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观察与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物,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概率。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巧囊消失率及不孕症患者妊娠率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传统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而言,可提升妊娠概率,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均有重要应用价值,不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系统评价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妇科常见雌激素依赖性与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好发于不孕妇女以及育龄妇女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概率,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1]。本院近年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概率明显下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物,每组各有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本院B超、腹腔镜等方式检查后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年龄范围为23-42岁,其平均年龄为(31.1±1.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给予孕三烯酮胶囊,给药方式为口服,每次给予剂量为2.5mg,在患者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每周服用2次,连续服用3个月。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方案,对此类患者治疗原则为温阳益气与散寒化瘀。药方组成主要如下:党参、当归等各15g,桂枝、莪术、蒲黄、香附与五灵脂等各10g,黄芪20g。加减如下:存在小腹冷痛患者加入10g艾叶与15g炮姜;存在包块症状患者加皂角刺15g与鳖甲10g。中药在患者月经后第5天开始服用,温水煎服,每天服用1剂,早晚两次,取汁200毫升,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服用20剂。
1.3疗效标准
本次研究以下列内容作为疗效判断标准[2]:患者接受治疗后相关症状与盆腔包块基本消失,判定为痊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盆腔包块缩小超过50%,判定为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相关症状缓解,盆腔包块缩小20%-50%,判定为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甚至恶化,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2.2卵巢子宫内膜体积变化与妊娠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巧囊消失率及不孕症患者妊娠率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巧囊消失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巧囊消失率15.0%,观察组中有31例患者合并不孕症,停药1年后妊娠成功患者13例,对照组合并不孕症患者29例,停药1年后成功妊娠患者5例。
2.3不良反应对比
2组患者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对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还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且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存在诸如症状剧烈、顽固,传播、种植以及转移等于恶性肿瘤相类似的表现,而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案也没有得到完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但患者治疗后均有较高概率出现复发情况,有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后,复发率可高达50%[3],而对该病根治方案为卵巢切除,对女性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患者接受程度不高。而激素治疗存在较大副作用,不但会损伤患者肝功能,且会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以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停止激素后出现复发[4]。
在中医范畴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不孕”、“症瘕”范围内[5],认为该病发生于寒邪内侵,对此类患者治疗原则为温阳益气与散寒化瘀,本次所使用药方中桂枝有行气散淤作用,当归可养血活血,而党参黄芪有益气健脾效果,五灵脂、三棱和莪术等药物可活血化瘀,各种药物联合有改善微循环以及血液黏聚状态效果,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6]。和西药联合使用不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机体免疫功能也有如消除自身抗体/同体抗体或者抑制体液免疫反应等调节效果。内在环境得到改善,有疏通气血以及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7-9]。
本次研究中接受中西医方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巧囊消失率以及停药后妊娠率等相对于单纯接受西药治疗的肚子好租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该结果提示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传统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而言,可提升妊娠概率,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均有重要应用价值,不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金莲.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4例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4,21(07):123-124.
[2] 司秀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46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2(06):126-127.
[3] 高宗金,田玉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5(02):158-159.
[4] 王崇斌.中西医结合配伍中药液灌肠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26):131-132.
[5] 陈文增.丹莪妇康煎膏联合达菲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5(09):215-216.
[6] 钟晓玲,王霞灵,张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03(24):117-118.
[7] 邵顺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0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9(14):198-199.
[8] 葛素侨,王学燕,刘利.应用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9):171-172.
[9] 陈何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09):132-133.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系统评价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妇科常见雌激素依赖性与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好发于不孕妇女以及育龄妇女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概率,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1]。本院近年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概率明显下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物,每组各有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本院B超、腹腔镜等方式检查后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年龄范围为23-42岁,其平均年龄为(31.1±1.2)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给予孕三烯酮胶囊,给药方式为口服,每次给予剂量为2.5mg,在患者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每周服用2次,连续服用3个月。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方案,对此类患者治疗原则为温阳益气与散寒化瘀。药方组成主要如下:党参、当归等各15g,桂枝、莪术、蒲黄、香附与五灵脂等各10g,黄芪20g。加减如下:存在小腹冷痛患者加入10g艾叶与15g炮姜;存在包块症状患者加皂角刺15g与鳖甲10g。中药在患者月经后第5天开始服用,温水煎服,每天服用1剂,早晚两次,取汁200毫升,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服用20剂。
1.3疗效标准
本次研究以下列内容作为疗效判断标准[2]:患者接受治疗后相关症状与盆腔包块基本消失,判定为痊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盆腔包块缩小超过50%,判定为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相关症状缓解,盆腔包块缩小20%-50%,判定为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甚至恶化,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2.2卵巢子宫内膜体积变化与妊娠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巧囊消失率及不孕症患者妊娠率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巧囊消失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巧囊消失率15.0%,观察组中有31例患者合并不孕症,停药1年后妊娠成功患者13例,对照组合并不孕症患者29例,停药1年后成功妊娠患者5例。
2.3不良反应对比
2组患者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对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还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且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存在诸如症状剧烈、顽固,传播、种植以及转移等于恶性肿瘤相类似的表现,而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案也没有得到完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但患者治疗后均有较高概率出现复发情况,有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后,复发率可高达50%[3],而对该病根治方案为卵巢切除,对女性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患者接受程度不高。而激素治疗存在较大副作用,不但会损伤患者肝功能,且会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以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停止激素后出现复发[4]。
在中医范畴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不孕”、“症瘕”范围内[5],认为该病发生于寒邪内侵,对此类患者治疗原则为温阳益气与散寒化瘀,本次所使用药方中桂枝有行气散淤作用,当归可养血活血,而党参黄芪有益气健脾效果,五灵脂、三棱和莪术等药物可活血化瘀,各种药物联合有改善微循环以及血液黏聚状态效果,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6]。和西药联合使用不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机体免疫功能也有如消除自身抗体/同体抗体或者抑制体液免疫反应等调节效果。内在环境得到改善,有疏通气血以及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7-9]。
本次研究中接受中西医方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巧囊消失率以及停药后妊娠率等相对于单纯接受西药治疗的肚子好租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该结果提示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传统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而言,可提升妊娠概率,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均有重要应用价值,不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金莲.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4例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4,21(07):123-124.
[2] 司秀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46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2(06):126-127.
[3] 高宗金,田玉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5(02):158-159.
[4] 王崇斌.中西医结合配伍中药液灌肠治疗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26):131-132.
[5] 陈文增.丹莪妇康煎膏联合达菲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5(09):215-216.
[6] 钟晓玲,王霞灵,张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03(24):117-118.
[7] 邵顺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0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9(14):198-199.
[8] 葛素侨,王学燕,刘利.应用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9):171-172.
[9] 陈何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0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