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运用与推广,对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主要对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材料准备、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施工材料准备;施工流程
一、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原材料准备
1、水泥
根据工程需求,选取高强度、小收缩性、强耐磨性与抗冻性良好的水泥作为施工材料,要求其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必须与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相符,可最常用的材料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32.5号、42.5号。水泥进场后,应确保其具备产品合格证,并验收检查水泥品种、标号、包装与数量等。水泥标号、厂牌及出场日期不同,堆放时不能混合。
2、砂
选取中粗砂进行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要求其质地、清洁程度必须与级配、细度相符,模数控制在2.5以上。施工中,要求砂的含泥量必須控制在2%以下。颗粒级配则与相关规定标准级配相符。
3、碎石
质地坚硬、强度等级3级以上,压碎值控制在20%以下为水泥路面碎石选择指标,其最大粒径则需在4厘米以上。技术要求如下:泥土、淤泥含量<1%;针片颗粒<15%(颗粒形状与正方形、球形相近);2.5毫米以下颗粒<5%;碎石级配控制在5到20毫米或20到40毫米。
4、水
选取饮用水作为清洗石料、搅拌混凝土与养护用水。
5、填缝材料
下部接缝板:选取松木板作为下部接缝板,尺寸为450cmX10cmX2cm。确保材料具备平直、整齐等特点,材料防腐处理可选取热沥青浸涂的方式,2到3毫米为沥青厚度,同时将一定量石粉撒布到板面。
上部填缝料:选取厂制聚氯乙烯胶泥作为上部填缝料。
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
1、混凝土拌和
每台搅拌机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和试拌。在标定有效期满或搅拌机搬迁安装后,均应重新标定。施工中应每15d校验一次搅拌计量精确度。搅拌楼配料计量偏差不得超过规定。不满足时,应分析原因,排除故障,确保拌合计量精确度。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搅拌机时,应使用自动配料生产,并按需要打印每天(周、旬、月)对应路面摊铺桩号的混凝土配料统计数据及偏差。应根据拌合物的粘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试拌确定最佳拌合时间。外加剂应以稀释溶液加入,其稀释用水和原液中的水量,应从拌合加水量中扣除。
2、混凝土运输
应根据施工进度、运量、运距及路况,选配车型和车辆总数。总运力应比总拌合能力略有富余。确保新拌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运到摊铺现场。运输到现场的拌合物必须具有适宜摊铺的工作性。不同摊铺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应符合时间控制的规定。不满足时应通过试验,加大缓凝剂或保塑剂的剂量。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漏浆、漏料和污染路面,途中不得随意耽搁。自卸车运输应减小颠簸,防止拌合物离析。车辆起步和停车应平稳。
3、混凝土摊铺
摊铺前应对基层表面进行洒水润湿,但不能有积水。混凝土人模前,先检查坍落度,控制在配合比要求坍落度±lcm范围内,制作混凝土检测抗压抗折强度的试件。摊铺过程中,间断时间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摊铺现场应设专人指挥卸料,应根据摊铺宽度、厚度,每车混凝土数量均匀卸料,严格掌握,不能亏料,可适当略有富余,但又不能太多,防止被刮到模板之外。摊铺过后,对拉杆要进行整理,保证拉杆平行与水平,同时要用铝合金直尺进行平整度初查,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不缺料。每日工作结束,施工缝宜设在胀缝或缩缝处,按胀缝和缩缝要求处治。因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中断浇筑时,可设临时工作缝。宜设在缩缝处,按缩缝处理。当摊铺到胀缝位置时,应按胀缝设计要求设置胀缝和安装传力杆,传力杆范围内的混凝土可用人工振实和整平。如继续浇筑,摊铺机需跳开一块板的长度开始进行,留下部分待模板拆除并套上胀缝后用人工摊铺振捣成型。摊铺机在摊铺时,两侧应各设1名辅助操作员,保证摊铺机运行安全和摊铺质量。
4、混凝土振捣
在待振横断面上,每车道路面应使用2根振捣棒,组成横向振捣棒组,沿横断面连续捣密实,并应注意路面板底、内部和边角处不得欠振或漏振。振捣棒在每一处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全面振动液化,表面不再冒气泡和泛水泥浆为限,不宜过振,也不宜少于30s。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500mm;至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m。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传力杆和拉杆。在振捣棒已完成振实的部位,可开始振动板纵横交错两遍全面提浆振实,每车道路面应配备l块振动板。振动板移位时,应重叠100~200mm,振动板在一个位置的持续振捣时间不应少于15s。振动板须由两人提位振捣和移位,不得自由放置或长时持续振动。移位控制以振动板底部和边缘泛浆厚度3±lmm为限。缺料的部位,应铺以人工补料找平。振动粱振实,每车道路面宜使用1根振动梁。振动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质量,振动梁应垂直路面中线沿纵向拖行,往返2—3遍,使表面泛浆均匀平整。
5、锯缝、养护
