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生活数学的课堂教学困难重重,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仍是必须且可行的。结合生活数学的学科特点,通过设置多元教学目标、安排生活化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学管理,以期使智障儿童在课堂上学有所得;针对智障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采取合适的课堂行为调控措施,促使智障儿童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智力残疾学生语言障碍往往不愿“说”。因此,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上应该严格把好语言关,把思维训练和语言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决不能分离。本文从情感交流,启发开口说话;反复训练,巩固发音技巧两個方面,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注意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训练。
【关键词】智力残疾学生 数学教学 语言能力 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了一个常谈常新的教育话题。尽管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特殊教育学校一线教师始终坚持着的追求,但是“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是高投人低产出的微效教学,甚至是有投人无产出的无效教学”-似乎是个无可辩驳的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由原来的轻度智障儿转变成中重度智障生。为了满足不同水平的智障儿童发展的需要,培智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有效教学的途径。信息技术在培智数学教学生活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游戏中学习、自主中收获、情感中领悟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智力残疾学生语言障碍往往不愿“说”。有的想说,说的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只用手势或用点头摇头来表示。这在弱智生中是较为典型的,这样将直接影响逻辑思维的严谨。长期下去,他们头脑中的数的概念将十分模糊,势必在分析、计算的过程中连猜带蒙瞎写,形成恶性循环,以至越学越难学,严重影响智力补偿、智力发展等。针对智障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采取合适的课堂行为调控措施,促使智障儿童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智力残疾学生语言障碍往往不愿“说”。因此,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上应该严格把好语言关,把思维训练和语言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决不能分离。本文从情感交流,启发开口说话;反复训练,巩固发音技巧两个方面,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注意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训练。因此,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上应该严格把好语言关,把思维训练和语言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决不能分离。为此,平时我在教学中注意他们的语言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情感交流,启发开口说话
普校中要有民主的课堂氛围,在弱智生教学中同样要有民主的课堂氛围,积极的师生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爱学、乐学的催化剂。在教育中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关心、爱护每一位残疾学生;以“师之爱”来激发“生之情”。譬如,我将班上每一位学生的生日牢记在心,到生日那天,送给他们生日礼物,大家唱歌跳舞,祝他们生日快乐!与学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像慈母般地关怀、温暖和爱护着他们。去年新学期开始,学校收了一名由外地转来的男生,他原先只会点头、摇头,说话含含糊糊,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在教学中,我就把这位同学的语言训练放在首要位置,想方设法为他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下课就和他在一起,使他感到老师对他的一种亲切感,让他在玩耍中愉快地、轻松地、不知不觉地学会说话,与他聊天,进行交流。在他生日的那天,送了一些小礼物,并和其他同学一起祝贺他生日快乐,使他非常高兴,让其感到教师和同学的亲切。
记得这位同学开始上课时,也想举手发言,但很胆怯,根本讲不清楚而且不完整,看着他那呆呆的眼神和傻乎乎的表情,我想一定要给他树立信心,增加勇气。过后,我特地找了一个学习成绩差点的学生发言,并且及时给予表扬,用无声的行动来影响他。同时,我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团结、温暖的集体,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他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潜移默化,谆谆诱导,终于使他在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了。
2.耐心鼓励,创造发言机会
人的自尊心、成就感的满足,就会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新的工作动力,就会使人产生一种愉快健康的情绪,就会使他干劲倍增,信心十足,去迎接新的困难,去获取新的成功。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了这一点。我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去获得更成功的体验;调动大家语言表达、思维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只要是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回答,回答得即使不太准确,我也给予表扬,以培养学生能经常大胆发言的勇气。问题难一点的就先请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继而让学生慢慢地复述一遍,然后表扬他们听讲认真,给予鼓励。例如8减4等于几·学生容易答:“4”。这时,我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8减4等于4。听起来回答问题只有6个字很简单,但让学生说完整就困难极了,他回答问题不是少字就是多字,我耐心地及时纠正,再让他重复一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发言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帮学生提前预习明天的课程。到了第二天,大部分学生就把想到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有几次,我刚把问题讲完,有的学生就举手回答,回答正确我就继续表扬:“对,就这样,加把劲,你们的成绩就追上来了。”现在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发言,回答也完整清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在下课后还能帮助别的同学。
3.反复训练,巩固发音技巧
数学课上,我还注意反复训练,不断纠正学生的发音。如“十”念成“四”,“四”读作“十”,我十分耐心地帮他们矫正口形,纠正发音。对着大镜子叫学生跟我学,我一遍一遍地教,其他同学都认真地听,我和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一直坚信弱智并不等于无智,“世上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新课程标准》指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经验联系起来,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隔离,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是一种尝试、一种体验、一种应用。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从现实生活、有效课堂和操作活动的立体式参与中去把握。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搞好数学教学要注意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训练,严格要求发言完整、清楚,正确回答问题,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没有语言训练就不能激发思维、语言也不能丰富。所以各种教学都要注意语言训练,并持之以恒,掌握并巩固发言技巧。从小入手,对于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每一点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表扬。我相信,在老师热情地关怀帮助下,会突破语言关,从而在各方面都会有较大的进步。
