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与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works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要分析高中音乐欣赏课教与学的特点,通过探讨和比较,介绍高中音乐欣赏课中应注意的几点事项,举例说明高中音乐欣赏课堂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而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
  关键词:聆听 体验 实践 自我表现
  
  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还能激发人们的斗争意志。积极向上的音乐氛围十分有利于处在巨大升学压力之下的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关于高中音乐欣赏课应如何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感知、理解音乐的能力,目前教学界说法较多,本文结合自己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高中音乐欣赏课不同于初中和小学的音乐课,初中和小学的音乐课以歌唱练习为主,教师主要是课堂上教唱活动的教练员和组织者,而高中音乐欣赏课以聆听欣赏为主,教师是学生对优秀音乐艺术进行欣赏的引导者和高尚艺术情操的培养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者无论是从专业知识还是从课程安排的角度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高中音乐欣赏课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广泛,形式灵活多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以新一代高中生为主体的音乐欣赏课的需求。另外,对于教材中出现的篇幅较长的音乐作品,课业负担较重的高中学生们往往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八股文式的说教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厌烦情绪,不但不利于对学生们乐理知识的培养,而且还会阻碍整个音乐教学的深入开展。
  那么如何组织好高中音乐欣赏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以倾听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正准备步入大学课堂乃至人生大舞台,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反应敏捷,同时对于强加的东西又可能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替代不了倾听音乐。”“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决定了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基本教学方式就是要以倾听为主。如果教师忽视针对高中学生特点的教学互动,片面强调乐理知识的传授,只知道按部就班地介绍作品作者、创作背景或乐曲风格等等,就必然会造成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
  
  二、选择合适的优秀音乐作品,精讲多听
  
  音乐艺术作品与其它事物一样有高低良莠之分,高中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音乐的认识相当肤浅,时常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左右。时下一些随心所欲的说唱音乐、摇滚音乐过多地占据了高中生的时间和精力,让许多优秀的音乐经典作品在这些学生的心目中成为古董或陌生的东西。对音乐的选择、反应、评价和追求会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要让那些代表人类优秀文化的经典名作和那些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有高度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主要粮食,这种社会风气和人文精神最终又会作用于社会。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简约、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而不要作过多的冗长分析。
  
  三、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它用千变万化的音符组合来表达大千世界,就像文学作品用字符来表达人类思想、美术作品以线条和色彩来再现斑斓世界一样,它是人类心灵和智慧的真实体现,却又具有随机性和情感性的特点。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在思考某一事物时连带想起相关事物的思维活动。想象和联想在音乐欣赏课堂里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动,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可以让学生用诗歌、散文、戏剧、舞蹈或绘画等来表达音乐情感,培养他们的联想、想象等创造性艺术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在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引导,不能让学生作漫无边际的联想,而是要在不脱离音乐主题的前提下,展开想象,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最后将自己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的四类音乐作品教学方法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标题性音乐作品的教学
  
  比如教材中的《小巫师》交响诗作品,它以德国诗人歌德的诗歌作品为原形,在1807年法国作曲家杜卡用音乐形式对作品进行了再现。我曾多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作品内容,但无论辞藻多么丰富,语言多么生动,效果总是不理想,学生反应平淡。后来我把发言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同学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例如语言、绘画、舞蹈甚至是小品表演等等。学生们表现活跃,一些人说乐曲有时神秘、有时紧张、有时感觉又很活泼,像是舞蹈,变化多端,难以琢磨;另一些学生则在空白纸上画出许多不规则的线条,这正好符合乐曲所表达的小巫师当时所遇到的混乱场面。做完以上工作,我再把音乐背景故事介绍给大家,学生们都听得很专注,深深为作曲家的非凡想象力所折服。
  其它一些大型作品中的标题性音乐的教学也可以采用类似方法,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十八相送》一段,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男女主人公依依不舍、欲言又止的缠绵情感,如果让学生用配乐小品方式来表达,不但可加深他们对乐曲的理解,还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二、非标题性音乐作品的教学
  
  对于一些非标题性的作品,由于它不具备相关故事背景和形象性的特点,学生很难理解,适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成为欣赏这类音乐作品的关键。例如《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这类作品本身就比较复杂抽象,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难以体会和理解,应结合生活中的有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这段音乐曾经作为电影《和你在一起》的背景音乐,可以向学生讲述电影的有关内容,让他们讨论导演选择这段乐曲的原因以提高他们的兴趣,消除对乐曲的陌生感。将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音乐艺术相关信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就容易消除严肃音乐、古典音乐给人带来的距离感,学生乐于接受,还能丰富知识、开拓眼界。
  
  三、歌舞剧音乐的教学
  
  歌舞剧音乐作品欣赏是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具有综合性特点。教师在讲授这些作品时,应充分准备各种素材,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乃至想象去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例如歌剧《图兰多》、舞剧《天鹅湖》的教学,就可以播放录象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欣赏歌舞剧表演的同时,聆听音乐,感受戏剧和舞蹈的无穷魅力。多媒体和视频技术的合理运用有效地解决了音乐与其它艺术相脱节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身心得到愉悦,乐理知识和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四、流行音乐的教学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多选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上学习和交流。流行音乐的欣赏课上,我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造和表演,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流行音乐常识,自觉屏弃低俗颓废音乐作品。例如在我的音乐欣赏课上,学生可以模仿“猫王”的现场演唱,带来自己喜欢的音乐歌曲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信一点的学生还可以充当我的角色向大家讲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更深刻的音乐课堂体验,进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自觉地传承音乐精品,远离低俗音乐。
其他文献
自1973年美国著名学者McClelland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以来,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此基础上,论文研究胜任力模型相关性感知和公平性感知,以从另一角度更好地使用胜任力模型,促进员工工作绩效和企业绩效的提升,同时有助于企业了解员工对实施的胜任力模型的看法与感受,评估胜任力模型的实施效果,促使员工明确在企业中的角色
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业者的差错取向对创业绩效的作用模式。重点分析三个理论问题:(1)创业者差错取向对创业成功是否存在作用?(2)创业者差错取向对创业成功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指企业在追求利润目标的同时,还应当对社会承担一定法律责任和伦理道德方面的责任。自从上世纪二三
会议性奖励旅游是商务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派生出的“高端产品”。世界上的旅游强国或地区,往往是输出或输入会议奖励旅游最多的国家或地区。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架起“心桥”,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架桥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口头和笔头。“口头”指和学生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借“谈心”来“交心”,沟通师生情感;“笔头”指教师利用作业“批评”——批改、评价(下同)来与学生交流。口头交流虽有其优势,但往往会受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相比之下,教师通过“笔头”和学生交流,就有了许多“自由度”:只要有作业,就有交流的机会和可能,且能周而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的如何反应了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式非常严峻,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及其他商务类应用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水平迫切需要提升
许世友,原名叫许士友、许仕友,1938年一天,毛泽东和许世友交谈,问他:“你的名字是叫‘士友’,还是叫‘仕友’呀?”许世友回答说:“单人旁的‘仕’,也有人写成战士的‘士’”.
在采用Saas模式的企业中,快速响应并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Web Service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实际的开发实践中,复杂的接口形式增加了开发者修改或者开发新的Web Service功
《传媒》杂志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是双核心期刊,以服务传媒产业发展为已任,关注传媒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权威解读行业政策,及时报道业内动态,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