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命运盘旋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珠峰之巅,站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我没有想像中的激动,内心反而格外地宁静,这也许就是一个中年男人多年的沉淀:登顶时刻,平静地去享受那份美好,留下心灵最真诚的祈祷和祝福……其实,人生的道路何尝不是如此,困境也许会持续很久,但只要有耐性,且看命运如何盘旋,就能站在山头上欣赏自己走过的崎岖路程。
  经过七天的徒步行程,我们从海拔2806米的高山峡谷小镇卢克拉出发,4月19日到珠峰南坡的5380米大本营。因为今年是纪念人类登顶珠峰60周年,珠峰大本营异常热闹,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三百五十多名登山爱好者聚集于此,黄、红、蓝、绿等各种颜色的帐篷星罗棋布占据在大本营的显要位置,各色国旗、队旗迎风招展,如此壮观的大本营有着节日般的热烈气氛。但接下来的适应、训练、等待,却在侵蚀着每个人刚到时的热情、耐性和意志力。
  领队杨春风有着多年积累的登山经验、组织能力和强大的后备支持,特别是对天气的预测很有经验。经过多方的气象信息汇总和反反复复的研究、分析,将出发的最佳时间定在了5月15日,登顶时间定在了5月19日的凌晨。开始准备的几天里,每天都有很多的外国队到我们的营地来打探我们出发的时间,这都是冲着老杨多年的登山经验和名气而来。5月15日凌晨4时,清脆的手机闹铃声,吹响了13名队员出发的冲锋号(十名队员登珠峰,三名队员登洛子峰)。
  经过不到六个小时的攀登我们就从大本营出发穿过了死亡地带—孔布冰川到达6400米的二号营地,在整个攀登的途中,我都处在很兴奋的情绪中,感觉一直很轻松。
  16日的行程是在二号营地休整,17日前往三号营地(海拔7300米),虽然洛子壁的冰坡也是极具挑战性的,但是延续着前一天的高度兴奋,还是轻松地到达了三号营地,而稍后在冰雪坡上搭建帐篷却让我消耗了不少体力。休息、吃饱、睡好此时显得尤其重要,随着西沉的太阳伴着0.5升流量的氧气,昏沉地睡足了12个小时。18日早晨6点,简单的早餐伴着复杂的程序,取雪、化水、烧汤、泡饭,消耗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8点我和同帐的山友斑鸠最后一组离开了三号营地向着四号营地进发,由于出发时间晚,堵车十分严重,前方缓慢的行进消磨着我的耐性和意志力,只好冒险一路超车。由于此段最危险的是穿越黄带的冰雪岩壁,在艰难的攀登后,中午12点顺利到达了7950米的四号营地。
  四号营地狂风肆虐,风力达到了七级以上,一名队员因为到达四号营地的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被强制劝退,大本营指挥帐里对讲机传来了台湾凌小石在登顶洛子峰下撤时,体能消耗完毕发生危险,生命迹象在逐渐消失,我们的队员正在尽力营救(两天后凌小石先生还是在四号营地遇难了)的消息,加之劝退的队员又不愿放弃,是理智地选择放弃,还是盲目地坚持,对讲机里的争论给不平静的四号营地增加了紧张的气氛。17点对讲机里传来了老杨的通告,18点风速开始下降,20点出发冲顶,虽然没能休息好,有些困意、疲倦,但听到20点可以出发冲顶,此时的我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
  风速逐渐小了不少,当准备好一切,19点半钻出帐篷时,整个四号营地已经没有几个人了,只见远处山脊上一溜灯光,有的队员17点多就已经出发了,同帐的斑鸠对着我大声吼道:“期盼已久的时刻到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平安回到这里。”听到这句话,激动的情绪冷静了许多。
  戴上氧气面罩,相互做了最后的提醒和检查,开始了冲顶的攀登。一路匀速行进,很快就走在了队伍的前段。因为上升的线路只有一条,堵车很严重,但是良好的体能状态使我一路超车,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当23点快到达8400米位置时,感觉到饥肠辘辘,清口水直往外流,通过氧气面罩的排水孔,流到羽绒服上,晚上的气温在-20℃,很快就结成了大块的冰渍。只容一人通过的岩崖沟布满了攀登者的脚印,寒风夹杂着雪粒吹到脸上,钻进领口,阵阵寒意袭来。此时饥寒交迫,以蜗牛般的速度熬到了8400米的小平台,两升的氧气流量很快消耗完了一瓶,停下来换氧气瓶的间隙,我掏出两管能量胶,快速挤进嘴里。向导夏尔巴送来两壶盖热水,帮我完成了能量的补充(美国UC能量胶非常难以入口),身体开始渐渐温暖起来。
  短暂休息后,又开始了冲顶的攀登,虽然此时离顶峰只有不到五百米的海拔,但是什么时候能登顶却没有去多想,也不重要了,想得最多的是,尽量保持这样的节奏,坚持下去,并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安全是第一位的。
