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民族艺术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碰撞中,开始打破传统的界限,走出国门。原生态民歌也因其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文化价值,在我国民歌声乐的发展和传播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对此本文从原生态民歌入手,就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展开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民族声乐;原生态民歌;传承发展
原生态民歌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并且其地域色彩非常鲜明,拥有多种形式的演唱方法,带有浓厚的淳朴风格。现阶段,我国音乐领域中“原生态民歌”已成为新的热门话题,各项音乐大赛,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原生态民歌的喜爱和关注。但是透过这样繁华的艺术现象,人们需要对原生态音乐建立更全面的认识,并针对其文化价值和传承发展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一、原生态民歌相关概述
原生态民歌是最近几年新界定的民歌形式,重点强调生物和环境之间自然之间自然的生存状态,并在改状态下自然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内容。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关于音乐文化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时代。民族音乐则是在人类早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音乐形式,也正是由民族音乐为基础,逐渐形成了相关系列的民間音乐。原生态民歌是各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特定时期内的充分体现。关于原生态民歌在经学者和专家研究后,最正确的定义为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曲,不存在明确的作者,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民歌大赛中演唱的歌曲。
原生态民歌对民族声乐的传承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原生态民歌在舞台上有固定的形象和模式,不同的民族具有其鲜明的特点,能够极大的增强民歌艺术中民族自身的艺术魅力;第二,原生态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创作和发展的动力,不仅能够使得民族声乐更接地气,也有利于原生态民歌的长远发展[1]。
二、基于原生态民歌背景下的民族声乐传承
(一)传承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原生态民歌正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的而改变。在社会发展中,民歌是不同民族所反映的带有鲜明特点的农业生活的产物,从古代到现代,民歌和农民、农业文明之间都是相互依附的发展关系。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环境较之以往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外界环境变化的因素必然导致民歌生存的基础开始动摇。另外,外来文化的影响,让人们对民歌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影响了民族声乐的传承。
原生态民歌难以融入人们的生活,也是导致民族声乐传承受阻的重要原因。原生态民歌受现代文化的冲击影响严重,通俗音乐也较多的取代了城市音乐。此外,民歌也无法走入音乐课堂,学习者没有正确的渠道去学习民歌,无法建立起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正确的认识,非常不利于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2]。
(二)传承方式
1.向民间艺人学习
国人应自觉树立起向民间艺人学习原生态民歌的思想意识,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中,挽救一些依旧存在的民歌声乐元素,并能够将原生态民歌作为民族声乐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从而积极影响民族声乐的历史和发展。从宏观角度分析,民族声乐覆盖了传统声乐艺术中的全部内容,如:戏曲表演、民间歌曲等,虽然在生活中与人们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感。但是原生态民歌作为古代民族声乐的突出代表,将现代社会中的元素和传统民族唱法有效的结合,成为民族声乐传承中的重要方式。对于民间一些掌握原生态民歌唱法的民间艺术家,需要社会加强对其保护,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唱法传承下去。
2.保存原生态民歌资料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较多的原生态民歌,为现代社会了解古代民歌丰富的内涵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没有曲谱,所以并不能再现当时的原生态全面目。所以需要文艺工作者搜集和制作原生态民歌录音、影像资料,将优秀的原生态民歌录音、录像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制作,将其完整的保存下来。可以借助保存的资料借助电视台、网络等平台和媒体给社会提供服务。例如:杨丽萍领衔并执导的《云南映象》,则是对原生态理念最鲜明阐释,并将其理念传播推向了社会发展的高潮,社会公众也由此开始对其建立了高度的关注,使得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内涵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3.引入音乐课堂
我国从事声乐教育的工作者或者声乐表演者,对民歌的理解和界定还不够明确,多数以民歌为基调,并对其进行改编后形成新的曲目。或者是对民歌的二次创作,这些作品都不是传统意义中的原生态民歌,虽具有一定的民族声乐特点,但不足以体现民族声乐的精髓。针对我国音乐教学课堂排除原生态民歌教学的现状,建议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以及音乐院校中设置原生态民歌表演专业,将停留在书本和录像带中的原生态民歌得到真正的保护,并代代相传。建立起一套充分涉及演唱方法、演唱曲目和伴奏等各方面都相对独立的原生态教学体系,将目前健在的原生态民歌艺人请入课堂,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而不是选择来自美声和民族唱法专业中的老师,进而做到传统意义上原生态民歌的学习和传承[3]。
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在原生态民歌的热潮中,需要站立在更客观的角度上,理性的思考关于民族声乐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问题,科学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在减少西方音乐对民族艺术的冲击影响前提下,实现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和完整传承。
参考文献:
[1]余璐. 原生态民歌视阈下的民族声乐传承研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104-105+109.
[2]巩丽美. 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的价值与保护[J]. 贵州民族研究,2016,08:78-81.
