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空中雷声隆隆,风声萧萧;大地上车轮滚滚,歌声飞扬;海洋上惊涛拍岸,海燕歌唱,就是潜身海底的鲸鱼,也会唱出奇妙动听的“鲸歌”!大千世界,精彩纷呈,不仅具有图画美和色彩美,还有音乐美。考生在高考写作文的时候,除了刻画事物的轮廓和色彩,还要记录它们的声音,给文章注入音乐的美感,为作文插上跳跃的音符,自然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妙用拟声词,描绘自然中最真实的声音
拟声词就是模拟事物声音的词语。考生在作文中准确地使用拟声词,会大大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给文章注入浓厚的生活气息。
例如谢雪畴的《“老虎团”的结局》就巧妙运用了很多拟声词描绘声音:
“地上是冰凉的,身子一贴着地面,寒气就‘飕飕’地直往肚皮里钻。”
“那双堆集上的榴弹炮,‘咕隆隆、咕隆隆’地轰响起来。”
“中午过后,天边忽然响起了飞机的‘嗡嗡’声。”
文中“飕飕”“咕隆隆”“嗡嗡”几个拟声词,把当时大王庄的战斗气氛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拟声词运用得当,就可以成为作文的亮点和提分点。例如一个考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便‘噔噔噔’地跑过去,‘吱’的一声把门打开。”文章运用生动形象的拟声词,模拟生活中真实的声音,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作文中是否运用拟声词,如何运用得体,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表达效果。下面是一位考生描写班级开学第一天的情景:
“这个学期我们换了班主任。新班主任可是全校有名的‘老先进’,他穿着夹克衫,瘦瘦的,剃着平头。当新班主任走到黑板前面的时候,大家说话的声音就停止了,教室里只听见同学们翻课本的声音……”
这一段文字描写了新班主任的外貌,但写得平淡无奇,没有特色。文中提到讲话的声音和翻书的声音,但由于没有使用拟声词,就没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最后一句改写成这样:“当新班主任走到黑板前面的时候,‘嗡嗡嗡’的说话声就立刻停止了,教室里只听见‘沙沙沙’的翻书本的声音……”增加两个拟声词,文章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巧用比喻,描绘自然中最美妙的声音
用比喻“绘声”,一般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手法,把无形的声音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例如,同样是说话的声音,小孩子如银铃,少女如莺啼,中年汉子如铜钟,这样就细致分明地区别出不同人的声音。
例如一个考生作文模仿白居易的《琵琶行》,把雨声描绘得细腻传神:
起初,雨不大,‘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到玉盘上。尤其是敲打在屋瓦上的雨点,仿佛古老的音乐,柔和又铿锵,遥远又逼近。细细密密,点点滴滴,仿佛俞伯牙《高山流水》中的沉吟。似水柔情,雨仿佛在诉说着婉转的心事。雨越下越大,砸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从房檐上滴落下来的雨点嘈嘈切切,清脆悦耳,真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使人心旷神怡。偶尔刮来一阵风,树枝便扭动着身躯,叶子“呼呼”地响,千万颗水珠从树上飞落而下,與檐下的水滴一唱一和,创作出一首大自然的交响曲。
考生描写声音时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尤其是敲打在屋瓦上的雨点,仿佛古老的音乐,柔和又铿锵”“细细密密,点点滴滴”,这都形象具体地写出了雨声的特点。运用比喻来描写声音,能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但是运用这种方法,比喻一定要贴切,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善用侧面描写,间接表现声音之美
侧面描写声音,即把听众的感受通过动作、神态、嗅觉、视觉等外化出来。例如林嗣环的《口技》,作者一方面着力描写表演者口技的高超,另一方面又注意描写听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表演者技艺的高妙。如第一处写观众的反应“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描写他们专注入神的动作和神态,有力地表现了声音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侧面描写如同回音壁,将所描写的声音以回音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从回音中品味其声。这种手法往往能达到“深山藏古寺”的奇妙效果,是直接描写无法替代的。考生此法运用得当,往往能令作文增色不少,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妙用拟声词,描绘自然中最真实的声音
拟声词就是模拟事物声音的词语。考生在作文中准确地使用拟声词,会大大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给文章注入浓厚的生活气息。
例如谢雪畴的《“老虎团”的结局》就巧妙运用了很多拟声词描绘声音:
“地上是冰凉的,身子一贴着地面,寒气就‘飕飕’地直往肚皮里钻。”
“那双堆集上的榴弹炮,‘咕隆隆、咕隆隆’地轰响起来。”
“中午过后,天边忽然响起了飞机的‘嗡嗡’声。”
文中“飕飕”“咕隆隆”“嗡嗡”几个拟声词,把当时大王庄的战斗气氛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拟声词运用得当,就可以成为作文的亮点和提分点。例如一个考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便‘噔噔噔’地跑过去,‘吱’的一声把门打开。”文章运用生动形象的拟声词,模拟生活中真实的声音,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作文中是否运用拟声词,如何运用得体,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表达效果。下面是一位考生描写班级开学第一天的情景:
“这个学期我们换了班主任。新班主任可是全校有名的‘老先进’,他穿着夹克衫,瘦瘦的,剃着平头。当新班主任走到黑板前面的时候,大家说话的声音就停止了,教室里只听见同学们翻课本的声音……”
这一段文字描写了新班主任的外貌,但写得平淡无奇,没有特色。文中提到讲话的声音和翻书的声音,但由于没有使用拟声词,就没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最后一句改写成这样:“当新班主任走到黑板前面的时候,‘嗡嗡嗡’的说话声就立刻停止了,教室里只听见‘沙沙沙’的翻书本的声音……”增加两个拟声词,文章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巧用比喻,描绘自然中最美妙的声音
用比喻“绘声”,一般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手法,把无形的声音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例如,同样是说话的声音,小孩子如银铃,少女如莺啼,中年汉子如铜钟,这样就细致分明地区别出不同人的声音。
例如一个考生作文模仿白居易的《琵琶行》,把雨声描绘得细腻传神:
起初,雨不大,‘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到玉盘上。尤其是敲打在屋瓦上的雨点,仿佛古老的音乐,柔和又铿锵,遥远又逼近。细细密密,点点滴滴,仿佛俞伯牙《高山流水》中的沉吟。似水柔情,雨仿佛在诉说着婉转的心事。雨越下越大,砸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从房檐上滴落下来的雨点嘈嘈切切,清脆悦耳,真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使人心旷神怡。偶尔刮来一阵风,树枝便扭动着身躯,叶子“呼呼”地响,千万颗水珠从树上飞落而下,與檐下的水滴一唱一和,创作出一首大自然的交响曲。
考生描写声音时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尤其是敲打在屋瓦上的雨点,仿佛古老的音乐,柔和又铿锵”“细细密密,点点滴滴”,这都形象具体地写出了雨声的特点。运用比喻来描写声音,能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但是运用这种方法,比喻一定要贴切,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善用侧面描写,间接表现声音之美
侧面描写声音,即把听众的感受通过动作、神态、嗅觉、视觉等外化出来。例如林嗣环的《口技》,作者一方面着力描写表演者口技的高超,另一方面又注意描写听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表演者技艺的高妙。如第一处写观众的反应“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描写他们专注入神的动作和神态,有力地表现了声音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侧面描写如同回音壁,将所描写的声音以回音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从回音中品味其声。这种手法往往能达到“深山藏古寺”的奇妙效果,是直接描写无法替代的。考生此法运用得当,往往能令作文增色不少,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