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发布的《2007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宁波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35.5亿元,这标志着宁波已成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千亿元俱乐部”的新贵,跻身中国商都“第一方阵”,长三角南翼商贸中心正在强势崛起。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全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赋予了宁波商贸重新崛起的历史性机遇。30年来,宁波以其得天独厚的商业传统和智慧,把握发展先机,锐意改革创新,先后掀起了商贸发展的三次高潮。
1984年,宁波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成为中国“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地区,并于1987年确定为计划单列市。这期间,宁波商贸系统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率先进行了多方面改革,调整社会商业结构,发展集体、个体商业;改革计划管理体制,放开购销形式,推动工商、商商、农商等多种形式联合;大中型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小型企业实行改、转、租、承包和兼并,建立起一批农副产品和工业品批发市场等,初步形成以国合商业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多条流通渠道和少环节的“三多一少”流通格局。这一系列的改革彻底改变了市场上商品少、票证多和做衣难、吃饭难、住宿难、洗澡难、理发难等状况,掀起了宁波商贸发展的第一次高潮。1984~1988年宁波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出现第一个井喷期,总额从15.69亿直线上升到49.05亿,五年增长了2.13倍。
1991年,宁波市商业局试行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还权于企业。率先在市五金交电化工(集团)公司、第一百货商店、第一食品商店等公司7家大中型国有企业开展试点,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1992年上半年试点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1.2%,上交国家利税增长87.2%,企业留利增加42.7%,职工奖金收入增加60.3%。1992年底,宁波市区36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全部实行了“四放开”。1993年10月,由宁波市五金变电化工公司改组的股份制企业——宁波华联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商业上市公司,从此拉开了宁波商业系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序幕。之后,宁波商业系统所属大中型企业纷起仿效,申请改制,市政府因势利导,组织企业进行产权结构多元化改革,并对一些负担沉重、经营不好、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系统内兼并。改制后的企业,解除原有的“无固定期限”(即长期工)的劳动关系,彻底打破了原来用工中的“铁饭碗”和“终身制”。改革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活力,宁波商贸发展迎来了第二次高潮,1992~1996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出现了第二个更加迅猛的并喷期,总量从54.98亿元暴涨为226.82亿元,4年增长了3.13倍,翻了两番多。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流通技术手段的飞跃,商贸流通业开始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态势迅猛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宁波人以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又把商贸流通改革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是创新商贸机制,以更加开放的襟怀迎接世界。2004年,宁波市在加快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确立了“商贸活市”战略,之后,相继出台和完善了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一系列政策。宁波市商贸主管部门职能实现了由“管足下”向“管天下”,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由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三大转变。开放的宁波赢得了国内外广大投资者的青睐、麦德龙、沃尔玛、家乐福、百安居、乐购、欧尚、国美、物美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商业集团纷纷登陆宁波发展。宁波成为中国沿海最富有实力、活力和魅力的城市之一,2004年起宁波连续进入福布斯评选的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榜前十名。
二是创新商贸业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接轨世界。外资连锁超市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后,也引发了中国商贸流通业态的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宁波人选择了主动与国际接轨,及时对传统的商贸流通业进行了改造、升级、创新。近年来,宁波的超市、大卖场、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折扣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迅速燎原,餐饮连锁企业门店已辐射到长三角及京津地区;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形成了“中塑在线”,“中国塑料交易网”、“中国五交化网”、“81890家政服务网”等一批规模较大,国内知名度较高的电子商务网站。
三是创新商贸品牌,以更加强大的实力影响世界。宁波是中国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品牌建设城市,目前有20个出口品牌列入商务部重点支持和培育的名牌行列,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近年来,宁波人在商贸品牌创建上,通过融合,改造、提升传统商品市场功能,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培育了中国塑料城、镇海液体化工交易市场等具有行业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发布中心功能,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批发市场;打造了中国食博会、消博会,浙洽会,服装节、开渔节、家博会、塑博会等一批展会品牌。
这一轮改革创新使宁波商贸流通业发展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三次高潮。2004~2007年短短的4年,宁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21.5亿元飚升到1035.5亿元,增长了99%,将近翻了一番,而且出现了城乡消费市场增长比翼齐飞的新格局。商贸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2007年宁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90,8亿元,年增长1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5%。人均生产总值为6103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8026美元);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3.9亿元,年增长29.0%。
30年来,宁波商贸—波接着—波的深化改革,带来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商贸发展高潮,30年改革开放的轨迹,记录了一个古老商埠再铸辉煌的历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前国际产业结构正在进行一场板块式的大调整、大转移,中国已成为跨国零售巨头重要的商品采购地和销售地,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更是被国际巨头视为登陆发展的突破口和基地,国际国内贸易和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也提出了巨大需求。面对新的形势,宁波人提出了实施“六大联动”,推进“六大提升”,建设长三角服务业高地的战略。充分发挥宁波的“大海、大港,大桥”独特优势,加快发展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大流通;利用利于时机,积极搭建国际贸易平台和载体,努力打造大宗商品,物资、原材料进口基地和分销中心;主动适应宁波工业化快速推进、现代产业不断融合的趋势,加快推进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力争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业增加值分别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基本确立长三角南翼商贸中心地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全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赋予了宁波商贸重新崛起的历史性机遇。30年来,宁波以其得天独厚的商业传统和智慧,把握发展先机,锐意改革创新,先后掀起了商贸发展的三次高潮。
