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大力发展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农业保障,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而稻飞虱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在虫害发生时对水稻产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分析稻飞虱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总结了防治稻飞虱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稻飞虱;发生原因;防止对策
稻飞虱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稻飞虱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灾害时,会以爆发性、毁灭性的特点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甚至死亡。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我们要时刻加强对稻飞虱的防范意识,做好提前科学防治的准备。
一、水稻稻飞虱的分析研究
1.稻飞虱的生活习性
三种稻飞虱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这两个种类对于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稻飞虱一般体长为4到5毫米,体形较小,触角为短锥状,遍体呈灰黄色,其翅膀为透明并主要有长翅和短翅两种。其中长翅的稻飞虱成虫可以进行迁飞,将虫害的危害范围扩大,其迁飞不仅受自身条件影响,并且和海域、寄主、营养、天气等条件也密切相关。稻飞虱大多数具有趋光性,喜欢潜伏在植株的叶或枝干上,但其生性胆小,一旦有外界的影响,就会迅速逃离不易捕捉。稻飞虱喜欢将虫卵产在水稻嫩叶下叶鞘内,每次产卵大约100到150粒,呈褐色条案,但并不明显。三种飞虱的生活习性略有差异,其分布范围也各不相同,其中褐飞虱主要集中在北方及长江以南流域,灰飞虱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稻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一样,对于长江以南的流域危害最为严重。褐飞虱的生活区域大多是温热潮湿,由于夏秋季节湿热多雨,非常适合褐飞虱生长繁殖,所以褐飞虱虫害通常在这个季节爆发。与褐飞虱相比,灰飞虱更喜欢生活在温度较低的环境,而白背飞虱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无论是在多雨,还是干旱的环境都能得以生存。
2.稻飞虱的危害特征
稻飞虱是对水稻减产的最大元凶之一,其主要吸食水稻的汁液,造成水稻内各成分含量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各种酶活性降低,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瘫病、枯死等严重后果。
(1)直接危害。大多数稻飞虱成虫会直接吸食水稻的汁液,导致其内部成分变化,阻碍养分运输,干扰光合作用产物的正常分配,导致谷穗不饱满,产量下降。灾害严重时,会发生植株根部溃烂,水稻发黄,瘫痪甚至枯死。
(2)产卵危害。稻飞虱的成虫会将虫卵产在水稻体内,在此过程中将水稻的组织刺伤,在表面形成较大伤口,导致水稻水分养分流失,加速水稻瘫痪枯萎死亡。
(3)病毒危害。稻飞虱在吸食水稻过程中,会将自身携带的齿叶矮缩病,草状丛矮病等病菌注入水稻体内,造成水稻瘫病,枯死。同时,稻飞虱的排泄物富含各种营养物质,滞留在水稻表面容易吸引其他害虫来蚕食水稻。
二、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对策
首先,将稻田整改,完善稻田周围设施,根据水稻习性,建造适合水稻健康生长的环境,为水稻的良好发育提供完善的先决条件。其次,选择稻苗时,根据当地土壤的特性,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抗病抗虫害能力较强的稻苗进行培育,从而降低稻飞虱对水稻造成的危害。第三,在栽种水稻过程中,应掌握好种植深度,合理密植,保证水稻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健康生长。第四,在水稻的生长阶段合理施肥,充分保证水稻各种养分的均衡,同时勤翻土壤,缩小稻飞虱生长繁殖的空间,为水稻提供更多的氧气,使其健康生长。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因为过多的施用氮肥,会造成水稻生长过盛,汁液繁多,密度大湿度高,容易吸引稻飞虱群聚集吸食,产卵,据调查显示,氮肥充足的稻田与其他稻田相比,稻飞虱的虫口密度大约高出2到3倍。第五,适量在田间中种植一些其他作物,对稻飞虱进行有效阻隔,从而降低稻飞虱对于水稻所造成的危害。最后,应该合理轮作,继续恶化稻飞虱的生活环境,减少稻飞虱的虫口基数。
