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名文化的特点

来源 :日本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gugu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地名中积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文信息,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识别、命名和用于交往的文化。不同民族区域内的地名一般是世居于此的民众以其语言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文化特质,地名的命名深深打上了其产生地的区域文化的胎记。但古代日本地名的表记是借用汉字或直接取汉语地名,表现出浓厚的汉字文化色彩。汉字创造了日本地名文化,没有汉字传入日本,丰富多彩的日本地名文化体系无法得以确立。
  关键词:日本;地名文化;汉字文化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6)01-0026-10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601004
  地名是分布在历史长河中的时空符号。作为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地名之中积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文信息,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识别、命名和用于交往的文化。不同民族区域内的地名一般是世居于此的民众以其语言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文化特质,地名的命名深深打上了其产生地的区域文化的胎记。同其他国家一样,日本地名也丰富多样,民族特色鲜明。不过,古代日本地名的表记是借用汉字或直接取汉语地名,表现出浓厚的汉字文化色彩。
  一、古代日本人命名地名的特点
  地名的产生有其人文和自然背景,其来源多种多样,其中有的是来自神话故事或历史传说,有的是根据地理、地势特征及自然环境,有的和宗教信仰有关,等等,日本地名的产生亦复如此。
  位于明石海峡的淡路岛是濑户内海最大的岛屿,自古以来作为淡路国而享有盛名。关于「淡路あわじ」这个地名的由来,据《日本书纪》记载,创造日本国土的伊奘冉尊和伊奘诺尊二柱神围绕“天之御柱”(即神柱)生的孩子淡路岛,因其身体有缺陷,伊奘冉尊便命名他为「アハジノシマ」(“我的耻辱岛”之意),后人表记为「淡路島」。同样据《日本书纪》记载,位于大阪市中心地带的浪速区的地名由来是,神武天皇东征时乘着潮流迅速到达了征战目的地难波碕,所以命名这里为「ナミハヤノクニ」(浪速国),后发生音便为「ナニワ」,有时表记为「難波、波花、波花」等。历史上称滋贺县大津市逢坂山以东地区为「アズマ」。有关这一地名的产生,据《古事记》记载,受景行天皇之命征讨东国的倭建命(日本武尊)征服蝦夷,平定东国山川的各种荒神,返回大和时,登上足柄山怀念亡妻,三次哀叹道:「アヅマハヤ」(“啊,我的妻子”之意)。于是这一地带有了「アヅマ」这一名称,《古事记》表记为「阿豆麻」,后人用「吾妻」或「東」表记该地名。据《万叶集》中的和歌内容反映,今奈良县南部地名「ヨシノ」(吉野)的产生是由于仙人来到这里后说了「ヨシ」(“好”之意),所以就兴起了「ヨシノ」(“好原野”之意)这一地名,后人表记为「吉野」。葛城市位于奈良盆地西南部。据《日本书纪》记载,「カヅラギ」(葛城)这一地名的产生经过是,神武天皇东征时用葛藤(カズラ)编网,捕杀了在高尾张邑的「土蜘蛛」(土著人),所以称这个邑叫「カヅラギ」,后人表记为「葛城」。