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持续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ai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教师只有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与教学行为转化学生们的思想和行动,才能取得实效。那么,如何构建持续发展的数学课堂空间,教师应具备哪些课堂观念才能适应新课改呢?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全人类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综合取向的课程设计观,具体选取的课程实施观和课程政策观。这样,教师的课程意识要与实践的要求靠拢,以课程问题为载体,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控课堂教学。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以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让学生接受教师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平等、民主、合作、开放”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搭建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燃烧的氛围
  
  1.教师要有激情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激活课堂气氛,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 “活”字十分重要,也许可以说是搞好整个教学的一个关键。他还进一步阐述“活”字的含义:“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要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问你答,而是教与学双方将内心对教材的情感融入教学内容。
  2.教法要有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使自己周围充满一片死气沉沉的气氛,那么一切都将在这种气氛中凋零枯萎,谁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有趣,谁才是一个善于教学的人。”教学中,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或诙谐语言……胜过苦口婆心的说教。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达到“教育无痕”“教学无痕”的境界。
  3.教学要融情
  “问天下情为何物?”我们的先辈曾做过这样的描述:“情动手中而形于言,言之足,故嗟叹之,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引领教育时尚的课堂决不会让听者堵心,而是师生一起去享受一段美好的精神之旅。
  
  二、给学生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让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多给学生活动的余地,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自我欣赏的机会,你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平台。
  2.在实践中生成资源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各种因素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工作,现实生成超过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景等新资源,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题、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不同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更应重视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活学生的思维,愉悦学生的身心,张扬学生的个性,激起创新的火花。
  3.在生活中感悟文本
  新课程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就要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荷兰教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教学要源于生活,扎根于现实。”“让文本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文本”,让学生感到:教学就在他们身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中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三、给学生一个“公平发展的机遇”
  
  “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接,而在于唤醒。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是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组稿编辑:彭燕平】
  (作者单位:341200江西省上犹县梅水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组织、管理工作,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班级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中的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来贯彻和完成的。如何在班级工作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是一门永远值得研究的艺术和课题。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笔者在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悟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其中“育人”更是班主
期刊
我们正处的世纪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是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这一时代要求的人才,教育就不能只是传授知识,也不能停留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而应该着眼于学生整个身心的全面发展,即整体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能力培养外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美术”    
期刊
现行《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是这样强调小学作文的——“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现在,作文是令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主
期刊
一、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意义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思想及实际情况,以教师为本,以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对象,自主进行的重心下移的教学研究。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教师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惑,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是关系到能否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开展校本教研是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实施课改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发
期刊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率。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下实践的:    一、演一演    对于情节性较强的故事叙述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请几位学生分别饰演如《草船借箭》一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物,学生很容易就能形象深刻地体会到文中所表现的人物
期刊
从教了十余年,上过不少小说课,以前教学时未注意,最近却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小说的主要人物只有一个,那对主人公的判断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有多个人物,不仅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就连教学参考书也往往提供了多种答案,弄得学生一头雾水。那么,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八年级上册中有一篇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就是以“我”为第一人称的口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文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异彩纷呈的结构美、韵味十足的节奏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成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和谐全面发展,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也不例外。在本文中笔者略谈在口语交际实践中的情感升华。    一、学会倾听    《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交流与表达,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虽只有四个字,却包
期刊
对于“语文”,叶圣陶先生说:“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同时他还指出“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事物为对象,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例教师在讲授《神笔马良》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并让学
期刊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说明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版块,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教学的定位是:掌握说明的内容,学习各种说明方法;了解不同的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淡化了整体性,机械、教条,课堂也显得索然无味。  说明文如何教授,《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这样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给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