2.生物防治
随着农药的使用,稻飞虱对农药的抗性也变得越来越强,此时运用生物防治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了解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多在田间种植对稻飞虱有害,对水稻无害的植株,从而减少稻飞虱数量,通过种植天敌来控制稻飞虱的危害程度。同时,清除稻田周围的杂草,消灭稻飞虱的栖息场所,从根本上消灭遗留虫源;引入青蛙或者鸭子进行捕食防治,以稻鸭、稻蛙共栖方式对于稻飞虱危害进行根本防治。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寄生蜂的投入使用,对于稻飞虱危害的控制作用也已经非常明显。
3.化学防治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一定要遵循“两查两定”的方针策略进行预防,即查虫龄,定防治预期,查虫口密度,定防治期限。防治之前,相关人员要充分了解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做好事先的防治工作,其中务农者要加大对虫害信息的收集力度,通过整理分析总结往年虫害发生的具体时间及状况;工作者也要加大管理,监测虫害,在虫害发生时发出警报,使农民有时间做好防护措施。
在稻飞虱爆发期之前,采用高效,对水稻无害的农药进行喷洒,做到事前防治。在治理稻飞虱方面,毒死蜱、吡虫啉、马拉硫磷、吡蚜酮、醚菊酯等农药具有良好的效果。喷洒时注意严格控制好药量,避免药量过多对其他作物造成过量杀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确保合理科学用药。并且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进行防治,这样稻飞虱会产生抗体,免疫毒性,同时刺激稻飞虱疯狂产卵,造成短时间内虫害再次猖獗。防治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小机均匀喷雾,并注意药和水适量应用,喷粗雾于植株的中下部稻飞虱的集中部位,做到有效殺虫。喷洒农药时,注意戴上手套等防护措施,防止农药中毒。
三、结语
水稻稻飞虱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所以有必要充分了解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合理培育,科学用药,做好农业预防,生物预防,化学预防的综合治理,降低稻飞虱的危害程度,使水稻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翟保平,周国辉,陶小荣,等.稻飞虱暴发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03):480-487.
[2]侯婷婷,霍治国,李世奎,等.影响稻飞虱迁飞规律的气象环境成因[J]. 自然灾害学报,2003,(03):142-148.
关键词:稻飞虱;发生原因;防止对策
稻飞虱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稻飞虱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灾害时,会以爆发性、毁灭性的特点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甚至死亡。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我们要时刻加强对稻飞虱的防范意识,做好提前科学防治的准备。
一、水稻稻飞虱的分析研究
1.稻飞虱的生活习性
三种稻飞虱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这两个种类对于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稻飞虱一般体长为4到5毫米,体形较小,触角为短锥状,遍体呈灰黄色,其翅膀为透明并主要有长翅和短翅两种。其中长翅的稻飞虱成虫可以进行迁飞,将虫害的危害范围扩大,其迁飞不仅受自身条件影响,并且和海域、寄主、营养、天气等条件也密切相关。稻飞虱大多数具有趋光性,喜欢潜伏在植株的叶或枝干上,但其生性胆小,一旦有外界的影响,就会迅速逃离不易捕捉。稻飞虱喜欢将虫卵产在水稻嫩叶下叶鞘内,每次产卵大约100到150粒,呈褐色条案,但并不明显。三种飞虱的生活习性略有差异,其分布范围也各不相同,其中褐飞虱主要集中在北方及长江以南流域,灰飞虱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稻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一样,对于长江以南的流域危害最为严重。褐飞虱的生活区域大多是温热潮湿,由于夏秋季节湿热多雨,非常适合褐飞虱生长繁殖,所以褐飞虱虫害通常在这个季节爆发。与褐飞虱相比,灰飞虱更喜欢生活在温度较低的环境,而白背飞虱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无论是在多雨,还是干旱的环境都能得以生存。
2.稻飞虱的危害特征
