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甬优9号水稻具有株型适中、穗大粒多、高产优质的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水稻品种,目前已成为温州市龙湾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之一。从浸种催芽、适时播种、防治结合、合理施肥以及科学管水等方面总结了甬优9号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单季稻;甬优9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26-01
甬优9号(原名:02-E8)是为宁波种子公司与宁波农科院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稻,于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将其作为该省单季晚稻种植品种之一[1]。温州市龙湾区在2008年开始引进该品种,并进行了试种,结果显示该水稻表现为株型适中、穗大粒多、高产优质,深受广大农户欢迎,截至2015年,该地区甬优9号种植示范面积达到500 hm2之多,产量高达8 250~10 500 kg/hm2,现已取代甬优6号成为本地主栽品种,并形成一套切合当地实际情况,且比较详尽的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2]。现将甬优9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1 播前准备工作
1.1 备好物资
在进行水稻种植前,应根据所种植水稻的面积准备相应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应该准备7.5~9.0 kg/hm2的谷种、强氯精15 g/hm2、多效唑15 g/hm2、35%春发(丁硫克百威)7包/hm2。秧田的选择应该以排灌方便是否方便为选择标准,建成畦宽1.6~1.8 m、沟宽20~27 cm的半旱型秧田。为了方便水稻种植的后期管理和提高水稻产量,需要在种植前对稻田进行整地,整地以畦面平整、无杂草、无积水、无硬块等为标准[3]。
1.2 浸种消毒
对谷种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谷种一般可用10%多效唑500倍液等进行拌种,以促秧苗矮壮多分蘖,多效唑拌种晾干后用清水浸种10~12 h,然后倒出多余的水,以使水面刚漫过谷种为宜,然后每1 kg的谷种加入2 g的强氯精进行拌种,并浸泡10~12 h,然后使用适量的清水将种子清洗干净即可,并将清洗后的种子用于催芽处理。
1.3 种子催芽
将消毒后的谷种堆成高度为30~50 cm的谷堆,并在谷堆四周及表面盖上1层湿的覆盖物进行催芽处理,同时定期对覆盖物喷洒适量的水分,防止谷种因水分缺失,影响发芽率。大量实践证明,谷种在堆放18~20 h后会出现破胸露白,此时应该将谷堆厚度降低到10 cm以下,方便谷堆散热,防止因谷堆温度较高出现烧苗现象。当发现谷壳干燥或芽不饱满、根细长时要及时洒水,盖上覆盖物保湿防芽干枯。待80%的谷种破胸露白时即可播种。
2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嫩壮秧
2.1 适时早播
根据甬优9号的生物学特性可知,甬优9号的感光性较好,同时晚播会影响水稻后期灌浆结实,而早播则会延迟水稻的生长期,给水稻管理带来了困难。适时早播可以适当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进而提高水稻产量。根据温州市历年台风发生时间和特点可知,龙湾地区单季晚稻的最佳齐穗时间在每年的9月12—15日,因此可在每年的6月10—13日进行播种。
2.2 喷药促蘖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一般要多培育出短壮多蘖秧的秧苗,目前多通过喷洒多效唑以培育出短壮多蘖的秧苗。一般在施加断奶肥后,且秧田水干以后进行配洒,此时一般也进行除草,可以与除草剂混合同时配洒,用量为秧田配洒多效唑2.25 kg/hm2、杀稗王0.375 kg/hm2、苄磺隆0.45 kg/hm2。在喷洒时要保证稻苗、空地表面以及杂草等地都被喷洒到,同时要在配洒1~2 d后才能在秧田上灌入适量的薄水。
3 防治结合,控制病虫发生为害
3.1 秧田预防
单晚秧田是虫害集中为害区,要在农药拌种的基础上,从2叶开始(播后8~9 d)治虫,可用25%好虱灵(或扑虱灵)750 g/hm2、80%敌敌畏乳油3.00~3.75 L/hm2、水300~375 kg/hm2,或用10%稻腾450 mL/hm2、扑虱灵750~1 125 g/hm2、水300~375 kg/hm2的进行喷雾防治,隔7~10 d再防治1次。在拔秧前5~7 d喷最后一次药,用长效型农药20%氯虫苯甲酰胺300 mL/hm2或10%阿维·氟酰胺900 mL/hm2与水300~375 kg/hm2混合喷雾,将秧苗淋湿淋透,使秧苗无病虫带药移栽到大田[4]。
3.2 大田防治
单季晚稻是早稻与连作晚稻各种病虫害的桥梁田与重点为害区,秧田害虫主要为稻飞虱、卷叶虫和螟虫,病害主要为纹枯病,为了降低病虫害对水稻产量造成的影响,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防治,特别是对一些单双混合栽培区的稻田,要在早稻收获后2~3 d喷洒1次农药,防止害虫迁飞。甬优9号易感褐飞虱,怕螟虫为害,后期要重点做好这2种虫害的防治,从破口始穗期到完熟期,应选阿维菌素等农药,多次喷药,建议农户采用类型农药交替使用,同时要喷足药量,要求所有的植株都淋湿淋透,喷药时田中要有薄水层,以提高治虫质量,防治病虫危害。
