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方学者德加默有这样一种说法:“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就是这样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但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 “满堂灌”式教学、机械式的问答显得空洞无物,达不到有效教学的要求。本文尝试从课堂提问出发,探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提问 提高 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美国的史蒂文斯(R.stevensa)曾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去了普通学时80%的时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问2―4个问题,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
疑是思之始,有疑而问,乃是非曲直常理。但长期来教学提问不被信息技术教师所重视,以讲授法加任务驱动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似乎讲的好,任务驱动设计的好才能彰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功底。实施新课程之后,教师开始尝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很多教师提问的方式和方法有欠妥当。“好不好”、“对不对”、“行不行”之类的问题根本就测不出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这类提法完全是低效的。也有的老师问的很好,但是认为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于长久,会打乱自己的教学进度,干脆就在那里自问自答,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也达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目标。
教师由此感到困惑,信息技术教学究竟该如何提问,才能起到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今天,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提问才能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朝着我们预定的目标发展。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总结。
(一)适时提问,保障课堂教学秩序。
信息技术课90%以上是在机房中度过的,上课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如果不控制学生的电脑,他们就不会听课,只顾自己玩;但如果仅仅控制了学生的电脑,还是会在那里动动键盘动动鼠标,总之就是无法正常的组织教学。
例:
师:今天我们要上的内容是神奇的魔术师—photoshop,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简单的回忆一下图片素材的有关知识。哪位同学知道图片的类型有几种?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
生:呵呵,嘿嘿,哈哈……
正当我纳闷时,我看见我的极域教室控制软件的右下方一直在举着小手,一个接一个地在那里跳动,不知所以的学生纷纷问旁边的同学怎么做。我非常生气,知道他们又开始了,但这情况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效果一点没有。这时突然灵机一动,何不让电子举手代替课堂举手呢。说试就试,我看见“T115”正好又举手了。
师:T115,非常好,你举手了,就由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生:哈哈…..(笑).
T115:嗯,啊…….
虽然问题最终没有答出来,但之后的举手现象大为好转,很少有学生故意捣乱了。无意中的一个提问却帮我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之后,只要有学生举手我就会问他一个小问题,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警示学生,一举两得。多次之后学生渐渐地明白了电子举手是跟老师互动而不是用来玩的。
(二)换位思考,保证问题的高效性。
信息技术教师总以为自己的提问明白易懂,学生一下子就能理解。殊不知当教师提问的时候,潜意识里已经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答案对于教师而言可能属于常识级别的知识,但学生由于个人的生活空间、阅历,以及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不同,这些枯燥乏味的技术语言远远超出了学生思维领域的“最近发展区”,效果当然大大折扣。
以“多媒体计算机”这课为例:在以前的教学中我都是采用图片的方式来辅助教学,以为这图片已经很直观生动了。就问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光驱有什么用,软盘又有什么用,学生当堂都说懂了,可之后的测试却完全不一样。原来图片只能在当时的情境下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了一只属于自己的“鱼牛”,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要讲解实物,还必须有实物来支撑,之后我就采用学校的设备,用具体的硬盘,主板,显卡,声卡,扫描仪,手写板等等来构建一台多媒体计算机,不须多问,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各部件的功能。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很多是以自己的认知结构为依据的,要使之转变成学生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跟学生换换位置,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尤其是计算机的一些枯燥乏味的专业性术语,对没接触过的学生而言,很有可能就是天书。
(三)故布疑阵,活跃学生思维。
学生在学习软件使用时,思维方式是很定性混淆的,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跟着做什么,稍微有个步骤出错就放在那里不动了。而且后学的知识容易覆盖先前的知识,只有通过特定的案例来进行重新阐释,不断地强调,学生才能加深理解,由短时记忆演变为长时记忆。
例:
在讲解photoshop的“换脸术”时,一路下来步骤都正确的,可最后把“小孩”的脸粘贴上去时却完全变了形,小孩的耳朵没了,头上都是疙疙瘩瘩。
生:哈哈……老师做错了。(笑)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明明选择的是“小孩”完整的脸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是我们的选择出了问题?移动出了问题?还是复制粘贴出了问题?
