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着育儿经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协调自己的角色定位。因此可以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也是“教学相长”。为人父母者,都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女儿的出生让我由一个女人变成了母亲,从此,我便开始承担起母亲这个角色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和所有的女人一样,初为人母时的幸福与喜悦不言而喻。每每抱着孩子,我都感觉自己仿佛拥抱了整个世界,拥抱了美好的明天,对家庭、对自己、对孩子的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我总是在想,一定要做一个好母亲,给孩子营造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用自己从事教师职业的优势去培养一个优秀的女儿。但是,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我才意识到,女儿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作为一个母亲逐渐成长的过程,作为一个女人逐渐成熟的过程,更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反思教育现实、更新自己教育理念的过程。
西方有位哲人说:“孩子是人类的父亲。”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我们能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正是这些促进了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变得成熟、变得理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女儿教会了我下班后要脱下那“古板的”职业套装,是女儿教会我很多英文歌曲,是女儿建议我当老师应该怎样去理解学生,是女儿给我推荐了那些赞美和歌颂老师的《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电影,是女儿教会我做母亲应该怎样和孩子相处……对于我而言,除了生活中自身角色的调整和自己性情的逐渐成熟,和女儿“同学”的那段时间是我们共同成长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在我的理解中,“同学”就是同时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我和女儿就是在同一个学校同时学习的“同学”。这件事说起来有着特殊的背景。
2008年我在博士毕业之时,曾有过留学或做博士后的想法,但想到将要高考的女儿,便放弃了。当女儿问我为什么要放弃时,我笑着说:“妈妈想和你做‘同学’,明年你考上哪个大学,妈妈就到那个学校做博士后,前提是这个学校必须有教育学的博士后流动站。”其实,我这样回答有两方面用意:一是真的有这样的愿望,希望借此机会好好陪陪女儿,弥补这些年由于在外地读书而缺席她成长的一些遗憾。二是鼓励女儿努力学习,争取考一个有博士后设站单位的大学。
2009年7月,女儿如愿被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非常巧合的是,河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于同年获批。2010年6月,我履行自己的诺言,开始申请到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人员。同年11月,我顺利通过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审批,到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命运使然,岁月成全,我和女儿成了“同学”,终于有了更多和女儿单独相处的机会和时间。
在我和女儿“同学”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虽然没能像自己开始时想象的那样,可以经常在一起学习,一起吃饭,共同进步,但还是给了我不少与女儿单独相处的机会。尤其是两代人同一时段在同一校园学习的幸运为我的人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校园中与女儿抱书相遇的自豪,食堂中与女儿同桌就餐的幸福等,免去了我许多静夜独思的困惑和孤寂,从而使我在站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变得更为丰富。
尤其是在我做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期间,女儿从问卷制作到访谈题目设定,包括问卷的发放,都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建议。这让我感到与女儿之间似乎已经超越了血缘亲情,而逐渐成为精神上共同成长的良师益友。想起选择进站的初衷本是为了陪伴女儿,可等我走过这段成长的岁月,我却非常感谢女儿,是她陪伴我度过了这段艰苦历程;感谢她一直以来乖巧懂事,自强自立,自觉完成学业,使我能安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学习中与我一起成长。
2013年1月13日,我顺利通过了博士后出站报告的答辩,8月6日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博士后出站证书;女儿同年6月份大学毕业,8月4日到英国留学,至此我结束了和女儿的“同学”生涯。2015年,女儿申请到日本名古屋大学攻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自女儿攻读硕士后,我有意识地找一些教育领域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最密切的教师队伍建设的课题与女儿合作,女儿也给我推荐了很多团队学习与管理的书籍,有的还是英文原版的,希望我开拓视野,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文化的视角去做研究。随着女儿的成长,我觉得我从她身上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她给我的建议也越来越合理。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我都征求女儿的意见,她会给我一个中肯的建议和成熟的意见。可以说,在见证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父母不仅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还要求父母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不降低对自我的要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想看到与他一起成长的父母。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这种两代人共同学习的动人情景,会成為家庭教育中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成为文明家庭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女儿教我为母之道
