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师矛盾是指家长在与教师直接或间接的互动交往过程中,由于一方或双方的原因引发的沟通信任危机、情感关系疏远,或是不满意对方的专业水平和匹配程度,继而引发的亲师问题[1]。不可否认的是,现今家园关系中存在着家长与教师的矛盾和冲突,但家长与幼儿教师对亲师矛盾的归因却存在差异。本研究尝试剖析了亲师矛盾中亲师双方归因的现实样态,有针对性地从幼儿园、幼儿教师与家长三方面为解决亲师矛盾提出重构建议,以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家园合作在学前教育中举足轻重
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之间通过交往、互动形成的直接关系。当今,家园之间的合作与共育愈发受到重视,而良好的亲师关系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1.良好的亲师关系与幼儿发展辅牙相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教师、家长是幼儿成长进程中的重要影响者,教师和家长之间发生的社会行为无疑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幼儿产生影响。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是以幼儿为纽带建立的,有研究指出,良好的亲师关系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2]可见,良好的亲师关系对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解决亲师矛盾对于推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作用斐然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很繁复的事情,不是靠家庭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在双方通力合作下才能得到十分的功效。”在家长与教师的良好关系下,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吸纳来自家庭以及与家长有关的一些社会资源作为自身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幼儿园所具有的相对丰富和全面的教育资源可以改善单个家庭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家长可以得到更多有关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子女方面情感及方法上的支持。良好的亲师关系可以充分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使教育的作用最大化,在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二、亲师矛盾中亲师双方归因的现实样态
1.家长对幼儿教师整体满意度低
在亲师矛盾中,家长认为教师的行为占矛盾成因的主要部分,家长对教师的行为存在较大不满。家长对教师满意程度低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沟通信任不足,第二是情感关系不良。造成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信任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幼儿的不当表述、社会媒体的夸大描述及教师沟通主动性差等。
幼儿的不当表述会引发亲师之间的误会。由于入园、离园时家长较多,教师无法与家长深入交流,家长回到家便会询问孩子在园的经历和感受。这一时期幼儿容易把现实和想象混淆,家长也很难对孩子说出的话加以区分,再加上强烈的护子之心,遇到问题后很难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理解教师,从而引发对教师的误会。新闻媒体对教师的负面形象描绘也会加深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危机。现今各种频繁曝出的与幼儿教师相关的负面报道及一些幼儿教师的不良行为破坏了家长心中的幼儿教师形象,让家长深感恐慌,也在很多家长的心中建立起“教师不值得信任”的负面想法,从而引发亲师矛盾。有些幼儿教师不能與家长及时沟通幼儿的行为,导致家长处于被动的位置,也会产生不信任的猜忌行为。
当家长与教师的情感关系不良时,教师的回应态度是引发亲师矛盾的关键。现今教师处于幼儿教育的专业地位,是社会上认可的专业人士,但有些教师对部分家长不恰当的建议漠然处之甚至不予回应,使家长与教师心生嫌隙。有研究者认为:“有些教师终其职业生涯都在守护其专业实践的核心领域。有时表现得近乎封闭和保守。”[3]从另一方面看,随着家长的文化水平日益增高,他们会自认为学历水平较高,对幼儿教师的话不屑一顾,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干扰。部分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所有孩子和家长,根据家长的能力、职位高低来确定和家长的关系,将家园关系庸俗化,也会引起家长的不满。
2.亲师双方在育儿观念上存在巨大分歧
在亲师矛盾的家长归因中,十分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与家长在幼儿教育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矛盾。研究者根据家长对幼儿成长的不同关心内容,将家长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关注生存型”;第二种是“关注生活型”。关注生存主要体现在家长对高考制度的追崇,与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所以与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巨大分歧。对于幼儿教育的目的,他们认为孩子到了幼儿园,教师就应该多教一些知识与技能,比如认字、算术、背古诗,不能只带着孩子玩。当孩子回到家后,如果回答不出来今天学习了什么,家长便会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产生不满。正如一个案例中所写的那样:╳ ╳ 家长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多少东西,能做多少算术题,会写多少汉字。每当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家长总会焦急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甚至还会拿出数字和汉字来考孩子。如果孩子回答今天老师带我们玩了什么,家长就会很不满意,认为幼儿教师的教育是错误的,什么都不教给孩子。
