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处置

来源 :传媒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jia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疫情时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发展进入了深水区.但高校改革发展因为疫情的产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冲突和矛盾,网络教学、封闭管理、疫情管控、线上服务、毕业就业、心理健康等成了高校院校舆情热点,高校对于网络突发事件舆情的应对也成为高校提升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他文献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的中国使命.重大突发事件因其体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引发国际舆论关注度高,因而更需要讲好重大突发事件的中国故事.以2020年发生的新型肺炎疫情为例,重大突发事件中,应凝聚民族精神,注入传统中国内涵,传递中华民族符号,并构建立体式传播平台,将5G、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赋能,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应注意讲好普通人的中国故事,重视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显著提升,这也使得图书馆服务需要进一步转变,因此本文结合后知识服务时代中图书馆服务创新进行深入的思考.首先论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变为后知识服务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探究后知识服务时代中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具体对策进行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给后知识服务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全面革新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在新媒体视域下,在建党百年之际,浙江红色文化传播达到顶峰,但是仍面临着“片面化”“碎片化”“滞后化”的挑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浙江红色文化的传播应当依托建党百年的契机,拓宽传播渠道;依托文旅融合,推进红色旅游;依托高校发展,组建宣讲团队.不断提升浙江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带动浙江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
我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在岁月的长期积淀下,我国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早在几年前,我国就开始倡导传播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总体来说效果甚微.现在我国进入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迎来了新的生机.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个简要的阐释,进而对新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特点与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传播提出一些建议.
长江师范学院《播音创作基础》的课程教学创新主要是针对“课程育人功能体现不全”“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以及“课程评价缺乏体系,考核形式单一”这三大“痛点”问题给予的反思和研究,坚持“学做合一,知行统一”的原则,解放思想、创新实践,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目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与组织”以及“考核方式”这几方面入手,探索出既不丢失艺术类专业教学特点又能迎合新形势下“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教育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过渡到智媒视阈下的新型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印证着中国发展,也将发展运用到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国思想,也将思想印记在大众身上;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着中国力量,也将力量展现给了世界人民.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故事、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无法替代,中国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则是最好的证明.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是踏在时代鼓点上的弄潮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因此,更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引导下答好时代交给我们的“试卷”.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互联网大潮中,图书出版业态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最近一些年,随着4G技术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上述变化就更加显著了.新的图书出版形式从电子书、网络连载开始,又逐渐发展出有声书、VR图书、AR图书,趣味性越来越强,科技感越来越足,交互性越来越好.当下,5G时代已经来临,不难预见,今后更多新的图书出版形式必然会出现.
评论理论是党报的重要方面军.评论理论稿件要创新表达方式,标题创新是一个重要抓手.本文对2020年人民日报获奖的评论理论类标题进行梳理,分析编辑制作技巧,包括精心提炼亮点、采用口语化表达、运用修辞手法等,探寻让评论理论标题生动活泼、出新出彩的路径.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中既重要又复杂的科目.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环境下,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从建设多态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多样化的人际互动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入手开展混合式教学,对于引导学生对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知识的内化和个性化的意义建构,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和解答新闻实践中复杂的新闻职业伦理冲突,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道德观具有积极作用.
财经类院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从招生方式对专业设置初心的背离,到专业方向的形同虚设与课程设置的重理论轻实践,从师资结构的失衡,到实践环节的虚化与学位论文的困窘,在显示出从上到下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依赖.为此,本文紧扣专业培养方案与大学三大职能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以构建共生系统克服路径依赖、以科学研究优势涵养人才培养优势、以服务媒体引发媒体建立合作共赢理念的主张,以期切实促进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促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