  很快又是一路超车,所有的灯光都被掩隐在了身后,只有雪白的山脊和天空耀眼的繁星,闪烁地引导着我在寒夜里机械地向上攀爬,当爬过八千七百多米的岩壁区时,由于专注和紧张,饥饿和寒冷再次侵扰着我,但此刻却没有一点食欲。天边开始渐渐露出鱼肚白,疲倦的身躯此时又立刻充满了兴奋和冲动,随着太阳从东边渐渐升起,鱼肚白的天边逐渐被染成了粉红色的丝带,在第一束温暖的光线照到顶峰时,感谢上天的眷顾,5点20分到达了顶峰,身体的疲惫甚至心灵的阴霾一股脑儿全被风吹跑了,一路的艰辛终于换来了此刻的赏心悦目。
  户外探险提示
  进山路线
  从卢克拉(海拔2806米的高山峡谷小镇)出发到珠峰的南坡大本营5380米,七天的行程:第一天,卢克拉2806米—巴克顶(Phak Ding)2610米;第二天,巴克顶—纳玛且3444米;第三天,纳玛且—彭波且(Pangboche)3930米;第四天,彭波且—裴里且(Pheriche)4270米;第五天,裴里且休整一天,感受周围5000米的海拔;第六天,裴里且—罗布且(Lobuche)5000米;第七天,罗布且—戈拉克歇普5140米—大本营5380米。
  心理准备
  攀登珠峰实际是对自己的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在充满困难和艰险的条件下要战胜高空飓风、极度严寒、缺氧和雪崩、冰崩、滑坠等带来的危险,也对体力、体能和意志力等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且对地球地理学、气象学、冰川学、高山动植物学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出发前要有体能检测报告,要买保险,还要签风险认知书,还要留下遗言、遗书。不是因为登顶,你就是英雄勇士,你身上就拥有多少光环,而是你可以从攀登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将感受到的东西提炼出来和大家分享。
  强大后备支持
  登珠峰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因其气候恶劣,常年冰雪覆盖,从头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整个冬季都刮着强烈的西北风,有时达到12级以上。5月开始从东南方吹来的印度洋季风一直要吹到9月底,这段时间山顶随时都可能降雪,山顶气温通常在零下30℃到40℃之间,好在季风交替的季节里会有十来天的好天气,这时峰顶风速会在30公里/小时以下,是适合登顶的好天气。所以对登山者来讲,这就要求必须要有好的体能、意志力,还要有对雪山足够的认识,登山组织者的组织能力、经验,对天气的把握,登山线路的选择,对各个队员体能情况的了解都要求极高;此外还要有强大的后备支持。
  科学的锻炼
  正因如此,当你有登珠峰的想法时,你就必须一步步坚持,一步步积累,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的锻炼。要先从徒步穿越,再到5000米、6000米、7000米、8000米的攀登积累,另外还要学习掌握一定的攀冰、攀岩知识,更要每天坚持五公里的长跑或者每两天进行一次10公里的续跑,不能放弃,只要你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你收获的东西、实现的梦想比之前最初的目标要大得多。攀登8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是冒险,每次出门都是一两个月,明知风险很大,朋友、家人整天都提心吊胆,自己也不知道这一去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登山者的痛苦。爱家人,爱朋友,爱登山冒险,这就注定了矛盾的两极。民间登山家杨春风曾经说过:“登山会丧命,但登山是我的生命”,这就是攀登雪山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魔境之路是我为扎尕那山域内越野骑行线路起的名字,至今它依然令我魂牵梦绕,我想,我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魔境之路的。关于它锋锐又极尽眩目的岩壁,关于它跃动又危机四伏的骑行野路,关于它的阴阳昏晓或刃脊晴雪,以及关于它远离一切文明矫饰的种种。容许静谧,抑或情迷。这里石峰峭拔嶙峋,溪流淡漠隽永,在这里,越野似乎变得无所适从,却又会最轻易地抵达纯粹之境。  扎尕那有着隐形的山门,顺着裂缝步入谷底的那一刻起,这片