为避免断板情况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在路面浇筑成型后,施工企业必须在混凝土上进行锯缝作业,锯缝深度要合理控制,一般情况下都会在5—6厘米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控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过程中,有诸多养生方式,本文主要详细介绍滴灌养生技术,其施工方式为在混凝土路面已经浇注完成后,在相隔10米左右的范围内进行蓄水容器的放置,同时需用管路进行有效相连。顺着路面在软塑料细管穿孔的情况下进行铺设,在选用保湿养护薄膜在路面上进行覆盖。利用小孔将储存罐内的调节水缓缓流出,这样在混凝土结构中就可以将水分进行释放及有效渗入,保证混凝土路面的湿润度,避免路面出现裂缝。
三、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的质量控制
1、严格遵循设计弯拉强度、耐久性等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准确设计。利用试验对单位体积内混凝土的材料量进行确定,确保其水灰比、砂率符合施工规定。随后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混凝土用量,每立方米水泥用量控制在300千克以上,0.42到0.50之间为水灰比,1到3厘米之间为坍落度。
2、因天气原因,将大大降低混合料的质量。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必须选用适合的材料覆盖在施工材料堆放的位置,如施工企业有存储仓库,可直接在仓库内进行放置与保管。在施工前应充分了解施工各个路段的地质情况,以此对设计标高进行确定。
3、如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将加大行车阻力,对车辆行驶的速度、安全及舒适度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会将冲击力施加到路面,进而破坏路面、损坏车辆轮胎。为此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加大施工力度,避免质量隐患的出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公路工程建设提出新要求,要求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建设力度。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公路工程路面施工的重要类型,其施工效果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保玉,范圣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4).
[2]苏清林.水泥砼路面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A].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04):137-140.
[3]李伟.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及维修措施[J]技术研发, 2011(10):72-73.
[4]胡志刚;;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4期.
[5]胡志刚;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4期.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施工材料准备;施工流程
一、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原材料准备
1、水泥
根据工程需求,选取高强度、小收缩性、强耐磨性与抗冻性良好的水泥作为施工材料,要求其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必须与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相符,可最常用的材料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32.5号、42.5号。水泥进场后,应确保其具备产品合格证,并验收检查水泥品种、标号、包装与数量等。水泥标号、厂牌及出场日期不同,堆放时不能混合。
2、砂
选取中粗砂进行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要求其质地、清洁程度必须与级配、细度相符,模数控制在2.5以上。施工中,要求砂的含泥量必須控制在2%以下。颗粒级配则与相关规定标准级配相符。
3、碎石
质地坚硬、强度等级3级以上,压碎值控制在20%以下为水泥路面碎石选择指标,其最大粒径则需在4厘米以上。技术要求如下:泥土、淤泥含量<1%;针片颗粒<15%(颗粒形状与正方形、球形相近);2.5毫米以下颗粒<5%;碎石级配控制在5到20毫米或20到40毫米。
4、水
选取饮用水作为清洗石料、搅拌混凝土与养护用水。
5、填缝材料
下部接缝板:选取松木板作为下部接缝板,尺寸为450cmX10cmX2cm。确保材料具备平直、整齐等特点,材料防腐处理可选取热沥青浸涂的方式,2到3毫米为沥青厚度,同时将一定量石粉撒布到板面。
上部填缝料:选取厂制聚氯乙烯胶泥作为上部填缝料。
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
1、混凝土拌和
每台搅拌机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和试拌。在标定有效期满或搅拌机搬迁安装后,均应重新标定。施工中应每15d校验一次搅拌计量精确度。搅拌楼配料计量偏差不得超过规定。不满足时,应分析原因,排除故障,确保拌合计量精确度。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搅拌机时,应使用自动配料生产,并按需要打印每天(周、旬、月)对应路面摊铺桩号的混凝土配料统计数据及偏差。应根据拌合物的粘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试拌确定最佳拌合时间。外加剂应以稀释溶液加入,其稀释用水和原液中的水量,应从拌合加水量中扣除。
2、混凝土运输
应根据施工进度、运量、运距及路况,选配车型和车辆总数。总运力应比总拌合能力略有富余。确保新拌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运到摊铺现场。运输到现场的拌合物必须具有适宜摊铺的工作性。不同摊铺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应符合时间控制的规定。不满足时应通过试验,加大缓凝剂或保塑剂的剂量。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漏浆、漏料和污染路面,途中不得随意耽搁。自卸车运输应减小颠簸,防止拌合物离析。车辆起步和停车应平稳。
