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作业设计除了考虑必要的基础知识巩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之外,还应给学生搭建展现的平台,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亲历实践,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数学要积极主动参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选取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让学生经历过程并与同伴合作完成,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如二年级下册“测量”这一单元,教材安排了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的实践活动:测量铅笔、书、凳子以及自己肘的长度。再与同伴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和一庹大约是多长,让学生在以上实践性作业中体会到量物体需要选择相应的工具来测量,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奇妙的现象:“身上有尺”。知道这样的尺在日常生活里可以用来估测。再如,三年级学习了“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后安排的实践活动:①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那些图案是对称图形;②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③进一步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形成,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在欣赏漂亮的图案时,与同伴分享“创造”美的愉悦。
二、亲历探索,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广泛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的作业。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可设计如下的作业:
1.做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纸盒,完成后计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2.先让学生用4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要求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再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设计一道开放性题,如“设法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实验前先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将土豆放进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间接测量;还可将土豆切成规则形体,估计体积是多少;也可将土豆煮熟再压成长方体来计算等。然后,再根据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进行实验对比,每位学生不仅可以巩固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而且能提高其思维水平,提高应用能力。
再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依次将9根、10根、11根……14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经过反复摆小棒后,学生就感悟到:不需要每次都重新拿小棒来重分,当余下的小棒又够3根时,将这3根小棒又作为一份。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继续往下分,余数会出现比3大的数吗?教师再让学生继续完成实践性作业:把15根、16根、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由此检验“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用这些数分别去除以4和5,你认为余数最多是几呢?让学生互动探究。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通过探究、猜想、验证,最终将知识内化,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作业设计应避免单调、枯燥,同时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积极思考,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
一、亲历实践,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数学要积极主动参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选取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让学生经历过程并与同伴合作完成,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如二年级下册“测量”这一单元,教材安排了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的实践活动:测量铅笔、书、凳子以及自己肘的长度。再与同伴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和一庹大约是多长,让学生在以上实践性作业中体会到量物体需要选择相应的工具来测量,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奇妙的现象:“身上有尺”。知道这样的尺在日常生活里可以用来估测。再如,三年级学习了“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后安排的实践活动:①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那些图案是对称图形;②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③进一步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形成,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在欣赏漂亮的图案时,与同伴分享“创造”美的愉悦。
二、亲历探索,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广泛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的作业。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可设计如下的作业:
1.做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纸盒,完成后计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2.先让学生用4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要求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再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设计一道开放性题,如“设法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实验前先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将土豆放进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间接测量;还可将土豆切成规则形体,估计体积是多少;也可将土豆煮熟再压成长方体来计算等。然后,再根据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进行实验对比,每位学生不仅可以巩固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而且能提高其思维水平,提高应用能力。
再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依次将9根、10根、11根……14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经过反复摆小棒后,学生就感悟到:不需要每次都重新拿小棒来重分,当余下的小棒又够3根时,将这3根小棒又作为一份。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继续往下分,余数会出现比3大的数吗?教师再让学生继续完成实践性作业:把15根、16根、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由此检验“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用这些数分别去除以4和5,你认为余数最多是几呢?让学生互动探究。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通过探究、猜想、验证,最终将知识内化,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作业设计应避免单调、枯燥,同时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积极思考,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