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能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力的高低对学生记忆、想象和思维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尽量把观察活动设置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为其保持“庐山真面目”。例如:在教学“鱼”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鱼缸、水、小金鱼、放大镜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去自由地观察研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们面对鱼缸里放的小金鱼和桌子上的放大镜,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激发起来了,忍不住用手去拨弄拨弄,用放大镜去观察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
这时,教师也不时地加入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让他们感觉到教师也是他们研究活动中的一份子,助推他们的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敏锐地注意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帮助他们开展有实效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进行更深入的科学探究。
2.教会方法、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刚开始观察时,学生免不了要乱想、乱说、胡看,在观察活动中如果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掌握正确的有效的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在观察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比如对比观察法,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较其异同的方法。在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现象时通常要运用对比观察法。
例如,在教学《溶解的快与慢》时,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中都盛半杯水,大约20毫升~30毫升。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两个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些。重复做这个实验。但是要把其中的一杯水换成热水(大约60℃),并且都不搅拌,两份一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利用比较观察法,使各项观察点既清楚明白又容易记忆,避免了观察内容的混乱。在比较观察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初步获得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再比如顺序观察法,是让学生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按顺序观察某一物體的特征和结构。如《油菜花的观察》,首先观察整体结构,在观察花瓣、花蕊、子房等逐一进行观察,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观察过程具有完整性,同时获得了科学知识。
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让学生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由于任何事物其本身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且与其他事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为了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还必须培养需学生长期系统性观察、重复观察的好习惯。才能使观察的事物更全面,结果更为可靠。
3.创设机会、形成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如《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及滑轮组》、《斜面的作用》等,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所以教师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材料,让他们亲自动手,自主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观察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指导学生观察时要细心,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观察事物时更要有耐心。对复杂事物的观察,有些现象变化缓慢,需要长期观察,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需要有顽强的毅力。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深入指导、启发、点拨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逐步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和良好的观察品质,达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0-11-12
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尽量把观察活动设置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为其保持“庐山真面目”。例如:在教学“鱼”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鱼缸、水、小金鱼、放大镜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去自由地观察研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们面对鱼缸里放的小金鱼和桌子上的放大镜,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激发起来了,忍不住用手去拨弄拨弄,用放大镜去观察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
这时,教师也不时地加入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让他们感觉到教师也是他们研究活动中的一份子,助推他们的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敏锐地注意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帮助他们开展有实效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进行更深入的科学探究。
2.教会方法、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刚开始观察时,学生免不了要乱想、乱说、胡看,在观察活动中如果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掌握正确的有效的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在观察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比如对比观察法,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较其异同的方法。在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现象时通常要运用对比观察法。
例如,在教学《溶解的快与慢》时,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中都盛半杯水,大约20毫升~30毫升。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两个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些。重复做这个实验。但是要把其中的一杯水换成热水(大约60℃),并且都不搅拌,两份一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利用比较观察法,使各项观察点既清楚明白又容易记忆,避免了观察内容的混乱。在比较观察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初步获得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再比如顺序观察法,是让学生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按顺序观察某一物體的特征和结构。如《油菜花的观察》,首先观察整体结构,在观察花瓣、花蕊、子房等逐一进行观察,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观察过程具有完整性,同时获得了科学知识。
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让学生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由于任何事物其本身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且与其他事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为了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还必须培养需学生长期系统性观察、重复观察的好习惯。才能使观察的事物更全面,结果更为可靠。
3.创设机会、形成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如《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及滑轮组》、《斜面的作用》等,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所以教师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材料,让他们亲自动手,自主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观察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指导学生观察时要细心,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观察事物时更要有耐心。对复杂事物的观察,有些现象变化缓慢,需要长期观察,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需要有顽强的毅力。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深入指导、启发、点拨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逐步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和良好的观察品质,达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