【关键词】智力残疾学生 数学教学 语言能力 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了一个常谈常新的教育话题。尽管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特殊教育学校一线教师始终坚持着的追求,但是“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是高投人低产出的微效教学,甚至是有投人无产出的无效教学”-似乎是个无可辩驳的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由原来的轻度智障儿转变成中重度智障生。为了满足不同水平的智障儿童发展的需要,培智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有效教学的途径。信息技术在培智数学教学生活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游戏中学习、自主中收获、情感中领悟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智力残疾学生语言障碍往往不愿“说”。有的想说,说的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只用手势或用点头摇头来表示。这在弱智生中是较为典型的,这样将直接影响逻辑思维的严谨。长期下去,他们头脑中的数的概念将十分模糊,势必在分析、计算的过程中连猜带蒙瞎写,形成恶性循环,以至越学越难学,严重影响智力补偿、智力发展等。针对智障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采取合适的课堂行为调控措施,促使智障儿童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智力残疾学生语言障碍往往不愿“说”。因此,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上应该严格把好语言关,把思维训练和语言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决不能分离。本文从情感交流,启发开口说话;反复训练,巩固发音技巧两个方面,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注意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训练。因此,教师在数学课教学上应该严格把好语言关,把思维训练和语言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决不能分离。为此,平时我在教学中注意他们的语言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情感交流,启发开口说话
普校中要有民主的课堂氛围,在弱智生教学中同样要有民主的课堂氛围,积极的师生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爱学、乐学的催化剂。在教育中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关心、爱护每一位残疾学生;以“师之爱”来激发“生之情”。譬如,我将班上每一位学生的生日牢记在心,到生日那天,送给他们生日礼物,大家唱歌跳舞,祝他们生日快乐!与学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像慈母般地关怀、温暖和爱护着他们。去年新学期开始,学校收了一名由外地转来的男生,他原先只会点头、摇头,说话含含糊糊,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在教学中,我就把这位同学的语言训练放在首要位置,想方设法为他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下课就和他在一起,使他感到老师对他的一种亲切感,让他在玩耍中愉快地、轻松地、不知不觉地学会说话,与他聊天,进行交流。在他生日的那天,送了一些小礼物,并和其他同学一起祝贺他生日快乐,使他非常高兴,让其感到教师和同学的亲切。
记得这位同学开始上课时,也想举手发言,但很胆怯,根本讲不清楚而且不完整,看着他那呆呆的眼神和傻乎乎的表情,我想一定要给他树立信心,增加勇气。过后,我特地找了一个学习成绩差点的学生发言,并且及时给予表扬,用无声的行动来影响他。同时,我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团结、温暖的集体,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他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潜移默化,谆谆诱导,终于使他在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了。
2.耐心鼓励,创造发言机会
人的自尊心、成就感的满足,就会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新的工作动力,就会使人产生一种愉快健康的情绪,就会使他干劲倍增,信心十足,去迎接新的困难,去获取新的成功。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了这一点。我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去获得更成功的体验;调动大家语言表达、思维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只要是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回答,回答得即使不太准确,我也给予表扬,以培养学生能经常大胆发言的勇气。问题难一点的就先请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继而让学生慢慢地复述一遍,然后表扬他们听讲认真,给予鼓励。例如8减4等于几·学生容易答:“4”。这时,我要求学生完整地回答:8减4等于4。听起来回答问题只有6个字很简单,但让学生说完整就困难极了,他回答问题不是少字就是多字,我耐心地及时纠正,再让他重复一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发言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帮学生提前预习明天的课程。到了第二天,大部分学生就把想到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有几次,我刚把问题讲完,有的学生就举手回答,回答正确我就继续表扬:“对,就这样,加把劲,你们的成绩就追上来了。”现在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发言,回答也完整清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在下课后还能帮助别的同学。
3.反复训练,巩固发音技巧
数学课上,我还注意反复训练,不断纠正学生的发音。如“十”念成“四”,“四”读作“十”,我十分耐心地帮他们矫正口形,纠正发音。对着大镜子叫学生跟我学,我一遍一遍地教,其他同学都认真地听,我和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一直坚信弱智并不等于无智,“世上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新课程标准》指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经验联系起来,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隔离,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是一种尝试、一种体验、一种应用。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从现实生活、有效课堂和操作活动的立体式参与中去把握。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搞好数学教学要注意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训练,严格要求发言完整、清楚,正确回答问题,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没有语言训练就不能激发思维、语言也不能丰富。所以各种教学都要注意语言训练,并持之以恒,掌握并巩固发言技巧。从小入手,对于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每一点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表扬。我相信,在老师热情地关怀帮助下,会突破语言关,从而在各方面都会有较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