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学校逐渐意识到社团建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在课外之余建立具有自己本校特色的学生社团。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外延和补充,是校园生机、活力和魅力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素质教育提升的重要形式。与此同时,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社团管理不够规范、社团管理模式众多、社团管理制度薄弱、社团缺少指导教师,活动策划难以变成现实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社团功能的发挥。学校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者,应从大局出发,统筹规划,探索并建立社团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及模式,科学有效的促进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1初中生社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初中生社团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开放性。初中生社团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之一,也是初中学校进行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虽然初中生社团建设的如火如荼,但也存在着诸如管理模式的复杂化,管理机制的薄弱,管理理念的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生社团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1.1初中生社团管理观念的滞后
初中生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外延和补充。学生在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在学校及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有效的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陶冶情操,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合理的引导初中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部分学校管理者和相关职能部门没有认识到社团活动对学生的育人功能及促进成长的作用,简单的认为社团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已,是一种简单的校园文化活动,没有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战略中。在管理观念上存在着滞后性,在管理方式上以管制和约束为主,阻碍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1.2初中生社团管理模式众多
通过调查了解,深圳市部分初中学校存在着对社团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情况。学校没有或很少具有一个统一的社团管理模式,不同的社团挂靠在学校不同的职能部门,而每一个职能部门对社团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又不相同。学校部分社团隶属于团委管理,一些社团挂靠在宣传办,一些社团归学校体艺处领导,造成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混乱。为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学校领导应转变思想观念,统筹规划社团发展,从全局出发,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拓展第一课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到学校整体教育当中,对学生社团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1.3初中生社团管理制度薄弱
任何一个学生社团组织都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指导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社团的工作效率,利用制度规范社团的行为是解决社团问题的根本方法。尽管一些初中学校在早期建立了社团管理制度及办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管理制度多年未修改和完善,对社团的管理只是停留在宏观指导或者日常工作方面,与时代发展脱节。同时也造成了学校对社团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或很少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专业的指导。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执行制度时过于随意和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社团的形象和健康发展。
初中生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小,生活阅历少,自我管理能力弱、个人主义强烈,集体主义观念缺乏,执行力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一个社团来说,优秀的社团干部及高素质的成员对社团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一些社团负责人在管理成员时,因成员水平参差不齐,自律能力差,成员又不服从管理,社团工作时缺少积极性,与指导教师缺少沟通,造成管理方法单一,导致社团工作效率和活动质量下降。而学生社团只有在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管理体系中才能稳定的向前发展,社团的稳定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2初中生社团有效管理方式
2.1建立和完善社团制度化管理
学校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者,一定要统筹全局,整体出发,建立一套有利于社团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保障。社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团管理的规范化和组建的合理化。为切实提高社团发展的生命力,学校管理者一定要做好管理制度的体系化建设。社团制度的规范化主要包括:社团、社团管理机构的设立、组织、日常活动和换届等行为。社团管理中心主管学生社团的成立、注册及奖惩,在社团章程要划分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并制定有关管理条例,如社团章程、社团管理制度、优秀社团评比制度等。此外,管理中心还负责统筹各社团活动中的人员、场地及物资,安排社团参加好各类校内、校际或者校外的展示或交流[ 蒲颖.初中生社团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5月]。在社团体系的建设中,管理者要处理好学校“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要根据社团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内容,社团制度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社团内部要建立并完善奖惩和评价机制。
2.2加强教师对社团的指导作用
在初中生社团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社团的主体,是社团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是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初中学生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处在青春期和叛逆期,离不开教师多方面的积极引导。而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是要用正确的专业理论对社团工作进行指导;其次,教师要以社团管理者的身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和约束;第三,社团在开展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架起桥梁,做好社团活动与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协调,为学生解决场地器材、活动经费等方面的问题。第四,指导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在社团活动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特长及潜能,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3积极开展社团理论研究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新时代教育规律,有效解决学生社团出现的问题,应加强初中生社团理论的研究。近年来,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关校园社团建设的理论研究却不多,大多只是停留在如何创建社团,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方面。笔者认为,为促进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好的指导和进行社团建设,初中学校管理者要建立一系列的研究机制,构建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学生为主体的研究队伍,探索研究社团管理的创新模式,积极了解和掌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情况及规律。同时,要积极的向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学生社团进行学习考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
2.4学校为社团提供资源保障
资源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时提供人力和物力保障。首先,学校要从社团管理的实际出发,为社团聘任具有专业知识扎实,责任心强,能够投入大量時间的指导教师。同时,也可以实行家校互动,邀请一些有能力,对社团管理工作熟悉的家长对社团进行指导帮助。其次,要加强对优秀社团的激励和支持,优胜劣汰。同时逐步取消一些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教育作用的社团。第三,学校不仅是社团的管理者,也是社团活动开展的支持者。学校及指导教师要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支持活动的开展,积极协调场地器材等。
3结语
学校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者,应从大局出发,统筹规划,探索并建立社团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及模式,科学有效的促进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在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加强社团的制度化管理,妥善处理好学校“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要根据社团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内容;社团内部要建立并完善奖惩和评价机制。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人力和物力保障,同时要加强内外交流。
参考文献:
[1]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11月
[2]蒲颖.初中生社团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5月
[3]胡小兵.高校社团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5月
[4]周国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陕西教育,2007(10).