松浦市位于长崎北松半岛北部。据《日本书纪》记载,神功皇后征伐新罗时路过肥前国(今佐贺县和长崎县一部分),在河边就餐时,她用针作成鱼钩,饭粒当鱼饵,用裙子上的丝线捻成钓鱼线,坐在河中石头上垂钓,占卜神意,嘴里念道:“我希望得到西方的财宝之国,若能成功,河中的鱼儿上钩吧”,这个时候果然有香鱼上钩。于是皇后就说:「希見めづらしき物」(“少见之物”之意)。于是当时的人们就称这里为「メズラ」,以后音讹为「マツラ」,并用汉字表记为「松浦」。上述地名的产生都和神话或历史传说有关。
  在日本广泛存在读音为「ハザマ」(“狭小通道”之意)这一地名,源于地势特点。三重县的「三み重え 」,原意是水边,同样是三重县地名「野の間ま)」,由来于日语的「沼ぬま」(“沼泽地”之意)。岐阜县地名「墨俣すのまた」,原意为「洲で川が股になっているところ」(意为“河水因沙洲分为两岔的地方”),过去记写成「洲の股」。农民开垦新田而形成村落时,最有实力的人居住村落中心,自称为「タナカ」(田中),这一姓氏也逐渐变成了村落名称。「中村なかむら、中田なかた」等地名的形成也是这样。据调查,在日本的郡及市町村中最多的地名是「中村」,能查到236例[1]。「山本やまもと、小林こばやし」在日本也是较常见的地名,其形成也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关。《万叶集》中被称为“伊予高岭”的石鎚山以及富士山等山名可能来自这些山所在地的名称[2]5859。总之,上述这些地名的产生,和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在日本还有很多地名源于宗教信仰。如「阿弥陀岳、医王山、薬師岳、妙見山、大日岳、蔵王山」等山名即源于佛教信仰,而「明神岳、三輪、伊勢、春日」等地名则与神道有关。
  日本全国各地有很多像「弥山みせん、灵山りょうぜん、鹫峰山じゅぶぜん、金峰山きんぷせん」等带有「山せん」或「山さん」且与佛教有关的地名。这些地名主要集中在冈山县和鸟取县交界地区,其中包括著名的「大山だいせん」位于鸟取县西部,日本中部地区最高峰,海拔1729米。。这一地区称作「~山せん」的山名很多的原因是受「大山だいせん」的读音影响。《出云风土记》中出现了「大神岳おおがみやま」,由于在该山岳所在地创建了山岳佛教寺院「大山寺だいせんじ」,所以「大神岳おおがみやま」被改称为「大山だいせん」。受其影响,周边的山名也都被读作「~山ぜん」了。其中有些山名中出现的「山」,以「仙」代之,于是出现了很多带有「仙」字的山名了。
  日本地名中有很多是数字地名。以数字为“戏训”表记日语的情况在《万叶集》中就已出现,如「二二」读作「シ」,「十六」读作「シシ」,「八十一」读作「クク」等,根据乘法原理使用了这些训假名。日本人将这种表记法进一步用到地名表记上。如,石川县加贺市地名「百百」读作「ドド」。这是利用了十乘十等于百的运算法则(日语中「十」的训读除了「トオ」之外,还有「ト」,所以「十と×十と=百とと」。「トト」又发生音便为「ドド」或「ドウドウ、トウトウ」)。「ドド」作为拟声拟态词表示河川流动时发出的声响,以后代表河川本身而转化成地名了,并且用“百”表记了这个地名。出现两个「百」字,这是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利用两个汉字记写地名的结果(就此问题将在下面述及)。栃木县真冈市「百目鬼どうめき」、高知县中村市「百笑どうめき」以及石川县七尾郡「松百まつとう」等地名中的「百」均读作「ドウ」或「トウ」,都和“百”读作「トト」有关。栃木县的「栃木」,日语读音为「トチギ」。「栃」原写作「杤」,该“国字”的产生的应和十乘一千或十个一千加起来等于万(日语中「千」的读音为「チ」)的数学原理有关。   河水奔流时发出轰鸣声响,所以日本人使用和语「トドロキ」(“轰鸣”之意)命名有河流流过的地方,但用数字表记为「十と十ど六ろ木き」(在埼玉县秩父郡大滝村)或「廿六木とどろき」(在秋田县本庄市、山形县东田川郡余目町)等。东京都八王子市有个地名叫「廿里とどり」,两个十加在一起当然是「廿」了。宫城县牡鹿半岛的「十八成くぐなり浜」,气仙沼市大岛浜的「十八鳴くぐなり浜」,也都是根据“二九一十八”这一乘法原理表记而成的地名(日语中「九」的音读音为「ク」)。这种地名在宫城县也很多,登米郡石越町的「十八引くぐびき」,柴田郡柴田町的「十八津入屋敷くくついりやしき」等为其例。
