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雕 188cm×58cm×39cm 2002年 根雕艺术是一门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创作者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術形象作品。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 该根雕作品是作者满怀敬意,利用
其他文献
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编室主任,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四川省文联全委会委员,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代表。 作品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国文联“荷花奖”音乐创作银奖,中国音协“艺术歌曲作品奖”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作品奖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大奖。
想来尝尝我泡的茶吗?一天,我准备给爸爸泡茶,拧开茶叶罐,倒出一些茶叶,我看见茶叶的样子有的像一根粗粗的针,有的像小月牙?? 没泡的茶叶是墨绿色的,摸起来硬硬的。我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就把一片干茶叶放在鼻子下边闻了闻,一股清香迎面扑来,就像走进了一片茶园。我又把它放在嘴里尝了一下,有种特殊的香味,香里夹杂着一股淡淡的苦味。 当我把适量的茶叶放入杯子,再倒上开水时,茶叶开始翻滚,就像有一阵龙卷风把它
在2020年6月9日隆重开幕的《川上行--2020年四川中国人物画专委会邀请展(第二回)》这个很专业的画展上,成都市双流区的青年画家童乐蓉榜上有名。这说明童乐蓉的工笔人物画已经得到了业界专家们的广泛认可和肯定。这也正是她孜孜以求,潜心耕耘的结果。 童乐蓉现供职成都市双流区青少年宫专职美术书法教师岗位。她选择的工笔人物画这个中国传统绘画专业,本身就是一个传统积淀丰厚、绘画题材广泛、创作难度很大的领
《四川美术史》是堪称宏大的著作,写作范围从史前时代直至晚清,其内容涵盖了绘画、书法、建筑、雕塑和工艺美术五大门类,探索了历史发展进程中四川美术的风格流变。从叙述方式角度看,既遵从了传统美术史的建构方式,又能从四川地域的美术发展状况入手,体现了规范与特色的统一,特别是其“长历史”的视角,因而将四川美术的历史第一次全方位和多视角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四川美术史》填补了四川美术史研究的空白,从唐林的
刘嘉峰出生在四川渠县一个偏僻的竹乡,家乡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的竹林,是四川农村典型的自然特色。那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年代,院子里那些篾匠师傅们除了种田外,编竹编就成了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儿时的刘嘉峰对竹编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整天穿梭在这些篾匠师傅圈子里。七岁那年,童年的刘嘉峰突然作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要决定,他拿着家里的篾刀,在自家的竹林里砍来了竹子,跟着篾匠师傅们也干起了竹编的手艺。 刘嘉峰没有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论》中说:“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在姚叶红颇有些金石意味的运笔中,张彦远所意指的意境,不仅仅是墨的明暗呈现的问题,还有着色阶的丰富性建构的效果表達。 作为多年的老朋友,我认为我还是很了解姚叶红的,不论是对他的为人还是对他的绘画作品。近来,姚叶红还是那个人,还是那样的豁达开朗,但他的山水画却又让人不得不对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做一番新的审视。 姚叶红的山水画,很多人都很熟悉并
战疫驱魔行书 l38cmX 50cm 2020年 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祈福武汉平安 龚小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書法家协会副主席,省书协行草书委员会主任,绵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四川省绵阳市文学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宜兴紫砂 29cm×28cm 2009年 作品古樸典雅,节奏跳跃错落有致。潘若骏用自制的钨钢刀,别于宜兴传统“双刀保底”技法,以刀代笔,单刀直入,在壶身铭苏轼茶诗《西江月》。潘若骏与东坡神交,在享用龙焙绝品的甘醇后,在壶盖铭:“博雅俗 铸古今”。字体古朴灵动,自然流畅,饶有天趣。这是立体化的再创作,其表现形式、内容、意境、追求切壶切茶切型,器型蕴意镌刻融为一体,彰显“壶随字贵,字随壶传”。博古壶
主办单位:雅安市文化馆 雅安市雨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雅安市雨城区文化馆 杨宓 YANGMI 《西康文学》主编。中国影协会员,四川省影协理事,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音协会员。在省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30 0余篇,并有多篇收入文艺丛书。出版有散文集《且歌且行》,长篇小说《蓝色子午线》《爱的天空》《谍战黑水》等,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文艺类奖项。 寄语 《西康文学》创刊于2012年
蜀锦 60cm×760cm 2014年 这件蜀锦艺术精品历时五年完成,以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的生产、流通为背景,以宋代成都特有景观散花楼、摩珂池、解玉溪、东大街等为场景,以川西民俗生活为内容,展现宋代成都的繁华景象。画卷全长六米,仅人物就达五百多个。创作者在蜀锦传统工艺上大胆创新,除充分应用“七梭三十六色”传统技法外,还大量换套,创造了单位面积换套最多、提花交织次数最多、晕色应用最多等多项蜀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