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主要改革方向和发展目标。对创新人才的不同理解,决定了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措施。创新型人才应当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其中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前提条件,创新能力是关键因素。创新型人才是培养过程的结果,需要有适宜创新的环境,既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内容,又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新人才;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本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毕业分配”向“求职就业”的重大转变,从而带来了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变革。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重要课题。我国高等教育法提出了应当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但对各高校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解,尤其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说得多,做得少,仍摆脱不了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显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教育界认真思考。
  
  一、创新及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准确理解创新的内涵,把握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并在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完成社会赋予的迫切任务。
  广义上讲,创新是对传统观念、体制、技术进行革命性扬弃的过程。创新一般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内涵:完全自主创新,即能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面的创新;集成创新,即将现有的成果进行重新的融合,从而产生新的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
  何为创新型人才,高教理论界权威人士普遍认为,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简言之,即应具有全面的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能力。相比我国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对人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视已有很长的历史,因此对创新人才的理解也更宽泛一些。他们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更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创新型人才的七条标准:第一,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第二,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第三,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第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有终身学习的本领,并能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第六,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第七,具有和他人协调与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1.创新人才应具备创新精神
  人的内在活动可以分为精神和心理,心理有着产生、消失的过程,而精神是稳定的存在,具有个性、情感、认知、注意等内容。创新精神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
  创新精神以敢于摒弃旧事物、旧思想,创立新事物、新思想为特征,同时又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当创新精神符合客观需要和客观规律时,才能顺利地转化为创新成果,成为促进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精神提倡新颖、独特,同时又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制约。
  2.创新人才需要有创新意识
  认知和注意相互作用,协同运作,形成人的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是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种主观映象具有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也具有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其特征表现为新颖性、社会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
  3.创新人才需要有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不同。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他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思维形式,具有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4.创新人才需要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人在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具有综合独特性和结构优化性等特征。其中,遗传素质是形成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
  5.创新人才需要知识的储备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型能力的发挥需要相应知识结构和基本理论的支撑,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就无法提升创新实践的能力;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学习知识不是知识的记忆,而是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知识融于人的存在过程。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指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认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不同的知识在不同层面上改变着人格结构。
  
  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要务。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明确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定位合理。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存在不确定性结果的过程;其次,必须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当前,无论是研究型还是教学型大学,都在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但创新培养与学校的基本定位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高校都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提倡创新教育的意愿是无可厚非的,但定位不准确,脱离实际,就使创新教育成为空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并通过多种环节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在大学阶段创新才华的凸显以及教育工作者对其能否成为创新人才的判断并不明朗。换句话说,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 长的过程,期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譬如创新环境、机遇等,这并不是大学阶段所能解决的。基于此,大学创新教育应当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而不能过分强调培养多少、什么层次的创新人才。
  2.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
  (1)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尽管教育部门已经将创新意识的培养列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基础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环境并未彻底改善,致使学生从小就不得不接受应试教育。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擅长记忆、善于考试,却不习惯思考和探索,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当前,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如何使学生步入学校以后,对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进行有益培养,使之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各高校共同面对的课题。众所周知,精神意识(尤其是显意识)是养成的习惯,是个体人生活在人类群体(社会)所受到教育的结果。因此,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决不是学几门课程,掌握某些知识就能具备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只能通过适度引导,加快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弥补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忌浮躁,拔苗助长。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方法可以说是一个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或者说是必要条件。一个人能否成为创新人才,取决于创新能力及其发挥水平的高低。只有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来的人才能成为一定水平的创新性人才。没有创新能力或有能力而不为的人,自然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更取决于后天的培养过程,即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创新方法的掌握是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如果把创造、创新活动比喻成过河的话,那么方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现实生活中,潜意识作用下的创新活动凤毛麟角,通常说的创新大都是显意识创新。尽管创新没有固定的格式可套,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才规律和方法,可以指导自己的创新过程,避免盲目从事,从而少走弯路。比如,能够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善于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前人的成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或技术来解决问题。
  (4)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适宜的环境。学生进入大学后,其追求目标和心理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带来了思想意识和行为意识的重大转变,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为此,高等教育应当针对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积极创造条件,营造适宜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首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资料、研习场所等方面,使学生“学有内容”,“炼有机会”;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他们渴望学习的兴趣和毅力,变被动的“培养”为主动的“成才”;再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的改革,为师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创新氛围,尽量消除传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
  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界的具体体现。学生应当根据自己的实力,恰当地确定奋斗目标。学校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因材培养。过高的要求会脱离现实,最终失去前进动力和奋斗目标,成为空想。
  个性的差异,目标的不同,决定了高校无法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以来,自由的追求,个性的解放,思想的多元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行行出状元的格局已经形成。在此形势下,个性十足、思想解放、锐意进取、年轻有为的大学生们,各怀理想和追求,表现出对不同知识的渴望和对实践行为的向往。所以,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资源和环境,鼓励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应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和评判学生。
  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决定了高校无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招生规模每年以4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尽管我国教育投资不断加大,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入学(本科)比例仍达不到30%,人均投入更是相差甚远。面对高等教育的现状,高校一方面应当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手段,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享受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应当给刻苦学习、锐意进取、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使他们脱颖而出,更上一层楼。
  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使我们必须面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上的差异。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随着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同学之间的差异日趋明显。这不仅表现在高考分数的差距,而且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大学的适应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等诸多方面。因此,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定位,因材施教,分层次、有目的地引导,既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丧失信心,更不能忽视学有余力的学生,埋没人才。
  
