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宾虹先生说:“世有朝市之画,有山林之画。”可见,有的画是画着玩玩的纯属文人雅士的兴致所至,漠视功利;有的画则是为了鬻后养家糊口的。“朝市之画”通俗易懂,看着像,看着靓,受众广大,行市利好,跟进了“快餐文化”的消费时尚。当下,国泰民安,“盛世藏宝”,画家得到了卖画的契机,收益岂止是“养家糊口”了。所谓“山林之画”早已失去了“生它养它的”土壤,已经被“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大潮,荡涤无痕。山林草堂也早已被“别墅”挤走,告别了“野”告别了“土”哪里还有什么“山林之气”可言。或许还有那么几位“迂腐”的艺术家,在为“笔墨等于几”算计着,试图寻找一条莫须有的“时光隧道”回到宋、元,偷几张范宽、子久的粉本,带回一些“山林之气”。岂知,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不可逆转的(不要说艺术家,就是政治家也拿它无奈),时过境迁,山已不是那座山哟,水也不是那条水。你有那个性情,可没那个环境了。子曰:逝者如斯……
也不是说“朝市之画”就没有或不要笔墨技巧和情趣,而是画工们有苦衷啊。老板和权贵们的品位不同,口味各异,画工们只有趋炎附势地“精耕细作”,這才能免“朝不保夕”之虞。久而久之“笔墨等于几”就不那么重要了。更可恶的是拍卖师的槌子,砸得邪乎。没准砸出辆宝马或别墅,也保不准砸得个“身败名裂”。“山林”没了,“市场”又险恶如虎,這是个让人沮丧和酸楚的时代。
“朝市之画”和“山林之画”之别,其实就是简单的自我“价值观”的取向和作品受众面的取舍问题,无关画人之品格。你自己选择了作品的受众面,這是你享受“大富大贵”或甘愿“自作自受”的事,千万别埋怨别人“没眼光”。当然,這里还是有个作品的雅俗之分,艺术品位和层次的高下之分。尚却,还有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呢,天长日久优劣自有分晓。
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得又厚又深。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那些“经典”总得要传承的,文脉的流淌也是无法阻断的。任凭你“新文人画”如何翻新;任凭你怎样“洗牌”,都搬不掉她的蜗壳。实话说,旧“山林之画”、新“山林之画”都不可能有了。还是随着性情画点儿,淡泊功利地寻点乐子,這或许还能捡回几分“山林”的味道——至少是心境。
也不是说“朝市之画”就没有或不要笔墨技巧和情趣,而是画工们有苦衷啊。老板和权贵们的品位不同,口味各异,画工们只有趋炎附势地“精耕细作”,這才能免“朝不保夕”之虞。久而久之“笔墨等于几”就不那么重要了。更可恶的是拍卖师的槌子,砸得邪乎。没准砸出辆宝马或别墅,也保不准砸得个“身败名裂”。“山林”没了,“市场”又险恶如虎,這是个让人沮丧和酸楚的时代。
“朝市之画”和“山林之画”之别,其实就是简单的自我“价值观”的取向和作品受众面的取舍问题,无关画人之品格。你自己选择了作品的受众面,這是你享受“大富大贵”或甘愿“自作自受”的事,千万别埋怨别人“没眼光”。当然,這里还是有个作品的雅俗之分,艺术品位和层次的高下之分。尚却,还有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呢,天长日久优劣自有分晓。
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得又厚又深。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那些“经典”总得要传承的,文脉的流淌也是无法阻断的。任凭你“新文人画”如何翻新;任凭你怎样“洗牌”,都搬不掉她的蜗壳。实话说,旧“山林之画”、新“山林之画”都不可能有了。还是随着性情画点儿,淡泊功利地寻点乐子,這或许还能捡回几分“山林”的味道——至少是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