1984年,宁波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成为中国“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地区,并于1987年确定为计划单列市。这期间,宁波商贸系统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率先进行了多方面改革,调整社会商业结构,发展集体、个体商业;改革计划管理体制,放开购销形式,推动工商、商商、农商等多种形式联合;大中型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小型企业实行改、转、租、承包和兼并,建立起一批农副产品和工业品批发市场等,初步形成以国合商业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多条流通渠道和少环节的“三多一少”流通格局。这一系列的改革彻底改变了市场上商品少、票证多和做衣难、吃饭难、住宿难、洗澡难、理发难等状况,掀起了宁波商贸发展的第一次高潮。1984~1988年宁波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出现第一个井喷期,总额从15.69亿直线上升到49.05亿,五年增长了2.13倍。
1991年,宁波市商业局试行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还权于企业。率先在市五金交电化工(集团)公司、第一百货商店、第一食品商店等公司7家大中型国有企业开展试点,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1992年上半年试点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1.2%,上交国家利税增长87.2%,企业留利增加42.7%,职工奖金收入增加60.3%。1992年底,宁波市区36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全部实行了“四放开”。1993年10月,由宁波市五金变电化工公司改组的股份制企业——宁波华联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商业上市公司,从此拉开了宁波商业系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序幕。之后,宁波商业系统所属大中型企业纷起仿效,申请改制,市政府因势利导,组织企业进行产权结构多元化改革,并对一些负担沉重、经营不好、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系统内兼并。改制后的企业,解除原有的“无固定期限”(即长期工)的劳动关系,彻底打破了原来用工中的“铁饭碗”和“终身制”。改革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活力,宁波商贸发展迎来了第二次高潮,1992~1996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出现了第二个更加迅猛的并喷期,总量从54.98亿元暴涨为226.82亿元,4年增长了3.13倍,翻了两番多。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流通技术手段的飞跃,商贸流通业开始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态势迅猛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宁波人以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又把商贸流通改革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是创新商贸机制,以更加开放的襟怀迎接世界。2004年,宁波市在加快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确立了“商贸活市”战略,之后,相继出台和完善了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一系列政策。宁波市商贸主管部门职能实现了由“管足下”向“管天下”,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由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三大转变。开放的宁波赢得了国内外广大投资者的青睐、麦德龙、沃尔玛、家乐福、百安居、乐购、欧尚、国美、物美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商业集团纷纷登陆宁波发展。宁波成为中国沿海最富有实力、活力和魅力的城市之一,2004年起宁波连续进入福布斯评选的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榜前十名。
二是创新商贸业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接轨世界。外资连锁超市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后,也引发了中国商贸流通业态的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宁波人选择了主动与国际接轨,及时对传统的商贸流通业进行了改造、升级、创新。近年来,宁波的超市、大卖场、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折扣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迅速燎原,餐饮连锁企业门店已辐射到长三角及京津地区;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形成了“中塑在线”,“中国塑料交易网”、“中国五交化网”、“81890家政服务网”等一批规模较大,国内知名度较高的电子商务网站。
三是创新商贸品牌,以更加强大的实力影响世界。宁波是中国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品牌建设城市,目前有20个出口品牌列入商务部重点支持和培育的名牌行列,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近年来,宁波人在商贸品牌创建上,通过融合,改造、提升传统商品市场功能,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培育了中国塑料城、镇海液体化工交易市场等具有行业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发布中心功能,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批发市场;打造了中国食博会、消博会,浙洽会,服装节、开渔节、家博会、塑博会等一批展会品牌。
这一轮改革创新使宁波商贸流通业发展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三次高潮。2004~2007年短短的4年,宁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21.5亿元飚升到1035.5亿元,增长了99%,将近翻了一番,而且出现了城乡消费市场增长比翼齐飞的新格局。商贸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2007年宁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90,8亿元,年增长1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5%。人均生产总值为6103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8026美元);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3.9亿元,年增长29.0%。
30年来,宁波商贸—波接着—波的深化改革,带来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商贸发展高潮,30年改革开放的轨迹,记录了一个古老商埠再铸辉煌的历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前国际产业结构正在进行一场板块式的大调整、大转移,中国已成为跨国零售巨头重要的商品采购地和销售地,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更是被国际巨头视为登陆发展的突破口和基地,国际国内贸易和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也提出了巨大需求。面对新的形势,宁波人提出了实施“六大联动”,推进“六大提升”,建设长三角服务业高地的战略。充分发挥宁波的“大海、大港,大桥”独特优势,加快发展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大流通;利用利于时机,积极搭建国际贸易平台和载体,努力打造大宗商品,物资、原材料进口基地和分销中心;主动适应宁波工业化快速推进、现代产业不断融合的趋势,加快推进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力争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业增加值分别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基本确立长三角南翼商贸中心地位。