4 合理施肥
由于甬优9号具有产量高、群体大、耐肥抗倒性好等特点,一般要增施肥料,需施氮肥折尿素375~2 250 kg/hm2;增施磷钾肥,施磷肥225~300 kg/hm2、钾肥112.5~150.0 kg/hm2。同时根据稻田的肥力情况,适量地增减施肥量,如对于肥力较好的稻田,可适量减少施肥量,对砂性土壤可适量少施磷肥,对易僵苗的稻田适当多施磷肥。根据稻田不同的土壤性质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做到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对于基肥可施加尿素187.5~262.5 kg/hm2(保肥能力强的田多施,涂田、砂土田少施)、磷肥225~300 kg/hm2、钾肥112.5~150.0 kg/hm2,在第2次翻耕前混合撒施;追肥可施加尿素150.0~187.5 kg/hm2,可在插秧后7~10 d进行;穗肥,看田、看苗于8月底至9月初间结合搁田复水时撒施,一般用量为复合肥52.5~112.5 kg/hm2。
5 科学管水
科学管水要求稻田每次灌水后露田1~2 d,在稻田喷洒除草剂后进行适时早搁、及时烤搁田。烤搁田时间应控制在30~40 d,根据龙湾地区气候特点烤搁田时间一般在7月20日至9月1日,同时在每丛有9~12株苗时即开始烤田,最遲不得在7月25日以后。首次烤田要适当重烤,烤田标准为新根露白、老根深扎、田中有细裂、田边开大裂、中午叶片微卷、叶色褪黄;复水后多次轻搁,以干为主,利诱水稻根深扎,达到壮秆健身稳长的目的。甬优9号穗大粒多,有二次或多次灌浆现象,灌浆时间长,因此要注意中后期肥水管理,否则会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孕穗期,在9月5—30日,此时稻田以湿为主;9月30日以后要以干为主,严防田土发白,以利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后期不能断水过早,要湿润养老稻,在成熟前7 d可灌1次跑马水,促进成熟,避免割青,一般10月下旬稻谷完全成熟后即可收割。
6 参考文献
[1] 李岳欣,林仁东.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甬优9号作单季稻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64-65.
[2] 胡光瑞,潘红光,邱财富,等.浙南稻区甬优9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85-88.
[3] 刘庸庆.优质稻新组合甬优9号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2013,32(2):122-123.
[4] 王铁忠,贾仁叨,滕飞,等.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机插栽培适宜秧龄与播种量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6):779-781.
关键词 单季稻;甬优9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26-01
甬优9号(原名:02-E8)是为宁波种子公司与宁波农科院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稻,于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将其作为该省单季晚稻种植品种之一[1]。温州市龙湾区在2008年开始引进该品种,并进行了试种,结果显示该水稻表现为株型适中、穗大粒多、高产优质,深受广大农户欢迎,截至2015年,该地区甬优9号种植示范面积达到500 hm2之多,产量高达8 250~10 500 kg/hm2,现已取代甬优6号成为本地主栽品种,并形成一套切合当地实际情况,且比较详尽的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2]。现将甬优9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1 播前准备工作
1.1 备好物资
在进行水稻种植前,应根据所种植水稻的面积准备相应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应该准备7.5~9.0 kg/hm2的谷种、强氯精15 g/hm2、多效唑15 g/hm2、35%春发(丁硫克百威)7包/hm2。秧田的选择应该以排灌方便是否方便为选择标准,建成畦宽1.6~1.8 m、沟宽20~27 cm的半旱型秧田。为了方便水稻种植的后期管理和提高水稻产量,需要在种植前对稻田进行整地,整地以畦面平整、无杂草、无积水、无硬块等为标准[3]。
1.2 浸种消毒
对谷种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谷种一般可用10%多效唑500倍液等进行拌种,以促秧苗矮壮多分蘖,多效唑拌种晾干后用清水浸种10~12 h,然后倒出多余的水,以使水面刚漫过谷种为宜,然后每1 kg的谷种加入2 g的强氯精进行拌种,并浸泡10~12 h,然后使用适量的清水将种子清洗干净即可,并将清洗后的种子用于催芽处理。
1.3 种子催芽
将消毒后的谷种堆成高度为30~50 cm的谷堆,并在谷堆四周及表面盖上1层湿的覆盖物进行催芽处理,同时定期对覆盖物喷洒适量的水分,防止谷种因水分缺失,影响发芽率。大量实践证明,谷种在堆放18~20 h后会出现破胸露白,此时应该将谷堆厚度降低到10 cm以下,方便谷堆散热,防止因谷堆温度较高出现烧苗现象。当发现谷壳干燥或芽不饱满、根细长时要及时洒水,盖上覆盖物保湿防芽干枯。待80%的谷种破胸露白时即可播种。
