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科学教育是我国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教育之一。阐述了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科学教育,如何创设各种科学教育环境,使枯燥的科学教育变为愉悦的实验过程。
关键词:科学教育;操作;环境;实践
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与社会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一种方法,一种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从而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武器和工具。幼儿园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儿童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还要培养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我们拟进行了幼儿科学教育的专题实验研究。
一、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认识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享受科学教育熏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二、研究过程
1.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利用多种途径,增加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增加活动时间,每周最少进行一次教师精心安排的幼儿操作活动。
3.定期组织观摩与研讨活动,及时考核和总结。
三、具体实施
1.从预设课程到预设与生成并存的课程。寻求幼儿的认识水平,拓展科学活动内容;探索集体、个别、小组等多种教育途径的交互运用;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引发冲突,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如豆制品系列,从绿豆的生长,引出豆芽、豆腐、豆粉、豆浆、豆羹等食品的制作、营养、用途的探索和研究。
2.从集体教育为主的组织实施转变为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渗透式教育。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提问,引导幼儿大胆地思考假设,在生活的现实情境中去自主探究,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如“人是怎样长大的?冻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影子”等。
3.从幼儿园集体教育为主的组织实施转变为与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利用理工大资源等,冲破幼儿园的围墙,与周围社区、环境紧密结合,让幼儿接受别开生面的教育。如请教授进课堂、亲临大学实验室、参观大学校园等。
四、研究效果
1.教师队伍的发展变化。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涌现出一批善于思考、积极创新、勇于探索的教师群体。他们正在不断将生成课程逐步规范为预设课程,已经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成功的教学案例,且每位教师又都有自己的专题研究计划。
2.幼儿的发展变化。幼儿经过操作、实验等直接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和获得相关经验。如声音的产生、水的三态变化、物体的移动、风的形成以及大气压力、摩擦力、磁力等。
3.家长的变化。家长自觉地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家长亲自将“亲子科技小制作”捐送幼儿园,现有上千件展品在我园展出,琳琅满目,千姿百态,丰富了幼儿活动内容。
4.幼儿园的变化。幼儿园设有科学长廊,楼道扶手处设有“触摸区”,供幼儿上楼梯时随手感觉粗细、厚薄、涩滑、凸凹、软硬、大小、多少等对比变化;楼道墙上随处可见通俗易懂的幼儿科普知识图展、科普窗花和剪贴画;楼道顶棚悬挂有科学格言风铃,叮叮当当的铃声吸引家长止步诵读和思考;各班建立了丰富多彩的科学主题活动墙和科学小实验区。活动墙布置着当前本班进行的科学实验过程,区角陈列着当前实验的各种操作材料;每当科技活动日,幼儿会穿梭于各班,尽情享受二十多个科学小实验的乐趣。
5.接受专家指导,受到好评。“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及中央教科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京铎莅临指导;我园被中央教科所批准为“生态体验下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山西省幼儿教育教学研讨会曾在我园现场参观,有两位老师做了《纸的秘密》和《摩擦力》公开课,课程和环境均受到专家和与会者的一致好评,随后来我园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的教师达千余人次。近年来,老师们有多篇论文在刊物发表。
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改进、完善我们的课题实验方案,并进一步实施,争取有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益红.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张玉梅.正确认识与处理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三个关系[J].湖南:学前教育研究,2004.
[3]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幼儿园)
关键词:科学教育;操作;环境;实践
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与社会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一种方法,一种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从而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武器和工具。幼儿园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儿童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还要培养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我们拟进行了幼儿科学教育的专题实验研究。
一、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认识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享受科学教育熏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二、研究过程
1.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利用多种途径,增加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增加活动时间,每周最少进行一次教师精心安排的幼儿操作活动。
3.定期组织观摩与研讨活动,及时考核和总结。
三、具体实施
1.从预设课程到预设与生成并存的课程。寻求幼儿的认识水平,拓展科学活动内容;探索集体、个别、小组等多种教育途径的交互运用;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引发冲突,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如豆制品系列,从绿豆的生长,引出豆芽、豆腐、豆粉、豆浆、豆羹等食品的制作、营养、用途的探索和研究。
2.从集体教育为主的组织实施转变为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渗透式教育。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提问,引导幼儿大胆地思考假设,在生活的现实情境中去自主探究,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如“人是怎样长大的?冻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影子”等。
3.从幼儿园集体教育为主的组织实施转变为与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利用理工大资源等,冲破幼儿园的围墙,与周围社区、环境紧密结合,让幼儿接受别开生面的教育。如请教授进课堂、亲临大学实验室、参观大学校园等。
四、研究效果
1.教师队伍的发展变化。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涌现出一批善于思考、积极创新、勇于探索的教师群体。他们正在不断将生成课程逐步规范为预设课程,已经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成功的教学案例,且每位教师又都有自己的专题研究计划。
2.幼儿的发展变化。幼儿经过操作、实验等直接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和获得相关经验。如声音的产生、水的三态变化、物体的移动、风的形成以及大气压力、摩擦力、磁力等。
3.家长的变化。家长自觉地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家长亲自将“亲子科技小制作”捐送幼儿园,现有上千件展品在我园展出,琳琅满目,千姿百态,丰富了幼儿活动内容。
4.幼儿园的变化。幼儿园设有科学长廊,楼道扶手处设有“触摸区”,供幼儿上楼梯时随手感觉粗细、厚薄、涩滑、凸凹、软硬、大小、多少等对比变化;楼道墙上随处可见通俗易懂的幼儿科普知识图展、科普窗花和剪贴画;楼道顶棚悬挂有科学格言风铃,叮叮当当的铃声吸引家长止步诵读和思考;各班建立了丰富多彩的科学主题活动墙和科学小实验区。活动墙布置着当前本班进行的科学实验过程,区角陈列着当前实验的各种操作材料;每当科技活动日,幼儿会穿梭于各班,尽情享受二十多个科学小实验的乐趣。
5.接受专家指导,受到好评。“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及中央教科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京铎莅临指导;我园被中央教科所批准为“生态体验下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山西省幼儿教育教学研讨会曾在我园现场参观,有两位老师做了《纸的秘密》和《摩擦力》公开课,课程和环境均受到专家和与会者的一致好评,随后来我园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的教师达千余人次。近年来,老师们有多篇论文在刊物发表。
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改进、完善我们的课题实验方案,并进一步实施,争取有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益红.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张玉梅.正确认识与处理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三个关系[J].湖南:学前教育研究,2004.
[3]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