  德岛县阿南市有一个地名叫「十さ八か女り」。日语中「サカリ」本意为「下さがり」(下降)或「坂下さかおり」(下坡)等意。大船渡市地名「サカリ」本意也与上述词义相同。但是为了祝愿该地兴旺昌盛,特意安排训读音相同的「盛」字表记本来是具有下降或下坡之意的「サカリ」,于是出现了「盛さかり」这一地名。以后又用「十八女」取代「盛」,显然取意于十八岁之女风华正茂,希望这一地方永葆青春。
  日本地名中有很多诸如「九折つづら、九尾つづらお、九曲つづらくま、九十九つづら、十九良つづら、十九淵つづらふち」等带有「九」的地名。这里出现的「九」均读作「ツヅラ」。「ツヅラ」俗称灯芯草,属于藤本植物。该植物外形弯曲萦绕,所以用来形容山路弯弯,也以此植物名命名曲折的山路。用「九」作为「ツヅラ」的训字,是因为该数字在单数中最大,有吉祥意义。
  日本是岛国,在本州、四国、北海道、九州等几个大岛的沿岸地区有许多小岛群。日本人往往使用数字命名这些小岛群。如,两个岛屿的规模和形状相似就称之为「二子ふたご島」。还有「五島、七島、十島」等岛名。岛屿数量再多的话,就要使用概数九十九、九十或四十四等数字命名。如,根据日本海上保安厅水路部编《日本沿岸地名表》(1982年修订版),有称为「九十九島、九十島、四十四島」的岛群。使用这些数字,一方面也是由于「九」代表着最大的单数,同时也由于这种杂数给人以数量众多的印象。
  另外,在日本,「九十九」也读作「ツクモ」。群马县的碓冰川支流「九十九川つくもがわ」,能登半岛的「九つ十く九も弯」,长崎县岛原市的「九十九島つくもじま」等为其例证。「九十九」读作「ツクモ」,是来自日语「ツクモ髪」。「ツクモ」原指植物纸莎草,该植物外观很像老人凌乱的白发,所以用「ツクモ髪」称呼老人的白发。“白”字是“百”字减去一横,所以可以用“九十九”替代并表记「ツクモ」。
  在日本还有很多像「三日市あつかいち、四日市よつかいち」等带有「市」的地名。这类地名中最多的是「八日市ようかいち」。八在日本最能代表吉利,而且在单数属于大数字,所以适合用于祝愿。比八大的九,日语读音「ク」和「苦」相同,所以地名中「九日市ここのかいち」的例子不存在。
  在日本众多地名中还有很多地名源自阿伊努语。日本东北地区的很多地名带有「内ない」或「别べつ」。阿伊努语中「ナイ」和「ベッ」都是河流的意思。据称,在日本东北和北海道地区,有四个地名则其中三个带有「内」;有十个地名则其中一个带「别」,足见以河流名称命名地名的现象较普遍。北海道首府「札幌さっぽろ」的「ポロ」,有巨大之意。这个地名的结构是「サッ·ポロ·ベッ」,意为“干涸的巨川”。
  二、汉字与日本地名
  地名的产生是和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同步。从日本民族出现在日本列岛的那一天起,日本地名也应产生了。由于汉字传入日本列岛之前日本没有文字,所以上古时代的日本地名的详情不得而知。但是三世纪以后首先是在中国史籍中出现了汉字表记的日本地名,如《三国志·魏书·马丸鲜卑东夷传》倭人条中出现了“伊都国”“末庐国”“邪马台国”等倭国地名。据目前取得的考古学研究成果,汉字传入日本是在公元一世纪。此后日本社会对汉字逐步熟悉,到了五世纪以后开始使用汉字书写文章,学界熟知的《埼玉县稻荷山古坟出土铁剑铭》《熊本县江田船山古坟出土铁刀铭》《和歌山县隅田八幡神社藏人物画像镜铭》等均为其实例。