2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嫩壮秧
2.1 适时早播
根据甬优9号的生物学特性可知,甬优9号的感光性较好,同时晚播会影响水稻后期灌浆结实,而早播则会延迟水稻的生长期,给水稻管理带来了困难。适时早播可以适当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进而提高水稻产量。根据温州市历年台风发生时间和特点可知,龙湾地区单季晚稻的最佳齐穗时间在每年的9月12—15日,因此可在每年的6月10—13日进行播种。
2.2 喷药促蘖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一般要多培育出短壮多蘖秧的秧苗,目前多通过喷洒多效唑以培育出短壮多蘖的秧苗。一般在施加断奶肥后,且秧田水干以后进行配洒,此时一般也进行除草,可以与除草剂混合同时配洒,用量为秧田配洒多效唑2.25 kg/hm2、杀稗王0.375 kg/hm2、苄磺隆0.45 kg/hm2。在喷洒时要保证稻苗、空地表面以及杂草等地都被喷洒到,同时要在配洒1~2 d后才能在秧田上灌入适量的薄水。
3 防治结合,控制病虫发生为害
3.1 秧田预防
单晚秧田是虫害集中为害区,要在农药拌种的基础上,从2叶开始(播后8~9 d)治虫,可用25%好虱灵(或扑虱灵)750 g/hm2、80%敌敌畏乳油3.00~3.75 L/hm2、水300~375 kg/hm2,或用10%稻腾450 mL/hm2、扑虱灵750~1 125 g/hm2、水300~375 kg/hm2的进行喷雾防治,隔7~10 d再防治1次。在拔秧前5~7 d喷最后一次药,用长效型农药20%氯虫苯甲酰胺300 mL/hm2或10%阿维·氟酰胺900 mL/hm2与水300~375 kg/hm2混合喷雾,将秧苗淋湿淋透,使秧苗无病虫带药移栽到大田[4]。
3.2 大田防治
单季晚稻是早稻与连作晚稻各种病虫害的桥梁田与重点为害区,秧田害虫主要为稻飞虱、卷叶虫和螟虫,病害主要为纹枯病,为了降低病虫害对水稻产量造成的影响,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防治,特别是对一些单双混合栽培区的稻田,要在早稻收获后2~3 d喷洒1次农药,防止害虫迁飞。甬优9号易感褐飞虱,怕螟虫为害,后期要重点做好这2种虫害的防治,从破口始穗期到完熟期,应选阿维菌素等农药,多次喷药,建议农户采用类型农药交替使用,同时要喷足药量,要求所有的植株都淋湿淋透,喷药时田中要有薄水层,以提高治虫质量,防治病虫危害。
4 合理施肥
由于甬优9号具有产量高、群体大、耐肥抗倒性好等特点,一般要增施肥料,需施氮肥折尿素375~2 250 kg/hm2;增施磷钾肥,施磷肥225~300 kg/hm2、钾肥112.5~150.0 kg/hm2。同时根据稻田的肥力情况,适量地增减施肥量,如对于肥力较好的稻田,可适量减少施肥量,对砂性土壤可适量少施磷肥,对易僵苗的稻田适当多施磷肥。根据稻田不同的土壤性质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做到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对于基肥可施加尿素187.5~262.5 kg/hm2(保肥能力强的田多施,涂田、砂土田少施)、磷肥225~300 kg/hm2、钾肥112.5~150.0 kg/hm2,在第2次翻耕前混合撒施;追肥可施加尿素150.0~187.5 kg/hm2,可在插秧后7~10 d进行;穗肥,看田、看苗于8月底至9月初间结合搁田复水时撒施,一般用量为复合肥52.5~112.5 kg/hm2。
5 科学管水
科学管水要求稻田每次灌水后露田1~2 d,在稻田喷洒除草剂后进行适时早搁、及时烤搁田。烤搁田时间应控制在30~40 d,根据龙湾地区气候特点烤搁田时间一般在7月20日至9月1日,同时在每丛有9~12株苗时即开始烤田,最遲不得在7月25日以后。首次烤田要适当重烤,烤田标准为新根露白、老根深扎、田中有细裂、田边开大裂、中午叶片微卷、叶色褪黄;复水后多次轻搁,以干为主,利诱水稻根深扎,达到壮秆健身稳长的目的。甬优9号穗大粒多,有二次或多次灌浆现象,灌浆时间长,因此要注意中后期肥水管理,否则会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孕穗期,在9月5—30日,此时稻田以湿为主;9月30日以后要以干为主,严防田土发白,以利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后期不能断水过早,要湿润养老稻,在成熟前7 d可灌1次跑马水,促进成熟,避免割青,一般10月下旬稻谷完全成熟后即可收割。
6 参考文献
[1] 李岳欣,林仁东.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甬优9号作单季稻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64-65.
[2] 胡光瑞,潘红光,邱财富,等.浙南稻区甬优9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85-88.
[3] 刘庸庆.优质稻新组合甬优9号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2013,32(2):122-123.
[4] 王铁忠,贾仁叨,滕飞,等.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机插栽培适宜秧龄与播种量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6):77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