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 勇
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校外导师。他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优秀百名德育教师称号,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现任广东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50多岁,头发斑白,笑起来有个浅浅的酒窝,谈到教育语速很快,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从未止步。31年来,何勇从广州市执信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班主任、教导处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他的教育理想在执信中学逐渐萌芽——成长——绽放。
何勇注重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让师生回归本真的教育生活理念,努力为师生的发展搭建多种平台。近五年来,学校在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方面成果丰硕,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广州市领先水平,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科技教育、教育科研全面发展、成绩斐然,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成效显著,每年有一批学生跨入世界著名学府,社会声望不断提高。
作为百年名校的掌门人,何勇从学校历史中汲取了哪些文化精髓?拥有怎样的教育情怀?对当下的教育有什么思考?针对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何勇。
“民主包容”是学校的厚重底色之一
文化是学校精神气质的内核,学校的精神气质,是学校从骨子里溢出来的特质与灵魂。历经百年,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赋予了执信中学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厚重大气、民主包容的气质。
谈及执信中学的“气质”,何勇入校不久就领略到来自教育前辈严苛中蕴含的“包容”气质。
1990年,何勇从海南中学调入广州执信中学任数学教师。这在当时,对于一个仅有四年教龄的普通教师而言,是很难得的机会。
9月1日开学前一天,执信中学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何勇作为新入职教师却缺席了。他原本买了8月29日从海南出发、次日到达广州的船票,谁料当天台风肆虐,导致船期延迟。无奈之下,何勇只好打电话告知学校人事处请假。
待何勇赶到学校报到时,时任执信中学校长陈炽欣狠狠地批评了他,何勇义正词严地反驳道:“台风属于不可抗因素,我也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并请假了……”陈炽欣反问:“如果你很重视这件事,怎么会安排开学的前一天才到学校?一点周转的时间都不留?”
陈炽欣要求何勇反省一周。回忆此事,何勇不禁感慨:“与老校长的这一‘正面交锋’,日后并没因此被‘穿小鞋’。反而促使我更加严以律己、敬业工作,不断取得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走上学校领导岗位,这离不开老校长的包容豁达。”
43岁时,何勇从前任校长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执信中学建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彼时,已退休的陈炽欣老校长还特意通过越洋电话分享治学治校经验,叮嘱何勇要把学校的优秀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十多年来,看到学校一步步地发展提升,老校长很欣慰。
从办学之初到现在,执信中学始终推崇民主的办学精神。执信中学的先贤都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他们在创办学校之初就融入了民主的办学精神。如最早采用“六三三”学制,不仅打破了旧时代书院、学堂教学模式,更是从办学理念上,引入西方科学、民主的思想。
执信中学的“包容民主”理念贯穿办学的各方面:在师生关系上,提倡“人格平等,角色有别”,教育不是教师的单向付出,而是教学相长,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获得专业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在学校管理上,充分发挥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学校的管理措施、制度的出台,都要经过师生深入的讨论研究,达成共识,教代会、学代会成为师生对学校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有效平台……
好教师应该把“夹生饭”煮成“营养餐”
执信中学人才辈出,离不开一批批好教师、名教师的倾心培育。提到“好教师”之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何勇哈哈一笑,调侃道:“倘若我中学遇到像自己这样的老师,当年可能会考上清华北大。”何勇读初三时才开始学习英语,教他英文的是一位从生产队长岗位上推荐上中等师范的老师,发音蹩脚,何勇时常用汉语拼音标注英文单词读音,学成了应付考试的“哑巴英语”。高中毕业,何勇考上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此后又进入中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后,何勇有机会到美国、英国、芬兰进行教育培训交流学习,尽管他狠下决心要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但还是限于能听懂些许英文,仍拙于口语表达。
薄弱的英语学习基础,使何勇深深感到学习的“夹生饭”着实吃得很难受。因此在当校长后,他常常对教师讲:“要夯實基础练好内功,有扎实的学识根基、独特的人格魅力,平等地对待学生,有仁爱之心,用敬畏之心坚守教育情怀。教学生3年,为学生想30年。”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把学习的“夹生饭”煮成“营养餐”,何勇认为教育必须密切联系生活,既要“学以致用”,把科学文化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也要“用以致学”,让实践先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塑造思维模式。
生活化的课堂是什么样子?执信中学的一节数学课令何勇记忆犹新。课堂上,数学教师首先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与白海豚可以随意穿越大桥的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函数零点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其次,引领学生从数字中感受港珠澳大桥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感悟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最后,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没有出现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做到了人与工程、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了海上零事故、零污染、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为例,倡议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何勇认为:“这样的课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用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真正做到了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教育应杜绝非良性竞争导致“人的异化”