在这些金石文中也出现了使用汉字表记的日本地名,例如,《埼玉县稻荷山古坟出土铁剑铭》中出现了地名“斯鬼”,《和歌山县隅田八幡神社藏人物画像镜铭》中出现了地名“意柴沙加”(今奈良县樱井市地名「忍坂おつさか」)。这些地名是以一字一音的形式表记的日语地名。借用汉字音译或表记外来语,在中国早已有之。例如,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人将梵语中的samgha(佛教徒团体)汉译为“众”或“和合众”,同时还音译成“僧伽”;Buddha(佛)音译成“浮屠”或“佛陀”等。最早采用汉字表记日语词的也是中国人。因此,《埼玉县稻荷山古坟出土铁剑铭》《熊本县江田船山古坟出土铁刀铭》《和歌山县隅田八幡神社藏人物画像镜》中出现的汉字地名无疑是继承了中国人的地名表记法。
  进入六世纪以后,随着佛教、儒学等中国思想文化传入,汉字在日本社会的使用范围空间扩展,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在日本出现了圣德太子等具有很高汉文水平的学者。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人一方面撰写纯汉文著作,另一方面使用汉字撰写具有日语语法特点的变体汉文著作,当中也出现了很多使用汉字表记的日本地名。例如,在日本奈良县法隆寺金堂药师如来像铭文(607年或667年遗物)中出现了「池辺、小治田」等使用汉字表记的日本地名。而且这些地名使用万叶训假名表记,表明日本人在此时驾驭汉字的能力得到提高。
  进入奈良时代以后,日本人受中国文化影响加深,使用汉字表记地名时也注重使用佳义汉字。据《续日本纪》记载,和铜六年(713年)五月元明天皇诏令:“畿内七道诸国之郡乡名皆以好字著”;《延喜式》也规定:“凡诸国郡内、郡里等名、并用二字、必取嘉名。”选用“好字”命名地名,说明当时日本人开始注重汉字字义。地名二字化运动中甚至无视和语地名的特点,一律要求采用二字表记。例如,将《古事记》中出现的三个音节的地名「牟邪志」表记为「武蔵」;本来只有“泉”之意的地名「イヅミ」,故意增加一个「和」字而表记成「和泉」;本来既以汉字表记的「林」,又按其读音「ハヤシ」表记成「拝志」。「阿久津」这个地名原指低洼地,在日本关东地区分布很多,但在文化较高的奈良地区,却选用「秋津」二字表记,给低洼之地增加了不少的浪漫色彩。   《出云风土记》意宇郡母理乡条:“故云文理,神龟三年改字母理”,将“母理”视为好字、嘉名,替换原来的地名汉字“文理”。至于“文理”改成“母理”,作为现代人,我们已不清楚其理由了。类似于“文理”改为“母理”的现象,《出云风土记》中还有:
  加加郷→加賀郷、恵伴郷→恵曇郷、伊努郷→伊農郷、忽美郷→玖潭郷、志刀沼郷→漆沼郷、寸付郷→杵築郷、三太三郷→美談郷……
  这些也都在表明奈良时代日本人进一步走近汉字。
  表记日本古代地名时借用汉字字音的情况占据多数,但借训表记的情况也不少。例如,「カヅシカ」这个地名在《万叶集》中表记为「勝鹿」,为借训汉字。混用汉字音训表记地名的情况在古代极为少见,虽然有「和わ田だ、多た田だ」等「~田」形式的地名,但「田」亦可作为接尾词对待。但越靠近后世,地名汉字中音训结合的情况越多,例如,「安土あづち、成東なりとう」等。此外,在《和名类聚抄》中使用二字表记的古代地名,在后世却不再使用二字表记,二字地名规则遭到破坏。例如,参河国碧海郡智立乡(现知立市),作为近世东海道的驿站,被记写为「池鲤鲋」;赞岐的那珂郡,近世用一字表记成「仲」郡。
  中世以后,土地所有权复杂化,由此产生的新地名使用了“上、中、下”、“東、西、南、北、大、小、新、今、元、古”等词头。在重新划分土地或行政区划时,有时出现将同一地名的地区划归不同行政区域的现象,为了使同名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区分开,产生了改用地名汉字但读音不变的新地名,例如,同一地名「タマ」就出现了「多摩、玉」等不同表记形式,此时汉字对日本地名文化的丰富化多元化发挥了作用。
