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管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的改革发展时代,我们都需要红色革命精神作为精神食粮,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发扬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尤为重要。“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在红色革命精神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传扬 ;革命精神
一、从革命先烈身上看到的红色革命精神
展开这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长卷,我们看到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热血青年,前仆后继的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不论革命的道路有多少千难万阻,先烈们在红色革命精神的召唤下坚持信仰和理想,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今天,革命先辈们大多已不在人世,但是,他们所留下的红色革命精神依旧光芒万丈,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
今天,带着一群年轻人参观南充抗战纪念馆,让我们看到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美丽富饶的嘉陵江畔有那么多热血男儿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的一个又一个英雄壮举。
林修杰,一个自强不息的青年,1919年8月考入北京发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6月,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经周恩来、李富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11月,任中央特派员,赣北特委书记,领导赣北地区的武装斗争。12月初,在波阳县被捕。14日牺牲在了城郊小路口。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革命斗争,用自己滚烫的鲜血来谱写革命的诗篇。
张友民1902年生于南部县,1927年人南部县团练局长,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33年冬天,被以“改组派”“国名党县公安局长等罪名杀害。
吴季蟠烈士1898年出生于嘉陵区大遍乡。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成立中共党组织川北支部。1926年领导学生三里屯斗争,1928年组织工会骨干炸掉子弹场,1933年4月被军阀杨森逮捕,5月4日牺牲于南充小西门外。
像这样的为国牺牲的英烈还有许许多多,任中共四川省常委省军委书记兼川东特委书记等职的李鸣珂烈士,参与领导了蓬溪大石桥斗南沟起义,1930年3月领导了潼陵武装起义和万源固军坝起义。还有马文玉,何光烈……这些先烈正值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强大的、美好的中国,为了理想和信念甘愿付出年轻宝贵的生命。
张澜,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清末秀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1911年(清宣统三年),任川汉铁路股东会副会长,发起组织四川保路同志会,领导四川人民开展保路运动。反对清政府卖国,促进了全川人民大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获孙中山赞扬。此外他还参与倒袁,创立中国民主同盟会,参政议政等运动。他还积极投身于教育,教育出了有志有才之士,譬如大将罗瑞卿,朱德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张澜纪念馆存着这样一副墨宝“师风永存”,来教育后来者。他的一生为了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和平奋斗不息,最终迎来了民族的解放和实现民族的振兴。前辈如此努力奋进,值得我等后来者学习和敬仰。
在南充革命念馆里镌刻着邓小平这样一句话“永远铭记着在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才换来今天的胜利”。所以在当今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要去做一个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年轻的大学生应懂得红色革命精神是一种资源,是老一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能忘记历史,因为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告诉我们“勿忘国难”;革命精神必须代代传承。
二、红色革命精神在当代年轻人中的缺失
列宁曾说过,“不能认为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似乎是偶然出现的,而不是从一定社会环境(它是个人精神生活的材料、客体,它从正面或反面反映在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上面,反映在代表这一或那一社会阶级利益上面)中必然产生的。”所以说在现代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不到那段艰苦的、充满血和泪的红色革命岁月,也理解不了革命先烈们那不屈的、坚定的红色革命精神。学业和事业上没有追求,思想上的懒惰,精神上的空洞,这是为什么?归根结底其中之一就是“信仰”缺失。同样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候,许多革命先烈为国家奉献青春牺牲生命。过着“啃老”生活的当代大学生,享受着革命先辈靠血和泪创造的和平社会,部分人在求职失败的时候却还埋怨这个社会欠他一份“好工作”,为自己的不努力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当代大学生中的“信仰危机”,使得部分大学生整日窝在寝室打游戏,玩手机,能做到在网络中“废寝忘食”。图书馆是我们学习增长见识充实自己的地方,现在却成了同学们纳凉消暑的圣地。身体上舒坦了,可精神上呢?去旅游也只是吃喝玩乐拍照泡吧秀朋友圈,少有人想着去瞻仰革命圣地,去觀望和学习革命历史。课堂上,消极被动的学习又学到多少知识,只有自己知道。大学四年过完,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最后整日埋怨学校没教好的人数不胜数,又能怪谁呢?这样“高历低知”的人,已经在自己砌的高墙中迷失了自我,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目标,自然没有方向,最后白白浪费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据调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发现了一个问题——信仰缺失成了中国大学生的通病。而这,不仅仅只是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年轻一代的问题。
三、如何重塑红色革命精神
网络媒体平台对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些典型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经常宣传报道,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这样的熏陶之下,潜移默化影响今天的年轻人。同时现代科技发达,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及,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多媒体为主,播放一些革命时期的资料和尚存老兵的采访等,让他们对那段艰苦岁月有一个更为清楚和直观的认识,对革命先烈所遗留的红色革命精神有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并去接受它。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扭曲的三观会有一定改善,也会对其找回信仰有很大益处。同时,阅读一些宣扬红色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如《红日》《林海雪原》《红岩》等红色经典著作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大众的精神食粮。虽然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岁月中用汗水和鲜血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逝去。现在我们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更需要这种精神文化作为我们的精神食粮,鼓励我们在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勇敢的大步向前走。在这个繁忙快节奏的社会中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是一个值得大家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当下需要认真和努力去做的工作。让红色革命精神文化成为大众的文化,使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红色革命精神文化成为民族的文化,用它来丰富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红色革命精神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时代在变,它承载着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不会变,不断需要大学生们去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党史文苑》.(2016.11).