[3]夏蕾.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 大舞台,2015,06:148-149.
【关键词】:民族声乐;原生态民歌;传承发展
原生态民歌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并且其地域色彩非常鲜明,拥有多种形式的演唱方法,带有浓厚的淳朴风格。现阶段,我国音乐领域中“原生态民歌”已成为新的热门话题,各项音乐大赛,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原生态民歌的喜爱和关注。但是透过这样繁华的艺术现象,人们需要对原生态音乐建立更全面的认识,并针对其文化价值和传承发展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一、原生态民歌相关概述
原生态民歌是最近几年新界定的民歌形式,重点强调生物和环境之间自然之间自然的生存状态,并在改状态下自然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内容。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关于音乐文化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时代。民族音乐则是在人类早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音乐形式,也正是由民族音乐为基础,逐渐形成了相关系列的民間音乐。原生态民歌是各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特定时期内的充分体现。关于原生态民歌在经学者和专家研究后,最正确的定义为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曲,不存在明确的作者,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民歌大赛中演唱的歌曲。
原生态民歌对民族声乐的传承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原生态民歌在舞台上有固定的形象和模式,不同的民族具有其鲜明的特点,能够极大的增强民歌艺术中民族自身的艺术魅力;第二,原生态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创作和发展的动力,不仅能够使得民族声乐更接地气,也有利于原生态民歌的长远发展[1]。
二、基于原生态民歌背景下的民族声乐传承
(一)传承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原生态民歌正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的而改变。在社会发展中,民歌是不同民族所反映的带有鲜明特点的农业生活的产物,从古代到现代,民歌和农民、农业文明之间都是相互依附的发展关系。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环境较之以往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外界环境变化的因素必然导致民歌生存的基础开始动摇。另外,外来文化的影响,让人们对民歌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影响了民族声乐的传承。
原生态民歌难以融入人们的生活,也是导致民族声乐传承受阻的重要原因。原生态民歌受现代文化的冲击影响严重,通俗音乐也较多的取代了城市音乐。此外,民歌也无法走入音乐课堂,学习者没有正确的渠道去学习民歌,无法建立起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正确的认识,非常不利于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2]。
(二)传承方式
1.向民间艺人学习
国人应自觉树立起向民间艺人学习原生态民歌的思想意识,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中,挽救一些依旧存在的民歌声乐元素,并能够将原生态民歌作为民族声乐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从而积极影响民族声乐的历史和发展。从宏观角度分析,民族声乐覆盖了传统声乐艺术中的全部内容,如:戏曲表演、民间歌曲等,虽然在生活中与人们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感。但是原生态民歌作为古代民族声乐的突出代表,将现代社会中的元素和传统民族唱法有效的结合,成为民族声乐传承中的重要方式。对于民间一些掌握原生态民歌唱法的民间艺术家,需要社会加强对其保护,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唱法传承下去。
2.保存原生态民歌资料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较多的原生态民歌,为现代社会了解古代民歌丰富的内涵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没有曲谱,所以并不能再现当时的原生态全面目。所以需要文艺工作者搜集和制作原生态民歌录音、影像资料,将优秀的原生态民歌录音、录像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制作,将其完整的保存下来。可以借助保存的资料借助电视台、网络等平台和媒体给社会提供服务。例如:杨丽萍领衔并执导的《云南映象》,则是对原生态理念最鲜明阐释,并将其理念传播推向了社会发展的高潮,社会公众也由此开始对其建立了高度的关注,使得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内涵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3.引入音乐课堂
我国从事声乐教育的工作者或者声乐表演者,对民歌的理解和界定还不够明确,多数以民歌为基调,并对其进行改编后形成新的曲目。或者是对民歌的二次创作,这些作品都不是传统意义中的原生态民歌,虽具有一定的民族声乐特点,但不足以体现民族声乐的精髓。针对我国音乐教学课堂排除原生态民歌教学的现状,建议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以及音乐院校中设置原生态民歌表演专业,将停留在书本和录像带中的原生态民歌得到真正的保护,并代代相传。建立起一套充分涉及演唱方法、演唱曲目和伴奏等各方面都相对独立的原生态教学体系,将目前健在的原生态民歌艺人请入课堂,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而不是选择来自美声和民族唱法专业中的老师,进而做到传统意义上原生态民歌的学习和传承[3]。
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在原生态民歌的热潮中,需要站立在更客观的角度上,理性的思考关于民族声乐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问题,科学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在减少西方音乐对民族艺术的冲击影响前提下,实现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和完整传承。
参考文献:
[1]余璐. 原生态民歌视阈下的民族声乐传承研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104-105+109.
[2]巩丽美. 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的价值与保护[J]. 贵州民族研究,2016,08:78-81.
[3]夏蕾.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 大舞台,2015,0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