关注生活型家长以照顾好幼儿的起居生活为教育之首,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持这种观念的以祖辈居多,很多祖辈以“疼”孩子取代了“教”孩子,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忽略了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养成。与此同时,家长不能及时更新自身存在的错误观念,这种现象给教师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与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背道而驰,影响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易引发矛盾。
3.亲师双方大多将矛盾归因至对方
在家长归因中,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普遍较低,而在教师归因中,教师对家长的评价也较低。这说明家长认为亲师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幼儿教师则将亲师矛盾归咎于家长。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和家长双方均责任归属不强。家长认为幼儿只要在幼儿园中,教师就要对幼儿负全部责任,幼儿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正如家长所说:“既然送到幼儿园,当然老师就要负全责。”更有部分家长忽略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将育儿的责任全部推给教师。从另一方面看,幼儿教师亦是如此,在问题发生后,部分教师则认为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正确或家庭教育不足导致。他们认为幼儿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家长的责任,而家长却忽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还有一部分教师担心会造成家长的不满而被迫忽略自身教育幼儿的责任。如访谈中有教师说:“我们教师想给孩子上一些手工课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但是有些家长就不愿意,他们怕小剪刀会伤害到孩子,其实有的时候家长多虑了,过于保护孩子反而对孩子不好。”二是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自我反思不足。在利己观念的影响下,问题发生后,双方往往会“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对自身行为缺乏反省。
三、亲师矛盾中亲师双方的关系重构
亲师矛盾一旦产生,会对家长、幼儿和教师三方均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针对上述亲师矛盾的归因及差异,从幼儿教师、家长及幼儿园的角度有的放矢地寻找科学建议,减少亲师矛盾,最终达到三方共赢。
1.幼儿教师增强沟通技能,妥善处理亲师关系
要构建良好的亲师关系,提升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增强教师自身的沟通能力是基础。要做好家长工作,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是必备条件。当幼儿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先有思考再与家长沟通,沟通的过程中也要有理有据,这样才能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使家长信服。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兼顾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全方位分析幼儿的行为与心理特征,积极唤起家长的共识。这样,家长工作才能够迎刃而解。
教师要勤于并乐于与家长沟通,主动把握住与家长沟通的契机,积极与家长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想家长之所想,针对每个家长的性格、认知与习惯来进行交流。沟通时,教师应抓住重点,不牵扯多余的话题,多提供有用的信息,多为家长提一些积极的建议。
理性的心态也是教师必备的沟通良技。在面对一些家长的偏激行为时,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与专业素养。与家长发生误会时,教师要保持冷静,不要急于为自己辩护,理智处理,避免矛盾激化。与家长的误会解除后,教师切忌得理不饶人,造成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要因家长的误解而影响到对幼儿的态度,对幼儿应该加以更多的关爱,通过自己对幼儿的态度与表现,赢得家长的信任。
2.家长转变落后观念,促成家园观念统一
家长要多多学习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转变固有的错误理念。对此,幼儿教师和幼儿园要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家长吸收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首先,教师要帮助家长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一些家长有时对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科学的理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教师完成教学。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依靠自身的专业能力影响家长,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纲领性文件精神及时传递给家长,使其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传授教育技巧,从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家园合作顺利进行。
幼儿园要为家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通过多种手段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比如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利用班级门前的“家园互动栏”把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心得张贴在宣传栏上,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利用网络电子设备等建立教师与家长的互动群,第一时间更新教育动态,并且定期发送一些关于科学育儿的内容和经验供家长学习借鉴。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性去改变自身的错误理念。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教育名著进行学习,发现自身教育上的漏洞;还应多浏览育儿相关的网站及帖子,从中发现相似的问题,通过他人的经验和观点分享,提升自我的教育水平。家长还应多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参加育儿相关的讲座,同时也要与班级教师多沟通,摒弃传统观念,与教师形成合力,促进幼儿的成长,避免双方矛盾的产生。