  古代日本人使用汉字表记地名时很注重汉字字义。“福”字具有吉祥之意,于是日本人也多用此字于地名,如「福岡」等地名无疑是有意选择了吉祥意义的字。甚至有的和语地名与“福”无关,也要给它安排一个“福”字表记,结果是出现了汉字字义与和语语义不合的现象,例如,爱知县西加茂郡三好町的「福谷うきがい」、冈山县高梁市落合町的「福地しろち」等地名,和语读音并未发生变化,而只是用“福”字取代原来的地名汉字而已。
  为了避免产生不好的联想,日本人有时还把一些带有恶意的地名汉字改写成吉字。如「死野」改写成「生野」,「龟無」改写成「龟有」。阿伊努语中「シコッ」意为“巨大的低洼地”,由于该地名很容易使人连想到「死骨しこつ」,于是人们将一些读音为「シコッ」的地名,改用带有吉意的汉字表记,如千岁市和函馆市的地名「亀田」,旧名均为「シコッ」,后用「亀田」表记。阿伊努语地名「ベッベッ」(“众多的小河”之意),起初被记写为「弁辺べんべ」,因厌恶此读音,被改称「豊浦とようら」。
  日语中「アラ」具有“荒”“粗”等意。在日本有很多地名叫「アラマチ」,为了辟邪,有的地方采用「新町」二字表记「アラマチ」。但出乎意料的是,有的地方用「荒町」表记「アラマチ」。这样表记的目的并不是祝愿该地荒废,而是如同日语中「荒神」「荒馬」等词的词义,希望该地发展势头强劲或商业昌盛[2]137138。
  日本地名中还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名合并后形成的新的合成地名。例如,香川县有大川郡,并非这里有大川流过,而是1898年将大内郡和寒川郡合并,两个地名各自取一字组成了「大川郡」这一新的组合地名。现在东京都大田区也是战后将原来的大森区和蒲田区合并而成。再如,「国立くにたち(国分寺+立川)、昭島あきしま(昭和+拝島)、更GFDA1こうしょく(更級+GFDA1科)、蒲郡がまごおり(蒲形+西郡)、稻沢いなざわ(稲葉+小沢)、羽島はしま(羽栗+中島)、玉野たまの(玉+宇野)、行橋ゆくはし(行事+大橋)、清瀬きよせ(清户村+柳瀬川)、大田おおた(大森+蒲田)」等地名的形成亦循此则。
  在合成地名中,甚至还有由三个以上地名组成的地名。总武线津田沼站在习志野市形成之前为「津田沼町」,其前身为「津田沼村」。该村是1889年将「谷津、久久田、鷺沼」等五个村子合并而成,从此改称「津田沼村」。在长野县有很多由「科しな」组成的地名,例如,「更科さらしな、仁科ししな、GFDA1科なにしな、蓼科たてしな 、豊科とよしな」等。在众多由「科しな」组成的地名中,「豊科とよしな」却是近代出现的合成地名。该町是明治初年将「鳥羽、吉野、新田、成相」四村合并而成四个村名各取头一音节,于是有了「トヨシナ」这一地名,并用训字「豊科」表记。。
  合成地名多的地区当属香川县,除上面已述及的「大川」这一地名之外,香川县还有「木き田た(三み木き+山田やまだ)、绫歌あやうた(阿あ野や+鵜足うたり)、三豊みとよ(三み野の+豊田とよだ)」等郡名。
  有的合成地名所用汉字甚至由原地名汉字组合而成。如赤穂市地名「鷆和てんわ」,这个地名汉字中的「鷆」,是由「真木」和「鳥撫」这两个地名中各取头字组合而成,又添加「和」字,构成二字地名「鷆和」,音读为「テンワ」。