“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升学焦虑、师生关系焦虑、作业焦虑……当下,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旺盛间的矛盾,催生出了令学生、家长、学校无奈的“教育焦虑”。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当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需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如何缓解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引领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何勇十分关切的问题。
多年的教育实践观察,让何勇意识到学生出现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是“存在感的缺失”。何勇说:“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是焦点,受到家人高度关注,而进入集体之后,这种受关注度自然就会分薄,如果成绩平平且无突出特长,受关注度就会更低,学生的存在感缺失,进而缺乏自我认同感,失去奋进的信心,严重的会出现心理偏差。”基于此,执信中学在人才培养上强调“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特长发展,人人成才”,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都有各自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要挖掘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让每个学生找到最佳的发展方向并得到最好的发展。何勇表示“要让每一个学生被看见”:“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并不等于这个学生不优秀。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有多种可能,学校要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现特长与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阳光向上。”
教育问题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层次、复杂的社会问题,在何勇看来,家长、学生盲目过度地攀比,非良性的竞争将导致“人的异化”,降低学生的幸福感。比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常常成为一些学校高考生高呼的奋斗宣言,何勇认为这种激励过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渲染“你死我活”般零和博弈的紧张气氛,滋生功利主义心态,不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喊了多年,驱使很多父母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超前学习文化知识,并层层加码,生怕孩子比别的孩子少学一点会吃亏,不自觉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家长也在比较当中变得更加焦虑。何勇发现,有时候孩子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家长一旦跟别的孩子比较,就觉得自家的孩子成绩还不够好。对此,何勇表示:“人生不是百米赛跑,也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一次长途跋涉,起跑线并不能决定谁将跑得更快、更稳、更远。”
何勇指出,焦虑源自竞争和比较,竞争是客观存在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促进发展的动力,但是需正确看待“竞争”,不能以打压竞争对手来博取自身利益,不妨借鉴体育竞争精神,团结协作、尊重对手、尊重规则,胜不骄,败不馁,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譬如:在执信中学运动会3000米赛跑项目中,加油声、呐喊声、欢呼声、掌聲不仅属于名次领先者,还属于那些坚持不懈地跑完全程的学生。“每一个奋力拼搏的学生都值得被尊重、被称赞。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应在多元评价与竞争筛选中找到平衡。”何勇说道。
“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很多校长常挂嘴边的话,而究竟要为学生“奠”怎样的“基”和如何“奠基”,是何勇不断求解的教育议题。站在执信中学发展新百年的路口,何勇奔跑在教育追梦路上,力当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勇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开拓者,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把教育事业当作一生的志业,将优质教育资源的种子撒向更多教育薄弱区域,变教育“洼地”为“高地”,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滋养。
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校外导师。他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优秀百名德育教师称号,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现任广东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50多岁,头发斑白,笑起来有个浅浅的酒窝,谈到教育语速很快,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从未止步。31年来,何勇从广州市执信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班主任、教导处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他的教育理想在执信中学逐渐萌芽——成长——绽放。
何勇注重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让师生回归本真的教育生活理念,努力为师生的发展搭建多种平台。近五年来,学校在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方面成果丰硕,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广州市领先水平,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科技教育、教育科研全面发展、成绩斐然,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成效显著,每年有一批学生跨入世界著名学府,社会声望不断提高。
作为百年名校的掌门人,何勇从学校历史中汲取了哪些文化精髓?拥有怎样的教育情怀?对当下的教育有什么思考?针对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何勇。
“民主包容”是学校的厚重底色之一
文化是学校精神气质的内核,学校的精神气质,是学校从骨子里溢出来的特质与灵魂。历经百年,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赋予了执信中学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厚重大气、民主包容的气质。
谈及执信中学的“气质”,何勇入校不久就领略到来自教育前辈严苛中蕴含的“包容”气质。
1990年,何勇从海南中学调入广州执信中学任数学教师。这在当时,对于一个仅有四年教龄的普通教师而言,是很难得的机会。
9月1日开学前一天,执信中学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何勇作为新入职教师却缺席了。他原本买了8月29日从海南出发、次日到达广州的船票,谁料当天台风肆虐,导致船期延迟。无奈之下,何勇只好打电话告知学校人事处请假。
待何勇赶到学校报到时,时任执信中学校长陈炽欣狠狠地批评了他,何勇义正词严地反驳道:“台风属于不可抗因素,我也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并请假了……”陈炽欣反问:“如果你很重视这件事,怎么会安排开学的前一天才到学校?一点周转的时间都不留?”
