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性的细菌。多重耐药菌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以接触传染为主,以医务人员的手为主要传播媒介,其次为各种侵入性操作[1]。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加之吸痰等侵袭性操作易导致肺部感染。现报道气管切开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护理如下
1 基本资料
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11月,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48例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其中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26例,感染率54.17℅。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中,医院感染21例,社区感染5例。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耐药菌传播,保障了患者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 护理
2.1 气管切开护理 该类患者应特别重视无菌技术操作。一是防止病人将病原体传播给病房其他患者,同时该类病人已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气管切开处护理不当,易造成其他细菌感染,治疗更加困难。更换套管纱布时,严格无菌操作,套管口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防止气道结痂,可用微量泵持续注入0.49﹪生理盐水,每小时2-5ml,痰少时可用温湿交换器(人工鼻)。吸痰时动作轻柔、持续时间不超过15秒。
2.2 患者安置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病房不足时可考虑床旁隔离,但必须使用屏风,病床间距﹥1米,保证隔离质量。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其他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2]。尽量限制患者转运或移动,需转运患者时,必须包裹或覆盖患者身体的感染区域。病人需做检查时、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落实接触隔离措施,转运病人由医护人员陪同。如需手术,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手术结束后手术间按规定消毒。
2.3 环境卫生 临床科室接到微生物室报告“多重耐药菌”后,实施接触隔离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在病历牌、患者一览表、病床旁挂蓝色“接触隔离”标识,可提醒医务人员采取手卫生等接触隔离预防控制措施、提醒工勤人员对该病房环境和床单位物体表面的消毒[3]。多重耐药菌对常规消毒措施是敏感的,因此环境清洁很重要。重点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门把手等),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1-2次。温度计、听诊器、血压计应固定使用并每日消毒。出现或者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患者出院或解除隔离时房间必须终末消毒。病人被服应先消毒、后清洗。医疗垃圾中的锐器要置锐器盒,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均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封装,并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标识。抹布及拖布应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并与其他区域拖布分开使用。标本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如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传播仍继续时,病区应停收病人,彻底清洁、消毒、评估,直到符合要求。
2.4 个人防护用品 在实施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2.5 手卫生 据报道,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40%的耐药菌感染[4]。因此应配备良好的手卫生设施,增加种类、数量并安置在病房合适的位置;速干手消毒剂摆放在治疗车、病床旁方便使用。手卫生用品必须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及家属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6 人员培训 医护人员培训内容为:卫生部关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文件,本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报告处置流程、传播方式以及监测、诊断标准,正确的标本送检,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措施等;工勤人员培训时重点学习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消毒剂的性质、配制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边示范边學习,达到每人能理解、掌握以加强防护。
讨论
气管切开患者易感染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是临床护理工作极大的挑战之一。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正确安置患者、改进手卫生,落实隔离措施、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大家提高认识,掌握和落实防控措施。通过采取以上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保障了患者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 南.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4-175.
[2]李清杰,刘运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实施手册(2012—2015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82-483.
[3]徐艳,牟霞,杨怀等.组合干预对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的调查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048-5050.
[4]李六亿,刘玉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7-278.
作者简介:刘纪男 女 出生于1979年,本科,主管护师,从事外科护理工作
通信作者:王晓荣 女 出生于1966年,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1 基本资料
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11月,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48例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其中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26例,感染率54.17℅。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中,医院感染21例,社区感染5例。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耐药菌传播,保障了患者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 护理
2.1 气管切开护理 该类患者应特别重视无菌技术操作。一是防止病人将病原体传播给病房其他患者,同时该类病人已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气管切开处护理不当,易造成其他细菌感染,治疗更加困难。更换套管纱布时,严格无菌操作,套管口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防止气道结痂,可用微量泵持续注入0.49﹪生理盐水,每小时2-5ml,痰少时可用温湿交换器(人工鼻)。吸痰时动作轻柔、持续时间不超过15秒。
2.2 患者安置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病房不足时可考虑床旁隔离,但必须使用屏风,病床间距﹥1米,保证隔离质量。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其他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2]。尽量限制患者转运或移动,需转运患者时,必须包裹或覆盖患者身体的感染区域。病人需做检查时、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落实接触隔离措施,转运病人由医护人员陪同。如需手术,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手术结束后手术间按规定消毒。
2.3 环境卫生 临床科室接到微生物室报告“多重耐药菌”后,实施接触隔离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在病历牌、患者一览表、病床旁挂蓝色“接触隔离”标识,可提醒医务人员采取手卫生等接触隔离预防控制措施、提醒工勤人员对该病房环境和床单位物体表面的消毒[3]。多重耐药菌对常规消毒措施是敏感的,因此环境清洁很重要。重点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门把手等),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1-2次。温度计、听诊器、血压计应固定使用并每日消毒。出现或者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患者出院或解除隔离时房间必须终末消毒。病人被服应先消毒、后清洗。医疗垃圾中的锐器要置锐器盒,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均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封装,并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标识。抹布及拖布应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并与其他区域拖布分开使用。标本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如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传播仍继续时,病区应停收病人,彻底清洁、消毒、评估,直到符合要求。
2.4 个人防护用品 在实施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2.5 手卫生 据报道,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40%的耐药菌感染[4]。因此应配备良好的手卫生设施,增加种类、数量并安置在病房合适的位置;速干手消毒剂摆放在治疗车、病床旁方便使用。手卫生用品必须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及家属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6 人员培训 医护人员培训内容为:卫生部关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文件,本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报告处置流程、传播方式以及监测、诊断标准,正确的标本送检,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措施等;工勤人员培训时重点学习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消毒剂的性质、配制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边示范边學习,达到每人能理解、掌握以加强防护。
讨论
气管切开患者易感染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是临床护理工作极大的挑战之一。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正确安置患者、改进手卫生,落实隔离措施、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大家提高认识,掌握和落实防控措施。通过采取以上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保障了患者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 南.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4-175.
[2]李清杰,刘运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实施手册(2012—2015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82-483.
[3]徐艳,牟霞,杨怀等.组合干预对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的调查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048-5050.
[4]李六亿,刘玉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7-278.
作者简介:刘纪男 女 出生于1979年,本科,主管护师,从事外科护理工作
通信作者:王晓荣 女 出生于1966年,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