  地名汉字中,错字固定化也是其来源之一。在日本,外形相似的汉字常被误记,结果是以讹传讹,竟成为固定地名,例如,「飫」字常被误记为「飯」,三河「宝飫郡」如今已记作「宝飯郡」。千叶县君津郡袖浦町的「飯富」原本是上总国望陀郡「飯富郷」,在高山寺本《和名抄》中读音为「オフ」,可见该地名原本应记作「飫富」。同样见于《和名类聚抄》中的备前国御野郡「枚石」, 读音为「ヒラシ」,因现已记作「牧石」,冈山市则将其读作「マキイシ」,地名汉字被误记后变成了不同地名,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金泽庄三郎在《地名的研究》中提到以下实例:「育」被误记为「六月」;「黛」被误记为「代黒」,又衍化成「代墨」。在濑户内各地广为知悉的地名「ハブ」, 是以「GFDA1輪はにわ」为词源,被表记为「生土」、「GFDA1生」。但也有表记为「垣生」的例子,例如,新居滨市的「垣生」、爱媛县西宇和郡三瓶町的「垣生」、中间市的「垣生」等。这里的「垣」并不表示土地之意,而是因与「GFDA1」外形相近而误写所致。香川市三丰郡诧间的「盐生」则是对「垣」字再次误写所致。静冈县仓敷市地名「盐生しおなす」也是由「垣生」演变而来。   熊本县带有很多「陣」字的地名,尤其是叫做「陣内」的地名有数个。在这些地名中,又有若干将「陣」与「陳」混淆,如熊本市龙田町「陳内」、上益城郡城町「上陳、下陳」等,「陳」字成为表记地名的汉字。
  在日本地名汉字中还有很多发生了读音变异。例如,京都地名「烏丸」读作「カラスマ」,「相模」读作「サガミ」等。除了这些较单纯的音便情况之外,因字形变化而发生读音变化的例子也很多。首先是将训读字形进行音读。例如,《万叶集》(卷七、卷十六)中出现的「遠里小野」(トホサトオノ)现在音读为「オリオノ」如大阪市住吉区的「遠里小野」(おりおの)、堺市的「遠里小野町」(おりおのちょう)。;「六む角こ」音读为「ロッコウ」;「二荒ふたら」音读为「ニコウ」,之后又借用「日光」二字表记,例如,GFDA3木县的「日光」等地名就是这样产生的。富士五湖之一的「西湖」,近年来基本被读作「サイコ」。
  与此相反,有些地名由音读转化成训读后,训字也发生了变化。如,位于高知县西南的「足摺岬あしずりみさき」原叫「サダ岬」,人们把其中的「サダ」表记为「蹉跎」,之后又将其训读为「アシズリ」,并为其安排了「足摺」两个训字,于是就有了「足摺岬」这一地名。伊势地名「阿漕浦あこぎうら」是将「阿濃郡」中的「濃」训读为「コキ」,而后又误读为「漕こぎ」所致。在东急本《和名类聚抄》中将参河国渥郡地名「渥美」音读为「アクミ」。因为「渥」能训读为「アツシ」,所以「アクミ」在后世被读作「アツミ」,「渥美あつみ」这个地名就这样产生了。
  音读假借字(日语叫「当て字」),会产生偏离词源的新地名。长野、富山、新泻三县交界地带有后立山群峰的主峰「白馬岳しろうまたけ」,起初表记为「代馬岳」。每年初春山峰积雪开始消融,逐渐呈现出骏马形状时,山麓农家就知道开始育苗,准备插秧了。所以日语中「代馬」是「苗代の馬」(即告知育苗的骏马),可谓这是一个自然历[3]。以后逐渐记写为「白馬岳」,又音读成「ハクバ」,结果是黑马变成了白马,这就意味着和该地名的词源彻底分离。仙台市内现有「川内かわうち」这一地名,将这个地名音读为「センダイ」,以后又借用「仙台」表记,于是就有了「仙台せんだい」这一地名。琦玉县东部的春日部市本因「春日部かすかべ」氏领地而得名,近代将其读作「カス·カベ」,并借用「糟壁」二字记写,直到1944年设市为止,一直写作「糟壁町」。为了和市名区分开,现在作为市内的町名,依然有「糟壁町」。
  在使用汉字表记地名方面,有些地名的汉字表记兼顾汉字字义和地名含义的统一。例如,三重县「丹生」这个地名的和训「ニュウ」,就是生
  产丹砂的地方之意日语「ニュウ」是「丹にが生じる」之意。该地名的产生经历了「ニフ→ニュウ→丹生」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但使用汉字表记日本地名时,很多时候对和语地名的含义带来了变异,而蒙上了汉语意味,这种情况在表记阿伊努语地名时尤为严重。