稻飞虱是对水稻减产的最大元凶之一,其主要吸食水稻的汁液,造成水稻内各成分含量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各种酶活性降低,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瘫病、枯死等严重后果。
(1)直接危害。大多数稻飞虱成虫会直接吸食水稻的汁液,导致其内部成分变化,阻碍养分运输,干扰光合作用产物的正常分配,导致谷穗不饱满,产量下降。灾害严重时,会发生植株根部溃烂,水稻发黄,瘫痪甚至枯死。
(2)产卵危害。稻飞虱的成虫会将虫卵产在水稻体内,在此过程中将水稻的组织刺伤,在表面形成较大伤口,导致水稻水分养分流失,加速水稻瘫痪枯萎死亡。
(3)病毒危害。稻飞虱在吸食水稻过程中,会将自身携带的齿叶矮缩病,草状丛矮病等病菌注入水稻体内,造成水稻瘫病,枯死。同时,稻飞虱的排泄物富含各种营养物质,滞留在水稻表面容易吸引其他害虫来蚕食水稻。
二、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对策
首先,将稻田整改,完善稻田周围设施,根据水稻习性,建造适合水稻健康生长的环境,为水稻的良好发育提供完善的先决条件。其次,选择稻苗时,根据当地土壤的特性,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抗病抗虫害能力较强的稻苗进行培育,从而降低稻飞虱对水稻造成的危害。第三,在栽种水稻过程中,应掌握好种植深度,合理密植,保证水稻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健康生长。第四,在水稻的生长阶段合理施肥,充分保证水稻各种养分的均衡,同时勤翻土壤,缩小稻飞虱生长繁殖的空间,为水稻提供更多的氧气,使其健康生长。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因为过多的施用氮肥,会造成水稻生长过盛,汁液繁多,密度大湿度高,容易吸引稻飞虱群聚集吸食,产卵,据调查显示,氮肥充足的稻田与其他稻田相比,稻飞虱的虫口密度大约高出2到3倍。第五,适量在田间中种植一些其他作物,对稻飞虱进行有效阻隔,从而降低稻飞虱对于水稻所造成的危害。最后,应该合理轮作,继续恶化稻飞虱的生活环境,减少稻飞虱的虫口基数。
2.生物防治
随着农药的使用,稻飞虱对农药的抗性也变得越来越强,此时运用生物防治就会取得良好的成效。了解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多在田间种植对稻飞虱有害,对水稻无害的植株,从而减少稻飞虱数量,通过种植天敌来控制稻飞虱的危害程度。同时,清除稻田周围的杂草,消灭稻飞虱的栖息场所,从根本上消灭遗留虫源;引入青蛙或者鸭子进行捕食防治,以稻鸭、稻蛙共栖方式对于稻飞虱危害进行根本防治。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寄生蜂的投入使用,对于稻飞虱危害的控制作用也已经非常明显。
3.化学防治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一定要遵循“两查两定”的方针策略进行预防,即查虫龄,定防治预期,查虫口密度,定防治期限。防治之前,相关人员要充分了解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做好事先的防治工作,其中务农者要加大对虫害信息的收集力度,通过整理分析总结往年虫害发生的具体时间及状况;工作者也要加大管理,监测虫害,在虫害发生时发出警报,使农民有时间做好防护措施。
在稻飞虱爆发期之前,采用高效,对水稻无害的农药进行喷洒,做到事前防治。在治理稻飞虱方面,毒死蜱、吡虫啉、马拉硫磷、吡蚜酮、醚菊酯等农药具有良好的效果。喷洒时注意严格控制好药量,避免药量过多对其他作物造成过量杀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确保合理科学用药。并且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进行防治,这样稻飞虱会产生抗体,免疫毒性,同时刺激稻飞虱疯狂产卵,造成短时间内虫害再次猖獗。防治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小机均匀喷雾,并注意药和水适量应用,喷粗雾于植株的中下部稻飞虱的集中部位,做到有效殺虫。喷洒农药时,注意戴上手套等防护措施,防止农药中毒。
三、结语
水稻稻飞虱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所以有必要充分了解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合理培育,科学用药,做好农业预防,生物预防,化学预防的综合治理,降低稻飞虱的危害程度,使水稻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翟保平,周国辉,陶小荣,等.稻飞虱暴发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03):480-487.
[2]侯婷婷,霍治国,李世奎,等.影响稻飞虱迁飞规律的气象环境成因[J]. 自然灾害学报,2003,(03):1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