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如何学好初中语文,我想不同的语文老师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看法。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老师的注意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更何况,还有地域的因素的作用。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认真总结、分析,语文教学也还是有基本规律可循的。
语文是基础学科,应该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好母语理论上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上了初中后,语文似乎怎么也学不好。阅读,写作抓不到头绪,甚至基础的字词,语文常识也成了丢分的盲区。如何怎样学好初中语文成了学生的难题;如何教好语文,也成了老师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综合多年语文教学的一些粗浅经验,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愿同行共勉。
一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一个爱好音乐的人才会去学音乐,一个爱好绘画的人才会去学绘画一样,一个人只有热爱语文,才会去钻语文,才能学好语文。如何引导学生热爱语文,这显然是一门教学艺术。传统的教学太死板,老师教、学生学,一问一答,可以说无趣至极!当然,基础知识也只能这样“填鸭式”的安排,但是,很多需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做了没有呢?学生没有表现的机会,没有完全参与教学活动,他们的兴趣从何而来?一般来讲,只有经常成功的人才会充满自信,才会对某一方面的东西格外关注。
我在教授《藤野先生》一课时,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表演课本剧,只要拿捏得好,其实所花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但是,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记住了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甚至理解了他对作者的深情厚谊。我总觉得,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孩子们的天性被激活,学习语文的热情自然也被激发了。 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我也是先让学生在业余时间编排课本剧,在编排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去专研课本,模仿陈太丘、友人、元方等人的说话、动作,间接理解了课文文章内容。有一个小组甚至对剧本进行适度修改,增加元方认错和友人致歉的类容,真是让人眼睛一亮。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一般来讲都是比较喜欢的,能力培养效果也比较好。
二 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是一个积累型的学科,它强调聚少成多,厚积薄发。这正如做房子,只有一块砖一块砖地往上码,才能建成高楼大厦。首先,我们可以用一个精致的积累本,定时、定向积累一批雅词、妙句、精段、名篇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拥有一个语言宝库,等到运用时,便能得心应手,呼之即来。其次,我们应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今诗文精品,背诵一些精典名篇(如《三字經》等)。为了检验他们的背诵效果,我们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时候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表演,适时举行“成语接龙”、“汉子纠错”、“猜谜”甚至默写比赛,以赛代训。这些方法都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记忆基础知识,去主动积累,以备使用。
三 引导学生练好字
语文与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字都写不好的学生,很难说他能学好语文。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寻找一本喜欢的字贴,花一点时间进行摹写,让自己的字漂亮起来,为自己学好语文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燃起学好语文的信心。 如果一个学生的字总是被老师表扬,他在有意无意间都会想到要把语文学好才对得起老师,这种进入学生潜意识的东西往往会激发出强大学习动力。
四 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只有在阅读中,学生才能接触丰富的语文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养情趣。读些什么呢?我们可以长期订阅一些适合中学生读的报刊杂志,如《语文报》《满分阅读》《中学生天地》《读者》《意林》等,也可以介绍1至2本中外文学名著让孩子们去品读,让读过这些名著的学生谈感想、感悟。
五 引导学生养成写作习惯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要求。“听”与“读”是途径,“说”“写”才是根本目的,而写只有在写作中才能提高。首先,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记下自己真实的生活细节,留下丰富的生活实例。老师在业余时间可以对学生日记进行简评,对写得不错的学生给予奖励。其次,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强调个性张扬。第三,要积累地参加各种写作活动,如课堂写话,课本剧编写,写演讲发言稿,作文竞赛,向报刊投稿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个人教学心得,其实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几个环节。我的总体方向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感悟,在不断的成功和失败中前进,最终达到学生把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目的。
语文是基础学科,应该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好母语理论上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上了初中后,语文似乎怎么也学不好。阅读,写作抓不到头绪,甚至基础的字词,语文常识也成了丢分的盲区。如何怎样学好初中语文成了学生的难题;如何教好语文,也成了老师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综合多年语文教学的一些粗浅经验,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愿同行共勉。
一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一个爱好音乐的人才会去学音乐,一个爱好绘画的人才会去学绘画一样,一个人只有热爱语文,才会去钻语文,才能学好语文。如何引导学生热爱语文,这显然是一门教学艺术。传统的教学太死板,老师教、学生学,一问一答,可以说无趣至极!当然,基础知识也只能这样“填鸭式”的安排,但是,很多需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做了没有呢?学生没有表现的机会,没有完全参与教学活动,他们的兴趣从何而来?一般来讲,只有经常成功的人才会充满自信,才会对某一方面的东西格外关注。
我在教授《藤野先生》一课时,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表演课本剧,只要拿捏得好,其实所花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但是,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记住了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甚至理解了他对作者的深情厚谊。我总觉得,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孩子们的天性被激活,学习语文的热情自然也被激发了。 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我也是先让学生在业余时间编排课本剧,在编排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去专研课本,模仿陈太丘、友人、元方等人的说话、动作,间接理解了课文文章内容。有一个小组甚至对剧本进行适度修改,增加元方认错和友人致歉的类容,真是让人眼睛一亮。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一般来讲都是比较喜欢的,能力培养效果也比较好。
二 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是一个积累型的学科,它强调聚少成多,厚积薄发。这正如做房子,只有一块砖一块砖地往上码,才能建成高楼大厦。首先,我们可以用一个精致的积累本,定时、定向积累一批雅词、妙句、精段、名篇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拥有一个语言宝库,等到运用时,便能得心应手,呼之即来。其次,我们应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今诗文精品,背诵一些精典名篇(如《三字經》等)。为了检验他们的背诵效果,我们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时候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表演,适时举行“成语接龙”、“汉子纠错”、“猜谜”甚至默写比赛,以赛代训。这些方法都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记忆基础知识,去主动积累,以备使用。
三 引导学生练好字
语文与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字都写不好的学生,很难说他能学好语文。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寻找一本喜欢的字贴,花一点时间进行摹写,让自己的字漂亮起来,为自己学好语文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燃起学好语文的信心。 如果一个学生的字总是被老师表扬,他在有意无意间都会想到要把语文学好才对得起老师,这种进入学生潜意识的东西往往会激发出强大学习动力。
四 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只有在阅读中,学生才能接触丰富的语文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养情趣。读些什么呢?我们可以长期订阅一些适合中学生读的报刊杂志,如《语文报》《满分阅读》《中学生天地》《读者》《意林》等,也可以介绍1至2本中外文学名著让孩子们去品读,让读过这些名著的学生谈感想、感悟。
五 引导学生养成写作习惯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要求。“听”与“读”是途径,“说”“写”才是根本目的,而写只有在写作中才能提高。首先,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记下自己真实的生活细节,留下丰富的生活实例。老师在业余时间可以对学生日记进行简评,对写得不错的学生给予奖励。其次,认真地写好每一篇作文,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强调个性张扬。第三,要积累地参加各种写作活动,如课堂写话,课本剧编写,写演讲发言稿,作文竞赛,向报刊投稿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个人教学心得,其实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几个环节。我的总体方向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感悟,在不断的成功和失败中前进,最终达到学生把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