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元月5日,音画诗剧《面朝大海》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部以诗人海子的生命经历为主线索,采用音乐、诗歌、戏剧、舞蹈、装置艺术、多媒体等多种媒介的作品,受到广大文学青年以及热爱诗歌、热爱海子的观众的一致好评。抱着对这样一部作品的好奇和期待,笔者走进剧院,与主创们共同感受了这个情感细腻丰富、敢于追求理想、向往美好生活的敏感男孩与勇敢男人——海子。笔者本身从事舞蹈编创的工作,看后感慨于这部音画诗剧中的舞蹈部分,思索良久,写了欣赏笔记“舞蹈的表达效果分析”。
《艺术概论》一书中,对艺术的八大门类做了简单的论述,而这部音画诗剧就用到了四个主要门类,音乐、诗歌、戏剧、舞蹈。还有些其他门类,如装置艺术、多媒体等。这里我们主要说说舞蹈在整部剧中的表现,力求分析出舞蹈与戏剧在这部一切为了诗歌回归的戏剧中的表达效果。
在整个音画诗剧的呈现中,舞蹈穿插其中,多为剧情提供了如诗般的叙述,也足见舞蹈与诗歌在善于抒情方面的共同之处。其中舞蹈有七个部分,笔者通过这七个舞段来阐述舞蹈在剧中的表达效果。
一、第一段:《一瞬间》
这一段是高度凝练的表达,是整部剧的概括总结,也是整部剧采取倒叙方式的开端。舞者用数分钟就把海子出生到死亡的经历述说成一瞬间即可千变万化的人生,也寓意海子短暂的人生。舞者用现代舞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将身体的经历和精神的历练在或悠长或急速的乐声中开合收缩,让一瞬间成为永恒让永恒定格在一瞬间。舞蹈的“动作性”与戏剧的“行动性”虽然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是由于舞蹈是不用语言不开口说话的,所以每个舞蹈动作都是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情意的,在表达内涵或情感的要求上要比戏剧来得更难。
二、第二段:《你的手》
对女(主角)一纯真简单的爱。这段恋爱是海子青春时期的爱情,因此无论在音乐的表达还是画面的表达都用了比较清纯的方式,当然在肢体的运用上也比较独特,编创运用男舞者的手为主要表达工具,用纤长细手抖动滑落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女主的爱的同时,这抖动的形象像极了天空下雨时的情景,也正描述出了女一的姓名——雨儿。这种形象性的肢体语言既说明了事,也道明了爱。这是舞蹈形式之美,除了述说了动作中的内涵之外,还投射出美的精神气质以及人性、人情美的某些方面。(《艺术概论》第134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版)这部分的表达中,编导把舞蹈放在了海子与雨儿恋爱的戏剧表达之后,观众既了解了戏剧内容,也在海子的舞蹈表演中获取了如同海子的恋爱经历,让观众也心潮澎湃,感同身受于青春纯真恋爱的炽热。
三、第三段:独舞《红绸》
由于此段舞蹈的道具是一席红绸,故笔者将之称为《红绸舞》。在与主演沟通之后,把这段定义为性爱的表达。不知是不是最佳表达方式,但是欣赏后自觉合理含蓄,连95后的妹妹都能在观看时理解得极其到位。同样这段舞蹈表演也放在了戏剧表演之后,在海子与雨儿热恋的情节中穿插了舞蹈《红绸》。
四、第四段:《人偶舞》
这段主要结合了台词的表达来共同塑造舞蹈形象。本段可以说是体现舞蹈表达弊端的一个舞段。编创采用了流行舞Pop-ping的形式塑造了整部剧的唯一的反面角色。但是仅就单一的舞段而言就是一段Popping的身体技术展示,并不能准确而强烈地表达出反面角色的恶人形象,因此在舞蹈的表达中加入了台词,让舞者的表演变成了边说边演,而独特之处也在于此:台词是经过现代人声处理的电音效果,舞蹈是关节运动感极强的Popping,台词的表情和断句既是文字内容的叙述,也是舞蹈的伴奏,在节奏分明情感鲜明的电器之音中舞蹈展开而来,这样的处理填补了舞蹈的情绪,丰富了舞蹈的形象,让一个十足的恶人形象扑面而来。