3.幼儿园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将矛盾扼制于苗头
幼儿园建立亲师评价反馈机制是衡量亲师矛盾的有效砝码。为保证机制的顺利进行,幼儿园要对亲师评价反馈机制的人员、时间、形式都有所划定,从规章上对亲师双方有所要求与规范。
评价反馈机制要保证亲师双方都参与进来。家长和教师都要遵循规定,家长对教师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并且及时反馈,幼儿教师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等也做出评价和反馈。双方都应对彼此做出合理评估,促进共同进步。
评价形式不单单拘泥于纸质评分,也要有网络反馈与面对面访谈。幼儿园应为家长和幼儿教师发放纸质评分材料,让家长与教师对双方的评价有具体的体现。管理者把它们回收上来后逐一分析并反馈,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双方隐私的保护。网络反馈即通过公众号等形式把網络评价单等发放给家长和教师,待填写完毕后再回发至园管理者处。这样的反馈方式简单便捷,随时都可以填写。面对面访谈即家长或教师有想法可以与管理者进行一对一访谈,就对方的行为、理念等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使评价与反馈更直接、更生动。
在设置评价时间上,分为定期反馈与不定期反馈。定期反馈如每周、每月、每学期一次,家长和教师在规定的时期内评价对方的行为。不定期反馈则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定,幼儿园可以设立“反馈邮箱”,此邮箱有设立于园内的纸质邮箱,也应有电子邮箱,家长和教师如有反馈可以随时投放信件于此,由管理者收集信件,定时商讨。
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的幼儿园大多建立了标准、完整的评价反馈机制,在制度上保障了家园合作等活动的稳定运行[4]。亲师矛盾一旦发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灵活通过此机制来表达各自的想法与建议。园所管理人员作为评价者,可及时搜集事件相关信息,厘清问题焦点与发展的始末,避免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造成矛盾激化。可见设置幼儿园的评价反馈机制,便于家长和教师双方从规范的层面上表明自身的意见,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以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吕冰霞.家园关系中亲师矛盾的特点及成因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2]孙娓娓.家园沟通中的常见认知问题及其改善策略——以信阳市两所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3):39-43.
[3]黄学军.试论教师与家长互动的情感理解[J].教师教育论坛,2013,(12) .
[4]沈蓓绯.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法》的内涵及实务推展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0,(23):61.
一、家园合作在学前教育中举足轻重
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之间通过交往、互动形成的直接关系。当今,家园之间的合作与共育愈发受到重视,而良好的亲师关系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1.良好的亲师关系与幼儿发展辅牙相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教师、家长是幼儿成长进程中的重要影响者,教师和家长之间发生的社会行为无疑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幼儿产生影响。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是以幼儿为纽带建立的,有研究指出,良好的亲师关系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2]可见,良好的亲师关系对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解决亲师矛盾对于推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作用斐然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很繁复的事情,不是靠家庭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在双方通力合作下才能得到十分的功效。”在家长与教师的良好关系下,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吸纳来自家庭以及与家长有关的一些社会资源作为自身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幼儿园所具有的相对丰富和全面的教育资源可以改善单个家庭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家长可以得到更多有关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子女方面情感及方法上的支持。良好的亲师关系可以充分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使教育的作用最大化,在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二、亲师矛盾中亲师双方归因的现实样态
1.家长对幼儿教师整体满意度低
在亲师矛盾中,家长认为教师的行为占矛盾成因的主要部分,家长对教师的行为存在较大不满。家长对教师满意程度低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沟通信任不足,第二是情感关系不良。造成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信任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幼儿的不当表述、社会媒体的夸大描述及教师沟通主动性差等。
