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所以,探索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整合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小学生对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上生成的知识才感兴趣、易接受、易掌握。因此,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进丰富的网络资源、网络信息,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内容更加丰盛,更符合时代特色,更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
比如,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简单的统计》时,我事先来到沂源大酒店停车场,拍下了11:00—12:00酒店停车场的停车情况。然后,我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播放了这段视频。学生兴趣极高,边看视频边记录,轿车有几辆,面包车有几辆,商务客车有几辆。从酒店停车场的停车情况这一生活实际,学生形象、直观地学到了有关统计的知识。
再如,执教二年级下册《分段统计》时,我把学生体育课上立定跳远的成绩做成简单的动画演示,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回顾体育课上的情形。然后,我让学生上台点击鼠标,用“拖一拖”的方法把学生成绩进行分段整理与统计。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靠学生实际行动来探索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创新了学习方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我校地处一个小乡镇驻地,班容量为20—30人,可谓是小班化教学。“班班通”已开通几年,“班班通”的使用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增添了形式、提供了便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农村不少学生的家中也添置了电脑,安装了互联网。所以,一些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的事情也可以放手交给学生去做。另外,一些社会实践的数学知识,也放手让学生去参与社会调查。我们可以让学生把社会调查的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或者是word的形式整理好,课上带来与大家分享。这样的安排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找一找平面图形、摸一摸平面图形、折一折平面图形、画一画平面图形、玩一玩平面图形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匾牌、黑板、门窗等的面到学生自己找寻举例生活中所见的平面图形开始,使学生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一画平面图形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画三角形,先出示一条边,运用放大缩小的动画效果,然后动画演示画另外的两条边。然后,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发现平面图形必须是封闭的几何图形。这样,学生就由具体生动形象的感知过渡到抽象出平面图形。接下来,我再让学生自己画长方形、正方形等的平面图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恰当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获取广泛的新知识,可以使学生知道很多的丰富资源和信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改变现有教材的观念和模式,有利于面向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学生自我获取学习信息,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当前的教学方式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仍较为单一、被动,往往是“启而不发,思维受阻”的局面,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然而,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充分感知、体验知识。
例如,在“复习长方体和立方体”这节课上,我预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在课件演示中复习表面积和体积。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复习;第二部分是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复习;第三部分是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体积的复习。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点,是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主体意识、形成适应网络时代下的学习要求。
(一)加强创作实践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实践创新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大量的资源,只有经过分析、筛选、加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内化与构建。数字化环境下,有助于学习者知识构建的工具非常多。如利用Word等汉字录入和编辑排版工具可培养学生的信息组织能力,利用PowerPoint等工具可培养学生的作品创作能力,借助ProntPage等网页开发工具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组织、创造能力。学生在自己完成自己作品的同时,可以在同学之间开展交流和协商,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考、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构建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探究多媒体工具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现学习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一般学习软件的应用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集成的数字化资源教学软件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进行思考、探索,利用友好的交互界面,提高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可利用几何画板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等。这样让学生通过在数字化资源创设的虚拟环境中实际操作、探究,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行之有效的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总之,在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让学生扎实掌握利于学习的多媒体技术工具,具备熟练驾驭多媒体技术工具的能力,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才能有效地促进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呈领,杨琳,刘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
[2]黄大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篇.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3]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浙江大学出版社.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整合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小学生对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上生成的知识才感兴趣、易接受、易掌握。因此,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进丰富的网络资源、网络信息,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内容更加丰盛,更符合时代特色,更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
比如,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简单的统计》时,我事先来到沂源大酒店停车场,拍下了11:00—12:00酒店停车场的停车情况。然后,我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播放了这段视频。学生兴趣极高,边看视频边记录,轿车有几辆,面包车有几辆,商务客车有几辆。从酒店停车场的停车情况这一生活实际,学生形象、直观地学到了有关统计的知识。
再如,执教二年级下册《分段统计》时,我把学生体育课上立定跳远的成绩做成简单的动画演示,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回顾体育课上的情形。然后,我让学生上台点击鼠标,用“拖一拖”的方法把学生成绩进行分段整理与统计。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靠学生实际行动来探索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创新了学习方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我校地处一个小乡镇驻地,班容量为20—30人,可谓是小班化教学。“班班通”已开通几年,“班班通”的使用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增添了形式、提供了便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农村不少学生的家中也添置了电脑,安装了互联网。所以,一些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的事情也可以放手交给学生去做。另外,一些社会实践的数学知识,也放手让学生去参与社会调查。我们可以让学生把社会调查的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或者是word的形式整理好,课上带来与大家分享。这样的安排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找一找平面图形、摸一摸平面图形、折一折平面图形、画一画平面图形、玩一玩平面图形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匾牌、黑板、门窗等的面到学生自己找寻举例生活中所见的平面图形开始,使学生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一画平面图形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画三角形,先出示一条边,运用放大缩小的动画效果,然后动画演示画另外的两条边。然后,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发现平面图形必须是封闭的几何图形。这样,学生就由具体生动形象的感知过渡到抽象出平面图形。接下来,我再让学生自己画长方形、正方形等的平面图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恰当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获取广泛的新知识,可以使学生知道很多的丰富资源和信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改变现有教材的观念和模式,有利于面向每一个学生,有利于学生自我获取学习信息,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当前的教学方式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仍较为单一、被动,往往是“启而不发,思维受阻”的局面,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然而,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充分感知、体验知识。
例如,在“复习长方体和立方体”这节课上,我预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在课件演示中复习表面积和体积。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复习;第二部分是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复习;第三部分是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体积的复习。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点,是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主体意识、形成适应网络时代下的学习要求。
(一)加强创作实践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实践创新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大量的资源,只有经过分析、筛选、加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内化与构建。数字化环境下,有助于学习者知识构建的工具非常多。如利用Word等汉字录入和编辑排版工具可培养学生的信息组织能力,利用PowerPoint等工具可培养学生的作品创作能力,借助ProntPage等网页开发工具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组织、创造能力。学生在自己完成自己作品的同时,可以在同学之间开展交流和协商,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考、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构建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探究多媒体工具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现学习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一般学习软件的应用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集成的数字化资源教学软件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进行思考、探索,利用友好的交互界面,提高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可利用几何画板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等。这样让学生通过在数字化资源创设的虚拟环境中实际操作、探究,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行之有效的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总之,在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让学生扎实掌握利于学习的多媒体技术工具,具备熟练驾驭多媒体技术工具的能力,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才能有效地促进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呈领,杨琳,刘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
[2]黄大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篇.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3]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浙江大学出版社.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