  四、结语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教育只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学要完成社会赋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应当正确认识创新的内涵,把握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按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重视培养过程,注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等内容。
  
  参考文献:
  [1]韦巧燕,浅谈创新人才的素质及培养环境 [J],高教论坛,2004,(5):71-73
  [2]甘晖,钟承奎,刘亚军,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5-25
  [3]缪协兴,丁三青,适应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需要改革大学基层学术组织[J],中国高等教育,2007,(6):16-17
  [4]段宝岩,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与为[J],中国高等教育,200z,(3/4):40-42
  [5]潘际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期待教育旧体系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17-18
  [6]李慧勤,李红君,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1-23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对线性系统隔振器的动态与静态特性进行设计计算,已为人熟知。但对具有非线性刚度特征之系统,利用传统的方法则难以解决。本文通过对具有非线性刚度特征的钢丝网垫隔振器实验
鲜有媒体报道的任正非异常低调,很少接受正面采访,连有利于华为品牌形象宣传的活动都几乎拒绝。他说过,自己不见媒体是有自知之明,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在华为内部,任正非也很低调,公司官网上,董事会里他排第五位;平时衣着打扮稀松平常,据说像一个老工人。  任正非一直强调企业发展要有危机意识,惶者才能生存。早年,他用《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两文警示员工。2001年,在国际高科技产业进
本文从个体需要满足、自我意识发展、知识获得和事业成功等方面,阐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及意义;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强调入际交互过程中的主动性、真诚尊重原则的重要性以及交
赵丽蓉死了。新浪网3天跟上了150多面帖子,以每面25条计,3700余人在同一时间里呼唤着一个人的名字,一个类似农妇的老人。这使我们对自己时代的品味有了一点信心。读读这些帖
1.引言 游梁式抽油机是各油田采油的主要手段,目前各油田应用的油井控制柜功能少,电路复杂、成本高、可靠性差,因此每年都要烧坏大量电机,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原油产量。为此,
按压火丁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是全国名老中医董廷瑶独创而特效的外治经验。经临床观察337例呕吐患儿,手法组总有效率为94.6%;西药配对对照组疗效60%;安慰剂组有效率13.3%。对其中96名患儿作x线钡餐检查
利用额外的信息坐标——电子捕获的能量的共振电子捕获质谱具有高灵敏度和高专一性.在进行结构分析、离子形成机理研究及混合物中某种特定化合物的检测方面,共振电子捕获质谱都
为研究钆在MgO薄膜表面吸附的特性。首先在经硫代乙酰胺(CH_3CSNH2)处理的GaAs(100)表面外廷生长p型半导体MgO(110)薄膜,然后利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钆在此表面的吸附。结果发现由于Gd/MgO界面的能带弯曲使Mg2p向高结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和途径。在测量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对测量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性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讨,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研究性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参与意识得到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钻研精神、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测量学;研究性教学;创新能力  作
在社会群体中残疾人是比较弱势的一群人,对知识的需求、社会的关注度都有着强烈的要求。开展服务于残疾人的阅读推广服务,既能提高残疾人的能力素质,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