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先从最基层的改革开始,一个一个车间做起来。”——应煜
【霸王衡器集团总经理,接班五年】
这天,霸王衡器集团总经理应煜亲自招聘营销经理。
“你在原来的公司拿多少薪水?”应煜问。“一万一个月。”对方回答。“那你来我这里就是3500元。但是,我会让你做得很舒服!”应煜说。
来回地沟通后,对方竟同意进入企业工作!为什么?应煜说:“我看出来他是人才。”听着一头雾水吧?应煜继续说:“他不是一般的营销人员,他一直在跟我谈两个字:布局。能谈布局的人,那才是厉害的人。”
一年后,应煜再次和这位经理续约。问他:“你要多少工资?”对方没直说,应煜口气更大:“你要多少就多少。但是,今年我还会给你一个明确目标,完成了,你拿提成。”对方见这架势,便不要提成,就说了一个数字。应煜说:“好!做得好还有奖励。”
一年前这位经理进入霸王衡器,拿3500元的月工资,但他帮着应煜把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30%;这一次应煜要求他在去年30%的基础上再完成50%。应煜自己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苛刻的要求,因为衡器市场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可对方还是应承能做,应煜也就干脆利落地答应了对方的工资要求。
那么,应煜当初又是怎么能让他接受3500元的低工资而留下来呢?
他告诉《中外管理》:“我也为他重新布了局。”销售的任务是什么?是拿下市场。要打开市场他最需要什么?最需要所有相关部门、人员的配合。应煜说:“我专门为他重新调配生产线,选择好合作搭档,从生产到销售,形成团队服务合作。他当然干起来就舒服心爽。他在别的地方可能拿得比我这里高,但就是个‘管理者’,自己还干得很辛苦。”
父子矛盾很“纠结”
应烜、应煜,这哥俩是双胞胎,不说话你分不出来,可一张嘴,性格差异就太明显了。哥哥稳重、包容,弟弟则锐气、率直。不知这是不是原因,反正哥哥现在做了公司副董事长,把控生产管理这个板块;弟弟则是总经理,主抓企业营销,总是马不停蹄地向外开拓市场。哥俩感情很好,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但是,跟做董事长的父亲却很“纠结”,尤其弟弟应煜。
应煜与父亲最大的矛盾冲突就是管理思维不一样,用人观念不一样。应煜希望企业运作要聘用职业经理人,要注重人的能力。但父亲却认为要用放心的人。那些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让人放心。这也就使得企业上上下下保留了不少裙带关系。
后来父亲做了让步,同意聘请职业经理人。可职业经理人来了,一段时间就又走了,没法干。他下面的车间主任换不换?财务换不换?这不是用一个人的问题,是一个管理体系配套的问题。如果下面的人都不配合他,一个职业经理人又有什么办法?
父子之间的第二个矛盾,就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谈到父亲最初的创业,和在衡器行业里做深做精、做技术、做品牌的几次变革,应煜充满敬意。但是20多年来,从木杆秤,到镑秤、机械秤、电子秤,这个产业不知聚合了多少企业,又打散了多少企业,现在的行业利润率在5%,毛利率也就在7%~8%,霸王衡器执着地走到今天,自有父辈的魄力,但也不能不说面临又一次的挑战。应煜想从管理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衡器集团在这个行业已经进入前列,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做品牌,开发新产品,具体业务则利用外包来实现。但是父亲总是要把业务都揽回来,最好能亲自看着做,还总是要求儿子下车间,再下车间。应煜希望在制度管理上也推动变革:建立业绩考核体制,建立一套网上管理体系,管理者要能上能下……
“农村包围城市”
“你的这些想法很好,父亲应该能理解啊?”记者问。
“可是我不能打保票这样做就不失败啊!我不是要拿企业做试验,但是不改变是不行的。可按我的想法做了,那么高薪聘进来的人如果不合适,做的事情如果不到位,不是父子矛盾更严重了吗?”应煜叹息,“不能否定父亲的功绩,但他的理念不一定适应现代。”
那天的午饭我们是走进应煜大家族的家里吃的,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应煜父亲安排好这顿家常饭后就离开了,应煜其他的一些长辈亲戚也只是热情地招呼了一下就都走了。应煜的父亲或许是需要午休,或许他真的不想跟记者交流。我们没有听到他父亲的解释。
“你有没有想过父亲这样做,他的道理在哪里?企业20多年的风风雨雨,谁帮助他走过来的?或许在父亲看来,家族的和谐比什么都重要。家族和谐了,企业才能和谐,企业才能长久发展。”没想到,那么激情的应煜竟接受了质疑:“哦,如果这么说,那父亲是有道理的。”
但是,对于企业变革,应煜的决心依然很大,也绝不是束手无策。他说:“我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先从最基层的改革开始,一个一个车间做起来。”就拿销售来说,“当我聘用的人能把销售做到几倍的增长时,父亲就没话可讲了。”应煜有点小得意。
应煜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营销系,对那里的教学体系印象深刻,让他终生受益的还是在那里学到的团队合作:不同的人在一起怎么搭伙干事,发挥各自的特长。这不是管理能涵盖的,是文化,其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信任。“学习别人的管理,不如学习别人的文化。”他说。
也许父亲最了解儿子,他不能轻易处理家族成员的问题,简单地把家族与企业分开,但他在用自己的方法鞭策应煜,希望应煜嘴里说出来的一套又一套能见实效,逐步推进企业变化。
责任编辑:焦 晶
【霸王衡器集团总经理,接班五年】
这天,霸王衡器集团总经理应煜亲自招聘营销经理。
“你在原来的公司拿多少薪水?”应煜问。“一万一个月。”对方回答。“那你来我这里就是3500元。但是,我会让你做得很舒服!”应煜说。
来回地沟通后,对方竟同意进入企业工作!为什么?应煜说:“我看出来他是人才。”听着一头雾水吧?应煜继续说:“他不是一般的营销人员,他一直在跟我谈两个字:布局。能谈布局的人,那才是厉害的人。”
一年后,应煜再次和这位经理续约。问他:“你要多少工资?”对方没直说,应煜口气更大:“你要多少就多少。但是,今年我还会给你一个明确目标,完成了,你拿提成。”对方见这架势,便不要提成,就说了一个数字。应煜说:“好!做得好还有奖励。”
一年前这位经理进入霸王衡器,拿3500元的月工资,但他帮着应煜把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30%;这一次应煜要求他在去年30%的基础上再完成50%。应煜自己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苛刻的要求,因为衡器市场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可对方还是应承能做,应煜也就干脆利落地答应了对方的工资要求。
那么,应煜当初又是怎么能让他接受3500元的低工资而留下来呢?