3、混凝土摊铺
摊铺前应对基层表面进行洒水润湿,但不能有积水。混凝土人模前,先检查坍落度,控制在配合比要求坍落度±lcm范围内,制作混凝土检测抗压抗折强度的试件。摊铺过程中,间断时间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摊铺现场应设专人指挥卸料,应根据摊铺宽度、厚度,每车混凝土数量均匀卸料,严格掌握,不能亏料,可适当略有富余,但又不能太多,防止被刮到模板之外。摊铺过后,对拉杆要进行整理,保证拉杆平行与水平,同时要用铝合金直尺进行平整度初查,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不缺料。每日工作结束,施工缝宜设在胀缝或缩缝处,按胀缝和缩缝要求处治。因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中断浇筑时,可设临时工作缝。宜设在缩缝处,按缩缝处理。当摊铺到胀缝位置时,应按胀缝设计要求设置胀缝和安装传力杆,传力杆范围内的混凝土可用人工振实和整平。如继续浇筑,摊铺机需跳开一块板的长度开始进行,留下部分待模板拆除并套上胀缝后用人工摊铺振捣成型。摊铺机在摊铺时,两侧应各设1名辅助操作员,保证摊铺机运行安全和摊铺质量。
4、混凝土振捣
在待振横断面上,每车道路面应使用2根振捣棒,组成横向振捣棒组,沿横断面连续捣密实,并应注意路面板底、内部和边角处不得欠振或漏振。振捣棒在每一处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合物全面振动液化,表面不再冒气泡和泛水泥浆为限,不宜过振,也不宜少于30s。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500mm;至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m。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传力杆和拉杆。在振捣棒已完成振实的部位,可开始振动板纵横交错两遍全面提浆振实,每车道路面应配备l块振动板。振动板移位时,应重叠100~200mm,振动板在一个位置的持续振捣时间不应少于15s。振动板须由两人提位振捣和移位,不得自由放置或长时持续振动。移位控制以振动板底部和边缘泛浆厚度3±lmm为限。缺料的部位,应铺以人工补料找平。振动粱振实,每车道路面宜使用1根振动梁。振动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质量,振动梁应垂直路面中线沿纵向拖行,往返2—3遍,使表面泛浆均匀平整。
5、锯缝、养护
为避免断板情况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在路面浇筑成型后,施工企业必须在混凝土上进行锯缝作业,锯缝深度要合理控制,一般情况下都会在5—6厘米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控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过程中,有诸多养生方式,本文主要详细介绍滴灌养生技术,其施工方式为在混凝土路面已经浇注完成后,在相隔10米左右的范围内进行蓄水容器的放置,同时需用管路进行有效相连。顺着路面在软塑料细管穿孔的情况下进行铺设,在选用保湿养护薄膜在路面上进行覆盖。利用小孔将储存罐内的调节水缓缓流出,这样在混凝土结构中就可以将水分进行释放及有效渗入,保证混凝土路面的湿润度,避免路面出现裂缝。
三、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的质量控制
1、严格遵循设计弯拉强度、耐久性等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准确设计。利用试验对单位体积内混凝土的材料量进行确定,确保其水灰比、砂率符合施工规定。随后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混凝土用量,每立方米水泥用量控制在300千克以上,0.42到0.50之间为水灰比,1到3厘米之间为坍落度。
2、因天气原因,将大大降低混合料的质量。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必须选用适合的材料覆盖在施工材料堆放的位置,如施工企业有存储仓库,可直接在仓库内进行放置与保管。在施工前应充分了解施工各个路段的地质情况,以此对设计标高进行确定。
3、如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将加大行车阻力,对车辆行驶的速度、安全及舒适度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会将冲击力施加到路面,进而破坏路面、损坏车辆轮胎。为此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加大施工力度,避免质量隐患的出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公路工程建设提出新要求,要求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建设力度。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公路工程路面施工的重要类型,其施工效果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保玉,范圣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4).
[2]苏清林.水泥砼路面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A].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04):137-140.
[3]李伟.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及维修措施[J]技术研发, 2011(10):72-73.
[4]胡志刚;;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4期.
[5]胡志刚;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