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准对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讨,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文章主要探讨高中物理教学应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修正并完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对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支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也相应地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破旧立新。
一、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特别关注
教育致力于人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各种能力,是教育的根本性内涵。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关的学习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独立地收集了实验数据,才能体会实验数据是在预定的时间通过观察预定目标而得到的;只有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才能真正掌握从图书索引章节目录中找到所需信息的方法;只有上了因特网,才可能学会怎样从因特网中检索需要的信息;只有进行了社会调查,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怎样的形式进行调查,应该怎样记录调查的信息。也就是说,收集信息的能力是在收集信息的活动中获得和提高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事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生与能力培养相关的行为,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只是关注学生在该过程中所获得的结论。应该明确,学生所经历的探究、观察、调查、阅读等过程,这本身就是学习目标之一。学生按要求经历了这一过程,就是完成了这个目标,有时并不在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结论如何。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结论会因使用频率的减少而逐渐淡忘,但他们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却会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加强和深化,成为他们学习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强调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把物理问题分成了各种类型,讲解某一类别问题时,提出一套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把问题分门别类,是在归纳问题的共同特征,这种做法本身无可非议。但我们应该明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套用解决问题的类型”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怎么样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这类陈述性知识相比,方法和思路常常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它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水平,取决于能否将它自觉地迁移到新的情境。由于它比陈述性知识的迁移有更大的跨度,因此很难用讲述的方法达到掌握的目的。科学方法和思路的建立,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使其在获得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归纳物理方法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让学生充分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欣赏科学的优美,体会科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通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科学的价值观,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善于改变与事实、证据不一致的自我判定,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传闻,把实验作为检验某种学说的最终标准。认识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的极好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深深感悟到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中,应该为学生提供独立进行观察、调查、制作和实验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不仅乐于独立地了解、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而且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善于发表独到的见解。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倡导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营造活跃宽松的氛围,为学生动手实验、言语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参与者的智慧都被集体所共享,协同工作的价值得到体验,团队作用得到弘扬,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协同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思路
新课程标准和与之相辅的教学改革为教学行为转变开拓了空间。如何将教材内容贯彻到每位学生,并实现新课标所要达到的标准。还需要具体组织实施教学。显然新课标下的组织教学不等同于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在形式上应该有一些变化。
(一)要注意尊重和赞赏学生,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要注意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去鼓励学生,以便从情感上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愿意学习,热爱学习。这样的教学会很轻松,亦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我们不宜在学生提出独特但有误的见解时急着去否定它,不是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去冷落他,而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任何人在失落时都需要得到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当学生在学习一门相对陌生的学科时。我们决不能因为学生在研究合外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时忽略它们的矢量性而嘲笑他们,反之,我们应该在学生发现力和加速快慢间有联系时及时提出表扬。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去探究
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不是由老师去包办探究。教师只应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引导仅仅是提示、帮助,说穿了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学生探究,如教师在课堂总结得出规律后,要求学生进行验证性探究。这样的探究是教师布置下去的任务,学生的探究是被动的。今后的探究不再是教材内容所安排的,亦非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学生为解决问题所考虑的各项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实践。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帮助和指导,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其审视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引导是当学生迷惑时教师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而不是轻易去告知方向。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往我们评价一位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高低往往是看这堂课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有没有做小动作、走神、打瞌睡,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是否能掌握这堂课的知识。而现在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是否通过这些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相对于某一时期知识本身是确定的,而运用确定的知识是无穷尽的,没有人能将人类社会积累下的所有知识都掌握。不过作为学生应该能做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以便他们在日后需要的时候,及时迅速地掌握某项知识或技能。
(四)教学过程应充满着学习、反思和合作
就教师自身而言,教了几十年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很可能在新环境下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但这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反思和合作来改善。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后的反思能帮助我们及时积累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提供条件。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对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支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也相应地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破旧立新。
一、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特别关注
教育致力于人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各种能力,是教育的根本性内涵。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关的学习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独立地收集了实验数据,才能体会实验数据是在预定的时间通过观察预定目标而得到的;只有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才能真正掌握从图书索引章节目录中找到所需信息的方法;只有上了因特网,才可能学会怎样从因特网中检索需要的信息;只有进行了社会调查,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怎样的形式进行调查,应该怎样记录调查的信息。也就是说,收集信息的能力是在收集信息的活动中获得和提高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些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事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生与能力培养相关的行为,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只是关注学生在该过程中所获得的结论。应该明确,学生所经历的探究、观察、调查、阅读等过程,这本身就是学习目标之一。学生按要求经历了这一过程,就是完成了这个目标,有时并不在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结论如何。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结论会因使用频率的减少而逐渐淡忘,但他们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却会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加强和深化,成为他们学习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强调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把物理问题分成了各种类型,讲解某一类别问题时,提出一套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把问题分门别类,是在归纳问题的共同特征,这种做法本身无可非议。但我们应该明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套用解决问题的类型”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怎么样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这类陈述性知识相比,方法和思路常常称之为程序性知识,它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水平,取决于能否将它自觉地迁移到新的情境。由于它比陈述性知识的迁移有更大的跨度,因此很难用讲述的方法达到掌握的目的。科学方法和思路的建立,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使其在获得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归纳物理方法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让学生充分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欣赏科学的优美,体会科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通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科学的价值观,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善于改变与事实、证据不一致的自我判定,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传闻,把实验作为检验某种学说的最终标准。认识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的极好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深深感悟到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中,应该为学生提供独立进行观察、调查、制作和实验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不仅乐于独立地了解、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而且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善于发表独到的见解。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倡导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营造活跃宽松的氛围,为学生动手实验、言语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参与者的智慧都被集体所共享,协同工作的价值得到体验,团队作用得到弘扬,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协同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思路
新课程标准和与之相辅的教学改革为教学行为转变开拓了空间。如何将教材内容贯彻到每位学生,并实现新课标所要达到的标准。还需要具体组织实施教学。显然新课标下的组织教学不等同于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在形式上应该有一些变化。
(一)要注意尊重和赞赏学生,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要注意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去鼓励学生,以便从情感上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愿意学习,热爱学习。这样的教学会很轻松,亦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我们不宜在学生提出独特但有误的见解时急着去否定它,不是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去冷落他,而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任何人在失落时都需要得到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当学生在学习一门相对陌生的学科时。我们决不能因为学生在研究合外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时忽略它们的矢量性而嘲笑他们,反之,我们应该在学生发现力和加速快慢间有联系时及时提出表扬。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去探究
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不是由老师去包办探究。教师只应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引导仅仅是提示、帮助,说穿了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学生探究,如教师在课堂总结得出规律后,要求学生进行验证性探究。这样的探究是教师布置下去的任务,学生的探究是被动的。今后的探究不再是教材内容所安排的,亦非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学生为解决问题所考虑的各项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实践。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帮助和指导,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其审视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引导是当学生迷惑时教师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而不是轻易去告知方向。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往我们评价一位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高低往往是看这堂课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有没有做小动作、走神、打瞌睡,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是否能掌握这堂课的知识。而现在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是否通过这些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相对于某一时期知识本身是确定的,而运用确定的知识是无穷尽的,没有人能将人类社会积累下的所有知识都掌握。不过作为学生应该能做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以便他们在日后需要的时候,及时迅速地掌握某项知识或技能。
(四)教学过程应充满着学习、反思和合作
就教师自身而言,教了几十年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很可能在新环境下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但这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反思和合作来改善。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后的反思能帮助我们及时积累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