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寻求校园微电影创作与推广的突破,走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索一条能将其发扬光大的途径,不仅可以为校园微电影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创作及就业创业有所裨益。
关键词:校园微电影;产业化,发展路径
校园微电影是当下校园文化和时代互融的产物。可以说,校园微电影不仅是当下时代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型载体之一,而且也是当下青年学生展现自我的表达方法之一。在校园背景下,这些大学生自主创作的微视频,往往呈现的特点较为鲜明,一般题材多为校园元素,手法也多浪漫新奇,风格也偏稚嫩青涩,虽然吸引了不少年轻受众,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校园微电影发展现状分析
(一)从创作主体来说,团队结合稍显随意,难以长久化
虽然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主体,基本都有相同的知识背景,甚至有影视专业学习的背景,但是对于创作主体来说,很多团队在结合时,有的并非出于专业水平考虑,而是因个人关系,更多是因关系较好进行的结合,可以说团队结合稍显随意,且有的团队在大四毕业时,因面对着各种现实问题,并未将其作为长久的谋生手段,随着不同地域工作的确定,团队随之解散,很多团队难以长久化。
(二)从创作水平来说,作品创作门槛较低,难以专业化
因为校园微电影的创作门槛较低,大多都以大学生为主,只要持有简单的拍摄工具,就可以进行操作,内容也多集中表现校园故事,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些作品的拍摄,大多基于个人情绪的表达,或是影视学院学生的平时作业,完成的质量并不是特别高,尤其未将其作为就业途径时,对校园微电影的拍摄兴趣度就会不高,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
(三)从投资模式来说,微投资的固定模式,难以品牌化
从投资模式上来说,很多大学生团队是自发结合,投资基本上是几人凑钱投资的方式,且额度极低,相当多的作品仅仅是拍摄完成层面,缺乏真正的后期包装与具体的运营策略,难以完成高质量、大影响的作品,所以也很难出现品牌化的作品。
(四)从盈利模式来说,回报动力明显不足,难以规模化
从盈利模式来说,校园微电影难以长久化、规模化的很大原因,在于反响回报的缺失,一方面在校生缺乏校园微电影市场运作的经验,另一方面难以驾驭其吸引投资的核心驱动,所以这使得校园微电影创作动力明显不足,团队的结合也就更加难以长久。
但是综观影视高校的学生,一方面由于专业的学习背景,另一方可能是心中执着的电影梦,让很对学生对校园微电影的创作还是会热情不减,但总是难成气候。影视高校的有些学生还是想将其作为就业创业的途径之一,既然如此就更应突破瓶颈,让其融入市场,实现品牌化、规模化的前景,从长远来看,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以及影視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都是十分有益的。而要实现上述想法,无疑产业化道路是其发展的一大道路,因为产业化道路会从前期创作到后期开发,形成产业链,将作品、受众、市场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带来创作模式及营销模式的改变,打破其难成气候的窘境,也借此来增加影视学生就业创业的机会。
二、校园微电影产业化路径研究
校园微电影的产业化路径,即将其置身于市场之中,以品牌化建设为导向,以实现艺术追求、经济效益、服务地方为目标,依靠专业创作,建设产业链思路,从团队、创作、传播、营销各个角度,进行开发和规划。具体如下:
(一)校企合作,努力打造专业创作团队
高校要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进行校企合作,努力加强对学生的行业和教学的双师保证,从而结合业内动态培养学生,打造成熟、专业创作团队,并组建稳定的微电影工作室团队,改变以往的随意组合,难以长久化的模式。稳定、专业的团队更易于和社会、市场接轨,成为就业创业的最佳资本。
(二)项目实训,积极推广品牌战略
根据用户需求情况调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项目实训,形成题材系列,并借助于赛事,进行宣传推广,打造院线,形成品牌战略,从而延伸其影响力,这无疑是自身就业创业的良好助力。
(三)扩充平台,倾力开发传播路径
真正走向市场,不仅仅只是线上的微信、微博互动,或是局限于视频平台,而是要大力借助于当下的自媒体平台,进行品牌运营,尤其借助某些赛事进行推广,除此之外还要倾力开发多样平台,如走院线、公司签约等,开发传播路径,这更是微电影创业的必经之路。
(四)行业合作,大力拓展盈利渠道
校园微电影若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加大回报,让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动力十足,这不仅仅是被动的他方订制,也应主动的进行拓展,如线上的广告分成、用户点击率付费、任务打赏,线下的衍生品系列开发等等,盈利渠道的多样且顺畅,势必会带来校园微电影的春天,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就业创业机会。
可以说校园微电影产业化路径的探讨,不仅仅立足于校园微电影自身创作水平的提高,还兼顾到校园微电影的开发和运营,影视学生的就业创业的实现,为此更有必要顺利的打开其产业链发展中的每一环节,也期待校园微电影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07)
[2] 陈晶晶. 高校微电影的创作和发展思考[J].艺术科技.2016(08)
作者简介:
齐桂华,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
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传媒学院第九届重点课题《校园微电影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KT201705
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校园微电影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促进影视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之思考》的成果。项目编号:JRSHZ—2018—01029
