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重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比研究

来源 :生态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模型,并指出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模型才能全面的描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上世纪50年代中期1∶5万地形图、1972年MSS图像、1986年和2000年TM图像为信息源,分1955—1972年、1972—1986年和1986—2000年三个时段,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上游两个重点流域(岷江上游和嘉陵江中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50年间的三个时段内岷江上游(前者)和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后者)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岷江上游林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幅分别为2.18%、2.43%和0.60%,目前该区毁林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嘉陵江中下游林地面积变化呈现减-减-增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6.90%、-0.15%和3.30%,"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该流域已初见成效。前者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2.16%、2.13%和0.54%;后者草地面积呈现出增-减-减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16.89%、-8.27%、-3.70%。前者耕地面积呈现减-增-增的状态,变幅分别为-1.41%、1.67%和0.77%;后者则呈现增-增-减的态势,变幅分别为0.67%、0.88%和-1.21%;两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均持续增加,前者三个时段增幅分别为1.85%、1.02%和10.34%,后者则为7.27%、5.16%和32.89%,后者三个时段建设用地增幅均远高于岷江上游。最后作者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为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商机。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电商平台"蜜蜂游"(www.mifengyou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土壤动物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主要包括土壤动物生态特征和生态功能两个
<正>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时,唐传奇叙事艺术的成熟常令人赞叹、惊讶不已,同时为了凸显其叙事艺术的美,比照对象则是我们今人以现代小说观念划分的魏晋六朝“粗陈梗概”的小说。
<正>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曾经提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数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因此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罗默的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许许多
<正>休闲农业园区服务设施建设应当以和谐化建设为根本。休闲农业园区服务设施建设和谐与否对休闲农业园区的特色、服务质量、环境保护与利用以及休闲农业园区开发、经营成本
在分析水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回顾国内外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演进和研究进程的基础上,陈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物质代谢理论和产业生态学理论是水循环
利用饮马河、洋河、汤河和戴河的水文和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各河流的污染状况、营养状态、污染物入海通量及其对海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秦皇岛市入海河流中饮马河和洋河污
<正>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一切以人类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普遍原理,在这个普遍原理指导下,各门基础学科还应该有自己的具体理论,也即对这一学科中带有规律性问题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