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诞过了,等新年,新年过后,西方的节目季也就接近尾声了。但是对于全加拿大华裔人口占比最大的城市,温哥华的节日季还要等待另一重头戏——春节。
庆祝春节的热门地点当然首推中国城。温哥华人有话讲,“先有中国城,后又温哥华”。早在19世纪末,清朝移民就随着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和淘金热来到了这座北美洲西部多雨的海湾城市。一些中国家族是当之无愧的老温哥华。比很多古老的英国、法国姓氏还要更早的出现在这块土地上。
大辫子移民带来了中餐、中药,当然还有热热闹闹的中国新年。黄皮肤的中国人和统治着温哥华的白种人,冲突过、抗争过,但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城从城市脏乱差的污点变成了温哥华的历史古迹,而与圣洁的圣诞节截然不同的世俗的中国春节也就这么成为了温哥华不可或缺的,自然一体的一部分。
我有一些温哥华当地的白人朋友,生于斯,长于斯,从孩提时代就要到中国城去过春节,直到变成了40几岁的男人。对于他们而言,大年初一到中国城看耍狮子、舞龙,就和圣诞节拆礼物、跨年夜倒数一样,是不可更改的风俗习惯。
中国城里的春节是老派的广东风格。中国城里勤劳的中国店主全年无休,只有大年初一会休息半天。中国城里到处贴着福字、春联,大部分店铺都要挂上灯笼。一大早大红雕龙牌坊下边就要放起新年第一挂鞭炮。接着锣鼓开场,舞龙、舞狮的就开始游行了。街道两边有很多人围观,当然有不少中国人,但是更多的是其他族裔的人来看热闹,也有不少外省市的游客。中国城里的中国年,这可是温哥华的一大文化特色!
到了中午12点,各个餐馆、菜店就都开门了。这才是中国客人登场的时候。昨天熬了夜的中国人们,这才出动,会亲戚的会亲戚,约朋友的约朋友,餐桌上当然都是广式早茶。大年初一吃饺子这种风俗,在温哥华的中国城里是不多见的。
新移民们一般不大去中国城,于他们而言,中国城更像是文化表演。中国城里的老移民大多是广东台山人。1997年之前,温哥华迎来了又一个华人移民的高峰——香港移民。就像他们的祖先开发了中国城,新来的香港移民带动了温哥华房地产的开发热,在大温哥华地区南部的小渔村列治文大兴土木,把一个小镶迅速建设成高楼林立的小香港。
据香港同学说,列治文里的住宅小区、超市菜场、购物中心,无一不能在香港找到原型,有的干脆连名字都是直接复制的。除了高楼大厦,香港移民还建立了一座宏大的庙宇,里边的大佛高达100尺,大殿140尺,虽然不能与大屿山的大佛相比,但也够让列治文的土著居民大吃一惊了。当年修建的时候,着实引起了主流社会不少的意见和反感。反感归反感,在重视宗教自由的地方,这尊大佛还是树立起来了。
这就使得温哥华的华人在春节有了第二个重要的去处。按广东、台湾的习俗,新年要到庙里拜佛、敲钟,祈祷一年的平安。所以,大年三十的晚上,是灵岩山寺最忙的时候。一夜诵经不断,香客络绎不绝,就在香火缭绕中度过交子时分。
当然,列治文的春节气氛早早就开始了。这里华人多,华人商铺也多。这里的商铺可不是中国城里的家庭小作坊,光是华人控股的大型超市就有两三家。春节之前一个月,年货的促销就开始了。这儿的年货和国内绝对是同步的,饺子、汤圆、年糕、鸡鸭鱼肉、瓜子花生、春联窗花,无论你是中国哪个地方过年所需的东西都能在这里买得到。
近些年来,连外国人的超市都要搭中国春节的顺风车,快过年了就贴上大红福字,然后用英文拼出广东话的“恭喜发财”,再在下边写上“春节打折”。在大温地区最大的购物商城。Metrotown,春节季和圣诞季一样,商店里都会做特别的布置。大红灯笼挂上。大红春联一贴。有些店员还会讨巧地说句“恭喜发财”。大街上的商家,特别是像银行这种服务性机构,也会在自家的窗户上贴出大红福字或者春联。总之,中国春节能让中国红,小小的把温哥华燃烧一把。
