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当中,常规的方法是教师手把手地灌输知识内容,学生依样画瓢似地囫囵吞下这些硬灌进来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当然是要被淘汰了。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
鉴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人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感触,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认为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
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们在上课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
在《网页制作》一课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边操作边讲,讲完让学生仿照课本中的例子练习,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不能体会到学习它的目的和作用,有时候学生还可能分心,造成学习兴趣不浓,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够达到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我经过思索将本课例子加工设计成一个对自己个人空间的设计,图文并茂,色彩纷呈,在课堂先给学生们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要求他们通过书本操作介绍,小组讨论,素材搜集,个性设计和请教老师,每个人完成设计制作一个简单的个人主页的任务。这样在他们的设计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了如何加入图片做装饰,如何给网页添加主题等问题,老师就可以继续加以对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如果学生对立完成了这项任务,也就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
但是在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能力等特点。“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二)在采用“任務驱动”法的时候,要注意重视任务完成以后的评价。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采取更为活泼的形式,如:让他们玩一会益智游戏等。
(三)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2、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3、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4、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在运用了选择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生活实例,通过完成典型任务,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建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方法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以提高。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当中,常规的方法是教师手把手地灌输知识内容,学生依样画瓢似地囫囵吞下这些硬灌进来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当然是要被淘汰了。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
鉴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人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感触,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认为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
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们在上课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
在《网页制作》一课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边操作边讲,讲完让学生仿照课本中的例子练习,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不能体会到学习它的目的和作用,有时候学生还可能分心,造成学习兴趣不浓,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够达到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我经过思索将本课例子加工设计成一个对自己个人空间的设计,图文并茂,色彩纷呈,在课堂先给学生们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要求他们通过书本操作介绍,小组讨论,素材搜集,个性设计和请教老师,每个人完成设计制作一个简单的个人主页的任务。这样在他们的设计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了如何加入图片做装饰,如何给网页添加主题等问题,老师就可以继续加以对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如果学生对立完成了这项任务,也就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
但是在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能力等特点。“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二)在采用“任務驱动”法的时候,要注意重视任务完成以后的评价。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采取更为活泼的形式,如:让他们玩一会益智游戏等。
(三)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2、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3、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4、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在运用了选择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生活实例,通过完成典型任务,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建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方法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