幼儿的不当表述会引发亲师之间的误会。由于入园、离园时家长较多,教师无法与家长深入交流,家长回到家便会询问孩子在园的经历和感受。这一时期幼儿容易把现实和想象混淆,家长也很难对孩子说出的话加以区分,再加上强烈的护子之心,遇到问题后很难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理解教师,从而引发对教师的误会。新闻媒体对教师的负面形象描绘也会加深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危机。现今各种频繁曝出的与幼儿教师相关的负面报道及一些幼儿教师的不良行为破坏了家长心中的幼儿教师形象,让家长深感恐慌,也在很多家长的心中建立起“教师不值得信任”的负面想法,从而引发亲师矛盾。有些幼儿教师不能與家长及时沟通幼儿的行为,导致家长处于被动的位置,也会产生不信任的猜忌行为。
当家长与教师的情感关系不良时,教师的回应态度是引发亲师矛盾的关键。现今教师处于幼儿教育的专业地位,是社会上认可的专业人士,但有些教师对部分家长不恰当的建议漠然处之甚至不予回应,使家长与教师心生嫌隙。有研究者认为:“有些教师终其职业生涯都在守护其专业实践的核心领域。有时表现得近乎封闭和保守。”[3]从另一方面看,随着家长的文化水平日益增高,他们会自认为学历水平较高,对幼儿教师的话不屑一顾,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干扰。部分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所有孩子和家长,根据家长的能力、职位高低来确定和家长的关系,将家园关系庸俗化,也会引起家长的不满。
2.亲师双方在育儿观念上存在巨大分歧
在亲师矛盾的家长归因中,十分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与家长在幼儿教育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矛盾。研究者根据家长对幼儿成长的不同关心内容,将家长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关注生存型”;第二种是“关注生活型”。关注生存主要体现在家长对高考制度的追崇,与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所以与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巨大分歧。对于幼儿教育的目的,他们认为孩子到了幼儿园,教师就应该多教一些知识与技能,比如认字、算术、背古诗,不能只带着孩子玩。当孩子回到家后,如果回答不出来今天学习了什么,家长便会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产生不满。正如一个案例中所写的那样:╳ ╳ 家长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多少东西,能做多少算术题,会写多少汉字。每当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家长总会焦急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甚至还会拿出数字和汉字来考孩子。如果孩子回答今天老师带我们玩了什么,家长就会很不满意,认为幼儿教师的教育是错误的,什么都不教给孩子。
关注生活型家长以照顾好幼儿的起居生活为教育之首,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持这种观念的以祖辈居多,很多祖辈以“疼”孩子取代了“教”孩子,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忽略了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养成。与此同时,家长不能及时更新自身存在的错误观念,这种现象给教师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与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背道而驰,影响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易引发矛盾。
3.亲师双方大多将矛盾归因至对方
在家长归因中,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普遍较低,而在教师归因中,教师对家长的评价也较低。这说明家长认为亲师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幼儿教师则将亲师矛盾归咎于家长。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和家长双方均责任归属不强。家长认为幼儿只要在幼儿园中,教师就要对幼儿负全部责任,幼儿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正如家长所说:“既然送到幼儿园,当然老师就要负全责。”更有部分家长忽略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将育儿的责任全部推给教师。从另一方面看,幼儿教师亦是如此,在问题发生后,部分教师则认为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正确或家庭教育不足导致。他们认为幼儿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家长的责任,而家长却忽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还有一部分教师担心会造成家长的不满而被迫忽略自身教育幼儿的责任。如访谈中有教师说:“我们教师想给孩子上一些手工课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但是有些家长就不愿意,他们怕小剪刀会伤害到孩子,其实有的时候家长多虑了,过于保护孩子反而对孩子不好。”二是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自我反思不足。在利己观念的影响下,问题发生后,双方往往会“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对自身行为缺乏反省。
三、亲师矛盾中亲师双方的关系重构
亲师矛盾一旦产生,会对家长、幼儿和教师三方均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针对上述亲师矛盾的归因及差异,从幼儿教师、家长及幼儿园的角度有的放矢地寻找科学建议,减少亲师矛盾,最终达到三方共赢。
1.幼儿教师增强沟通技能,妥善处理亲师关系
要构建良好的亲师关系,提升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增强教师自身的沟通能力是基础。要做好家长工作,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是必备条件。当幼儿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先有思考再与家长沟通,沟通的过程中也要有理有据,这样才能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使家长信服。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兼顾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全方位分析幼儿的行为与心理特征,积极唤起家长的共识。这样,家长工作才能够迎刃而解。
