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动力是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由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本文综合采用资料查阅、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本校艺术学院美术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分析该专业学生学习动力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专业认知度;情感教育
学习动力是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由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1]。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所谓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因[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培养,激发学习兴趣,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其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并呈下降趋势,且学习动机与目的呈复杂化与多样化,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因此,开展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其学习动力特点和趋势,探析其学习动力来源及缺失原因,对于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和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个别访谈为辅,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呈多样化,有外部的社会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分析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专业知识缺乏学习兴趣,盲目乐观
虽然是专业性强的艺术类学生,但是将近40%的学生认为专业选择不够理想,缺乏对专业的认同感,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对专业课程缺乏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有些学生则认为终于告别了枯燥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等待毕业,盲目乐观,危机意识薄弱。
2.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形成惰性心理
多年的中小学被动式学习习惯延续到大学,很难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要求。不少学生在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过程中掉队,缺乏学习探究的精神和探索求知的学习方法,产生惰性心理,甚至是厌学心理。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些学生缺少学习目标,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没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终日懒怠,成为“炕瘫”,浪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也因此疏于运动锻炼,致使身体素质日益下降。
3.大学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拓展速度十分惊人,必然导致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网络使现代化的知识可以共享,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所学知识最前沿的信息,对一些已经滞后的课程产生一定的反感,认为所学到的知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
4.对就业前景迷茫
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求学的环境中享有比较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由于社会竞争逐渐加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剧增的压力感,使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导致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每天沉溺在大学时代自由中,学习的主动性降低。
5.社会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更多的诱惑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些外部因素加剧了大学生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而由高中过渡到大学,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正确认识自己,再加上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这些都会一定程度导致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不良习惯的蔓延。
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建议
1.革新教学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在教学和管理制度的设立上应科学谨慎,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使評先评优的相关管理制度都能发挥最大的积极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例如目前美术学专业课程考试制度,期末成绩由30%的平时分和70%的考试卷面分组成,最后的考试卷面分数占比重较大,如果改革成平时分、卷面分各占50%,可以强化教师和学生对整个课堂学习过程的重视,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于各阶段的课堂作业进行认真评阅,并在此过程中与学生产生更深入的互动、反馈与交流。
另外,学校的教学管理在加强对学生行为控制的同时,应当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促使学生由以往的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被服务的角色。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管理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与就业指导课程紧密衔接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提升专业认同感。部分同学因为对自身所学专业不了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校要在新生刚入学之初,进行学生的专业教育,邀请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进行专业启蒙性教育,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另外,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应紧密衔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明确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校级、省市级以及国家级的科研、创业项目,参加各类专业性的学术活动及美术展览,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竞争意识,提升专业认同感。
3.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气候和土壤。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跟上学生规模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师生配比率科学合理,专任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要职责明确,各尽其职。教师应把心理教育作为自身必修的基本功来操练。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由于美术学科的专业特殊性,专业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尤其是课堂上有较多个别辅导环节,有较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优势,最易掌握学生心理,要自觉把心理学真正融入到所执教的课程之中,而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灌输。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承认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学会赏识学生,接纳信任学生,为学生展现自我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心,会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鼓舞,形成互动,进而可以受到激励,养成良好的心态,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渭南师范学院校级课题 编号:2017JYKX011 渭南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参考文献
[1]阮淑萍,《大学生学习动力模型研究及学习原动力挖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2]于倩,《大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参与及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作者简介:
段晓明(1981-),女,汉族,副教授,河南开封人,美术学硕士,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专业认知度;情感教育
学习动力是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由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1]。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所谓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因[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培养,激发学习兴趣,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其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并呈下降趋势,且学习动机与目的呈复杂化与多样化,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因此,开展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其学习动力特点和趋势,探析其学习动力来源及缺失原因,对于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和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个别访谈为辅,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呈多样化,有外部的社会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分析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专业知识缺乏学习兴趣,盲目乐观
虽然是专业性强的艺术类学生,但是将近40%的学生认为专业选择不够理想,缺乏对专业的认同感,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对专业课程缺乏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有些学生则认为终于告别了枯燥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等待毕业,盲目乐观,危机意识薄弱。
2.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形成惰性心理
多年的中小学被动式学习习惯延续到大学,很难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要求。不少学生在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过程中掉队,缺乏学习探究的精神和探索求知的学习方法,产生惰性心理,甚至是厌学心理。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些学生缺少学习目标,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没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终日懒怠,成为“炕瘫”,浪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也因此疏于运动锻炼,致使身体素质日益下降。
3.大学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拓展速度十分惊人,必然导致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网络使现代化的知识可以共享,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所学知识最前沿的信息,对一些已经滞后的课程产生一定的反感,认为所学到的知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
4.对就业前景迷茫
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求学的环境中享有比较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由于社会竞争逐渐加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剧增的压力感,使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导致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每天沉溺在大学时代自由中,学习的主动性降低。
5.社会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更多的诱惑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些外部因素加剧了大学生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而由高中过渡到大学,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正确认识自己,再加上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这些都会一定程度导致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不良习惯的蔓延。
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建议
1.革新教学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在教学和管理制度的设立上应科学谨慎,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使評先评优的相关管理制度都能发挥最大的积极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例如目前美术学专业课程考试制度,期末成绩由30%的平时分和70%的考试卷面分组成,最后的考试卷面分数占比重较大,如果改革成平时分、卷面分各占50%,可以强化教师和学生对整个课堂学习过程的重视,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于各阶段的课堂作业进行认真评阅,并在此过程中与学生产生更深入的互动、反馈与交流。
另外,学校的教学管理在加强对学生行为控制的同时,应当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促使学生由以往的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被服务的角色。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管理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与就业指导课程紧密衔接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提升专业认同感。部分同学因为对自身所学专业不了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校要在新生刚入学之初,进行学生的专业教育,邀请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进行专业启蒙性教育,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另外,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应紧密衔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明确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校级、省市级以及国家级的科研、创业项目,参加各类专业性的学术活动及美术展览,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竞争意识,提升专业认同感。
3.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的气候和土壤。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跟上学生规模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师生配比率科学合理,专任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要职责明确,各尽其职。教师应把心理教育作为自身必修的基本功来操练。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由于美术学科的专业特殊性,专业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尤其是课堂上有较多个别辅导环节,有较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优势,最易掌握学生心理,要自觉把心理学真正融入到所执教的课程之中,而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灌输。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承认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学会赏识学生,接纳信任学生,为学生展现自我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心,会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鼓舞,形成互动,进而可以受到激励,养成良好的心态,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渭南师范学院校级课题 编号:2017JYKX011 渭南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参考文献
[1]阮淑萍,《大学生学习动力模型研究及学习原动力挖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2]于倩,《大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参与及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作者简介:
段晓明(1981-),女,汉族,副教授,河南开封人,美术学硕士,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