1初中生社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初中生社团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开放性。初中生社团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之一,也是初中学校进行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虽然初中生社团建设的如火如荼,但也存在着诸如管理模式的复杂化,管理机制的薄弱,管理理念的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生社团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1.1初中生社团管理观念的滞后
初中生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外延和补充。学生在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在学校及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有效的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陶冶情操,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合理的引导初中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部分学校管理者和相关职能部门没有认识到社团活动对学生的育人功能及促进成长的作用,简单的认为社团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已,是一种简单的校园文化活动,没有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战略中。在管理观念上存在着滞后性,在管理方式上以管制和约束为主,阻碍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1.2初中生社团管理模式众多
通过调查了解,深圳市部分初中学校存在着对社团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情况。学校没有或很少具有一个统一的社团管理模式,不同的社团挂靠在学校不同的职能部门,而每一个职能部门对社团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又不相同。学校部分社团隶属于团委管理,一些社团挂靠在宣传办,一些社团归学校体艺处领导,造成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混乱。为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学校领导应转变思想观念,统筹规划社团发展,从全局出发,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拓展第一课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到学校整体教育当中,对学生社团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1.3初中生社团管理制度薄弱
任何一个学生社团组织都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指导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社团的工作效率,利用制度规范社团的行为是解决社团问题的根本方法。尽管一些初中学校在早期建立了社团管理制度及办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管理制度多年未修改和完善,对社团的管理只是停留在宏观指导或者日常工作方面,与时代发展脱节。同时也造成了学校对社团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或很少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专业的指导。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执行制度时过于随意和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社团的形象和健康发展。
初中生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小,生活阅历少,自我管理能力弱、个人主义强烈,集体主义观念缺乏,执行力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一个社团来说,优秀的社团干部及高素质的成员对社团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一些社团负责人在管理成员时,因成员水平参差不齐,自律能力差,成员又不服从管理,社团工作时缺少积极性,与指导教师缺少沟通,造成管理方法单一,导致社团工作效率和活动质量下降。而学生社团只有在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管理体系中才能稳定的向前发展,社团的稳定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2初中生社团有效管理方式
2.1建立和完善社团制度化管理
学校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者,一定要统筹全局,整体出发,建立一套有利于社团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保障。社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团管理的规范化和组建的合理化。为切实提高社团发展的生命力,学校管理者一定要做好管理制度的体系化建设。社团制度的规范化主要包括:社团、社团管理机构的设立、组织、日常活动和换届等行为。社团管理中心主管学生社团的成立、注册及奖惩,在社团章程要划分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并制定有关管理条例,如社团章程、社团管理制度、优秀社团评比制度等。此外,管理中心还负责统筹各社团活动中的人员、场地及物资,安排社团参加好各类校内、校际或者校外的展示或交流[ 蒲颖.初中生社团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5月]。在社团体系的建设中,管理者要处理好学校“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要根据社团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内容,社团制度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社团内部要建立并完善奖惩和评价机制。
2.2加强教师对社团的指导作用
在初中生社团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社团的主体,是社团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是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初中学生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处在青春期和叛逆期,离不开教师多方面的积极引导。而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是要用正确的专业理论对社团工作进行指导;其次,教师要以社团管理者的身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和约束;第三,社团在开展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架起桥梁,做好社团活动与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协调,为学生解决场地器材、活动经费等方面的问题。第四,指导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在社团活动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特长及潜能,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3积极开展社团理论研究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新时代教育规律,有效解决学生社团出现的问题,应加强初中生社团理论的研究。近年来,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关校园社团建设的理论研究却不多,大多只是停留在如何创建社团,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方面。笔者认为,为促进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好的指导和进行社团建设,初中学校管理者要建立一系列的研究机制,构建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学生为主体的研究队伍,探索研究社团管理的创新模式,积极了解和掌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情况及规律。同时,要积极的向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学生社团进行学习考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
2.4学校为社团提供资源保障
资源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时提供人力和物力保障。首先,学校要从社团管理的实际出发,为社团聘任具有专业知识扎实,责任心强,能够投入大量時间的指导教师。同时,也可以实行家校互动,邀请一些有能力,对社团管理工作熟悉的家长对社团进行指导帮助。其次,要加强对优秀社团的激励和支持,优胜劣汰。同时逐步取消一些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教育作用的社团。第三,学校不仅是社团的管理者,也是社团活动开展的支持者。学校及指导教师要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支持活动的开展,积极协调场地器材等。
3结语
学校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者,应从大局出发,统筹规划,探索并建立社团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及模式,科学有效的促进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在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加强社团的制度化管理,妥善处理好学校“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要根据社团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内容;社团内部要建立并完善奖惩和评价机制。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人力和物力保障,同时要加强内外交流。
参考文献:
[1]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11月
[2]蒲颖.初中生社团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5月
[3]胡小兵.高校社团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5月
[4]周国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陕西教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