑蒜”也就失去了强烈的特征风味。辛辣生脆的味道变为酸甜绵软的口感,而且还去除了浓烈的气味和刺激性,这也是大部分人选择食用“黑蒜”的主要原因。
“众蒜”瞩目,守望健康?
众所周知,“氧化”是导致衰老和很多疾病产生的因素之一。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和氧化剂会引起细胞膜脂、核酸、蛋白质的氧化损伤,造成相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破坏,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大蒜中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也决定了它抗氧化的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自由基清除能力强是最典型的特征。
除了具有抗氧化功效之外,也有研究表明,大蒜对癌细胞能起到杀伤、抑制生长的作用。它体内的微量元素硒也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防止细胞过度氧化,起到保护细胞膜,增加免疫力,抑制癌变的作用。
与新鲜大蒜相比,“黑蒜”的含水量和脂肪有所降低,寡糖、氨基酸等有所提高。除了降低了口感中的刺激性之外,在“黑蒜”的制造过程中,生大蒜本身的蛋白质能被大量地转化成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利于吸收和利用。所以,仅把“黑蒜”当做“零食”来食用,是可以的。
但要知道,“黑蒜”毕竟从大蒜演变而来,更多的意义应该在于营养价值,过于看重它的保健功能也是强“蒜”所难了。目前,关于“黑蒜”的许多研究实验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和动物性试验阶段。
过犹不及的功效
虽然大蒜的好处多不胜数,不过,过量食用也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民间就有“大蒜有百益而独害目”之说,因为大蒜的某些成分对人体的黏膜、结膜组织具有刺激性作用。
除此之外,肠胃不好的人群也不宜多吃。由于腹泻时肠腔处于紧张应激状态,大蒜产生的大蒜辣素反而会加重对肠壁的刺激,使血管充血、水肿加重,导致病情加重。
说到守望健康,大蒜也算是用尽一生一世来将我们供养了。作为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食物佐料,它们坚持参与人类饮食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喜爱。不过,任何东西多吃少吃,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判断调整,正确科学地食用对身体有益的食物,才不枉费它们“煞费苦心”地变身嘛。
蒜子的变身日记
我们都知道大蒜的传奇,它曾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植物性食物癌症预防研究报告中,位列40多种有效植物之首。并且,作为我国特色的农产品和传统调味料,几乎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大蒜这颗“白色的小胖”,它除了能够给菜肴带来特殊的香气之外,暖脾胃、消淤积、杀菌等功效也深入人心。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大蒜在它们简单朴实的“蒜生”中,也是个“变身达人”,比如一言不合就变绿的腊八蒜,以及最近出现在传言中的超级神“蒜”——“黑蒜”。
“绿蒜”腊八
绿色大蒜,又叫腊八蒜,是一种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大蒜食品。每年的农历腊月,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会用食醋来浸泡大蒜,经过10天左右的时间,大蒜就会由白色变为翠绿色。腊八蒜这种颜色的变身,是由一系列化学反应变化而来的。大蒜体内含有蒜酶(一种酶蛋白,能够催化蒜氨酸,产生大蒜素),在蒜酶的作用下,一种叫做PECSO(S - 1 - 丙烯基 -L - 半胱氨酸亚砜)的物质会生成硫代亚磺酸酯等,这些物质进一步与大蒜中的游离氨基酸反应,再与大蒜中的羰基化合物反应,产生蓝黄的色素物质,使得大蒜呈现绿色。
腊八蒜满足了很多人不习惯大蒜辛辣风味的需求。经过食醋的浸泡,不仅让大蒜看上去像碧玉翡翠,而且吃起来也酸辣适度、爽脆可口,气味浓烈而微甜,大蒜特有的刺激味道也减少很多。
“神蒜”小黑
不可否认的是,“黑蒜”首先产自日本。日本的科学家们为去除大蒜的辛辣味做了很多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大蒜会呈现出黑色,甜味中略带酸味,并且嚼起来具有一定的韧性,无需再处理即可直接食用,也完全没有了大蒜的臭味,“黑蒜”就此发明。后来这项专利技术被引进中国。
同样,蒜瓣从白色变为黑色,一样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变化。不过,除了颜色上的变化外,在“黑蒜”的加工过程中还产生了吡嗪、噻吩和呋喃等美拉德反应产物,丰富了口感和风味。其中,吡嗪具有烤熟味,噻吩具有刺激味及甜香味,呋喃具有焦糖味、甜味。再加上熟化过程中,单糖或双糖,以及有机酸的增加,就呈现出“黑蒜”丰富馥郁的口味。
与此同时,由于在高温的作用下,大蒜中的一种重要的酶类——蒜氨酸酶失去活性,所以无法把像蒜氨酸、异蒜氨酸等物质转变为具有大蒜“体味”的大蒜素。另外,已经形成的大蒜素,由于具有热不稳定性,会发生分解反应,所以“黑蒜”也就失去了强烈的特征风味。辛辣生脆的味道变为酸甜绵软的口感,而且还去除了浓烈的气味和刺激性,这也是大部分人选择食用“黑蒜”的主要原因。
“众蒜”瞩目,守望健康?
众所周知,“氧化”是导致衰老和很多疾病产生的因素之一。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和氧化剂会引起细胞膜脂、核酸、蛋白质的氧化损伤,造成相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破坏,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大蒜中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也决定了它抗氧化的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自由基清除能力强是最典型的特征。
除了具有抗氧化功效之外,也有研究表明,大蒜对癌细胞能起到杀伤、抑制生长的作用。它体内的微量元素硒也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防止细胞过度氧化,起到保护细胞膜,增加免疫力,抑制癌变的作用。
与新鲜大蒜相比,“黑蒜”的含水量和脂肪有所降低,寡糖、氨基酸等有所提高。除了降低了口感中的刺激性之外,在“黑蒜”的制造过程中,生大蒜本身的蛋白质能被大量地转化成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利于吸收和利用。所以,仅把“黑蒜”当做“零食”来食用,是可以的。
但要知道,“黑蒜”毕竟从大蒜演变而来,更多的意义应该在于营养价值,过于看重它的保健功能也是强“蒜”所难了。目前,关于“黑蒜”的许多研究实验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和动物性试验阶段。
过犹不及的功效
虽然大蒜的好处多不胜数,不过,过量食用也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民间就有“大蒜有百益而独害目”之说,因为大蒜的某些成分对人体的黏膜、结膜组织具有刺激性作用。
除此之外,肠胃不好的人群也不宜多吃。由于腹泻时肠腔处于紧张应激状态,大蒜产生的大蒜辣素反而会加重对肠壁的刺激,使血管充血、水肿加重,导致病情加重。
说到守望健康,大蒜也算是用尽一生一世来将我们供养了。作为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食物佐料,它们坚持参与人类饮食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喜爱。不过,任何东西多吃少吃,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判断调整,正确科学地食用对身体有益的食物,才不枉费它们“煞费苦心”地变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