勃朗峰为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徒步。阿尔卑斯是现代登山运动的发源地,勃朗峰也是世界上最热门山峰之一,每年数千人登顶,但同时也是最为危险的山峰之一,每年近百的伤亡率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    勃朗峰(法语:Mont Blanc,意大利语:Monte Bianco),意为白色之山,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
罗静,一个怀揣梦想的普通女子,2002年开始接触户外。从徒步到登山,从小五台走到云南、西藏,她知道了有一种行走方式可以如此自由,也知道了有一片洁白的世界,是平原上所无法感受到的摄魂的美。  2008年,罗静登顶了她人生的第一个5000米雪山。在十几个队员因暴风雪都选择下撤后,她与另外几名队友仍然坚守而最终登顶。这次登顶给罗静带来了极大的自信,她的人生也开始被雪山改变。  2010年,罗静辞去工作开
营地是户外人的家,即使是借居山野,梦醒时也是安身之所。  最早玩户外的人并没有太强的营地意识,理所当然地认为心安之处便是家,毕竟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以前徒步北京的野长城,一个个烽火台成了我们的大帐篷,睡袋一铺就能安睡一晚,有时候也会睡在门楼外露天的山脊上,目睹日落月升的全过程,夜里只要有几次睁眼,醒来后的回忆那一定是斗转星移。在新疆的草原骑马穿越,往往就是择一水草丰美之地,饮马溪边,埋锅造饭,几支哈
被访家庭  小雨和嘟嘟,非常有爱的一对母子,通过在千岛湖参加逐浪者俱乐部的活动接触皮划艇运动一年多。  户外探险:介绍一下您自己和您家小朋友的基本情况。  小雨:我们是生活杭州的一个三口之家,爸爸是软件工程师,我是英语老师,嘟嘟是个10岁的小男孩。平常我们就喜欢亲近自然,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比较特殊的情况是我的家乡就在千岛湖,离开家乡在杭州工作已经十几年了。  嘟嘟从小就经常跟我去千岛湖探望亲人,
ITEM Designworks出品的DK City(意为“死亡骑士城市”)系列SC100型电子滑板车可以折叠,手里拎着就能满城走。其设计有一个直观的、单手操作的按钮折叠系统,骑车人可以简单快速收敛起来以便搭乘公共交通,到了目的地以后也可以一打就开。此外,它非常紧凑,电池就封装在踏板下。车把可以由平摆转为内旋,这样整车的外形会更显瘦。总重仅12公斤,载重100公斤,无刷/无齿轮直流轮毂电机,36伏
这里没有激越的风景,也没有险绝的挑战,甚至连异域风情都淡如薄烟。这是济州岛,韩国最大的岛屿,26条Olle(意为“连接大街与家门的窄道”,读作偶来)把这里变成了徒步的天堂。Olle创始人是韩国《我的新闻》前总编徐明淑女士。2006年,她放下了多年的新闻工作,飞往西班牙圣地亚哥,踏上了寻找自我的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因缘际会间激发了徐明淑在家乡修建这样美丽恬静的徒步小路的热情—“连接断开的路、挖掘被遗忘
就像西餐中的开胃菜,在进入跑步这场盛宴之初,你需要给自己多一些耗下去的动力。读几本鼓动人心的书,看几部励志激情的电影,或者多看几眼前女友那身材傲人的现男友。一句话—让自己燃起来!  当然,即便是初级跑友也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跑步方法,最好是生动好玩一点的。比如杭州跑步圈里的草根英雄吴栋写的《像恋爱一样去跑步》,标题党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对吧?当然,吴栋本身就是个励志人物,青少年时期因为天生的扁平足,一
艾格语录  只有我们解决所谓的最终问题(指艾格峰),我们这些年轻的登山者才能对阿尔卑斯山研究有所贡献。  ——首位成功从北坡登上艾格峰的Vorg  艾格峰的北壁依然令世界各国的登山者为之疯狂。第一个成功的人所完成的一定是自登山运动开展以来最疯狂至愚蠢的任务。    ——英国阿尔卑斯俱乐部前主席Edward Lisle Strutt对首次从北壁登顶艾格峰这一冒险行动的评价  为什么是艾格峰  艾格峰
红白相间的雪龙号,堪称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一艘明星船。在我国极地考察史上,它是第三代考察船。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南极考察使用的“向阳红10号”是一艘没有抗冰能力的普通船只;1986年的“极地号”—芬兰劳马船厂建造的具有1A级抗冰能力的货船被购进并花了750万元改装成南极科学考察船,六个南极航次考察任务后于1994年退役。现役的雪龙号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建造,原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设计破冰能力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