庆祝春节的热门地点当然首推中国城。温哥华人有话讲,“先有中国城,后又温哥华”。早在19世纪末,清朝移民就随着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和淘金热来到了这座北美洲西部多雨的海湾城市。一些中国家族是当之无愧的老温哥华。比很多古老的英国、法国姓氏还要更早的出现在这块土地上。
大辫子移民带来了中餐、中药,当然还有热热闹闹的中国新年。黄皮肤的中国人和统治着温哥华的白种人,冲突过、抗争过,但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城从城市脏乱差的污点变成了温哥华的历史古迹,而与圣洁的圣诞节截然不同的世俗的中国春节也就这么成为了温哥华不可或缺的,自然一体的一部分。
我有一些温哥华当地的白人朋友,生于斯,长于斯,从孩提时代就要到中国城去过春节,直到变成了40几岁的男人。对于他们而言,大年初一到中国城看耍狮子、舞龙,就和圣诞节拆礼物、跨年夜倒数一样,是不可更改的风俗习惯。
中国城里的春节是老派的广东风格。中国城里勤劳的中国店主全年无休,只有大年初一会休息半天。中国城里到处贴着福字、春联,大部分店铺都要挂上灯笼。一大早大红雕龙牌坊下边就要放起新年第一挂鞭炮。接着锣鼓开场,舞龙、舞狮的就开始游行了。街道两边有很多人围观,当然有不少中国人,但是更多的是其他族裔的人来看热闹,也有不少外省市的游客。中国城里的中国年,这可是温哥华的一大文化特色!
到了中午12点,各个餐馆、菜店就都开门了。这才是中国客人登场的时候。昨天熬了夜的中国人们,这才出动,会亲戚的会亲戚,约朋友的约朋友,餐桌上当然都是广式早茶。大年初一吃饺子这种风俗,在温哥华的中国城里是不多见的。
新移民们一般不大去中国城,于他们而言,中国城更像是文化表演。中国城里的老移民大多是广东台山人。1997年之前,温哥华迎来了又一个华人移民的高峰——香港移民。就像他们的祖先开发了中国城,新来的香港移民带动了温哥华房地产的开发热,在大温哥华地区南部的小渔村列治文大兴土木,把一个小镶迅速建设成高楼林立的小香港。
据香港同学说,列治文里的住宅小区、超市菜场、购物中心,无一不能在香港找到原型,有的干脆连名字都是直接复制的。除了高楼大厦,香港移民还建立了一座宏大的庙宇,里边的大佛高达100尺,大殿140尺,虽然不能与大屿山的大佛相比,但也够让列治文的土著居民大吃一惊了。当年修建的时候,着实引起了主流社会不少的意见和反感。反感归反感,在重视宗教自由的地方,这尊大佛还是树立起来了。
这就使得温哥华的华人在春节有了第二个重要的去处。按广东、台湾的习俗,新年要到庙里拜佛、敲钟,祈祷一年的平安。所以,大年三十的晚上,是灵岩山寺最忙的时候。一夜诵经不断,香客络绎不绝,就在香火缭绕中度过交子时分。
当然,列治文的春节气氛早早就开始了。这里华人多,华人商铺也多。这里的商铺可不是中国城里的家庭小作坊,光是华人控股的大型超市就有两三家。春节之前一个月,年货的促销就开始了。这儿的年货和国内绝对是同步的,饺子、汤圆、年糕、鸡鸭鱼肉、瓜子花生、春联窗花,无论你是中国哪个地方过年所需的东西都能在这里买得到。
近些年来,连外国人的超市都要搭中国春节的顺风车,快过年了就贴上大红福字,然后用英文拼出广东话的“恭喜发财”,再在下边写上“春节打折”。在大温地区最大的购物商城。Metrotown,春节季和圣诞季一样,商店里都会做特别的布置。大红灯笼挂上。大红春联一贴。有些店员还会讨巧地说句“恭喜发财”。大街上的商家,特别是像银行这种服务性机构,也会在自家的窗户上贴出大红福字或者春联。总之,中国春节能让中国红,小小的把温哥华燃烧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