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老师可能都有此同感,中职学校的学生们学习目标模糊,有的同学甚至就没有学习目标,他们来学校就是混张文凭,家长们虽然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对他的种种行为习惯也束手无策,仅仅希望他们能“安安分分”的在学校呆个三年,混张文凭。同时他们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知道预习,课中不知道好好听讲,课后不知道复习,更不知道要主动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非不分”,分不清何谓“对”?何谓“错”?嘲笑那些认真学习的同学,对和老师反其道而行之的同学投以“崇拜”的目光。对老师的教育嗤之以鼻,不尊重老师,甚至顶撞老师。然而他们的心态非常的“好”,他们不以考试是个位数为“耻”,不觉得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最最简单的提问)有点“难为情”,往往对老师的提问,很若无其事的大声喊到“我不会”,然后在其他同学的注视下“光荣的”坐下去。别的同学往往也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自己交钱来学校,学校也好,老师也好,都是为自己服务的,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老师无权干涉。所以夸张一点说,很多老师上课就是像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玩什么的都有,玩手机,玩十字绣,看小说,聊天等等什么都有,作为老师并不是没有管,而是管了也没有效果,学生根本就不“领情”。
在我教过的中专班里,以上情况虽不是都有,但也常有类似事情发生。记得刚开始教他们时,我雄心壮志的想要改变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让他们重蹈别的中专班的覆辙,我认真的制定了教学计划,希望他们每个人(不是每个人的话,也至少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把五十音图学学扎实,打好学日语的基础。我知道他们没有在小学和中学里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我上课尽量照顾到每个同学,目的就是希望全班同学一个不要掉队。可能是因为日语对他们而言是一样新鲜的东西,他们在刚开始学的时候的确满怀激情,读的很卖力,但是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老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我希望他们能记住每节课所教的假名,掌握他们的写法和读法。但是学生绝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听话”,他们不愿意去记住那些假名的读音和写法,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接下来学习无法进行下去。我找那些同学谈话,询问原因,结果他们的回答让我很意外,他们就直接对我说“老师,你就不要管我们了,不是我们自己想来学的,是我的爸妈让我来学的”。我苦口婆心的开导了他们,讲了很多道理,他们当时保证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期望,但是没过多久就忘的一干二净。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式,究竟是我的问题?还是孩子们的问题?我该如何着手改变呢?
在学校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现代,我们都知道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然而中职学校有着和普通高校不一样的情况,所以我们的课程改革的标准也应该因校而宜,因学生而宜,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应该调节好心态,用宽广的胸怀,用博大的爱心,去理解包容和关心这些孩子。尽管他们曾经顶撞过自己,尽管他们是那么的不懂事,尽管他们是那么的不懂礼貌。老师们也应该放下偏见,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才能真正教育好他们,引导他们朝向正确健康的路走。当然除了心态的改变之外,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不容质疑的事,过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更不适合中职学校的学生,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不转移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学习,仔细思量,努力改进的地方。
其次,作为学校方面,我个人认为也有要适当调整的地方。中职学校的学生毕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从小养成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一下子给他们纠正过来实非易事。作为老师有时候虽然也想做出改变,但是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就拿我所教的中专班为例,我们班上有一部分同学很喜欢日语,上课也比较认真,他们希望再多学点,可是老师为了照顾全班,不能加快进度。而且中专班的学风不是很浓,那些想学的同学,往往又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独善其身”。老师也想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但是没有相应的条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另外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上也过于单一,考试成为唯一检测他们学习效果的手段。因为每个学生属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而用同一种评价体系来评价不同的个体,只会让学生受到伤害,他们会把学习上的每次失败当成是一种痛苦的屈辱,时间长了以后,他们会习惯忍受这种屈辱而变的麻木不仁,所以才会出现他们不以考试是个位数为“耻”的现象出现。作为学校是不是可以考虑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比如对一些接受能力强,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采用稍高一点的评价方式,而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放低评价要求。评价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除笔试外,我们也可以口试,也可以实践评价,让企业去评价等等,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我们的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
总之,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它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环境的积极引导。这是一项大工程,不仅仅是校园里,课堂上面的改革,更是大家意识上的改革。学校,老师,家庭,和社会,欠缺任何一部分的努力,我个人认为改革难以收到成效。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为了培养他们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相信我们大家的付出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日语组)
在我教过的中专班里,以上情况虽不是都有,但也常有类似事情发生。记得刚开始教他们时,我雄心壮志的想要改变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让他们重蹈别的中专班的覆辙,我认真的制定了教学计划,希望他们每个人(不是每个人的话,也至少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把五十音图学学扎实,打好学日语的基础。我知道他们没有在小学和中学里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我上课尽量照顾到每个同学,目的就是希望全班同学一个不要掉队。可能是因为日语对他们而言是一样新鲜的东西,他们在刚开始学的时候的确满怀激情,读的很卖力,但是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老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我希望他们能记住每节课所教的假名,掌握他们的写法和读法。但是学生绝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听话”,他们不愿意去记住那些假名的读音和写法,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接下来学习无法进行下去。我找那些同学谈话,询问原因,结果他们的回答让我很意外,他们就直接对我说“老师,你就不要管我们了,不是我们自己想来学的,是我的爸妈让我来学的”。我苦口婆心的开导了他们,讲了很多道理,他们当时保证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期望,但是没过多久就忘的一干二净。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式,究竟是我的问题?还是孩子们的问题?我该如何着手改变呢?
在学校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现代,我们都知道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然而中职学校有着和普通高校不一样的情况,所以我们的课程改革的标准也应该因校而宜,因学生而宜,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应该调节好心态,用宽广的胸怀,用博大的爱心,去理解包容和关心这些孩子。尽管他们曾经顶撞过自己,尽管他们是那么的不懂事,尽管他们是那么的不懂礼貌。老师们也应该放下偏见,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才能真正教育好他们,引导他们朝向正确健康的路走。当然除了心态的改变之外,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不容质疑的事,过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更不适合中职学校的学生,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不转移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学习,仔细思量,努力改进的地方。
其次,作为学校方面,我个人认为也有要适当调整的地方。中职学校的学生毕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从小养成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一下子给他们纠正过来实非易事。作为老师有时候虽然也想做出改变,但是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就拿我所教的中专班为例,我们班上有一部分同学很喜欢日语,上课也比较认真,他们希望再多学点,可是老师为了照顾全班,不能加快进度。而且中专班的学风不是很浓,那些想学的同学,往往又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独善其身”。老师也想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但是没有相应的条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另外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上也过于单一,考试成为唯一检测他们学习效果的手段。因为每个学生属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之间是千差万别的,而用同一种评价体系来评价不同的个体,只会让学生受到伤害,他们会把学习上的每次失败当成是一种痛苦的屈辱,时间长了以后,他们会习惯忍受这种屈辱而变的麻木不仁,所以才会出现他们不以考试是个位数为“耻”的现象出现。作为学校是不是可以考虑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比如对一些接受能力强,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采用稍高一点的评价方式,而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放低评价要求。评价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除笔试外,我们也可以口试,也可以实践评价,让企业去评价等等,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我们的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
总之,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它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环境的积极引导。这是一项大工程,不仅仅是校园里,课堂上面的改革,更是大家意识上的改革。学校,老师,家庭,和社会,欠缺任何一部分的努力,我个人认为改革难以收到成效。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为了培养他们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相信我们大家的付出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日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