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大使”陈雄珍 我在埃塞俄比亚“种桑养蚕”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xin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雄珍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90年7月毕业于广西农业大学蚕学专业,之后便一直在基层从事种桑养蚕技术推广工作。二十年默默无闻扎根基层的工作经验,让她从一位初出茅庐的蚕学专业大学生慢慢地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蚕学高级农艺师。
  2015年7月,广西省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选拔第16期中国援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埃塞”)农业职业教育技术项目的援助组成员,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陈雄珍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报名,最终因出色的蚕桑业务能力成功入选“援埃塞”成员。
  登上了“援埃塞”的飞机
  其实,在报名之前,陈雄珍内心也经历了一番艰难的抉择。陈雄珍是一个单亲母亲,她有一个17岁的儿子,正在读高三。作为一个单亲母亲,陈雄珍在儿子身上寄托了厚望,希望儿子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因此,她很想在最关键的时段陪在儿子的身边,照顾好儿子高考前的饮食起居,陪儿子一起去考场参加高考,为儿子填报高考志愿当好参谋。
  然而,陈雄珍想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党培养教育多年、有着丰富种桑养蚕经验的中共党员和蚕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援埃塞农业职业教育技术项目的援助组也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没有理由因为儿子参加高考就放弃为国效力、为国争光的机会。那段日子,陈雄珍内心各种矛盾交织纠结,面临艰难的抉择,她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觉,第二天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儿子似乎也看出了母亲心中的纠结,便一脸轻松地对陈雄珍说:“妈妈,你放心地去援助埃塞吧。我已经17岁了,我的人生道路最终还得靠自己独自去走。你就不要为我担心了,我在家能照顾好自己的……”看到儿子如此懂事和体贴,陈雄珍渐渐释怀了。
  2015年11月,陈雄珍依依惜别父母和儿子,以及姐姐和弟弟,登上了“援埃塞”的飞机。
  授业解惑教授种桑养蚕
  初到埃塞,陈雄珍被埃塞丰富的桑蚕资源所震撼,又被埃塞桑蚕产业的极度落后所震惊。埃塞到处生长着茂盛的芭蕉树,光照、温度及降水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桑蚕产业。然而,因为极度缺乏桑蚕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埃塞桑蚕产业种植养殖水平都极度低下,连最常见的蚕病都防治不了,更别提实现养蚕产茧稳产高产和开发生产桑蚕终端产品了。
  为了培养桑蚕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陈雄珍申请到当地农业职教学院,教授种桑养蚕以及桑蚕产品技工技术。虽然学院名义上拥有埃塞高校中唯一的蚕学专业和蚕业技术示范中心,但实际上连一套系统完整的蚕学专业教学教材都没有,技术示范中心更是连最基本的实践教学条件都不具备。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没有蚕学专业教学教材,陈雄珍就亲自编写教材。
  没有优质的蚕种,陈雄珍便报请埃塞农业部门同意,把自己从国内带来的优质蚕种与埃塞当地蚕种进行杂交,以培育适合埃塞当地气候的优质新蚕种。由于埃塞电力资源匮乏,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为了冷藏好宝贵的蚕种资源,陈雄珍把自己的生活冰箱贡献出来,用来对付停电将损坏蚕种的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陈雄珍用仅有的6张珍贵蚕种与埃塞当地的蚕种杂交筛选出了适合埃塞当地气候的优质新蚕种。
  陈雄珍试养的杂交新蚕种表现良好,成功地生产了一百多公斤蚕茧。陈雄珍决定把这些蚕茧加工成“蚕丝被”。煮茧、清洗、晾干、拉丝、铺被、缝制……一连串的工艺指导示范之后,六床轻盈柔软的蚕丝被在埃塞蚕业工人的手上制成了。
  这是埃塞蚕业工人首次生产出“蚕丝被”,听到这个消息举国上下沸腾了。埃塞蚕业工人默罕默德摸着像云一样柔软、像雪一样洁白的蚕丝被,又兴奋又激动地说:“我们国家终于也可以生产蚕丝被了,我们的蚕业工人再也不怕没有工作了,我们的农民也可以通过种桑养蚕脱贫致富了!”
  大家尊稱她“桑蚕大使”
  一晃,为期两年的援埃塞任务圆满结束。2018年1月,陈雄珍带着埃塞农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归国。两年中,陈雄珍的儿子在没有母亲陪伴的情况下考上了重点大学,她的父母也因为高血压等疾病多次住院治疗。在父母最需要女儿,儿子最需要母亲的时候,陈雄珍却远在万里之外的埃塞教授农民种桑养蚕,她内心深感愧对父母和儿子。
  陈雄珍载誉归国,最高兴的要数她的父母和儿子。父母拉着她的手,说:“在非洲受了很多苦吧?快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儿子抱着陈雄珍不放手,说:“妈妈,这次回来你不会再走了吧?”陈雄珍眼睛湿润,说:“不走了,再不走了!我在家里好好陪姥姥姥爷和你!”