五、第五段:《镜子投射的内心》
这部分主要表达的是海子与芳姐融合之前的写照,这一段也是海子爱情的描述。在剧中海子的两段爱情中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性爱的内容。这一段是海子与女二芳姐的爱情经历,同样放在了戏剧的表达之后。舞蹈的内容是与芳姐融合前海子在镜子前的舞蹈,兴奋又纯粹,同样没有直接表达性爱过程,而是通过心理状态的外化来含蓄地描述这一内容。
六、第六段:《夜歌》
这是彷徨和挣扎中的抉择。我们常看的现代舞有时总给人摸不着头脑又似懂非懂的分裂感觉。这种本身带有对生命探索及生命表达的舞蹈形式放在这部剧中,放在对海子生命以及生死的阐述上,显示出了某种不谋而合的默契。这是海子生前那段彷徨岁月的描述,是海子与友人对话后矛盾挣扎的写照,既是海子这个人物自身矛盾的表达,也是戏剧冲突的表达。
七、第七段:《涅槃》
涅槃重生。重生的不仅是海子的爱情,海子的人生,更加让一个诗歌的新世界诞生了。戏剧表现中的海子最终躺在了缓缓进入眼帘的铁轨上,而紧随其后的舞蹈则让死亡显得平静而富有诗意。由于海子生前对自己自杀的行为作了多种形式的描述,因此他是死在自己的诗作中,让本就诗性的海子连死亡都那么富有诗意。我们把他的死用舞蹈鲜活的肢体作为表现手段,似乎又是一种诗意的解读。
八、总结
看完整个《面朝大海》音画诗剧,笔者的第一感觉是想类比舞蹈与诗歌或者舞蹈与文学,可是疏于对文学的深厚了解,不敢随意发表观点。80后年轻女性艺术家也是在探索中试图解读海子。因此笔者以观后感的形式浅析舞蹈的表达,更是有感于舞蹈在这样一种综合性的跨界呈现中所占有的位置和作用。如果没有舞蹈,这个剧成立吗?答案因人而异。但是舞蹈的存在让我们有了那么多不用竖着耳朵,运转着大脑分析台词的时间,我们望着舞台只需要感同身受,我想这大抵就是舞蹈艺术作品在被接受的过程中一种最高的境界吧。
作者简介:
张翔,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系。
《艺术概论》一书中,对艺术的八大门类做了简单的论述,而这部音画诗剧就用到了四个主要门类,音乐、诗歌、戏剧、舞蹈。还有些其他门类,如装置艺术、多媒体等。这里我们主要说说舞蹈在整部剧中的表现,力求分析出舞蹈与戏剧在这部一切为了诗歌回归的戏剧中的表达效果。
在整个音画诗剧的呈现中,舞蹈穿插其中,多为剧情提供了如诗般的叙述,也足见舞蹈与诗歌在善于抒情方面的共同之处。其中舞蹈有七个部分,笔者通过这七个舞段来阐述舞蹈在剧中的表达效果。
一、第一段:《一瞬间》
这一段是高度凝练的表达,是整部剧的概括总结,也是整部剧采取倒叙方式的开端。舞者用数分钟就把海子出生到死亡的经历述说成一瞬间即可千变万化的人生,也寓意海子短暂的人生。舞者用现代舞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将身体的经历和精神的历练在或悠长或急速的乐声中开合收缩,让一瞬间成为永恒让永恒定格在一瞬间。舞蹈的“动作性”与戏剧的“行动性”虽然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但是由于舞蹈是不用语言不开口说话的,所以每个舞蹈动作都是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情意的,在表达内涵或情感的要求上要比戏剧来得更难。
二、第二段:《你的手》
