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财经类高校亟需通过完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研究生教育各个环节的质量保障制度,构建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财经 研究生 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39-02
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等发文明确指出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生教育改革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构建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
1.树立内涵式发展观,坚持特色发展战略
财经院校的设立源于20世纪50年代分学科、分行业办学的渊源,财经院校特点显著。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第一,学科特色显著: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优势学科,文学、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主体学科突出,学科优势明显。第二,行业特征典型,财经高校历史上大多隶属于政府经济部门,东北财经大学原划归国家财政部主管。第三,地域特色明显,东北财经大学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导向,密切结合国家与地方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以应用研究积极服务地方、区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构建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要遵循研究生教育的客观规律。财经类高校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主体,应立足优势特色学科,面向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凸显财经人才培养优势,树立内涵化发展观,坚持特色发展战略。
2.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根基所在,更是研究生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制约 。应从研究生招生选拔阶段开始,贯穿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学位授予等全部环节,从单独依靠学位管理部门到实现高校、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导师三位一体的完整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二、优化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1.优化类型结构,完善招生选拔机制
生源质量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深化学科招生计划管理改革,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改善各学科的招生计划分配办法,通过对招生指标增量的调整的存量的把控,鼓励支持高校优势学科和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兴学科。开展多种形式的招生宣传,在确保生源充足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体系。加快推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构建更加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招生考核选拔制度体系。
2.鼓励特色发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机制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以此目标为导向应进一步凝练和优化研究生专业方向,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综合考虑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制定以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统筹安排研究生在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实现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效结合,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模式,突出实践特色,推进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专业与职业的紧密结合,建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3.严把学位授予,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学位论文质量是高校学位授予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对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实施严格的论文审核制度,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开题报告会要严格审核,从源头把控学位论文质量关。执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重点审查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论文工作量等。坚持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对硕士学位论文要加大论文匿名评审力度,对博士学位论文借助教育部平台做好论文评审工作,确保论文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使学院、导师和学生都要充分重视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意见。对于进入答辩程序的学位论文,严格按照规定组织答辩委员会,认真审查学位论文的研究水平以及论文质量。推行校内学位论文定期抽检机制,强化学位论文质量跟踪机制。
4.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主要、最直接的过程质量控制者,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是影响研究培养质量的首要因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导师的遴选,强化导师育人责任,落实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责任。推进导师培训计划,提升指导能力,实施“传帮带”和“走出去、请进来”措施,建立健全促进导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导师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增强导师队伍活力、动力和创造力,形成导师队伍动态调整的良性循环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5.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
强化学位授予单位在质量保证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监控,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形成规范的动态管理体系,构建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提升研究生管理与服务水平,建立长效多元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创新的学术精神,为研究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三、总结
财经类高校研究生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立足学校特色,学科建设支撑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促进全面发展,奖助体系保障求学之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卓越的财经人才。
参考文献:
[1]蒋馨岚,徐梅.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特征与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14-18.
[2]黄宝印,徐维清,张艳,郝彤亮.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3):1-9.
【关键词】财经 研究生 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39-02
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等发文明确指出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生教育改革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构建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
1.树立内涵式发展观,坚持特色发展战略
财经院校的设立源于20世纪50年代分学科、分行业办学的渊源,财经院校特点显著。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第一,学科特色显著: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优势学科,文学、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主体学科突出,学科优势明显。第二,行业特征典型,财经高校历史上大多隶属于政府经济部门,东北财经大学原划归国家财政部主管。第三,地域特色明显,东北财经大学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导向,密切结合国家与地方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以应用研究积极服务地方、区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构建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要遵循研究生教育的客观规律。财经类高校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主体,应立足优势特色学科,面向行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凸显财经人才培养优势,树立内涵化发展观,坚持特色发展战略。
2.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根基所在,更是研究生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制约 。应从研究生招生选拔阶段开始,贯穿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学位授予等全部环节,从单独依靠学位管理部门到实现高校、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导师三位一体的完整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二、优化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1.优化类型结构,完善招生选拔机制
生源质量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深化学科招生计划管理改革,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改善各学科的招生计划分配办法,通过对招生指标增量的调整的存量的把控,鼓励支持高校优势学科和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兴学科。开展多种形式的招生宣传,在确保生源充足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体系。加快推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构建更加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招生考核选拔制度体系。
2.鼓励特色发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机制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以此目标为导向应进一步凝练和优化研究生专业方向,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综合考虑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制定以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统筹安排研究生在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实现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效结合,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模式,突出实践特色,推进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专业与职业的紧密结合,建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3.严把学位授予,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学位论文质量是高校学位授予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对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实施严格的论文审核制度,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开题报告会要严格审核,从源头把控学位论文质量关。执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重点审查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论文工作量等。坚持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对硕士学位论文要加大论文匿名评审力度,对博士学位论文借助教育部平台做好论文评审工作,确保论文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使学院、导师和学生都要充分重视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意见。对于进入答辩程序的学位论文,严格按照规定组织答辩委员会,认真审查学位论文的研究水平以及论文质量。推行校内学位论文定期抽检机制,强化学位论文质量跟踪机制。
4.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主要、最直接的过程质量控制者,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是影响研究培养质量的首要因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导师的遴选,强化导师育人责任,落实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责任。推进导师培训计划,提升指导能力,实施“传帮带”和“走出去、请进来”措施,建立健全促进导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导师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增强导师队伍活力、动力和创造力,形成导师队伍动态调整的良性循环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5.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
强化学位授予单位在质量保证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监控,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形成规范的动态管理体系,构建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提升研究生管理与服务水平,建立长效多元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创新的学术精神,为研究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三、总结
财经类高校研究生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立足学校特色,学科建设支撑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促进全面发展,奖助体系保障求学之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卓越的财经人才。
参考文献:
[1]蒋馨岚,徐梅.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特征与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14-18.
[2]黄宝印,徐维清,张艳,郝彤亮.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