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知识的更新加快,因此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呢?主要有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等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谈一谈我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要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要使学生善于思维,还要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规律是解决问题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规律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进而得出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的教学就是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并掌握规律。掌握规律,是学习上一条有效的途径,它能克服知识的干扰,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思维水平发展的新高度。在例题课中要把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发现。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首先在学生熟练的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前提下。出示例题,17-9=?引导学生想出第一种计算的方法,即想8+9=17,所以17-9=8。再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掌握用“破十法”来计算17-9=?的计算过程。当学生能够较熟练的说出17-9=?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完成十几减九的其它算式。当学生学会了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出示十几减八的计算式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十几减7、6、5等的算式的计算题目。
让学生逐步的学习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从中学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考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设计好练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例如,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之后,可以让学生判断有关数的组成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运用“一题多变”,这样就能防止学生的认识局限在所学的例题里,开阔学生的思路,避免死记硬背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解题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练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养鸡场有鸡300只,是鸭的20%,鸭有多少只?
在学生解答后,我首先要求他们改变画线部分的条件自编应用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分别把画线部分改为:①鸭是鸡的20%;②比鸭少20%;③比鸭多20%;编出形式不同的应用题。
其次,要求学生改变原来的问题自编应用题,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中,也改编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应用题:
(1)养鸡场有鸡300只,是鸭的20%,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2)养鸡场有鸡300只,是鸭的20%,鸭比鸡多多少只?
(3)养鸡场有鸡300只,是鸭的20%,鸭是鸡的百分之几?
通过改编应用题的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一般来说主要包抱思维的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等。
1、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很重要。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思维敏捷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去思考,进一步要求学生很快的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计算正确的前提下提出速度的要求,每一节课中可以抽出2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的计时训练。教学中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跳跃性的思维。例如,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9+5=?一般的思考过程是5能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在学生掌握了口算的方法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去想:9加1得10,还有4,10加4得14。这样跳过了5能分成1和4的思考过程,提高了计算的速度,提高了思考的速度。通过长期类似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快速敏捷。
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学生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更准确快速的寻求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思考问题,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
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但是开始不能要求很高,要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提高要求。例如,在低年级,在教师的指导下想出不同的解答方法,中年级以后要鼓励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而且要找出简便的算法。在练习中要出现一些一题多解的习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在练习中还可以改变同一问题的叙述方式,或适当出现一些概念或习题的变式,安排一些逆思考的题目,以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低年級比多少的应用题。小方有邮票15枚,小丽有邮票7枚。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小方比小丽多几枚?(2)小丽比小方少几枚?
可以进行这样的变换问题:(1)小丽再收集多少枚就和小方同样多?
还可以变换为:小方有邮票15枚,小丽再收集8枚就和小方同样多,小丽有多少枚邮票?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经验。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要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要使学生善于思维,还要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规律是解决问题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规律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进而得出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的教学就是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并掌握规律。掌握规律,是学习上一条有效的途径,它能克服知识的干扰,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思维水平发展的新高度。在例题课中要把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发现。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首先在学生熟练的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前提下。出示例题,17-9=?引导学生想出第一种计算的方法,即想8+9=17,所以17-9=8。再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掌握用“破十法”来计算17-9=?的计算过程。当学生能够较熟练的说出17-9=?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完成十几减九的其它算式。当学生学会了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出示十几减八的计算式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十几减7、6、5等的算式的计算题目。
让学生逐步的学习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从中学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考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设计好练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例如,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之后,可以让学生判断有关数的组成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运用“一题多变”,这样就能防止学生的认识局限在所学的例题里,开阔学生的思路,避免死记硬背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解题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练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养鸡场有鸡300只,是鸭的20%,鸭有多少只?
在学生解答后,我首先要求他们改变画线部分的条件自编应用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分别把画线部分改为:①鸭是鸡的20%;②比鸭少20%;③比鸭多20%;编出形式不同的应用题。
其次,要求学生改变原来的问题自编应用题,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中,也改编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应用题:
(1)养鸡场有鸡300只,是鸭的20%,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2)养鸡场有鸡300只,是鸭的20%,鸭比鸡多多少只?
(3)养鸡场有鸡300只,是鸭的20%,鸭是鸡的百分之几?
通过改编应用题的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一般来说主要包抱思维的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等。
1、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很重要。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思维敏捷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去思考,进一步要求学生很快的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计算正确的前提下提出速度的要求,每一节课中可以抽出2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的计时训练。教学中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跳跃性的思维。例如,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9+5=?一般的思考过程是5能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在学生掌握了口算的方法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去想:9加1得10,还有4,10加4得14。这样跳过了5能分成1和4的思考过程,提高了计算的速度,提高了思考的速度。通过长期类似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快速敏捷。
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学生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更准确快速的寻求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思考问题,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
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但是开始不能要求很高,要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提高要求。例如,在低年级,在教师的指导下想出不同的解答方法,中年级以后要鼓励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而且要找出简便的算法。在练习中要出现一些一题多解的习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在练习中还可以改变同一问题的叙述方式,或适当出现一些概念或习题的变式,安排一些逆思考的题目,以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低年級比多少的应用题。小方有邮票15枚,小丽有邮票7枚。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小方比小丽多几枚?(2)小丽比小方少几枚?
可以进行这样的变换问题:(1)小丽再收集多少枚就和小方同样多?
还可以变换为:小方有邮票15枚,小丽再收集8枚就和小方同样多,小丽有多少枚邮票?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经验。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