他告诉《中外管理》:“我也为他重新布了局。”销售的任务是什么?是拿下市场。要打开市场他最需要什么?最需要所有相关部门、人员的配合。应煜说:“我专门为他重新调配生产线,选择好合作搭档,从生产到销售,形成团队服务合作。他当然干起来就舒服心爽。他在别的地方可能拿得比我这里高,但就是个‘管理者’,自己还干得很辛苦。”
父子矛盾很“纠结”
应烜、应煜,这哥俩是双胞胎,不说话你分不出来,可一张嘴,性格差异就太明显了。哥哥稳重、包容,弟弟则锐气、率直。不知这是不是原因,反正哥哥现在做了公司副董事长,把控生产管理这个板块;弟弟则是总经理,主抓企业营销,总是马不停蹄地向外开拓市场。哥俩感情很好,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但是,跟做董事长的父亲却很“纠结”,尤其弟弟应煜。
应煜与父亲最大的矛盾冲突就是管理思维不一样,用人观念不一样。应煜希望企业运作要聘用职业经理人,要注重人的能力。但父亲却认为要用放心的人。那些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让人放心。这也就使得企业上上下下保留了不少裙带关系。
后来父亲做了让步,同意聘请职业经理人。可职业经理人来了,一段时间就又走了,没法干。他下面的车间主任换不换?财务换不换?这不是用一个人的问题,是一个管理体系配套的问题。如果下面的人都不配合他,一个职业经理人又有什么办法?
父子之间的第二个矛盾,就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谈到父亲最初的创业,和在衡器行业里做深做精、做技术、做品牌的几次变革,应煜充满敬意。但是20多年来,从木杆秤,到镑秤、机械秤、电子秤,这个产业不知聚合了多少企业,又打散了多少企业,现在的行业利润率在5%,毛利率也就在7%~8%,霸王衡器执着地走到今天,自有父辈的魄力,但也不能不说面临又一次的挑战。应煜想从管理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衡器集团在这个行业已经进入前列,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做品牌,开发新产品,具体业务则利用外包来实现。但是父亲总是要把业务都揽回来,最好能亲自看着做,还总是要求儿子下车间,再下车间。应煜希望在制度管理上也推动变革:建立业绩考核体制,建立一套网上管理体系,管理者要能上能下……
“农村包围城市”
“你的这些想法很好,父亲应该能理解啊?”记者问。
“可是我不能打保票这样做就不失败啊!我不是要拿企业做试验,但是不改变是不行的。可按我的想法做了,那么高薪聘进来的人如果不合适,做的事情如果不到位,不是父子矛盾更严重了吗?”应煜叹息,“不能否定父亲的功绩,但他的理念不一定适应现代。”
那天的午饭我们是走进应煜大家族的家里吃的,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应煜父亲安排好这顿家常饭后就离开了,应煜其他的一些长辈亲戚也只是热情地招呼了一下就都走了。应煜的父亲或许是需要午休,或许他真的不想跟记者交流。我们没有听到他父亲的解释。
“你有没有想过父亲这样做,他的道理在哪里?企业20多年的风风雨雨,谁帮助他走过来的?或许在父亲看来,家族的和谐比什么都重要。家族和谐了,企业才能和谐,企业才能长久发展。”没想到,那么激情的应煜竟接受了质疑:“哦,如果这么说,那父亲是有道理的。”
但是,对于企业变革,应煜的决心依然很大,也绝不是束手无策。他说:“我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先从最基层的改革开始,一个一个车间做起来。”就拿销售来说,“当我聘用的人能把销售做到几倍的增长时,父亲就没话可讲了。”应煜有点小得意。
应煜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营销系,对那里的教学体系印象深刻,让他终生受益的还是在那里学到的团队合作:不同的人在一起怎么搭伙干事,发挥各自的特长。这不是管理能涵盖的,是文化,其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信任。“学习别人的管理,不如学习别人的文化。”他说。
也许父亲最了解儿子,他不能轻易处理家族成员的问题,简单地把家族与企业分开,但他在用自己的方法鞭策应煜,希望应煜嘴里说出来的一套又一套能见实效,逐步推进企业变化。
责任编辑:焦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