关键词:校园微电影;产业化,发展路径
校园微电影是当下校园文化和时代互融的产物。可以说,校园微电影不仅是当下时代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型载体之一,而且也是当下青年学生展现自我的表达方法之一。在校园背景下,这些大学生自主创作的微视频,往往呈现的特点较为鲜明,一般题材多为校园元素,手法也多浪漫新奇,风格也偏稚嫩青涩,虽然吸引了不少年轻受众,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校园微电影发展现状分析
(一)从创作主体来说,团队结合稍显随意,难以长久化
虽然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主体,基本都有相同的知识背景,甚至有影视专业学习的背景,但是对于创作主体来说,很多团队在结合时,有的并非出于专业水平考虑,而是因个人关系,更多是因关系较好进行的结合,可以说团队结合稍显随意,且有的团队在大四毕业时,因面对着各种现实问题,并未将其作为长久的谋生手段,随着不同地域工作的确定,团队随之解散,很多团队难以长久化。
(二)从创作水平来说,作品创作门槛较低,难以专业化
因为校园微电影的创作门槛较低,大多都以大学生为主,只要持有简单的拍摄工具,就可以进行操作,内容也多集中表现校园故事,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些作品的拍摄,大多基于个人情绪的表达,或是影视学院学生的平时作业,完成的质量并不是特别高,尤其未将其作为就业途径时,对校园微电影的拍摄兴趣度就会不高,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
(三)从投资模式来说,微投资的固定模式,难以品牌化
从投资模式上来说,很多大学生团队是自发结合,投资基本上是几人凑钱投资的方式,且额度极低,相当多的作品仅仅是拍摄完成层面,缺乏真正的后期包装与具体的运营策略,难以完成高质量、大影响的作品,所以也很难出现品牌化的作品。
(四)从盈利模式来说,回报动力明显不足,难以规模化
从盈利模式来说,校园微电影难以长久化、规模化的很大原因,在于反响回报的缺失,一方面在校生缺乏校园微电影市场运作的经验,另一方面难以驾驭其吸引投资的核心驱动,所以这使得校园微电影创作动力明显不足,团队的结合也就更加难以长久。
但是综观影视高校的学生,一方面由于专业的学习背景,另一方可能是心中执着的电影梦,让很对学生对校园微电影的创作还是会热情不减,但总是难成气候。影视高校的有些学生还是想将其作为就业创业的途径之一,既然如此就更应突破瓶颈,让其融入市场,实现品牌化、规模化的前景,从长远来看,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以及影視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都是十分有益的。而要实现上述想法,无疑产业化道路是其发展的一大道路,因为产业化道路会从前期创作到后期开发,形成产业链,将作品、受众、市场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带来创作模式及营销模式的改变,打破其难成气候的窘境,也借此来增加影视学生就业创业的机会。
二、校园微电影产业化路径研究
校园微电影的产业化路径,即将其置身于市场之中,以品牌化建设为导向,以实现艺术追求、经济效益、服务地方为目标,依靠专业创作,建设产业链思路,从团队、创作、传播、营销各个角度,进行开发和规划。具体如下:
(一)校企合作,努力打造专业创作团队
高校要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进行校企合作,努力加强对学生的行业和教学的双师保证,从而结合业内动态培养学生,打造成熟、专业创作团队,并组建稳定的微电影工作室团队,改变以往的随意组合,难以长久化的模式。稳定、专业的团队更易于和社会、市场接轨,成为就业创业的最佳资本。
(二)项目实训,积极推广品牌战略
根据用户需求情况调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项目实训,形成题材系列,并借助于赛事,进行宣传推广,打造院线,形成品牌战略,从而延伸其影响力,这无疑是自身就业创业的良好助力。
(三)扩充平台,倾力开发传播路径
真正走向市场,不仅仅只是线上的微信、微博互动,或是局限于视频平台,而是要大力借助于当下的自媒体平台,进行品牌运营,尤其借助某些赛事进行推广,除此之外还要倾力开发多样平台,如走院线、公司签约等,开发传播路径,这更是微电影创业的必经之路。
(四)行业合作,大力拓展盈利渠道
校园微电影若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加大回报,让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动力十足,这不仅仅是被动的他方订制,也应主动的进行拓展,如线上的广告分成、用户点击率付费、任务打赏,线下的衍生品系列开发等等,盈利渠道的多样且顺畅,势必会带来校园微电影的春天,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就业创业机会。
可以说校园微电影产业化路径的探讨,不仅仅立足于校园微电影自身创作水平的提高,还兼顾到校园微电影的开发和运营,影视学生的就业创业的实现,为此更有必要顺利的打开其产业链发展中的每一环节,也期待校园微电影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07)
[2] 陈晶晶. 高校微电影的创作和发展思考[J].艺术科技.2016(08)
作者简介:
齐桂华,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
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传媒学院第九届重点课题《校园微电影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KT201705
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校园微电影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促进影视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之思考》的成果。项目编号:JRSHZ—2018—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