教师要勤于并乐于与家长沟通,主动把握住与家长沟通的契机,积极与家长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想家长之所想,针对每个家长的性格、认知与习惯来进行交流。沟通时,教师应抓住重点,不牵扯多余的话题,多提供有用的信息,多为家长提一些积极的建议。
理性的心态也是教师必备的沟通良技。在面对一些家长的偏激行为时,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与专业素养。与家长发生误会时,教师要保持冷静,不要急于为自己辩护,理智处理,避免矛盾激化。与家长的误会解除后,教师切忌得理不饶人,造成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要因家长的误解而影响到对幼儿的态度,对幼儿应该加以更多的关爱,通过自己对幼儿的态度与表现,赢得家长的信任。
2.家长转变落后观念,促成家园观念统一
家长要多多学习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转变固有的错误理念。对此,幼儿教师和幼儿园要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家长吸收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首先,教师要帮助家长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一些家长有时对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科学的理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教师完成教学。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依靠自身的专业能力影响家长,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纲领性文件精神及时传递给家长,使其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传授教育技巧,从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家园合作顺利进行。
幼儿园要为家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通过多种手段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比如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利用班级门前的“家园互动栏”把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心得张贴在宣传栏上,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利用网络电子设备等建立教师与家长的互动群,第一时间更新教育动态,并且定期发送一些关于科学育儿的内容和经验供家长学习借鉴。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性去改变自身的错误理念。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教育名著进行学习,发现自身教育上的漏洞;还应多浏览育儿相关的网站及帖子,从中发现相似的问题,通过他人的经验和观点分享,提升自我的教育水平。家长还应多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参加育儿相关的讲座,同时也要与班级教师多沟通,摒弃传统观念,与教师形成合力,促进幼儿的成长,避免双方矛盾的产生。
3.幼儿园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将矛盾扼制于苗头
幼儿园建立亲师评价反馈机制是衡量亲师矛盾的有效砝码。为保证机制的顺利进行,幼儿园要对亲师评价反馈机制的人员、时间、形式都有所划定,从规章上对亲师双方有所要求与规范。
评价反馈机制要保证亲师双方都参与进来。家长和教师都要遵循规定,家长对教师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并且及时反馈,幼儿教师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等也做出评价和反馈。双方都应对彼此做出合理评估,促进共同进步。
评价形式不单单拘泥于纸质评分,也要有网络反馈与面对面访谈。幼儿园应为家长和幼儿教师发放纸质评分材料,让家长与教师对双方的评价有具体的体现。管理者把它们回收上来后逐一分析并反馈,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双方隐私的保护。网络反馈即通过公众号等形式把網络评价单等发放给家长和教师,待填写完毕后再回发至园管理者处。这样的反馈方式简单便捷,随时都可以填写。面对面访谈即家长或教师有想法可以与管理者进行一对一访谈,就对方的行为、理念等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使评价与反馈更直接、更生动。
在设置评价时间上,分为定期反馈与不定期反馈。定期反馈如每周、每月、每学期一次,家长和教师在规定的时期内评价对方的行为。不定期反馈则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定,幼儿园可以设立“反馈邮箱”,此邮箱有设立于园内的纸质邮箱,也应有电子邮箱,家长和教师如有反馈可以随时投放信件于此,由管理者收集信件,定时商讨。
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的幼儿园大多建立了标准、完整的评价反馈机制,在制度上保障了家园合作等活动的稳定运行[4]。亲师矛盾一旦发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灵活通过此机制来表达各自的想法与建议。园所管理人员作为评价者,可及时搜集事件相关信息,厘清问题焦点与发展的始末,避免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造成矛盾激化。可见设置幼儿园的评价反馈机制,便于家长和教师双方从规范的层面上表明自身的意见,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以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吕冰霞.家园关系中亲师矛盾的特点及成因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2]孙娓娓.家园沟通中的常见认知问题及其改善策略——以信阳市两所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3):39-43.
[3]黄学军.试论教师与家长互动的情感理解[J].教师教育论坛,2013,(12) .
[4]沈蓓绯.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法》的内涵及实务推展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0,(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