女儿的出生让我由一个女人变成了母亲,从此,我便开始承担起母亲这个角色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和所有的女人一样,初为人母时的幸福与喜悦不言而喻。每每抱着孩子,我都感觉自己仿佛拥抱了整个世界,拥抱了美好的明天,对家庭、对自己、对孩子的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我总是在想,一定要做一个好母亲,给孩子营造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用自己从事教师职业的优势去培养一个优秀的女儿。但是,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我才意识到,女儿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作为一个母亲逐渐成长的过程,作为一个女人逐渐成熟的过程,更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反思教育现实、更新自己教育理念的过程。
西方有位哲人说:“孩子是人类的父亲。”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我们能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正是这些促进了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变得成熟、变得理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女儿教会了我下班后要脱下那“古板的”职业套装,是女儿教会我很多英文歌曲,是女儿建议我当老师应该怎样去理解学生,是女儿给我推荐了那些赞美和歌颂老师的《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电影,是女儿教会我做母亲应该怎样和孩子相处……对于我而言,除了生活中自身角色的调整和自己性情的逐渐成熟,和女儿“同学”的那段时间是我们共同成长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和女儿做“同学”
在我的理解中,“同学”就是同时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我和女儿就是在同一个学校同时学习的“同学”。这件事说起来有着特殊的背景。
2008年我在博士毕业之时,曾有过留学或做博士后的想法,但想到将要高考的女儿,便放弃了。当女儿问我为什么要放弃时,我笑着说:“妈妈想和你做‘同学’,明年你考上哪个大学,妈妈就到那个学校做博士后,前提是这个学校必须有教育学的博士后流动站。”其实,我这样回答有两方面用意:一是真的有这样的愿望,希望借此机会好好陪陪女儿,弥补这些年由于在外地读书而缺席她成长的一些遗憾。二是鼓励女儿努力学习,争取考一个有博士后设站单位的大学。
2009年7月,女儿如愿被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非常巧合的是,河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于同年获批。2010年6月,我履行自己的诺言,开始申请到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人员。同年11月,我顺利通过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审批,到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命运使然,岁月成全,我和女儿成了“同学”,终于有了更多和女儿单独相处的机会和时间。
在我和女儿“同学”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虽然没能像自己开始时想象的那样,可以经常在一起学习,一起吃饭,共同进步,但还是给了我不少与女儿单独相处的机会。尤其是两代人同一时段在同一校园学习的幸运为我的人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校园中与女儿抱书相遇的自豪,食堂中与女儿同桌就餐的幸福等,免去了我许多静夜独思的困惑和孤寂,从而使我在站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变得更为丰富。
尤其是在我做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期间,女儿从问卷制作到访谈题目设定,包括问卷的发放,都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建议。这让我感到与女儿之间似乎已经超越了血缘亲情,而逐渐成为精神上共同成长的良师益友。想起选择进站的初衷本是为了陪伴女儿,可等我走过这段成长的岁月,我却非常感谢女儿,是她陪伴我度过了这段艰苦历程;感谢她一直以来乖巧懂事,自强自立,自觉完成学业,使我能安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学习中与我一起成长。
是母女也是良师益友
2013年1月13日,我顺利通过了博士后出站报告的答辩,8月6日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博士后出站证书;女儿同年6月份大学毕业,8月4日到英国留学,至此我结束了和女儿的“同学”生涯。2015年,女儿申请到日本名古屋大学攻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自女儿攻读硕士后,我有意识地找一些教育领域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最密切的教师队伍建设的课题与女儿合作,女儿也给我推荐了很多团队学习与管理的书籍,有的还是英文原版的,希望我开拓视野,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文化的视角去做研究。随着女儿的成长,我觉得我从她身上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她给我的建议也越来越合理。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我都征求女儿的意见,她会给我一个中肯的建议和成熟的意见。可以说,在见证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父母不仅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还要求父母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不降低对自我的要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想看到与他一起成长的父母。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这种两代人共同学习的动人情景,会成為家庭教育中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成为文明家庭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