  北海道有个地名叫「弟子屈てしかが」,这是对阿伊努语「テシカ·ガ」(“岩石上”之意)汉字表记后形成的奇特地名。如果只考虑汉字字义,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其原意。为了使用汉字记写阿伊努语地名,日本人算是费尽了心思。 阿伊努语地名「シべッ」,日本人借用“士别”二字记写成汉字地名。还把「シべッ」分割成「シベ·ツ」,并用「標津」二字记写,结果是破坏了阿伊努语的原有构词结构。另外,由于汉字字音无法准确记录阿伊努语的读音,因此有时采用汉字和训记录阿伊努语地名,如,「ソ·ラ·プチ·べッ」(“有瀑布泻入的河流”之意)记写为「空知そらち」;「オ·ペレペレ·ゲプ」(“河流下游分叉处”之意)记写为「带広おびひろ」;「ピラ·オロ」(“有悬崖的地方”之意)记写为「広尾ひろお」。「ウララ·ベッ」(“雾蒙蒙的河川”之意)记写为「浦河うらかわ」,等等,这些汉字地名的出现,引发了大量阿伊努语地名消失。
  还有一部分地名是将阿伊努语地名翻译成汉语词而成。如,「砂川」这个地名是对阿伊努语地名「オタ·シ·ナイ」(“有沙子的河流”之意)汉译。「滝川」这个地名也是对阿伊努语「ソ·ラプチ·ベッ」(“瀑布流成的河流”之意)的汉译。「旭川」是将「チュウ·ベッ」(“起波浪的河流”之意)误解成「チュプ·ベッ」(“太阳之河”之意),而翻译成「旭川」。
  基于以上情况,日本很多汉字地名不能望文生义或“以貌取人”。要理解其意,首先要弄清该地名原是和语还是汉语。
  据说日本全国地名有10万或15万个,但种类很少,说明有很多地名是重复的[4]63。其中应包括不同汉字表记但读音相同的地名。例如,在文章中已述及,名古屋地区有个地名读作「ハザマ」,汉字表记形式多种多样,如「桶狭間、桶廻間、栂廻間、迫間、羽佐間、飯山満、波佐間、羽間」等;上已述及的《和歌山县隅田八幡神社藏画像镜铭》中出现了地名“意柴沙加”,用训字表记为「忍坂、忍阪、恩坂、押坂、男坂」等[5]。同时,这种汉字表记的随意性对地名的识别带来了很大的混乱,所以明治政府于1881年9月22日发布以下法令:“各地地名不得妄改。固有名称,自古传来者很多,审判土地诉讼、历史考证、编纂地志等,最为重要和必要,为此,不得妄改。”
  这里说的“妄改”应指擅改地名汉字,这一法令一直存在到1947年5月27日颁布的地方自治法第260条中[4]6566。
  三、结 语
  地名作为一个概念,包括地名语词文化和地名实体文化两个层面。前者更多地代表着地名命名者对所命名之地的未来的祝愿和期许;后者则体现了其所指代之地的地理、历史和乡土文化等,记录着该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文化的变迁和改观。
  如上所述,日本的地名文化丰富多样,一方面反映出日本山川地理的特征和日本人的民族心理,体现出实体文化的特质。另一方面,日本地名虽然多数起源于和语,但通过汉字表记后,给其打上了深深的中国文化烙印。汉字对日本地名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本人起汉语地名,并用汉字表记这些汉语地名,例如,日本历史上的千年首都平安京的名称「京都」以及今天的首都的名称「東京」,日本古代行政区划七道的名称(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阴道、山阳道、南海道、西海道),现组成日本主要国土的四个岛屿的名称(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均为纯汉语地名,并用汉字表记。二是,日本人使用汉字表记日语地名,如日本的国家名称曾用汉字表记成「葦原中国、豊葦原、大和、瑞穂国、大八洲国、玉垣内国、秋津島」等,使得这些和语地名带有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改变了日本地名文化的面貌。另外,如上所述,很多日本地名的起源和佛教有关,展示出历史上中国佛教对日本地名文化的影响。总之,汉字创造了日本地名文化,没有汉字传入日本,古代日本地名有很多将会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而无迹可寻;没有汉字传入日本,丰富多彩的日本地名文化体系无法得以确立。