[2]《南充抗日老兵口述史》.(2018.5).
关键词:大学生;传扬 ;革命精神
一、从革命先烈身上看到的红色革命精神
展开这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长卷,我们看到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热血青年,前仆后继的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不论革命的道路有多少千难万阻,先烈们在红色革命精神的召唤下坚持信仰和理想,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今天,革命先辈们大多已不在人世,但是,他们所留下的红色革命精神依旧光芒万丈,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
今天,带着一群年轻人参观南充抗战纪念馆,让我们看到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美丽富饶的嘉陵江畔有那么多热血男儿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的一个又一个英雄壮举。
林修杰,一个自强不息的青年,1919年8月考入北京发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6月,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经周恩来、李富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11月,任中央特派员,赣北特委书记,领导赣北地区的武装斗争。12月初,在波阳县被捕。14日牺牲在了城郊小路口。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革命斗争,用自己滚烫的鲜血来谱写革命的诗篇。
张友民1902年生于南部县,1927年人南部县团练局长,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33年冬天,被以“改组派”“国名党县公安局长等罪名杀害。
吴季蟠烈士1898年出生于嘉陵区大遍乡。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成立中共党组织川北支部。1926年领导学生三里屯斗争,1928年组织工会骨干炸掉子弹场,1933年4月被军阀杨森逮捕,5月4日牺牲于南充小西门外。
像这样的为国牺牲的英烈还有许许多多,任中共四川省常委省军委书记兼川东特委书记等职的李鸣珂烈士,参与领导了蓬溪大石桥斗南沟起义,1930年3月领导了潼陵武装起义和万源固军坝起义。还有马文玉,何光烈……这些先烈正值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强大的、美好的中国,为了理想和信念甘愿付出年轻宝贵的生命。
张澜,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清末秀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1911年(清宣统三年),任川汉铁路股东会副会长,发起组织四川保路同志会,领导四川人民开展保路运动。反对清政府卖国,促进了全川人民大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获孙中山赞扬。此外他还参与倒袁,创立中国民主同盟会,参政议政等运动。他还积极投身于教育,教育出了有志有才之士,譬如大将罗瑞卿,朱德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张澜纪念馆存着这样一副墨宝“师风永存”,来教育后来者。他的一生为了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和平奋斗不息,最终迎来了民族的解放和实现民族的振兴。前辈如此努力奋进,值得我等后来者学习和敬仰。
在南充革命念馆里镌刻着邓小平这样一句话“永远铭记着在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才换来今天的胜利”。所以在当今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要去做一个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年轻的大学生应懂得红色革命精神是一种资源,是老一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能忘记历史,因为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告诉我们“勿忘国难”;革命精神必须代代传承。
二、红色革命精神在当代年轻人中的缺失
列宁曾说过,“不能认为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似乎是偶然出现的,而不是从一定社会环境(它是个人精神生活的材料、客体,它从正面或反面反映在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上面,反映在代表这一或那一社会阶级利益上面)中必然产生的。”所以说在现代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不到那段艰苦的、充满血和泪的红色革命岁月,也理解不了革命先烈们那不屈的、坚定的红色革命精神。学业和事业上没有追求,思想上的懒惰,精神上的空洞,这是为什么?归根结底其中之一就是“信仰”缺失。同样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候,许多革命先烈为国家奉献青春牺牲生命。过着“啃老”生活的当代大学生,享受着革命先辈靠血和泪创造的和平社会,部分人在求职失败的时候却还埋怨这个社会欠他一份“好工作”,为自己的不努力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当代大学生中的“信仰危机”,使得部分大学生整日窝在寝室打游戏,玩手机,能做到在网络中“废寝忘食”。图书馆是我们学习增长见识充实自己的地方,现在却成了同学们纳凉消暑的圣地。身体上舒坦了,可精神上呢?去旅游也只是吃喝玩乐拍照泡吧秀朋友圈,少有人想着去瞻仰革命圣地,去觀望和学习革命历史。课堂上,消极被动的学习又学到多少知识,只有自己知道。大学四年过完,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最后整日埋怨学校没教好的人数不胜数,又能怪谁呢?这样“高历低知”的人,已经在自己砌的高墙中迷失了自我,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目标,自然没有方向,最后白白浪费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据调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发现了一个问题——信仰缺失成了中国大学生的通病。而这,不仅仅只是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年轻一代的问题。
三、如何重塑红色革命精神
网络媒体平台对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些典型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经常宣传报道,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这样的熏陶之下,潜移默化影响今天的年轻人。同时现代科技发达,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及,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多媒体为主,播放一些革命时期的资料和尚存老兵的采访等,让他们对那段艰苦岁月有一个更为清楚和直观的认识,对革命先烈所遗留的红色革命精神有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并去接受它。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扭曲的三观会有一定改善,也会对其找回信仰有很大益处。同时,阅读一些宣扬红色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如《红日》《林海雪原》《红岩》等红色经典著作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大众的精神食粮。虽然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岁月中用汗水和鲜血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逝去。现在我们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更需要这种精神文化作为我们的精神食粮,鼓励我们在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勇敢的大步向前走。在这个繁忙快节奏的社会中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是一个值得大家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当下需要认真和努力去做的工作。让红色革命精神文化成为大众的文化,使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红色革命精神文化成为民族的文化,用它来丰富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红色革命精神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时代在变,它承载着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不会变,不断需要大学生们去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党史文苑》.(2016.11).
[2]《南充抗日老兵口述史》.(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