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企业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相比30年前已经跨上了一个历史新台阶,但是相较于国际领先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企业目前存在两大问题:多而不大,大而不强,这主要源于创新不足和人才的缺失,所以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真正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
关键词:竞争力;创新;人才;
一、引言
Iphone在全球的手机市场引起一轮又一轮的狂热,但是我们挖掘其背后的利润结构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公司独占58.5%的利润,中国从其中分配的利润比例是1.8%,由中国劳工所得,其他分属各个地区。”
这反应了中国企业的尴尬与窘境,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本文将针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作简单分析。
二、中国企业的现状
(一)品牌影响力不够
纵观各行业风靡全球的大品牌,鲜有中国的标签,中国企业多年来创下的品牌中也有不少在国内享有知名度,但在全球范围来看,远远不够响亮。品牌研究机构Interbrand所评选的全球品牌100强名单中,从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还无一个中国品牌榜上有名。Interbrand 的排名采用以下方式:企业品牌价值=企业的经济价值×品牌效应×品牌影响力折现率。这与单纯按销售收入排名的《财富》世界500强,非同一尺度,除了经济价值和与品牌有关的指标以外,还有两条有关跨国经营以及市场分布的标准:一为销售收入30%以上必须来自母国之外,且来自同一大洲的不能超过50%;二为必须至少在三个大洲有业务,且必须涵盖新兴市场。这一数据已经足够说明中国企业品牌的现状,一方面,中国拥有的自主品牌数量少,另外,品牌价值不高。
(二)创新不足
创新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前景的标准,是判断企业竞争力强与否的重要标尺。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每个组织核心竞争力都不一样,但有一项核心竞争力是任何组织都不可缺少的,那就是:创新”。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明显表现出核心技术严重不足的问题,核心制造业包括飞机、高分子材料、汽车、通讯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的制造能力低下,但这一能力的提升不能简单通过技术转移来完成,况且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技术出口的管制非常严格,中国企业必须加大自主研发,提升创新能力。
(三)人才缺失
人才缺失的现象在中国企业界表现得尤为明显。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庞大,但是并没有弥补这一缺口,人才依旧匮乏。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人口大国最缺的竟是人才,只能说明问题出在一个环节上——教育。中国缺乏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环境。
(四)民营企业发展落后
“中国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57家企业中只有4家民营企业,即平安、华为、沙钢和联想。国有与民营比例之不平衡,显而易见。民营企业创造了中国50%以上的GDP ,满足了75%的就业需求。但是,在规模上能与国际同业甚至国企比肩的民营企业却还如凤毛麟角,只能在舞台的边缘扮演补充角色。”民营企业发展的落后是导致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之路
(一)加快品牌建设
针对目前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品牌建设有必要提上日程,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行为主体出发来加快品牌建设。政府可以制定品牌战略计划,出台相应政策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营造自主品牌运营的良好环境,为其走向国际市场打好基础。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一是找准定位,给予品牌正确的价值理念,为其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战略,一步步实现从本地到国际市场的推广。
(二)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鼓励创新
何为科技?其实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才、设备和资金的有效融合,其根本在于创新;人才来源于教育模式和体制,设备与资金来源于国家的投入和支持。因此,要改变中国企业的面貌,必须打好根基,加大教育投入,加大设备和资金投入。对这两个方面的重视和强调,中国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应该以实际行动对教育改善和科技研发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并且随着国力的提高,更应该加强投入的力度。
(三)改革国企
中国的大量国企享有诸多优惠政策,一方面使得国企本身缺乏追求卓越的动力,另一方面破坏了行业的良性竞争,对民营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形成制约。另外,国企非市场化、非透明化的管理者任命形式极易导致寻租、滋生腐败,对企业文化产生不好的影响,另外也会减弱下层努力工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前表示:中国需要限制国有企业扮演的角色,打破垄断,让所有制多样化,降低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逐渐将国企私有化,政府最后应当实现完全退出,还一个自由运营、公平竞争的市场,政府的职责应是也只能是为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为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全球正处于新的环保主义抬头、兴起的时代,环保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中国应更加重视环保,争取在环保上不落人后,甚至应该把它打造成中国企业的优势,建立战略制高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放慢企业的增长速度,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后续的发展,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战略前瞻性。