  [参 考 文 献]
  [1]丹羽基二.地名[M].東京:角川書店,1986.
  [2]镜味明克.地名が語る日本語「M」.東京:南雲堂,1985.
  [3]平林武夫.北アルブス山名雜記[J].信濃,1950(2-4).
  [4]谷川健一郎.地名と風土[M].東京:小学館,1981.
  [5]竹内俊男.歴史地名の研究[M].名古屋:エフエー出版,1991.
  [责任编辑 孙 丽]
其他文献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各种功能的建筑工程需求也越来越高.竣工结算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做好竣工结算工作能够有效地控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钢结构技术的发展也会日新月异,这对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技术
他曾是顶着“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光环的公安局长他也曾是被判犯罪入狱的阶下囚他还是维护自身权益的申诉人他如今是实名举报副检察长的维权人他的人生被四次定义皆因发生在12
摘 要:溺水死亡的案例在法医鉴定工作中较为常见,但溺水时间较长,损伤程度较重的溺水后存活患者,医疗终结后的致残程度等级评定、及后续医疗依赖、护理依赖程度的鉴定较为少见,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溺水;植物人状态;法医学鉴定;后续赔偿  中图分类号:D9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4-0162-01  作者简介:鲍丽娟(1988-),女,浙江衢州人,本科,任职于浙
常乐山隧道是衢宁铁路重点复杂隧道之一。为了提高该隧道勘察精度,在已成勘察孔中进行地球物理综合测井,测井方法包括:三侧向电阻率测井、自然伽马测井、人工伽马测井、声波测井
阳光、文气,绿色卫衣配休闲长裤,总是面带笑容,说话不急不慢,眼镜背后一双神情温和却看尽天机的眼睛,这就是凌斌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走在秋意渐浓的北京大学的燕园里,如果迎
陕西富平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张某,利用在产科工作的便利,欺骗产妇及其家属,称其所生婴儿“有问题”,在说服家属同意让其“处理”婴儿后,张某伙同人贩子,将婴儿倒卖。据媒体调查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它是一种根据人工源频率进行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的一种方法。它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自80年代起才开始大面积应用于实际探测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
8月5日,武汉市文明办曝光了今年上半年私家车和单位车辆的“违法大户”,车牌号为“鄂AYC910”的私家车成了“最牛私家车”,半年时间交通违法169起,并且从2009年至今未年审过,身背2
在祖国西南边睡北部湾畔的广西东兴市,有来自浙江绍兴的经商大户赵铁军、赵铁男两兄弟,他们的知名度和蒸蒸日上的东兴经济建设一样与日俱升。他们扎根边城,得益于国家边境口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