生:……(思考中)
生:肯定是选择出了问题!移动出错了!图片没选好!(学生纷纷叫嚷开了)
师:下面我们就再来认真的做一遍,同学们开仔细了。
师:最后结果怎么还是一样,刚才我们做的应该是没有出错的,大家想一下,出了这几个可能的问题之外,老师经常提醒大家做photoshop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一定要看清操作的对象是什么?这个是什么?
生:图层,是图层。
最后通过引导发现是图层的上下顺序关系搞错了,上面的图层盖住了下面,所以才发生头像变形的情况。通过出错,通过一步步的提问,一个个的释疑,学生终于发现图层的重要性。
(四)层层推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是经过不全面、不深刻,在多次的反复错误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针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难以掌握的操作技能,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预先体验错误,产生对先前所学知识的疑问,在释疑的过程中加深对先前知识的理解,并杜绝或少犯类似的错误。
例:
学生在掌握了文件的“删除”操作以及文档中文字图片的“删除”操作后,基本形成了按“delete”键就是“删除”的意识。然而这一操作在删除表格的某行某列时却不管用了,会考的时候学生经常在这出错。
师:这是一张期末成绩统计表,同学按要求把表格里的红色区域删除。
生:好了,删了,速度非常快。
师:同学们是用delete键删除的吗?
生:是的。
师:让我们再看看表格。不对啊,表格还在啊,内容是没了,但是它确实还存在啊,你看它的底纹,边框,全都还在啊。难道是我们的delete键失灵,键盘失灵了。
生:(试着删除其它的内容)没有,能删的。
师:那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表格里的内容可以删,但是表格还在。
师:对,delete键在excel里只能删除内容,但要删除某行某列的话,大家试试看,用最原始的方式,选中对象,在对象上右键单击,看到里面的删除了吗?试试用它吧。
通过合理的怀疑,学生不仅巩固了以前的知识,而且对表格的处理也加深了印象。通过一个简单的删除操作,层层推进,引出excel与众不同的一处。
三、结束语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教学的基本过程。信息技术是一门带有探究性的、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科,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要用心去设计课堂提问。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讨论,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养。学习就是一个质疑思考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网络文章:“信息技术课教师怎样向学生提问”,作者:陈一敏
“信息技术课堂提问之优选策略”,作者:朱力达
[4]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提问 提高 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美国的史蒂文斯(R.stevensa)曾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去了普通学时80%的时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问2―4个问题,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
疑是思之始,有疑而问,乃是非曲直常理。但长期来教学提问不被信息技术教师所重视,以讲授法加任务驱动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似乎讲的好,任务驱动设计的好才能彰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功底。实施新课程之后,教师开始尝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很多教师提问的方式和方法有欠妥当。“好不好”、“对不对”、“行不行”之类的问题根本就测不出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这类提法完全是低效的。也有的老师问的很好,但是认为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于长久,会打乱自己的教学进度,干脆就在那里自问自答,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也达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目标。
教师由此感到困惑,信息技术教学究竟该如何提问,才能起到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今天,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提问才能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朝着我们预定的目标发展。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总结。
(一)适时提问,保障课堂教学秩序。
信息技术课90%以上是在机房中度过的,上课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如果不控制学生的电脑,他们就不会听课,只顾自己玩;但如果仅仅控制了学生的电脑,还是会在那里动动键盘动动鼠标,总之就是无法正常的组织教学。
例:
师:今天我们要上的内容是神奇的魔术师—photoshop,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简单的回忆一下图片素材的有关知识。哪位同学知道图片的类型有几种?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
生:呵呵,嘿嘿,哈哈……
正当我纳闷时,我看见我的极域教室控制软件的右下方一直在举着小手,一个接一个地在那里跳动,不知所以的学生纷纷问旁边的同学怎么做。我非常生气,知道他们又开始了,但这情况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效果一点没有。这时突然灵机一动,何不让电子举手代替课堂举手呢。说试就试,我看见“T115”正好又举手了。
师:T115,非常好,你举手了,就由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生:哈哈…..(笑).
T115:嗯,啊…….