陈炽欣要求何勇反省一周。回忆此事,何勇不禁感慨:“与老校长的这一‘正面交锋’,日后并没因此被‘穿小鞋’。反而促使我更加严以律己、敬业工作,不断取得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走上学校领导岗位,这离不开老校长的包容豁达。”
43岁时,何勇从前任校长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执信中学建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彼时,已退休的陈炽欣老校长还特意通过越洋电话分享治学治校经验,叮嘱何勇要把学校的优秀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十多年来,看到学校一步步地发展提升,老校长很欣慰。
从办学之初到现在,执信中学始终推崇民主的办学精神。执信中学的先贤都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他们在创办学校之初就融入了民主的办学精神。如最早采用“六三三”学制,不仅打破了旧时代书院、学堂教学模式,更是从办学理念上,引入西方科学、民主的思想。
执信中学的“包容民主”理念贯穿办学的各方面:在师生关系上,提倡“人格平等,角色有别”,教育不是教师的单向付出,而是教学相长,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获得专业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在学校管理上,充分发挥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学校的管理措施、制度的出台,都要经过师生深入的讨论研究,达成共识,教代会、学代会成为师生对学校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有效平台……
好教师应该把“夹生饭”煮成“营养餐”
执信中学人才辈出,离不开一批批好教师、名教师的倾心培育。提到“好教师”之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何勇哈哈一笑,调侃道:“倘若我中学遇到像自己这样的老师,当年可能会考上清华北大。”何勇读初三时才开始学习英语,教他英文的是一位从生产队长岗位上推荐上中等师范的老师,发音蹩脚,何勇时常用汉语拼音标注英文单词读音,学成了应付考试的“哑巴英语”。高中毕业,何勇考上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此后又进入中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后,何勇有机会到美国、英国、芬兰进行教育培训交流学习,尽管他狠下决心要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但还是限于能听懂些许英文,仍拙于口语表达。
薄弱的英语学习基础,使何勇深深感到学习的“夹生饭”着实吃得很难受。因此在当校长后,他常常对教师讲:“要夯實基础练好内功,有扎实的学识根基、独特的人格魅力,平等地对待学生,有仁爱之心,用敬畏之心坚守教育情怀。教学生3年,为学生想30年。”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把学习的“夹生饭”煮成“营养餐”,何勇认为教育必须密切联系生活,既要“学以致用”,把科学文化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也要“用以致学”,让实践先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塑造思维模式。
生活化的课堂是什么样子?执信中学的一节数学课令何勇记忆犹新。课堂上,数学教师首先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与白海豚可以随意穿越大桥的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函数零点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其次,引领学生从数字中感受港珠澳大桥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感悟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最后,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没有出现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做到了人与工程、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了海上零事故、零污染、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为例,倡议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何勇认为:“这样的课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用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真正做到了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教育应杜绝非良性竞争导致“人的异化”
“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升学焦虑、师生关系焦虑、作业焦虑……当下,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旺盛间的矛盾,催生出了令学生、家长、学校无奈的“教育焦虑”。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当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需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如何缓解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引领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何勇十分关切的问题。
多年的教育实践观察,让何勇意识到学生出现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是“存在感的缺失”。何勇说:“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是焦点,受到家人高度关注,而进入集体之后,这种受关注度自然就会分薄,如果成绩平平且无突出特长,受关注度就会更低,学生的存在感缺失,进而缺乏自我认同感,失去奋进的信心,严重的会出现心理偏差。”基于此,执信中学在人才培养上强调“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特长发展,人人成才”,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都有各自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要挖掘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让每个学生找到最佳的发展方向并得到最好的发展。何勇表示“要让每一个学生被看见”:“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并不等于这个学生不优秀。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有多种可能,学校要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现特长与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阳光向上。”
教育问题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层次、复杂的社会问题,在何勇看来,家长、学生盲目过度地攀比,非良性的竞争将导致“人的异化”,降低学生的幸福感。比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常常成为一些学校高考生高呼的奋斗宣言,何勇认为这种激励过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渲染“你死我活”般零和博弈的紧张气氛,滋生功利主义心态,不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喊了多年,驱使很多父母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超前学习文化知识,并层层加码,生怕孩子比别的孩子少学一点会吃亏,不自觉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家长也在比较当中变得更加焦虑。何勇发现,有时候孩子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家长一旦跟别的孩子比较,就觉得自家的孩子成绩还不够好。对此,何勇表示:“人生不是百米赛跑,也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一次长途跋涉,起跑线并不能决定谁将跑得更快、更稳、更远。”
何勇指出,焦虑源自竞争和比较,竞争是客观存在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促进发展的动力,但是需正确看待“竞争”,不能以打压竞争对手来博取自身利益,不妨借鉴体育竞争精神,团结协作、尊重对手、尊重规则,胜不骄,败不馁,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譬如:在执信中学运动会3000米赛跑项目中,加油声、呐喊声、欢呼声、掌聲不仅属于名次领先者,还属于那些坚持不懈地跑完全程的学生。“每一个奋力拼搏的学生都值得被尊重、被称赞。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应在多元评价与竞争筛选中找到平衡。”何勇说道。
“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很多校长常挂嘴边的话,而究竟要为学生“奠”怎样的“基”和如何“奠基”,是何勇不断求解的教育议题。站在执信中学发展新百年的路口,何勇奔跑在教育追梦路上,力当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勇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开拓者,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把教育事业当作一生的志业,将优质教育资源的种子撒向更多教育薄弱区域,变教育“洼地”为“高地”,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