  然而,陈雄珍对儿子食言了。回国仅三个多月,埃塞学院的大学生们和示范中心的蚕业工人就多次发来邮件,询问她什么时候能再去埃塞教授他们种桑养蚕,他们有许多问题需要她答疑解惑……
  最终,陈雄珍拗不过自己的内心,再次报名参加了下一期的援埃塞项目。在等待出国期间,陈雄珍每天跑蚕丝工艺厂,和老技术工人交流蚕丝加工工艺;跑器材市场,寻找适合埃塞的蚕业器械……儿子似乎看出了一些端倪:“妈妈,你又要去援埃塞吗?”陈雄珍歉疚地说:“儿子,埃塞农民伯伯需要妈妈,妈妈得去帮助他们……”儿子虽有万般不舍,但却没有半点怨言,反倒安慰陈雄珍:“妈妈,你去吧,姥姥姥爷有我呢……”
  2019年10月15日,陈雄珍一行援埃塞农业职业教育项目的技术组成员,再次踏上了“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发展埃塞桑蚕业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陈雄珍说,“我要竭尽所能把我国的桑蚕种养技术带给埃塞人民,让两国人民的友谊像桑蚕丝一样绵长!”
  邢大军据《伴侣》阿航/文整理
其他文献
朴素时代:  无滤镜  无美颜  无P图  那些年,我们抓拍的明星  夏日,周杰伦凭借一首《Mojito》(莫吉托,一种传统的古巴高球鸡尾酒)再次引爆人气和话题。  没办法,只能用“引爆”而不是“赚足”,因为这现象里的主被动比例又有调整,周杰伦被庞大粉丝群裹挟的气氛越来越浓重并感人。以至于有些歌手会发声:“你们认为好就好”,但周杰伦照样冲上热搜,并带动相关概念股涨停。  与其说这是粉丝的力量,不如
期刊
方青卓演技精湛,是个老戏骨,性格开朗,活泼健谈。她主演过《雪野》《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新还珠格格》《暴走妈妈》《我家有喜》等众多热播戏,荣获过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她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出版过《红蝴蝶》《我眼中的同行》《青青卓见》等6本书,这些作品都是她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方青卓有过一次失败婚姻,后与小她4岁的沈小萌再婚,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俩。如今30年过去,她和丈夫的婚姻状况
期刊
做主持人平時都很忙碌,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休闲方式。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国培源最近来了一次野外骑行,既安全又锻炼身体。他在微信中写道:“趁着好天,到郊野湿地自我放逐,加入骑行者的行列,穿行在二月兰的紫色花海中,原来他们的生活这么梦幻。”他还在微信朋友圈晒了一组外出骑车的图片,并继续写道:不觉宅了数月,真有点“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了。买辆单车攒起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怀念当年相约骑车
期刊
吴浩表示,从目前数据来看,新发地这次疫情有34%的人不发热,这意味着将来可能要从单纯的发热监测向症状监测为主过渡。  截至7月18日,北京已连续13天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新增”,中风险街道仅剩花乡一地。从6月11日新增1例,到7月6日零新增,数月累积的经验与资源,让北京在26天内迅速控制住这场疫情。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社区卫生首席专家吴浩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疫情之所以能快速
期刊
近期,核酸检测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王娟采访了一家核酸检测服务机构,她说:一栋栋从外面丝毫感觉不到动静的大楼里,却是一家家科技企業忙碌的现场。今天第一次采访拍摄核酸检测服务机构,这里的实验室每天检测样本6万份。技术人员穿防护服,6小时不出来,甚至要准备好戴尿不湿。怎么采访他们呢?干脆用对讲机吧。别说,我一句她一句效果还不错,就是一开始用得不熟悉,说了半天结果没摁住对话摁钮,人家表
期刊
前一段時间,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悦悦主持的《老师请回答》节目请来了自己的母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做嘉宾。她很是感慨,在微信中说:“毕业十四年后,在BTV的第十四年,我等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专场节目。校长来了,老师们来了。学弟学妹们在世界各地跟我们连线,101种语言如诗如歌如炬。张幼云老师作为邓小平同志的翻译,参与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的22场谈判,见证香港回归;曲强老师给世卫组织翻译中国疫情防控资料,让
期刊
冯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南京大学退休教授。他还主编了我国第一部《金属物理》专著,天上有颗以其名字命名的“冯端星”。可更厉害的,是他给妻子说了一辈子甜甜的情话。大半生致力于钻研学问和科学,冯先生身上有许多人们羡慕的光环和头衔。  你能想象一个97岁的老人,为93岁的妻子写了65年的情书吗?你能想象这个老人,还是一个标准的理工男吗?  简单而珍重  2020年4月1日,是冯先生夫妇
期刊
延庆小河屯村妫水河畔的钓鱼人,常见到一个“捡垃圾”的短发老人。她拿着一个破旧的抄网,弯着腰在钓鱼人身后来回走动,手上的塑料袋里,装满了塑料瓶、泡沫板等垃圾。她是贺玉凤,从小生长在妫水河边。24年来,她每天去河边好几趟,据她估算,在河边捡起的垃圾“有八九十万件了”。  因为捡垃圾,她出了名,被亲切地称为“环保奶奶”,还被评为“北京榜样”。一些环保志愿者也加入进来。贺玉凤说,现在被带动来捡垃圾的志愿者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头些天,和母亲聊天,说起了我们兄弟姐妹儿时的往事。我对母亲毫不掩饰地表示:“我童年最快樂的时光,就是和我爸一起在宣化生活的那段日子。”的确,那是一段完全属于小孩子的无忧无虑的时光。  那时候,赶上假期,我一个北京孩子就来到宣化烟筒山中的小山村,一下子成了山村里的人们眼中的“稀罕物”。住在这里的人全是一个矿区的工友,爸就拉着我,挨家挨户地串门。现在仔细想,爸有点显摆。不过,每当我怯生生地按照爸的介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