虽然问题最终没有答出来,但之后的举手现象大为好转,很少有学生故意捣乱了。无意中的一个提问却帮我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之后,只要有学生举手我就会问他一个小问题,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警示学生,一举两得。多次之后学生渐渐地明白了电子举手是跟老师互动而不是用来玩的。
(二)换位思考,保证问题的高效性。
信息技术教师总以为自己的提问明白易懂,学生一下子就能理解。殊不知当教师提问的时候,潜意识里已经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答案对于教师而言可能属于常识级别的知识,但学生由于个人的生活空间、阅历,以及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不同,这些枯燥乏味的技术语言远远超出了学生思维领域的“最近发展区”,效果当然大大折扣。
以“多媒体计算机”这课为例:在以前的教学中我都是采用图片的方式来辅助教学,以为这图片已经很直观生动了。就问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光驱有什么用,软盘又有什么用,学生当堂都说懂了,可之后的测试却完全不一样。原来图片只能在当时的情境下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了一只属于自己的“鱼牛”,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要讲解实物,还必须有实物来支撑,之后我就采用学校的设备,用具体的硬盘,主板,显卡,声卡,扫描仪,手写板等等来构建一台多媒体计算机,不须多问,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各部件的功能。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很多是以自己的认知结构为依据的,要使之转变成学生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跟学生换换位置,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尤其是计算机的一些枯燥乏味的专业性术语,对没接触过的学生而言,很有可能就是天书。
(三)故布疑阵,活跃学生思维。
学生在学习软件使用时,思维方式是很定性混淆的,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跟着做什么,稍微有个步骤出错就放在那里不动了。而且后学的知识容易覆盖先前的知识,只有通过特定的案例来进行重新阐释,不断地强调,学生才能加深理解,由短时记忆演变为长时记忆。
例:
在讲解photoshop的“换脸术”时,一路下来步骤都正确的,可最后把“小孩”的脸粘贴上去时却完全变了形,小孩的耳朵没了,头上都是疙疙瘩瘩。
生:哈哈……老师做错了。(笑)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明明选择的是“小孩”完整的脸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是我们的选择出了问题?移动出了问题?还是复制粘贴出了问题?
生:……(思考中)
生:肯定是选择出了问题!移动出错了!图片没选好!(学生纷纷叫嚷开了)
师:下面我们就再来认真的做一遍,同学们开仔细了。
师:最后结果怎么还是一样,刚才我们做的应该是没有出错的,大家想一下,出了这几个可能的问题之外,老师经常提醒大家做photoshop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一定要看清操作的对象是什么?这个是什么?
生:图层,是图层。
最后通过引导发现是图层的上下顺序关系搞错了,上面的图层盖住了下面,所以才发生头像变形的情况。通过出错,通过一步步的提问,一个个的释疑,学生终于发现图层的重要性。
(四)层层推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是经过不全面、不深刻,在多次的反复错误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针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难以掌握的操作技能,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预先体验错误,产生对先前所学知识的疑问,在释疑的过程中加深对先前知识的理解,并杜绝或少犯类似的错误。
例:
学生在掌握了文件的“删除”操作以及文档中文字图片的“删除”操作后,基本形成了按“delete”键就是“删除”的意识。然而这一操作在删除表格的某行某列时却不管用了,会考的时候学生经常在这出错。
师:这是一张期末成绩统计表,同学按要求把表格里的红色区域删除。
生:好了,删了,速度非常快。
师:同学们是用delete键删除的吗?
生:是的。
师:让我们再看看表格。不对啊,表格还在啊,内容是没了,但是它确实还存在啊,你看它的底纹,边框,全都还在啊。难道是我们的delete键失灵,键盘失灵了。
生:(试着删除其它的内容)没有,能删的。
师:那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表格里的内容可以删,但是表格还在。
师:对,delete键在excel里只能删除内容,但要删除某行某列的话,大家试试看,用最原始的方式,选中对象,在对象上右键单击,看到里面的删除了吗?试试用它吧。
通过合理的怀疑,学生不仅巩固了以前的知识,而且对表格的处理也加深了印象。通过一个简单的删除操作,层层推进,引出excel与众不同的一处。
三、结束语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教学的基本过程。信息技术是一门带有探究性的、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科,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要用心去设计课堂提问。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讨论,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养。学习就是一个质疑思考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网络文章:“信息技术课教师怎样向学生提问”,作者:陈一敏
“信息技术课堂提问之优选策略”,作者:朱力达
[4]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