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性凶猛,震慑百兽,就是对于万物之灵的人类,也具有相当大的威慑力量。
我国民间关于老虎的传说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3 000年前。一些少数民族历史上还曾以虎作为图腾信仰,在民族史诗和民俗活动中传承着虎文化。虎崇拜最早源于伏羲时期。著名民族学家刘尧汉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一书中讲到:“伏羲本为虎图腾,秦汉以后有史学家以龙为真命天子的思想”,由此可见,虎图腾源自伏羲并早于龙图腾。
在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语言文字中,有不少关于虎的成语和俗语。古代封建帝王把自己心爱的勇将誉为“虎将”,民间喜欢给小孩戴虎帽、穿虎鞋,厅堂正中喜欢悬挂虎画,认为这样可以驱逐邪恶,趋吉避凶。据《山海经·海外篇》记载:“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狐,投虎食也。”《风俗通》也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人对于虎既畏惧又崇拜的复杂心理状态。
虎是赈灾避邪的象征,《风俗通》曰:“上古时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桃树,下常简阅百鬼。鬼无道理着,神荼与郁垒持以苇索,执以食虎。是故县官常以腊祭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以御凶也。”可见,黄帝时期就有画虎于门上以御凶护宅保平安的风俗了。虎又是健康的象征,人们用“虎头虎脑”、“生龙活虎”比喻身体的强健。虎象征着威猛雄武,《诗经·鲁颂·泮水》称勇武之臣为“矫矫虎臣”,《尚书·牧誓》称武王有“虎贲三百”。虎象征着权力,国家用兵的兵符、使节出国所持之节都以虎字命名,称为虎符、虎节。虎符一般用铜制成,分为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付外官,朝廷有事遣使持半符,到外官处发令,半符合则真,即发令,可见虎符代表最高军事权威。
虎以它自己鲜明的特点,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人们除了用语言文字描述虎之外,也用艺术手段来塑造虎。
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及玉器中,就有虎的形象和以虎作为装饰的。当时的人们将它简化、夸张和变形,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质朴、生动、有趣的虎的形象。
到了西周、春秋时代,人们将虎画在宫门上、旗帜上。《周礼·春官·司常》中载有:“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旗,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这时,虎的形象除了作为装饰之外,还有某种象征及代表意义。
在秦代,虎的形象常用于雕刻绘画。秦代古墓中发现的漆器上,有的就绘有青龙白虎花纹,而秦代瓦当上也常见有虎的刻画。
汉代的漆画、画像石、画像砖上都发现有虎的形象,如“龙虎斗”、“刺虎图”等。这时的画虎艺术已由单纯地描绘虎的形象,进而发展到描绘有关虎的故事情节了。虎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艺术样式当中。
体现在民俗形式中,劳动妇女生产之余,便以虎为型缝制成虎头帽,希望孩子像头戴虎头盔甲的将士一样勇敢威猛;缝成虎头鞋,让孩子一出生就穿上有虎眼的鞋,一生走正道、顺道;用布缝成布老虎,装上桃木屑做成乖乖虎,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康勇敢,保佑孩子一生平安;有时把虎鼻子做成瓶子状,因“瓶子”代表“平安”,这样的虎称为平安虎,希望老虎保佑家人平安;有时把老虎做成元宝状,装饰鱼和铜钱,希望老虎帮其看护家财;有时加入朱砂放入家中,镇宅避邪。民间布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
即使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从一针针、一线线的缝制中,将满腔的爱意缝入其中。
我国民间关于老虎的传说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3 000年前。一些少数民族历史上还曾以虎作为图腾信仰,在民族史诗和民俗活动中传承着虎文化。虎崇拜最早源于伏羲时期。著名民族学家刘尧汉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一书中讲到:“伏羲本为虎图腾,秦汉以后有史学家以龙为真命天子的思想”,由此可见,虎图腾源自伏羲并早于龙图腾。
在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语言文字中,有不少关于虎的成语和俗语。古代封建帝王把自己心爱的勇将誉为“虎将”,民间喜欢给小孩戴虎帽、穿虎鞋,厅堂正中喜欢悬挂虎画,认为这样可以驱逐邪恶,趋吉避凶。据《山海经·海外篇》记载:“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狐,投虎食也。”《风俗通》也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人对于虎既畏惧又崇拜的复杂心理状态。
虎是赈灾避邪的象征,《风俗通》曰:“上古时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桃树,下常简阅百鬼。鬼无道理着,神荼与郁垒持以苇索,执以食虎。是故县官常以腊祭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以御凶也。”可见,黄帝时期就有画虎于门上以御凶护宅保平安的风俗了。虎又是健康的象征,人们用“虎头虎脑”、“生龙活虎”比喻身体的强健。虎象征着威猛雄武,《诗经·鲁颂·泮水》称勇武之臣为“矫矫虎臣”,《尚书·牧誓》称武王有“虎贲三百”。虎象征着权力,国家用兵的兵符、使节出国所持之节都以虎字命名,称为虎符、虎节。虎符一般用铜制成,分为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付外官,朝廷有事遣使持半符,到外官处发令,半符合则真,即发令,可见虎符代表最高军事权威。
虎以它自己鲜明的特点,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人们除了用语言文字描述虎之外,也用艺术手段来塑造虎。
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及玉器中,就有虎的形象和以虎作为装饰的。当时的人们将它简化、夸张和变形,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质朴、生动、有趣的虎的形象。
到了西周、春秋时代,人们将虎画在宫门上、旗帜上。《周礼·春官·司常》中载有:“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旗,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这时,虎的形象除了作为装饰之外,还有某种象征及代表意义。
在秦代,虎的形象常用于雕刻绘画。秦代古墓中发现的漆器上,有的就绘有青龙白虎花纹,而秦代瓦当上也常见有虎的刻画。
汉代的漆画、画像石、画像砖上都发现有虎的形象,如“龙虎斗”、“刺虎图”等。这时的画虎艺术已由单纯地描绘虎的形象,进而发展到描绘有关虎的故事情节了。虎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艺术样式当中。
体现在民俗形式中,劳动妇女生产之余,便以虎为型缝制成虎头帽,希望孩子像头戴虎头盔甲的将士一样勇敢威猛;缝成虎头鞋,让孩子一出生就穿上有虎眼的鞋,一生走正道、顺道;用布缝成布老虎,装上桃木屑做成乖乖虎,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康勇敢,保佑孩子一生平安;有时把虎鼻子做成瓶子状,因“瓶子”代表“平安”,这样的虎称为平安虎,希望老虎保佑家人平安;有时把老虎做成元宝状,装饰鱼和铜钱,希望老虎帮其看护家财;有时加入朱砂放入家中,镇宅避邪。民间布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
即使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从一针针、一线线的缝制中,将满腔的爱意缝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