对女(主角)一纯真简单的爱。这段恋爱是海子青春时期的爱情,因此无论在音乐的表达还是画面的表达都用了比较清纯的方式,当然在肢体的运用上也比较独特,编创运用男舞者的手为主要表达工具,用纤长细手抖动滑落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女主的爱的同时,这抖动的形象像极了天空下雨时的情景,也正描述出了女一的姓名——雨儿。这种形象性的肢体语言既说明了事,也道明了爱。这是舞蹈形式之美,除了述说了动作中的内涵之外,还投射出美的精神气质以及人性、人情美的某些方面。(《艺术概论》第134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版)这部分的表达中,编导把舞蹈放在了海子与雨儿恋爱的戏剧表达之后,观众既了解了戏剧内容,也在海子的舞蹈表演中获取了如同海子的恋爱经历,让观众也心潮澎湃,感同身受于青春纯真恋爱的炽热。
三、第三段:独舞《红绸》
由于此段舞蹈的道具是一席红绸,故笔者将之称为《红绸舞》。在与主演沟通之后,把这段定义为性爱的表达。不知是不是最佳表达方式,但是欣赏后自觉合理含蓄,连95后的妹妹都能在观看时理解得极其到位。同样这段舞蹈表演也放在了戏剧表演之后,在海子与雨儿热恋的情节中穿插了舞蹈《红绸》。
四、第四段:《人偶舞》
这段主要结合了台词的表达来共同塑造舞蹈形象。本段可以说是体现舞蹈表达弊端的一个舞段。编创采用了流行舞Pop-ping的形式塑造了整部剧的唯一的反面角色。但是仅就单一的舞段而言就是一段Popping的身体技术展示,并不能准确而强烈地表达出反面角色的恶人形象,因此在舞蹈的表达中加入了台词,让舞者的表演变成了边说边演,而独特之处也在于此:台词是经过现代人声处理的电音效果,舞蹈是关节运动感极强的Popping,台词的表情和断句既是文字内容的叙述,也是舞蹈的伴奏,在节奏分明情感鲜明的电器之音中舞蹈展开而来,这样的处理填补了舞蹈的情绪,丰富了舞蹈的形象,让一个十足的恶人形象扑面而来。
五、第五段:《镜子投射的内心》
这部分主要表达的是海子与芳姐融合之前的写照,这一段也是海子爱情的描述。在剧中海子的两段爱情中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性爱的内容。这一段是海子与女二芳姐的爱情经历,同样放在了戏剧的表达之后。舞蹈的内容是与芳姐融合前海子在镜子前的舞蹈,兴奋又纯粹,同样没有直接表达性爱过程,而是通过心理状态的外化来含蓄地描述这一内容。
六、第六段:《夜歌》
这是彷徨和挣扎中的抉择。我们常看的现代舞有时总给人摸不着头脑又似懂非懂的分裂感觉。这种本身带有对生命探索及生命表达的舞蹈形式放在这部剧中,放在对海子生命以及生死的阐述上,显示出了某种不谋而合的默契。这是海子生前那段彷徨岁月的描述,是海子与友人对话后矛盾挣扎的写照,既是海子这个人物自身矛盾的表达,也是戏剧冲突的表达。
七、第七段:《涅槃》
涅槃重生。重生的不仅是海子的爱情,海子的人生,更加让一个诗歌的新世界诞生了。戏剧表现中的海子最终躺在了缓缓进入眼帘的铁轨上,而紧随其后的舞蹈则让死亡显得平静而富有诗意。由于海子生前对自己自杀的行为作了多种形式的描述,因此他是死在自己的诗作中,让本就诗性的海子连死亡都那么富有诗意。我们把他的死用舞蹈鲜活的肢体作为表现手段,似乎又是一种诗意的解读。
八、总结
看完整个《面朝大海》音画诗剧,笔者的第一感觉是想类比舞蹈与诗歌或者舞蹈与文学,可是疏于对文学的深厚了解,不敢随意发表观点。80后年轻女性艺术家也是在探索中试图解读海子。因此笔者以观后感的形式浅析舞蹈的表达,更是有感于舞蹈在这样一种综合性的跨界呈现中所占有的位置和作用。如果没有舞蹈,这个剧成立吗?答案因人而异。但是舞蹈的存在让我们有了那么多不用竖着耳朵,运转着大脑分析台词的时间,我们望着舞台只需要感同身受,我想这大抵就是舞蹈艺术作品在被接受的过程中一种最高的境界吧。
作者简介:
张翔,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