关键词:竞争力;创新;人才;
一、引言
Iphone在全球的手机市场引起一轮又一轮的狂热,但是我们挖掘其背后的利润结构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公司独占58.5%的利润,中国从其中分配的利润比例是1.8%,由中国劳工所得,其他分属各个地区。”
这反应了中国企业的尴尬与窘境,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本文将针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作简单分析。
二、中国企业的现状
(一)品牌影响力不够
纵观各行业风靡全球的大品牌,鲜有中国的标签,中国企业多年来创下的品牌中也有不少在国内享有知名度,但在全球范围来看,远远不够响亮。品牌研究机构Interbrand所评选的全球品牌100强名单中,从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还无一个中国品牌榜上有名。Interbrand 的排名采用以下方式:企业品牌价值=企业的经济价值×品牌效应×品牌影响力折现率。这与单纯按销售收入排名的《财富》世界500强,非同一尺度,除了经济价值和与品牌有关的指标以外,还有两条有关跨国经营以及市场分布的标准:一为销售收入30%以上必须来自母国之外,且来自同一大洲的不能超过50%;二为必须至少在三个大洲有业务,且必须涵盖新兴市场。这一数据已经足够说明中国企业品牌的现状,一方面,中国拥有的自主品牌数量少,另外,品牌价值不高。
(二)创新不足
创新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前景的标准,是判断企业竞争力强与否的重要标尺。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每个组织核心竞争力都不一样,但有一项核心竞争力是任何组织都不可缺少的,那就是:创新”。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明显表现出核心技术严重不足的问题,核心制造业包括飞机、高分子材料、汽车、通讯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的制造能力低下,但这一能力的提升不能简单通过技术转移来完成,况且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技术出口的管制非常严格,中国企业必须加大自主研发,提升创新能力。
(三)人才缺失
人才缺失的现象在中国企业界表现得尤为明显。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庞大,但是并没有弥补这一缺口,人才依旧匮乏。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人口大国最缺的竟是人才,只能说明问题出在一个环节上——教育。中国缺乏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环境。
(四)民营企业发展落后
“中国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57家企业中只有4家民营企业,即平安、华为、沙钢和联想。国有与民营比例之不平衡,显而易见。民营企业创造了中国50%以上的GDP ,满足了75%的就业需求。但是,在规模上能与国际同业甚至国企比肩的民营企业却还如凤毛麟角,只能在舞台的边缘扮演补充角色。”民营企业发展的落后是导致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之路
(一)加快品牌建设
针对目前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品牌建设有必要提上日程,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行为主体出发来加快品牌建设。政府可以制定品牌战略计划,出台相应政策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营造自主品牌运营的良好环境,为其走向国际市场打好基础。企业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一是找准定位,给予品牌正确的价值理念,为其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战略,一步步实现从本地到国际市场的推广。
(二)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鼓励创新
何为科技?其实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才、设备和资金的有效融合,其根本在于创新;人才来源于教育模式和体制,设备与资金来源于国家的投入和支持。因此,要改变中国企业的面貌,必须打好根基,加大教育投入,加大设备和资金投入。对这两个方面的重视和强调,中国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应该以实际行动对教育改善和科技研发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并且随着国力的提高,更应该加强投入的力度。
(三)改革国企
中国的大量国企享有诸多优惠政策,一方面使得国企本身缺乏追求卓越的动力,另一方面破坏了行业的良性竞争,对民营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形成制约。另外,国企非市场化、非透明化的管理者任命形式极易导致寻租、滋生腐败,对企业文化产生不好的影响,另外也会减弱下层努力工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前表示:中国需要限制国有企业扮演的角色,打破垄断,让所有制多样化,降低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逐渐将国企私有化,政府最后应当实现完全退出,还一个自由运营、公平竞争的市场,政府的职责应是也只能是为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为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全球正处于新的环保主义抬头、兴起的时代,环保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中国应更加重视环保,争取在环保上不落人后,甚至应该把它打造成中国企业的优势,建立战略制高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放慢企业的增长速度,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后续的发展,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战略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